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剑飘东半剑西 发表于 2023-1-19 08:01:34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3-1-19 08:30 编辑

       名医警世。陆士谔的许多作品,属于警世作品。
       但与鲁迅未发现医生著作真迹不同,陆士谔有许多医学发现,代表作《医学南针》、《国医新话》、《国医新书》等。
       1937年辑医经、各科临床、本草、方剂、医案诸书共21种,合为大型丛书《基本医书集成》。

       沈知方的世界书局,更多为陆士谔出版医学书,毕竟其主方向为教材专业书;
       下图为 陆士谔的叶天士医案,民国20年版权页。
      
      

       古龙《血鹦鹉》“第一回 不要命的人”

       王风道:“随便什么人被这种暗器打在身上,都绝对活不过半个时辰。”
       老人说道:“你好像已活了不止半个时辰了。”
       王风道:“那只因为我运气好,我快死的时候,刚好碰见叶老先生。”
       老人道:“叶老先生是什么人?”
       王风道:“叶老先生就是叶天士,也就是天下第一名医。”

   “第十回 吓煞人”
       一根要命的阎王针,早就已决定了他的生命。
       他本来只能再活半个时辰,因为运气好,死前遇上了天下第一名医叶天士,才保住了性命,却也只能再活一百天。

       古龙笔下的人名与陆士谔的书名,不知是否为巧合?

       陆士谔的长子陆清洁医学成就更高,民国时曾任全国中医师公会联合会上海办事处主任、浙江省国医学会常务主席。

半剑飘东半剑西 发表于 2023-1-20 08:27:08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3-1-20 12:15 编辑

      终其陆士谔一生,与时代巨匠有交集,著作曾被领袖人物推荐给两个儿子和亲密同事的儿子阅读,但与领袖人物无直接交集。
      比较之下,蒋公介石给儿子的书单是四类书,第一种是古代传统的四书,第二种是宋明理学,第三种是清代《曾国藩家书》,第四种当代政治书《三民主义》。没有武侠小说之类。

      与蒋公父子有直接交集的武侠小说作家,首先查到是卧龙生,传媒消息不一,主要情节是卧龙生小说在《中央日报》连载,蒋公介石也在看,某天连载中断,
      一查是卧龙生出了事(有生病说、有车祸说,不一),蒋公专门为此事致电,
      生病说的结果是送到荣民医院,免费治疗;车祸说的结果是蒋公称(卧龙生)以后有必要可借用其专车,云云。

      卧龙生在《中央日报》连载且蒋公在位的小说为《玉钗盟》,连载于1960年10月1日到1963年7月3日,连载中断最慢也应是1961年上半年之事。
      但事件未查到正式的报道。
      因为下列几个冲突因素,使得传闻务必有证据,才能确信。

      其一,蒋公有记日记的多年习惯,日记有人抄出来,没见过相关事情。
      其二,蒋公生活甚有规律,追看武侠小说连载这种事,经常会“废寝忘餐”;且当时公务繁忙,另有报道蒋公其实不太重视《中央日报》,了解动态另有渠道。
      其三,对蒋公影响较大的胡适,1959年发表“武侠小说下流论”,在港台传媒均见报。1961年12月17日,蒋公在官邸为胡适做七十大寿,场面盛大。
      其四,早在1958年6月20日出台的 “出版法”修正案,要求在台出版的著作必须得到审核才能出版,而在胡适发表“下流论”之后,蒋公有回应,不久发生了武侠小说史上的大事——“暴雨专案”,专为特定种类的作品(武侠小说)展开查禁的司法大工程,详细可查文件(文号为民国48年12月31日(48)宪恩字第1018号代电颁发),最早被查禁不准在台出版的书籍,既有金庸、梁羽生的小说,也有还珠楼主、王度庐、朱贞木的小说。
      总计查禁书目共404种。

      由此“404”也成专有名词,当阁下上网时,网页或文件未找到,便返回“404”。

      其五,小说连载“断稿”引起强烈反应的前提,是该作者供稿向来准时。问题是,卧龙生的断稿不仅时有发行,后期甚至是较为频繁,有“感冒大王”之称——借感冒断稿。

      那么,在暴雨专案刚实施不久,对胡适 “责骂”的武侠作家中一员卧龙生,蒋公提出将政府公车借用于非公务人员卧龙生、或让卧龙生免费治病(用公款报销),可能性有多大呢?
      越有嫌疑越需要“铁证”。

