三英二云 发表于 2007-8-11 00:51:12

半部《江湖奇侠传》vs半部《蜀山剑侠传》

<DIV style="LINE-HEIGHT: normal; MARGIN-TOP: 10px; TEXT-INDENT: 0px; MIN-HEIGHT: 200px; FONT-SIZE: 10.5pt">
<P>目录自留帖</P>
<P>……</P>
<P>部分小标题:</P>
<P><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size=5>【开局类】<BR>“柳迟”对“英琼”<BR>线索人物:柳迟、朱复、英琼、金蝉等<BR>火烧红莲寺与“刺马”是《江湖奇侠传》的主干情节么?</FONT></P>
<P><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size=5><BR>【人物类】</FONT></P>
<P><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size=5>戴福成、杨天池对诸葛警我或者申屠宏<BR>柳迟对李英琼<BR>“向乐山”与“笑和尚”<BR>欧阳后成对司徒平<BR>《江湖奇侠传》的刘鸿采与《蜀山剑侠传》的晓月禅师<BR>东海三仙和毕门三剑客<BR>嵩山二老和铜脚、清虚</FONT></P>
<P><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size=5>【法术类】<BR>“阴阳童子剑”与“六六真元葫芦”<BR>“五鬼”的故事:五鬼搬运法与蓝辛石收闹宅五鬼<BR>《江湖奇侠传》的飞剑光色(金色、白色)与《蜀山剑侠传》的</FONT></P>
<P><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size=5>飞剑颜色<BR>《江湖奇侠传》的道行与法术(咒、符、甲马)</FONT></P>
<P><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size=5>【仙草类】<BR>“过山龙”与“王母草”(《蜀山》之一般仙草)</FONT></P>
<P><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size=5>【故事类】</FONT></P>
<P><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size=5>《江湖奇侠传》的第一段故事:柳迟的故事<BR>《蜀山剑侠传》的第一段故事:隐居峨嵋的故事<BR>《江湖奇侠传》的第二部分故事:诸多人物小传<BR>《蜀山剑侠传》的第二部分故事:<BR>《江湖奇侠传》的第三部分故事:柳迟复出<BR>《蜀山剑侠传》的第三部分故事:</FONT></P>
<P><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size=5>《江湖》与《蜀山》的第一次斗剑(虚写)</FONT></P>
<P><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size=5><BR>【细节篇】<BR>《江湖奇侠传》与《长眉真人传》的两次诛“旱魃”<BR>朱复、杨宜男诛怪得玄玄经与熊曼娘、魏荃诛龙得天书<BR>《江湖》与《蜀山》的吃白食和收徒<BR>吕宣良与朱梅的救众女<BR>《江湖》的分腿故事与《射雕》<BR>《江湖》的喝水、水箭与《天龙》的乔、段斗酒<BR>杨继新与《北海屠龙记》的“以鸡代人”<BR>苗峒野猴报仇和莽苍马熊报恩<BR>《江湖》的钩绳捆网与《神雕》的渔网阵<BR>陆小青、柳迟探红莲寺与周云从、笑和尚探慈云寺<BR>金罗汉与白眉的两雕、三徒等等<BR>《江湖奇侠传》与《青城十九侠》的几只通灵神虎</FONT></P>
<P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7 13:36:55编辑过]</FONT></P></DIV>

