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法师 发表于 2005-7-22 15:05:49

再谈蜀山

<P>先说点还珠区的历史吧。</P>
<P>还珠区即‘旧雨楼—清风阁—还珠区’的开办是在2003年6月中旬。到现在已经两年有余,且已发了近25000贴各色关于蜀山/还珠的贴子。其中有许多都是原创贴中的精华。另外,该区内现有几位‘蜀山/还珠学’的老前辈经常来一游走。也是旧雨楼中唯有的专家级论坛。──也可以说,还珠区是现有所能知道的国家级的蜀山论坛。还珠区的前生是亦凡书屋上的读者评论形式的论坛,和黄金书屋上的评论初级。很多人,包括我,都是从这两个地方中的一个走向还珠区的。关于还珠区的风风雨雨,仍是一件和蜀山、还珠一样说不清道不完的话题。待将来有空再来一述,这里就不再多展开了。</P>
<P>还珠楼主本人,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代横空出世的殿堂级的天才小说家。──此句绝无夸大也。他一生创作了三十多部武侠小说,尤以《蜀山剑侠传》知名于当时,兼且影响到了后来的新派武侠小说作家群的后续创作。朱、梁、金、古、温,海上击筑生、诸葛青云、萧逸、司马翎等,都曾受到他的魔幻般行文、奇诡想象力、创造性地融中国中古文化于一炉、精彩绝伦的叙事、写景、抒情、写意、戏剧处理手法绝对影响。不愧为叶洪生先生所说的,大宗师级别的人物。</P>
<P>。。。</P>
<P>兴之所至,作诗一首,以表我心:</P>
<P align=center>一纸苍茫万里烟</P>
<P align=center>百年唯觉蜀山癫</P>
<P align=center>于今不卧黄粱枕</P>
<P align=center>且向书中觅蓝田</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23 12:09:41编辑过]

凌妙颜 发表于 2005-7-22 16:17:51

<P>中国文坛对武侠小说的一向重视不够,甚至有些人竟然不承认武侠小说是小说中重要的一枝,地位甚至不如侦探小说。就算如此,在“<STRONG><FONT color=#0080c0>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FONT></STRONG>”的排名中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排名在55位,尤在古龙的《楚留香》(84位)和梁羽生的《白发魔女传》(87)之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可窥一斑!</P>
<P>现在的人知道古龙金庸的多,了解还珠的太少,本坛对还珠及其作品的介绍也不多,以后当在此方面加强!</P>

三英二云 发表于 2005-7-22 17:45:44

<P>孟老,此题谈得突兀。不过我喜欢这样的文字风格。</P>

孟法师 发表于 2005-7-23 11:59:14

<P><FONT size=2>其实,大家可以就这个贴子谈一点对蜀山的看法。多开无效的主题,也有损论坛的清华。愚作不过是一个蹩脚的开端。能达到让少数派中的多数,更愿意亲近还珠/一识蜀山真面目,便是区区一点心意所在。</FONT></P>

三英二云 发表于 2005-7-23 19:11:11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孟法师</I>在2005-7-23 11:59:14的发言:
<P><FONT size=2>其实,大家可以就这个贴子谈一点对蜀山的看法。多开无效的主题,也有损论坛的清华。愚作不过是一个蹩脚的开端。能达到让少数派中的多数,更愿意亲近还珠/一识蜀山真面目,便是区区一点心意所在。</FONT></P></DIV>
<P>孟老是从2003/6/18清风-还珠区的开辟,来看《蜀山》在作品沉淀了五十四后,重新开始在二十一世纪最自由的交流平台上的流传。《蜀山》一书,由于四九天劫,而未得修订重版的幸运(其中曾重版的版本,都属问题多多),所以作品的开局部分存在了一些设计上的青涩感,但无损还珠大《蜀山》近880万字的一部超长篇小说的价值和地位。</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23 19:47:40编辑过]

逍遥游 发表于 2005-7-23 19:33:51

<P>近880字的一部超长篇小说</P>
<P>汗~~</P>

三英二云 发表于 2005-7-23 19:49:22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逍遥游</I>在2005-7-23 19:33:51的发言:<BR>
<P>近880字的一部超长篇小说</P>
<P>汗~~</P></DIV>
<br>已改,而且是未含分段,标点的字数。非古龙后的现代文“大分段”法的章法。

花纹 发表于 2005-7-24 02:38:08

<P>还珠楼主是金庸辈的启蒙老师</P>

孟法师 发表于 2005-7-24 16:39:16

<P>是啊。蜀山这样的书,怎能不影响到后来者的创作呢?</P>
<P>她透露出这样一种文化理念的信息。从而被各家各派所领悟吸收。师傅带进门,修行看各人。呵呵。</P>

孟法师 发表于 2005-7-24 17:17:32

我的观点一:文化的优选与优选的眼光

<P>不开新贴,就这里说。省得让人眼花缭乱的。呵呵。</P>
<P>我觉得蜀山是一本年轻人值得一看的书。她已经洗去了流行的铅华,站在一个返朴归真的高度。──她已阅尽世人,可世人尚未阅尽她。呵呵。</P>
<P>我之所以称蜀山为她。正是因为她和《红楼梦》一样,是中国文化之母。经过再次、再再次的吸收、淬炼、结晶,而成就蜀山的中国文化。──奇迹就发生在这里。</P>
<P>从蜀山诞生之日起,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已经过一次筛选。一次良性的整合、重组,优化。──变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部分。被蜀山所采纳的/可以链接到蜀山的,和未被蜀山所采纳的/不可链接到蜀山的。</P>
<P>就是这样一层层的优选,长篇小说(或作品)才始终保持了她的包容性、独立性、和新异而素朴的美。──《史记》、《全唐诗》、《道藏》、《红楼梦》、《鲁迅全集》、中国传统文化等。都属于这么一个统类。</P>
<P>但我要说的是,读书非必要,但读什么书却很重要。不读书,好过滥读书,滥读书,好过读滥书。──先有眼光,后有眼界。</P>
<P>而在年轻的时候,我们是否有过学习的压力呢,是否有过青春期的萌动呢,假如它体现在了读书与写作方面,它是否应该能够良好地表现出自己的意愿呢?</P>
<P>兴尽,下次再说吧(谈的话题有点宽泛了,告罪)。</P>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再谈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