半剑飘东半剑西 发表于 2023-1-20 08:33:28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3-1-21 11:59 编辑

       目前竭尽所能,查到蒋公喜欢武侠的报道,是2013年11月25日《旺报》“两岸史话”栏目刊载的《蒋介石日常生活探秘》,
       分标题是“蒋介石喜看武侠”,详细内容是“蒋介石喜看武侠电影”。而蒋公爱看电影也被证实。
       假如蒋公在民国时看武侠电影,有何可看?
       民国时的武侠电影,大多是根据武侠小说改编的(编剧的水平还未到可杜撰一部武侠剧本的水平),被改编较多的武侠小说,
       例如笔者已经三校的《八大剑侠传》,1929年被民国天一影片公司,改编成影片《血滴子》十本,天一影片公司是邵氏兄弟公司的“前生公司”。
       又如例如笔者正在整理的清咸丰年间武侠小说《万年清(青)》27回本已有方世玉、胡亚乾的故事,扩展版改名为《乾隆游江南》,链接为

      https://bbs.gulongbbs.com/forum. ... 3998&extra=page%3D1

       将胡亚乾改名胡惠乾,电影选取方世玉打擂台、胡惠乾报仇打机房的故事。(实际上清末民初好看的武侠小说少,碰巧与笔者感兴趣的重合,非笔者的高明)

       民国著名影人任矜苹,创立明星影片公司与新人影片公司,其中新人公司开创武侠电影浪潮,
       1928年8月,由任矜苹监制、任彭年导演、任矜苹之子任潮军主演的《方世玉打擂台》在上海中央大戏院上映,反映前《申报》的广告以及武术救国的评论,
       均说明电影取材于《乾隆游江南》、取材于《万年青》。
       1929年3月,由任矜苹亲自编导的影片《勇孝子(方世玉打擂台后部)》在中央大戏院首映,依然取材《乾隆游江南》,11岁的任潮军再演方世玉。
       1929年4月14日,由任矜苹导演、任潮军主演的影片《小侠客》在上海中央大戏院首映。影片再度以方世玉为主人公,讲述方世玉义救胡惠乾的故事。
       下为民国老杂志《新银星》1928年第4期第17页的旧照片(当时照相条件差)
      
       图:“小俠客”之任潮軍

       这阶段蒋公掌握军权,长期在南京办公,但当时蒋阎冯大战连绵不断,未知是否有空看武侠电影。
       但1930年5月18日,由任矜苹编剧、许忠侠导演、任潮军主演的影片《擂台英雄(胡惠乾打擂台)》全国大城市公映时,蒋公打赢蒋阎冯大战,忙里偷闲应可饱眼福。
       可看到武打童星任潮軍。
       任潮軍成武打影星50多年后,李连杰成武打影星接力演方世玉多部。不过围绕李连杰可写另外的与领袖人物相关的话题(下略去1万字)

       有文指出1949年4月“百万雄师过大江”前夕,蒋公还看了电影,当时有啥武侠电影可看?
       有洪仲豪导演的《方世玉与苗翠花》、顾文宗的《方世玉胡惠乾二探武当山(方世玉续集)》,依然是取材于《乾隆游江南》或《万年清(青)》。
      
      
       图 洪仲豪导演电影 《方世玉与苗翠花》
      
       图 同名电影 《方世玉与苗翠花》
      
      
       而上述《旺报》“两岸史话”提到,蒋公在台看的第一部武侠电影是《独臂刀》,后又看过《金燕子》。
       两部均邵氏兄弟公司的武侠或武打电影,《独臂刀》由张彻导演、王羽主演,笔者前考证武侠作家江南柳,曾借用此电影,
       上演后引发“残缺美”,一批小说(电影)喜欢写肢体有缺的高手。

       王羽和古龙就是知己,经常一起通宵豪饮。王羽与狄龙姜大卫不同,真的会武功,武侠电影危险动作不用替身,
       传说当年追随邹文怀反出原公司,飞檐走壁“顺走”该公司几十份合同、付之一炬。
      《金燕子》也是张彻导演,主演为郑佩佩、王羽、罗烈,而笔者以前考证分析,已述郑佩佩与倪匡兄妹有交集。

       故蒋公喜看武侠电影被省略为喜看武侠,再被扩充为喜看武侠小说,也是可能的。
   (《蒋中正日记》对蒋公观过影剧有记录,例如1970年8月14日、15日下午,各观赏《春梅》及《巴顿将军》(下半部)电影,且记录其观感。未见与卧龙生相关的日记)