三英二云 发表于 2007-8-21 11:01:29

<font size="5"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中部-蝶变<br/>141-169回,“紫云宫”关目<br/> 141-148回,三女生世,并入居紫云宫<br/> 149-154回,五女修道重建紫云宫<br/>  149-150回,一探月儿岛<br/>  150-151回,金须奴蜕化成人<br/>  152回,二探月儿岛<br/> 155-169回,大破紫云宫<br/>  155-158回,金石一探紫云宫<br/>  159回,英云遭遇玄龟殿<br/>  159-164回,二探紫云宫<br/>  164-165回,教主收微尘阵,二童往援紫云宫<br/>  165-169回,三探紫云宫,朱梅大破天魔法<br/>169-170回,紫云余波一:铜椰失机<br/>171-172回,紫云余波二:苗祖生嫌<br/>173-174回,紫云余波三:英云一探幻波池<br/>175-178回,入凌云凤小传,白阳山习道功,僬侥国收四小<br/>179-181回,入杨瑾小传,被困桥陵<br/>182-183回,杨、凌斗千年妖尸,得九疑鼎<br/>184-186回,入林寒小传<br/>187-188回,凌云凤得神禹令<br/>188-205回,一次元江取宝(含卧云村故事)<br/> 189-199回,颠仙弟子欧阳霜的情事纠葛,即“卧云村事件”<br/> 200-205回,元江一次取广成子金船<br/>  203回,黑丑出场<br/>  205回,叶缤出场<br/>205-206回,一次元江取宝余波:向芳淑得青蜃瓶,得赠极乐所收九烈阴雷,叶缤、谢山得心灯<br/>207回,芬陀转轮,二小三世,善功预修<br/>208-209回,二谢出世,入谢璎、谢琳小传,二谢小寒山参忍大师<br/> 209回中段,可插入阅读《北海屠龙记》2集4回故事<br/>  其中含屠龙师太的身世、长眉成道的故事、北极毒龙珠的来历等<br/>209-220回,“峨嵋开五府”关目<br/> 209回,徐完攻峨嵋受挫<br/> 210-212回,天蓬山地仙来访<br/>  211回,补述崔五姑东极见前辈仙真的故事<br/> 213回,妖禽恶兽伏诛<br/> 214回,血神子遭灭<br/> 215-216回,开府正文,群仙赠礼<br/> 217回,寒月、一音得度,李洪出世<br/> 218-219回,开府余波:驼叟斗痴翁前奏,并矮叟救女<br/> 220回,80弟子下山礼</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7 13:34:24编辑过]

