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剑飘东半剑西 发表于 2025-1-11 11:44:25

古龙谈小说改编电影引发问题的答案_暨剧本小说之惑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5-1-11 14:46 编辑

古龙谈小说改编电影引发问题的答案_暨剧本小说之惑

       论坛不久前翻出2009年的旧帖,当年论坛发了一个求助帖《求问电影原著》。       抄了问题,找了资料,正准备回答,却发现帖子不见了,不得不另开新帖,回答此13年来没有人回答的问题。
       原求助帖的问题照录如下:
      古龙〈写在萧十一郎之前〉提到三部由小说改编而成的中文电影:窗外(1966育乐)、云泥(1968邵氏)、铁手无情(1969邵氏)。      云泥的原著作者是郭嗣汾,窗外是琼瑶。
      铁手无情呢?我只知道导演是张彻,编剧是倪匡。      谁知道原著作者?
□□□□□□□□□□□□

半剑飘东半剑西 发表于 2025-1-11 11:47:25


      这篇文章古龙的原文字如下:

      十六年前,《萧十一郎》第一次拍成电影时(由徐增宏导演,邢慧等主演),我曾有如下的感想:写剧本和写小说,在基本的原则上是相同的,但在技巧上却不一样,小说可
以用文字来表达思想,剧本的表达却只能限于言语、动作和画面,一定会受到很多限制。
      一个具有相当水准的剧本,也应具有相当的“可读性”,所以萧伯纳、易卜生、莎士比亚等,这些名家的剧本,不但是“名剧”,也是“名著”。
      但在通常的情况下,都是先有“小说”,然后再有“剧本”,由小说而改编成的电影很多,由《飘》而有《乱世佳人》,是个最成功的例子,除此之外,还有《简爱》、《呼哮山庄》、《基度山恩仇记》、《傲慢与偏见》、《愚人船》,以及《云泥》、《铁手无情》、《窗外》等。

   《萧十一郎》却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萧十一郎》是先有剧本,在电影开拍之后,才有小说的,但《萧十一郎》却又明明是由“小说”而改编成的剧本,因为这故事在我心里已酝酿了很久,我要写的本来是“小说”,不是“剧本”。小说和剧本并不完全相同,但意念却是相同的。

半剑飘东半剑西 发表于 2025-1-11 11:48:40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5-1-11 14:47 编辑

       笔者得到原求助帖答案如下:

       1969年的邵氏电影《铁手无情》,改编自倪匡的“电影小说”《铁手无情》。
      “电影小说”是上世纪60年代香港的一大改革,在电影杂志刊登浓缩型的武侠小说,以满足电影观众中同时是武侠小说迷的需要。
       倪匡的“电影小说”《铁手无情》刊载于《电影小说画报》1969年第18期,第20到33页。邵氏电影《铁手无情》基本忠实于原创小说。

         

       图倪匡“电影小说”《铁手无情》证据

半剑飘东半剑西 发表于 2025-1-11 11:49:43


   将古龙的原文字录出,其中关于《萧十一郎》,到底是现有剧本、后有小说,还是先有小说、后有剧本,读起来如同绕口令。
   发帖另一重要原因是:
   请教对此问题做过研究的坛友,请坛友对古龙的原话作一番解读。

半剑飘东半剑西 发表于 2025-1-11 11:51:04


      另外,“四大名捕”的名称之一铁手,不排除受到倪匡的“铁手”名称的影响。
      感谢helloworld666,从《武侠世界》第870期L27至L43,可查到溫凉玉创作的《凶手》,这是四大名捕的第一篇,其后铁手才出现。

    《武侠世界》第870期是1976年才出刊,离倪匡的“电影小说”《铁手无情》发表已7年。
    《凶手》的主角是冷血,而冷血本来是民国一个著名的笔名。

半剑飘东半剑西 发表于 2025-1-11 11:52:10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5-1-11 11:57 编辑

   陈景韩(陈冷),生于1877年,卒于1965年,是传媒界元老。
   早在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以推翻清廷、恢复汉室为己任者,在上海创办了《大陆》月刊,陈景韩已经是编辑。
   中国现代报纸的基本版面形式,由上海《时报》奠定。
   上海《时报》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上海创刊,陈景韩为主笔,对于现代报纸基本版面形式的创立,起到一定的贡献(不只陈冷一人)。
   即使是武侠作品,陈景韩也也是元老。

   光绪三十年(1904年)9月,《新新小说》创刊,陈景韩以冷血为笔名在创刊号发表了《侠客谈》,未完,第二期续刊。
   当时旧派武侠小说作家,尚未开始发表武侠小说。

   溫凉玉创作《凶手》主角名为冷血之前,可能读过笔名冷血的《侠客谈》,也 可能未读到。
   但四大名捕始于冷血,“冷血的年纪虽轻,但在六扇门的辈份,却是相当之高。”
   四大名捕既是名捕也是侠客,与陈景韩(冷血)作为涉侠作品元老,在旧派作家之前发表《侠客谈》,可谓冥冥之中一个巧合。

半剑飘东半剑西 发表于 2025-1-11 11:53:42


      由于《侠客谈》影响深远,因此,《新新小说》从第3期起,兼顾丛书的特色,“以谈侠客为主,而其他类为副”。每期均标有“第一集世界侠客谈之部”字样,有南亚侠客、法国侠客、俄国侠客、女侠客等。
   而陈景韩除了以冷血为笔名外,还用侠民、无悔、嗟予、公奴、中原浪子、棣萼室主人等,在《新新小说》、上海《时报》等,发表与侠有关的散文。
   可惜,陈景韩一身数职,未能静下心了,彻底创作一部真正的武侠小说。