      空穴不会来风?关心《中央日报》断稿事件、致电卧龙生的,还是蒋家人,或为蒋纬国先生。
      但蒋纬国的关心与领袖人物的关心,本质差距较大。

半剑飘东半剑西 发表于 2023-1-20 12:17:36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3-1-20 12:22 编辑

       蒋公在“渡江”前夕还有心机看电影,一方面是已感“天命”,另一方面是已确定撤退线路。
       据记载,蒋公较尊重有见识的“文化人”,而蒋公70岁前身体很好、未挨子弹,也是尊重文化人的结果。
       当时整个民国政府多数主张“西撤川康”、少数主张撤退云南省、海南岛(省),唯有1941年首批教育部部聘教授、中国地理学会总干事张其昀,主张“东撤台湾”,优势在于:
       物产丰富,农产品基本可满足军民所需。 交通便利,工业有日据时代留下的基础,若善于经营,经济可望起飞。有海峡阻隔优势,易于防守。蒋公最后听取其意见。
       张其昀是民族主义者,提倡华学,曾创办中国文化大学、中华学术院。
       下图为193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本国地理》第10版,作者张其昀。
      
       图《本国地理》

       提起此事的意义在于,如果当年不是听取了地理学家方案,武侠小说的历史可能改写,许多武侠小说作家的创作史要上推到父辈。

   (地理学家与二战的关系,参见诺曼底登陆时,艾帅根据地理学家建议确定登陆时间,地理学家关于未来某日气候的准确判断,少牺牲了几十万上百万人)

半剑飘东半剑西 发表于 2023-1-20 12:19:35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3-1-21 12:02 编辑

       民国时尽管蒋公大权在握,但对于当时最高科学机构中央研究院的院长人选,对于“最高文化人”,蒋公没怎么插手,最后蒋公认可的顾孟余只得1票落选。
       在此类事投票人都不怕得罪蒋公。

       蒋公尊重的另一位“文化人”是俞大维,下面一段话录自《传记文学》2003年6月(第七十六卷 第六期),据说是被美国人赞“一个人顶五个师”的钱老获奖感言:
       “第一位先贤是俞大维先生,他是以学者(哈佛大学数理逻辑博士及德国柏林大学弹道学专家)身分受邀从政,于一九三三年初担任国府时代军政部兵工署署长…
       俞氏上任后,深感中日大战,一触即发…即从德国、瑞典及捷克等国购买武器…引进有关科技,大力整顿…各大兵工厂…”

       因此,俞大维对抗日战争是有贡献的。
       钱老未提及的话还有,蒋公一度想制造原子弹,也由俞大维提方案;
       民族主义者俞大维,批评了借力外国人的方案,坚持用中国籍的化学、物理和数学等专家组建班底。
       蒋公批准其建议,1946年6月,“原子能研究委员会”正式成立,核心人物包括俞大维、曾昭抡(曾国藩之孙)等人物。
       俞大维的表哥陈寅恪,是伟大的考证学家,伟大的…。其考证科学态度,令后辈高山仰止!
       俞大维的家族与近代“巨人”史,那真是…真是…(略去十万字)

       既然蒋公有尊重“文化人”的历史例子,因此,“武侠小说作家”已经具有被赏识的基础。
       不过,客观地说,要让武侠小说作家得到蒋公赏识,首先必须是其认为“武侠小说作家”是文化人,该小说类别的社会地位要提高,最好是具备某种社会功能或民生意义。
       从某种角度看,近代一位著名诗人的地位,可能高于一位著名武侠小说的地位, 因为名诗作被认为是高尚文化,只有极少人能写出。由于“劣币驱逐良币”,某些时段,某类武侠小说甚至给人荒诞的感觉。(列位看看若干年后玄幻小说结局如何?)

       这需要本身兼具武侠小说作家、文化界名士身份者,意识之、努力之!