三英二云 发表于 2007-8-21 14:29:24

<font size="5"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后部-万象<br/>221-225回,“铜椰岛小元大劫”关目<br/> 221回,天痴赴战白犀潭,阿童暗援<br/> 222回,申屠宏出场,回补申屠、阮81年两劫三世之因由<br/> 223-224回,齐霞儿师徒远赴东极,权请大荒二老,借取灵药至宝<br/> 224回,丌南公登场报长眉之仇<br/>225-232回,“红木岭斗红发老祖”关目<br/> 225回,易、癞、李暂居静琼谷修法49日,易收上官红为弟子<br/> 228回,补方瑛、元皓小传并枯竹老人旧事<br/>232-236回,“陷空岛求灵药”关目<br/> 235回,灵奇入岳雯门下<br/>236-256回,“幻波池诛艳尸崔盈”关目<br/> 238-239回,易静二探幻波池<br/> 244-245回,二谢青莲峪,悟有无相,得七宝金幢<br/> 247回,谢琳习绝尊者《灭魔宝录》<br/> 249回,易静三探幻波池<br/>256-263回,西崆峒事件<br/> 256-257回,花无邪得“大雄藏宝”之玉碑禅经<br/> 258-259回,乙、韩、朱、姜、凌、猿斗天残地缺<br/> 260回,心灯火炼毒手摩什,龙娃救二田<br/>  261回,回述李洪借心灯,并灯油,斗蚩尤三怪,神剑峰魔宫救阮征,伏“尸毗”大关目<br/>  262回,二谢李洪探友武当山,伏林绿华情事(部分详见《武当》二书)<br/>264-271回,金石北南极行<br/> 264回始段,可插入阅读《峨嵋七矮》3集9回的故事<br/>  含七矮斗卜天童,收石氏姐弟,斗癫师,得金石峡洞府,斗列霸多等情节<br/> 264-265回,二探陷空岛,得三灵药<br/> 265-270回,群仙斗万载妖蚿,朱灵得寒蚿元胎<br/> 271回,不夜城内探钱康<br/>271-280回,“度尸毗老人”关目<br/> 271回,入朱文、孙南线,杂以孙南、魏瑶芝的孽缘经过<br/> 273回,入灵云线<br/> 274-276回,补若兰和李厚的故事<br/> 280回,尊胜、天蒙、白眉度尸毗,补“丽山七老”故事<br/>281-295回,幻波池与丌南公关目<br/> 281回,金石等得“艾真子”宝库<br/> 287回,余英男三探月儿岛,得离合五云圭;补火无害习炼《火神经》;补紫云宫后事<br/> 288回,火无害入英男门下<br/> 293回,七老八小、圣姑、卢妪戏南公<br/> 294-295回,施天心双环,九烈失阴雷<br/>295-306回,李、陈、笑海外三极游<br/> 295回,补李洪见丽山七老故事,陈岩出世。<br/> 296回,续“卧云村”故事;会旧友苏宪祥。<br/> 297回,东海会旧友燃脂头陀,北海“金银岛”之行<br/> 298回,斗司空湛,补司空湛远逃海外的缘由<br/> 299-306回,北海水母事件<br/>  299回,被困天一玄冰,笑和尚持香云宝盖来救<br/>   300-302回,回补叶缤斗法小南极四十七岛,并南海双童救出再世父母(归吾,白明玉)<br/>   302-304回,补笑和尚铁刀峡遇东阳女夫妇,得三千年前至友盘荦宝库<br/> 304-306回,绛云真人斗赤尸神君<br/>306-后4回,九龟啖生魂与鸠盘婆关目<br/> 后1回,补述上官红赴师难之旅,意外近天蓬,得天府金花奇珍<br/> 后2-3回,补述李陈笑海外行之“东极”天蓬行<br/> 后4回,鸠盘婆一念善意走孤魂<br/>后5-20回,幻波池开府前奏<br/> 后5-6回,金、朱、余往援易静,小试黑地狱<br/> 后7回,鬼仙道先机,魔教长老开红莲<br/> 后10-11回,英琼得玄功,成身外化身<br/> 后14回,英琼喜收沐红羽<br/> 后15-16回,空陀佛法阻双凶<br/> 后20回,天心同心,三才并秀,双凶去一<br/>【故事惜未完】</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7 13:23:02编辑过]

三英二云 发表于 2007-8-11 00:55:36

前言

<div style="min-height: 200px; font-size: 10.5pt; line-height: normal; text-indent: 0px; margin-top: 10px;"><p><font size="5"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前言一、俩半部巨作】<br/>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诞生了两部武侠小说的开山、立派的作品。是106回的半部《江湖奇侠传》,以及338回的半部《蜀山剑侠传》。</font></p><p><font size="5"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一部因为入世而夭折,一部因为局变而扼止。</font></p><p><font size="5"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几
乎所有的研究者,都将《江湖奇侠传》当作是近百年武侠的开山之作,但又几乎都评价甚低。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把《江湖奇侠传》当什么文学作品的体裁来看。
仔细析读《江湖奇侠传》的106回文本,如果我们称之为连环格的“奇侠”故事集的话,前人的那些评价,或许就可以另当别论了,无论是“长篇短制”还是“小
说结构”的诟病。因为无论任何的文艺理论,都是为文本解读赏析服务,而不是指导创作的。</font></p><p><font size="5"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江湖奇侠传》与《蜀山剑侠传》之间的关连,是明显的。但由于作者的各自不同阅历和迥异文笔,让近百年来,读者对这两部作品的审美是很不同的。</font></p><p><font size="5"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这次选了这两位宗师的两部巨作,作一次细节比对式的赏读,相信是一趟愉快的审美旅程。</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7 13:27:21编辑过]