半剑飘东半剑西 发表于 2025-1-11 14:38:10


      古龙赞过溫凉玉,溫凉玉也坦承最初的创作模仿过古龙,但溫凉玉没有说过如何模仿古龙。
      下面将四大名捕中的追命、无情,在古龙小说中的原型,讲述笔者的见解。

      此为谈论帖,答案不唯一,随时准备修改、甚至放弃笔者的个人观点。
      假如1969年邵氏电影《铁手无情》,可以寻找到另一1969年之前的非倪匡小说,对比邵氏电影《铁手无情》,相关性更明显,
      则笔者将放弃原著为倪匡的观点。

半剑飘东半剑西 发表于 2025-1-11 14:39:32

      追命的四大特色是腿法、轻功、酒功和追踪术。
      溫凉玉如此塑造追命的腿法:双腿犹如可硬可软、可长可短的兵器,此本是与铁手对应的。
      溫凉玉塑造铁手:双手刀枪不入,百毒不侵,以致于可以断金碎石。
      铁手的双手与追命的双腿,本身就是武器。
      创意或来自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
      古龙最早于1969年发表《多情剑客无情剑》,第一部为“多情剑客无情剑”,第二部为“铁胆大侠魂”。古龙在其中创作了身体器官可成为武器。
      最明显就是兵器谱上名列第五的温侯银戟吕凤先,
      古龙写道:

    吕凤先是个很骄傲的人。
  百晓生在兵器谱上,将他的银戟列名第五,在别人说来已是种光荣,但在他这种人说来,却一定会认为是奇耻大辱。
  他绝不能忍受屈居人下。但他也知道百晓生绝不会看错。
  他一定毁了自己的银戟,练成了另一种更可怕的武功!……
    吕凤先慢慢地举起了一只手,右手。
  他将这只手平放在桌上,一字字道:“令我复活的,就是这只手!”

  你若看得很仔细,才会发现这只手的奇特之处。
  这只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肤色竟和别的地方不同。
  这三根手指的皮肤虽也很细很白,却带着很奇特的光彩,简直就不像是血肉骨骼组成的,而像是某一种奇怪的金属所铸。
  但这三根手指却又明明是长在他手上的。
  一只有血有肉的手上,怎会突然长出三根金属铸成的指头!

□□□□□□

    直等银棍刺到眼前,白衣人突然伸出中食两指在棍头一夹,他两根手指竟宛如精钢利劈,随手一剪,就将银棍剪下了一截。
  白衣人淡淡笑道:“你剑法倒也不弱,只可惜太慢了些。”
  他说一个字,手指一剪,说完了这句话,一根三尺长的银棍已被他剪成十六七节,“叮叮当当”落了满地。
  铃铃远远地瞧着,此刻也不禁倒抽了口凉气,悄悄道:“这人的手难道不是肉做的?”
  别人看着那瞎子手里剩下的一小段银棍,一个个都已面如死灰,哪里还说得出半句话来?

□□□□□□

       聪明如溫凉玉者,将吕凤先的“三根金属铸成的指头”,可以将“一根三尺长的银棍”剪成“十六七节”,化为铁游夏的双手。
       古龙小说中吕凤先用手指“手指剪银棍”,溫凉玉化为铁游夏以手“断金碎石”;
       写了双手,不能重复,也不能浪费,便塑造了崔略商的双腿,“可硬可软、可长可短”。

       崔略商(追命)的轻功未被来自古龙,但陆小凤系列的轻功、楚留香的轻功,本为小说添色不少,溫凉玉不能不重视轻功的描写。

半剑飘东半剑西 发表于 2025-1-11 14:41:16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5-1-11 15:27 编辑

      崔略商(追命)的酒功是,能将酒锁于喉中,危急关头喷出伤敌,如同暗器;
      这可能是溫凉玉的自创。(不过民国武侠也有喷水为武器的)
      但是美酒是古龙生命的一部分,如果说溫凉玉从古龙的酒得到灵感,也不出奇(下面有强证据)。

      崔略商(追命)的追踪术,在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等,可找到源泉。
      笔者第一次《多情剑客无情剑》中读到隐藏术与追踪术,甚为惊叹,至今尤回味无穷。
      故原文照录(删去无关句子),下面文字出于第二部《铁胆大侠魂》第三十八章“无鞘剑”。

 车马在城市中心最繁华热闹的地区中停下,停在一家气派很大的绸缎庄门口。
 李寻欢就被藏在这里么?
  龙啸云父子果然不愧为厉害人物,很了解“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这句话,知道最热闹的地方,越容易避人耳目。
  龙小云站起来,赔笑道:“请。”
  荆无命道:“你先走。”……
  他们在掌柜的和店伙们的奉迎礼笑中穿过店铺。
  后面就是堆存绸缎的仓库。
  李寻欢被藏在绸缎仓库里么?这倒真是个好地方。
    但龙小云还是没有停留,又走了过去。

  再后面就是后门。
  后门外也停着同样一辆马车。
  龙小云这次并没有再说什么,向荆无命躬身一礼,就上了车。
  原来李寻欢并没有被藏在这里。
  龙小云这样做,只不过是躲避追踪的烟幕。
  这父子两人想得比任何人都更深一层。

  车马自后街转出,驶向郊外。
  然后就停在郊外的一家米仓前,但这米仓也不是囚禁李寻欢的地方。他们在这米仓后门,又换了次车。
  这次换的是辆运米进城的牛车。米包堆中,只有两人容身之地。
  龙小云赔笑道:“委屈了。”
  荆无命连一个字都没有说。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古龙谈小说改编电影引发问题的答案_暨剧本小说之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