半剑飘东半剑西 发表于 2023-1-21 08:36:42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3-1-21 09:02 编辑

      上世纪,为武侠小说正名,尤其艰难,经历前辈的前赴后继。即使在港台,也有不认同武侠小说者。
       古龙先生曾在某序中记录电梯经历,外人不认可甚至视看武侠者为另类,前述时代巨匠胡适对武侠小说的指责,此事对金庸先生刺激大。
       由于金庸是作品最早进入内地的武侠作家,而金庸在大陆的公开身份又是香港《明报》社长查良镛,受到领导人的接见和宴请;
       此双重身份的尴尬,坚定了金庸为武侠小说正名之决心,其明白必须提升到文艺小说、国际认同地位,才能让内地家长放心让子女阅读武侠小说。

       于是,1987年12月28日,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和中国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了《香港国际中国武侠小说研讨会》(报道用了“首届”)。
       此会报道不多,综合香港旧报纸片言只语汇总,与会专家有法国博士、美国华人学者、台湾学者专家报人、内地红学专家社科院专家, 香港学者专家。
       报纸比较明确的是金庸、倪匡、武术电影导演徐小明等参会。
       下面论述摘自香港老报纸:
       由外文翻译的中文论文,观点为“武侠小说能够比旅游更好地将中国文化介绍给西方。”“在(武侠小说)娱乐性的背后,
                                                   他(西方人)可以了解到历史对中国人的重要,可以明自中国的种种和西方不同的价值观,如忠君,如教育。”
       并介绍作者为法国博士(非华人)是法文《金瓶梅》译者。
       论文《平心静气读金庸》会后似在《信报》6日连载,可查。
       论文《从侠义的观念到武侠的风貌》,观点为“侠者所尚在义,是江湖道义,因此有时侠者的行为会‘不轨于正义’”。
       论文《从金庸作品看武侠小说的思想结构》观点为金庸武侠作品体现了宏大的儒家思想(国家之儒)。
       论文《论蒙汗药与武侠小说》生动有趣,观点独特。
       教授论文观点为“(侠客)纵以本领超过常人,能够飞花摘叶,伤人百步,在处理时也必做到合于常理的解释。”
       博士论文观点为“武侠小说的英雄始终必须是人,事迹可以离奇一点,却绝不流于无稽。”
       还有若干论文因报纸影印件出现缺页、污损无法列出,怕有误。

半剑飘东半剑西 发表于 2023-1-21 08:38:05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3-1-21 12:17 编辑

      会议经费全靠赞助,匿名者赞助巨款,金庸赞助10万港元。难得的是,金庸先生对专家再赞助了论文稿酬每篇3000港元(已留报纸证据),对高工资境外专家就“意思意思”,
      但对内地而言更加实际。
      内地当时最时髦电视机为日立方角21寸,3000港元可以买到一台,按照当时港元实际汇率,约人民币2000元。开会者如免税带进内地,时价为一倍人民币约4000元。
      从会议后果看,金庸先生是成功的,因为会议形成了核心观点为:
      对武侠小说很难有一个严格的定义。
       以武和侠为题材的小说,无论在中外文学中都有一贯的地位。
       遑论武侠小说文学价值如何,仅从武侠小说流行之久与传播之广现象,便有广泛的被研究需要。
      将会议观点汇报上去,至少让高层从中外文化交流角度认可武侠小说;
      尤其是外国学者关于“武侠小说能够比旅游更好地将中国文化介绍给西方”观点,或更让高层深思。

      金庸还是被两位领袖人物接见过(以公开报道为准)的唯一武侠作家;而未知1973年被蒋公邀请那次接见,身份为武侠小说作家还是著名传媒界人士。
         但1981年被“总设计师”接见那次,身份为香港《明报》社长查良镛。有公开报道。
      (传媒后继报道,见面后金庸给伟人寄了一套全新的《金庸小说全集》,原因在于伟人1973年及稍后,想看此全集但内地买不到,
         工作人员费尽周折从境外购买了一套金庸全集,不知真实程度如何?)
       但至少有件事是说对了(伟人是否要此书、伟人找书看是否有困难待证实):1973年内地难于看到金庸小说。



半剑飘东半剑西 发表于 2023-1-21 08:55:52

       那么,金庸小说在内地民间何时最早开始传播呢?这里记下一个口述历史:

       1975年在内地滨海城市,一围棋爱好者从香港购买了《碧血剑》带到家门口出租,但租书只能在原地看不能带走书,且要预约。
       邻市一位喜欢围棋的自由职业者,在每个预约日带午餐坐班车去档口租《碧血剑》看,晚上回家把故事讲给常陪其下棋的邻居小孩听;
       小孩一字不漏记下情节,每个周末给几位棋类师兄师叔伯“背诵”《碧血剑》内容,他们又把《碧血剑》故事分别讲给棋类好友听。
       金庸小说情节越传越偏,到1978年该城已出现金庸小说的租书档,师叔伯们不约而同地奔去租书回家看。