三英二云 发表于 2007-8-11 00:57:44

前言

<div style="min-height: 200px; font-size: 10.5pt; line-height: normal; text-indent: 0px; margin-top: 10px;"><p><font size="5"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前言二、为何是半部?】<br/>这两部小说首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作者都是因为外界的某些因素影响,而中断了小说的创作。使得今日的《江湖奇侠传》和《蜀山剑侠传》都只有半部流传在世。</font></p><p><font size="5"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由
于体例、变化、文笔、篇幅等等原因,这次比对细节的内容,只限于106回的《江湖奇侠传》,以及1/5部的《蜀山剑侠传》(约“紫云宫”关目前)及部分其
他还珠楼主创作的小说故事(例如《青城》、《北海》、《长眉》等),偶而还会涉及一些1949年后,其他著名武侠小说家的武侠小说名著里的故事细节,作为
赏读、审美评定的内容。</font></p><p><font size="5"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江湖奇侠传》与《蜀山剑侠传》另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由于两部小
说,当时都未由作者本人最终完成,所以某些后世重印本,都包含了伪续作,《江湖奇侠传》约有54回;《蜀山剑侠传》约有27回。而且部分读者对此类伪续
作,也予以了认同。类似这样的情况,往往只会发生在一些宗匠作家的最著名作品身上。即使如不肖生和还珠楼主,也只有这两部作品出现了这样的情况。</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7 13:28:29编辑过]

三英二云 发表于 2007-8-14 21:47:12

前言三

<font size="5"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前言三、篇幅解析】<br/>从本质上看,《江湖奇侠传》与《蜀山剑侠传》的篇幅,是存有巨大的不同。一个百万篇幅的文本,与一部半千万巨制,如果采用同样的赏读手段,特别是从小说结构的层面上言,对于较短小者或许是不太公平的。<br/><br/>《江湖奇侠传》106回的文本,其实是由很多人物小传故事的片断堆垒而成。文本中基本不存在,属于长篇小说型的,那种“高潮”关目,如《蜀山》“峨嵋开府”一类。<br/><br/>而《蜀山剑侠传》则一直都存有这样的“小高潮”或者“大高潮”的情节,例如前百回里的“大破慈云寺”、“戴家场斗法”以及“大破青螺峪”等三个较大的关目。最著名的大高潮关目,就是“峨嵋开府”,其主体篇幅约25万字,将前半部的《蜀山》的人物、情节来了一个大收束。<br/><br/>由于《江湖奇侠传》的文本故事,基本都是据连载而成,当时是一集半回的长短篇幅,所以现存的每回故事,基本篇幅相当。情节也始终进行得不温不火,但集集有“包袱”可观。<br/><br/>《蜀山剑侠传》则前后体例有大变,由于现在还没能找到《蜀山剑侠传》具体连载到什么时候的证据。只能据现存的结集来看,前数十回,属于连载体例,每一集的回目多,但每回短小。而到了中后期,则已经是独立出版的文体了,基本一集四回,每一回的内容都在1.5到2万字的篇幅。</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7 13:29:34编辑过]

三英二云 发表于 2007-8-14 21:49:56

前言四

<div style="min-height: 200px; font-size: 10.5pt; line-height: normal; text-indent: 0px; margin-top: 10px;"><p><font size="5"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前言四、如何评价】<br/>在
附篇里,我会罗列一下能搜集到的前人对《江湖奇侠传》的一些评价文字。如何评价《江湖奇侠传》这部作品,不得不摆到了我们的面前。持平而论,至今还没有一
篇真正细评此作的文章或者论文诞生。因为大部分人对于《江湖奇侠传》都还限于浏览、或者快读故事的层面。固然已有一些为《江湖奇侠传》缩写的文本。从写就
的文字来看,不单是缩写,而是缩水了很多。</font></p><p><font size="5"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针对小说的观点,也似乎只从缩水的故事简介里,趋
向了一个定式,就是作为后来评论者,似乎不需再反覆细看小说文本本身,而只要抄一抄前人的“偏见”,足矣。从而导致,读者们能看到的,有关《江湖奇侠传》
的评价,几乎千篇一律。如平浏械斗、崆峒昆仑斗法、刺马、火烧红莲寺。其实《江湖奇侠传》所包含的内容,远远不止这些故事。那么什么是本书的承合关键呢?
其实不肖生在未完的文本,曾经至少两处给予提及,只是阅读者一般都不会予以注意罢了。</font></p><p><font size="5"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据我这
次细读的情况看,现存文本的关键字眼,在于“奇侠传”三个字,百多万的连环格故事集,就是按这条规律而行进。原本确实还有一条小说的主线,可惜原作者,只
写到“红莲寺破”,连杨天池骨肉团圆、胡舜华兄妹见面都不曾写到。所以只就半部《江湖奇侠传》而言,另一条不肖生本来隐含的主线,也就不了了之了,不提也
罢。</font></p><p><font size="5"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至于作为比对另一方的《蜀山剑侠传》,境遇似佳也不佳。就拿研究还珠的前辈专家叶老,写
的前后两部评论单行本,所言及的《蜀山》本旨,对于熟读《蜀山剑侠传》的资深书迷而言,也只是揭露了十之一、二。且往往重佛义轻道旨;重文本精粹,轻资料
统筹;重个人之喜好,轻通盘之平论;重《蜀山》之抗鼎,轻外续传之基础支撑。但毕竟已经有了较系统的论述。</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7 13:30:37编辑过]