      下为《碧血剑》吸引内地围棋爱好者片段:
      木桑笑吟吟的从背囊中拿出一只围棋盘、两包棋子,笑道:…
      袁承志不懂围棋,木桑一面下,一面给他解释,…
      袁承志虽然不懂前人之法,然而围棋一道,最讲究的是悟性,常言道:…
      木桑武功甚高,…棋艺…自负得紧…改了外号,叫做“千变万劫棋国手”。

      那么古龙的小说何时在内地传播呢?比金庸晚一两年应已进入。
      该小孩1976年参赛到某知名城市,被远亲接到家,意外发现古龙“楚留香”,是往返两地的汽车司机老乡看完留下的,已辗转流传了近十家人,若干书页需粘贴。

      多个口述历史证实,先金庸、后古龙,1975年-1977年看到的书,均是从香港带进来的,书被看到烂为止。

      不过80年代初期,内地已有大学已通过印刷参考教材的形式刊印古龙的书,如《绣花大盗》;
      古龙书比起金庸书更有争议因有“资产阶级”的内容,刊印需要一定勇气。

   (估计十年后看武侠小说者更少,因此口述历史留在网上,供有缘者参考)。

半剑飘东半剑西 发表于 2023-1-21 09:00:16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3-1-21 12:21 编辑

       尽管 “暴雨专案”一直实施了四十年(1999年取消);但实施14年后,蒋公看法有所改变(当时对胡适失望有反思);
       1973年邀请金庸做客,金庸抵达后因病未接见让儿子(1978年继任,也是领袖人物)代劳。

       内地有些网页经常写道,金庸给“总设计师”寄书后,很快金庸小说在内地“开禁”,并迅速成为畅销书。
       这是有偏差的。

       因金庸与“总设计师”见面于1981年7月18日,广东体委主管、1981年7月创刊的《武林》杂志,开始连载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只算是“闯关成功”登杂志。

      
       图 《武林》杂志创刊号第37页《射雕英雄传》
       但内地由出版社正式出版金庸小说,还是在几年后的事。
       目前查到的最早小说是,3年后,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于1984年10月出版的《书剑恩仇录》,使用统一书号为10051-60400;
       由于该社与《武林》是同个控股人,因此是“闯关成功”出版。普遍性的正式出版金庸书,还要再推后。

       而蒋公1973年邀请金庸做客,需再拖多6年,到1979年金庸小说才在台完全解禁。

       出版“小说”,不是小事!不管领袖人物私下如何看,公开出版印刷物,可能被小孩看到,要权衡多个因素,只有作品类别具有必要社会地位、与现行社会治理不相悖,才会开禁。
       武侠小说作家与领袖人物的见面,一般是满足第二个条件——不相悖(否则不会见面);
       但领袖人物还要下属反复斟酌第一个条件是否满足,在其具有社会地位、达到普遍认可之后,开禁出版,也就水到渠成(中间有几年的时间差)。

       金庸竭力提升武侠小说社会地位的努力,目前还是奏效的。
       中国侨网2018年11月2日电 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新加坡教育部2006年曾把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第35回至36回节选编入中学华文文学课程内容,
       成为华文文学课程的必读内容之一。
       内地网页广泛报道:
       1)《射雕英雄传》最后一章(节选)入选初中语文课本,具体是描写华山论剑前夕,郭靖在经历一系列杀戮事件后的苦闷心境部分。
       2)《天龙八部》入选高中课本。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由人民教育出版社06年11月第一次出版,首次选入了王度庐的《卧虎藏龙》和金庸的《天龙八部》两篇武侠小说,分别排在第五课和第六课,并合为一个单元,取名为“神奇武侠”。

      
      图高级中学语文读本 王度庐的《卧虎藏龙》

      这意味着,“神奇武侠”已进入文化传承的梯队中。

      金庸,武侠小说悦读界、考证界功臣也!可列为时代巨匠。

鲁速 发表于 2023-4-24 11:52:09

本帖最后由 鲁速 于 2023-4-24 12:02 编辑

曾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国民党中宣部部长叶楚伧,写了一本“综合类小说”《古戍寒笳记》
受到管理员对古龙取名的启发,不由想起楼主介绍的小说《古戍寒笳记》,署名作者是叶小凤写过不少流行小说,区区也猜测一下:古龙取名陆小凤家喻户晓,有没有借用了叶小凤这个著名作家的名呢?还有“独鹤”也是陆小凤系列的,真的有不少。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时代巨匠、领袖人物与武侠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