三英二云 发表于 2007-8-15 16:25:51

前言五

<div style="min-height: 200px; font-size: 10.5pt; line-height: normal; text-indent: 0px; margin-top: 10px;"><p><font size="5"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前言五:半部结构小析之《江湖奇侠传》】<br/>首先是两部小说脉络的梳理:</font></p><p><font size="5"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半部的《江湖奇侠传》以柳迟始,以柳迟终。</font></p><p><font size="5"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现存的《蜀山剑侠全传》以英琼始,以英琼终。</font></p><p><font size="5"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柳
迟的故事开篇,有点象《北海屠龙记》里的沈琇那样,从奇貌入手,然后讲柳迟的“过目成诵”的超强记忆。继而离家做乞丐(不肖生并借此简述了一些乞丐的组织
阶级,以袋区分,而还珠在《云海》里的描写,才真正开启了后世武侠小说里,真正意义上的“丐帮”&lt;有机会在写关于《云海》的文章,再来详细比较和叙
说,还珠意义上的“丐帮”&gt;)。《奇侠传》的故事就这么开局了。第一个人物小传,就是“柳迟传”。</font></p><p><font size="5"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按这条脉络,不肖生约写了四个回合,到杨天池送柳迟回家止。由柳迟拜笑道人以及金罗汉为师,作为契机。交待了整部“小说”的主要技术背景。就是小说所叙说的奇侠们,主要是昆仑和崆峒两派的剑侠们。(这里和还珠《蜀山剑侠传》里所描述的“剑仙”概念还有所不同)</font></p><p><font size="5"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然后不肖生为了交待第4回里突然出场的众多人物背景,开始了一个大“回龙笔”。大约从第5回,一直写到第55回,才得圆满。其中撰写的主要奇侠人物传,包括:<br/>杨天池(昆仑清虚门下弟子),<br/>常德庆-甘瘤子-杨赞化(崆峒门下弟子),<br/>陆小青(浏阳人),<br/>桂武/甘联珠(兼两门),<br/>沈栖霞-红姑-陈继志(昆仑门下),<br/>解清扬(昆仑清虚门下弟子),<br/>向乐山(昆仑清虚门下弟子),<br/>朱复/朱恶紫/胡舜华/光明-智远/了因(昆仑门下),<br/>万清和(茅山末底祖师门下),<br/>庞福基-杨赞廷-刘全盛(崆峒门下),<br/>周敦秉-孙全福(湘潭人),<br/>刘景福(武冈人),<br/>欧阳后成/方振藻/庆瑞-红云祖师(崆峒派),<br/>铜脚道人杨建章-杨钺胡-杨宜男-黄叶道人(昆仑派),<br/>碧云禅师,<br/>罗续/赵承规(沈栖霞门下),<br/>陆伟成-铜脚道人(昆仑门下),<br/>朱镇岳-田广胜/雪门和尚/周廷发-毕南山(毕派传人),<br/>笑道人魏壮猷-田广胜/黄叶道人(昆仑门下),<br/>戴福成/贯晓钟-清虚道人(昆仑门下),<br/>杨继新/蒋琼姑/钱素玉-刘鸿采(昆仑门下),<br/>刘鸿采-金罗汉吕宣良(昆仑门下)等。</font></p><p><font size="5"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以上种种故事并脉络,会在后文中一一道及,其结构上的义蕴,也会在本文最终的结构分析中,给予阐述,这里就只作简析而不展开。</font></p><p><font size="5"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从55回起,承接第4回的故事脉络,再次以柳迟为引,为另一派剑侠做传,人物包括峨嵋伏虎寺开谛和尚,第二代方绍德,第三代卢瑞,蓝辛石,周季容等。整写了十六回的内容,到八月十五云麓宫前,柳迟观卢瑞自焚,金罗汉二次传诀柳迟止。</font></p><p><font size="5"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为了接上柳迟接下来的故事,不肖生从71回起,再次回龙补叙陆小青-罗春霖的人物小传,借陆小青,切入“红莲寺”及“刺马”的故事。但基于不肖生的本书性质,而再次展开人物传记式的铺陈,内容主要有:<br/>金罗汉/梅花道人<br/>杨幻-杨从化父子<br/>无垢和尚&lt;即田广胜之次子&gt;-张汶祥/知圆&lt;即杨从化&gt;<br/>无垢-圆觉-开谛<br/>慧海-雪门<br/>孙耀庭-峨嵋毕南山<br/>邓法官(茅山法)<br/>赵如海(茅山法,邓之第二徒)等</font></p><p><font size="5"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这节故事一直持续到106回结束,基本围绕从柳迟赴救“卜巡抚”入手,引出红莲寺及其诸人,由红莲寺引出马汶祥,由马汶祥引出四大奇案之“刺马”。</font></p><p><font size="5"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其
实“火烧红莲寺”的故事,早在八十回已经完结,后来的26回,只是因为不肖生在追述红莲寺来由的过程中,带出了张汶祥这么一个人物,为了现实中对“刺马”
案的不平之心,不肖生花了10回叙述了“刺马”案的诸多前情,并在本书的最后四回写了“刺马”和“红莲寺”的总结局,半部《江湖奇侠传》就此草草了局。</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7 13:32:55编辑过]

三英二云 发表于 2007-8-20 15:49:51

前言

<font size="5"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前言五:半部结构小析之《蜀山剑侠传》】<br/>《蜀山剑侠传》共4部342回,简单分析,前、中、后部有着比较巨大的结构区别,其中有几个很重要的分水岭。现简而言之:<br/><br/>前部-试笔期<br/>1-3回,乃全部小说的楔子,李宁、李英琼避战祸入蜀<br/>4-40回,乃第一个正邪斗剑的高潮,分为<br/> 4-8回,周淳下山,约战毛太,铺开正邪之斗的局面<br/> 9-10回,插入周云从小传,第二条线切入邪派老巢-慈云寺<br/> 11-14回,正邪双线交织推进,主要人物逐一登场<br/> 15-22回,进入妙一真人夫妇及其子女灵云、金蝉并朱文小传,并进一步交待人物来历<br/> 23-29回,入陶钧、赵心源小传,至陶钧入金鞭崖学剑止<br/> 30-33回,绿袍老祖登场,极乐一剑斩之,并留下大伏笔,为后续“高潮”延展情节<br/> 34-40回,六派大斗剑,正存而邪败<br/>41-59回,峨嵋小剑仙,开府凝碧崖<br/> 41-52回,归回李英琼主线,风格一转,莽苍得剑,归入峨嵋,文笔特别清秀<br/> 53-56回,回龙笔,追述金蝉、朱文等求乌风草治伤的故事<br/> 57-59回,补“三英二云”之余英男线,并启始前1/3部的最大高潮<br/>60-73回,前部的第二个高潮“戴家场”正邪二次斗剑<br/> 68回补追云叟与苗疆红发老祖的前恩<br/> 70回穷神出世,为前半部与绿袍出场可相媲美的正派长老级人物,也是本书第三个高潮的领袖人物<br/>74-94回,大破青螺峪<br/> 74-75回,俞允中入藏<br/> 76-81回,插叙司徒平、秦氏姊妹的紫玲谷故事<br/> 82-94回,正写破青螺,建雪山派<br/>  85回,各派魔教人物大登场,如绿袍,如五鬼天王,如鸠盘婆,如毒龙等<br/>  86回,绿袍遁走,伏下大关目<br/>  91-93回,回述藏灵子与魏青祖母的前情<br/>95-102回,过渡情节<br/> 97回,继续介入余英男故事<br/> 97-99回,插入熊血儿与施龙姑的插曲<br/>103-122回,三仙二老火炼绿袍老祖<br/> 103回,入笑和尚线,遇周云从和商风子<br/> 104-105回,补周云从的故事<br/> 106-107回,笑和尚一探阴风洞<br/> 108-110回,笑和尚二探阴风洞<br/> 111-117回,罗帮手,严人英出场,得青索/温玉,斩妖尸<br/> 118-119回,补述石生及其母陆蓉波等的故事,为中部大关目作伏笔<br/> 120-122回,笑和尚三探阴风洞,三仙二老炼绿袍<br/>  120回,探风穴,得冰蚕<br/>123-140回,开府前奏<br/> 123回,另一个长老级人物:乙休出场<br/> 123-129回,凝碧崖小斗<br/>  127回,司徒平投简白犀潭<br/> 130-131回,乙休斗法藏灵子,司徒平、秦寒萼双栖<br/> 132回,齐霞儿雁荡斗鲧怪<br/> 133-134回,天狐抗天劫<br/> 135-138回,续周云从、商风子线,二人回峨嵋山<br/> 139回,余英男得南明离火剑<br/> 140回,神泥难化,启“紫云宫”大关目</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7 13:33:48编辑过]

三英二云 发表于 2007-10-23 17:37:37

<font size="5"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前言五:半部结构小析之两部小说的结构总结】<br/>从我分析此两部小说结构,所运用手法上之不同,就可以看出《江湖》和《蜀山》,从结构本质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以对于此两部小说的小说结构审美,也不能采用同一种的方法来论述。<br/><br/>首
先两部小说,都是有隐含的结构脉络存在。即使早期《蜀山》的原5集故事,缺乏严谨的布局(此部分文本属于还珠《蜀山》文本中,试笔中的试笔阶段,由于《蜀
山》日后终未尝有机会进行适当的修订,所以读者需要给予此部分的小说文本,一定的阅读上谅解)、清晰的立意(即《蜀山》小说的主旨是什么,当时的还珠自
己,应该还处于迷茫期),甚至文笔、风格都不曾得到统一。中后期的蜀山(大约从原第六集始),则还珠不仅仅清晰了自己的创作思路(包括立意、布局、结构、
人物、故事、桥段、悬念等等小说创作上的元素),而且时有突破创新,乃至确立自己一代宗师的地位(写就了许多后世的同类作者无法抄袭、模仿的情节群落)。<br/><br/>《江
湖奇侠传》整体上,没有《蜀山》前5集的缺憾。一路娓娓道来,风格和结构始终如一。就是在你身边发生的“傳奇故事”,和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不能脱离,和当
时的政治、社会不能脱离,和当时的风俗人情不能脱离。只是作者写了一般读者所平生不曾经历的“奇闻”,似是而非。而这就是不肖生的小说风格和结构。针对的
是读者的“猎奇”心态。本书所撰写的64位主要奇侠角色,就是小说结构上的结点,而由角色所构制故事之间的关系(有人物间的关系,有故事间的关系,有地域
间的关系,有历史间的关系,有因果间的关系等),就是小说结构上的脉络。最终成为如蛛网般的平面小说结构。<br/><br/>《蜀山剑侠传》由于作者在中后
期的立意较高远,所呈现的小说结构脉络同样就较为“立体感”、“层次感”和具“动静”感、“虚实相间”感和“包罗万象”感。中后期的结构布局上,呈现了还
珠所独有的风格-错综复杂、立体呈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后传》中的幻波池开府前奏曲);在文本撰写的体例上,也出现了“多镜头立体复述”的手法,有点
象电影里的“蒙太奇”。除了故事文本所构建的故事阅读层次外,还珠的小说文本,还具有另一种特性,就是把传统文化中所固有的汉文字特色、东方文化内涵等,
也融入了小说的情景创作。<br/><br/>如画的虚实风景描写,使得《蜀山》更象一部似真实幻的游记文;难以描绘的自然力量,在《蜀山》里,还珠运用得是
得心应手(例如火山、地震、雪崩、洪水、奇热、酷寒等等);那些只曾经在典籍里存在的,枯燥抽象的名词们(例如阴阳五行、有相无相、劫数、因果等),《蜀
山》将它们化成了小说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为小说篇章增华。使得小说文本,在另一层意境上,产生了结构的形而上关联,所谓虚字实化。这还只是《蜀山》文本
中,比较正面向的一层结构。<br/><br/>人物结构方面,由于《蜀山》小说本质上的“时间大跨度”性。两位主要的角色:英琼和金蝉,都经历了一个个体成
长、蜕变的过程。人物的性格既有不变的侧面,也具有了“故事推动型”的转化的过程。而且除了人性的角度,还有东方修道内涵的补充。简而言之,也就是道家的
“道法自然”和佛家的“破无明”的过程。与其相对的其他主要角色,则在遵从“不重复”的情况下,合理地拓展出多侧面、多层次的性格视角平面。<br/><br/>地
域结构方面,从早期《蜀山》的中原实化概念,逐渐演化成实中含虚,虚中合实的中原虚实相间的写法(如峨嵋为实,凝碧为虚中实);后期更将古老的“盖天
说”、“四极说”、“三界说”等锲入小说的“虚化”地域中,从而绘制出《蜀山》所独有的世界地图。另外如“天外神山”、“铁刀峡镜天湖”、“金银岛”、
“霜华宫”、“天蓬山”等等,更是此层结构上的诸多亮点。<br/><br/>由于还珠的《蜀山》创作时间较长,其本人涉猎又广,行迹半中国,不得不让《蜀
山》成为了一部近百科书似的小说,几乎能涵盖一般读者所能触及的所有“虚实”领域(当然历史在发展,这个评断具有历史局限性)。加上还珠楼主本人极富神奇
的想象力,充满张力的文字表述,以及对东方传统文化的深刻领悟,人性善恶的无情洞察。终使得《蜀山》文本让绝大部分的后世读者,感到一种对小说结构体悟上
的“无力感”,但又似乎处处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脉贯连。这就是《蜀山剑侠传》小说结构上的最后一个感觉的陈述。</font>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半部《江湖奇侠传》vs半部《蜀山剑侠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