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英二云 发表于 2005-7-30 18:05:40

北海屠龙之骊珠初探

<P>32注:此篇原来也是想写比较简约的版本,不料想却成了万字长文,况且尚有几个章节未曾写完发表。请本论坛的朋友,看了后多给意见。谢谢!以下是民国原刊《北海》之封面:</P>
<P></P>
<P>《蜀山》卷外之二:准《蜀山》前传<BR>     ──北海屠龙之骊珠初探&lt;从解读北海探讨如何阅读蜀山&gt;<BR>     ──《蜀山》之两分支小说之二:北海屠龙记【不足&amp;不凡篇】</P>
<P>【前题】<BR>  在《蜀山剑侠传》里做了屠龙师太的千余字的故事简述后(《蜀山》原刊24集3回115-118页,撰写时间约在民国30年11月间),还珠于1947年8月及1948年3月,撰写了《北海屠龙记》两集12万字,故事基本完整,而且能完整地嵌入《蜀山剑侠传》本传故事里面。它曾在上海的《茶话》杂志上(也就是曾经刊登过还珠关于《红楼梦》文章的那本),做了一段时间的连载(具体时间待查,我曾在上海的旧书市场上,看到其部分册子)。</P>
<P>【本书缘起】<BR>  作者在自己设计了一个角色约十多年后,为这个角色,开辟了一本角色小传作品,这是一种小说创作的现象。在大《蜀山》系列里,这是比较唯一的一次。但为什么还珠会选择“屠龙师太”这个角色来做创作呢?我想作者在选择角色时,也是有自己的一些考量的。我们读者又能从中了解到一些什么呢?</P>
<P>【不足篇】<BR>  本小说虽然短小,但也和很多的还珠仙武侠小说一样,前半部为武侠(不过嵌入了一些下九门的法术,其设计和十年前的不肖生《江湖奇侠传》里的部分内容,有设计上的类似&lt;参见注一&gt;),后半部为仙侠,而且结尾文字和还珠之大部分有结局的中短篇小说一样,有草草收场的嫌疑,特别是收尾语,和《蜀山》中的插述的收尾语几乎同出一辙。我想这样的结局写法,一定不为我们这些还珠迷所接受。(这个部分是可做分支小说之理由之一)</P>
<P>  本短篇小说中,有一些情节,还是令我们这些蜀山迷,觉得精彩的。例如:苗山四恶的补充描写,正好和《蜀山》开府时描写到的红花鬼母一门的故事,能够相连接。而且红花鬼母的一系法宝,更是在后《蜀山》中,得到充分地功用显现,倒是非常令人觉得意外。</P>
<P>  《北海》开篇时,还珠一如既往地详细描写了屠龙师太的出生,并借其师徒的眼目,详细地描写了一场苗山四恶间的内讧寻仇。然后在沈绣入川寻师的路途上,再次描写了披麻、黑煞教间的斗法。</P>
<P>  不过在进入沈绣本传后:《北海》的第二集的故事,却意外地让读者感到十分失望,情节上除了补充说明了一些《蜀山》的次要情节,并长眉飞升的侧面描写,屠龙小斗轩辕法王、九烈老怪等。这许多的重要关目,还珠并没有全力描写,包括最关键的“北海屠龙”、“获取灵苏”等收尾大关目。其中令读者非常有趣的“灵苏”来历,在《七矮》及《蜀山》里,早已经做了类似的内容叙说&lt;参看注四&gt;,这使得其他的内容,全都淡而无味。这样的处理手法,使得《北海》一书在《蜀山》的系列小说价值里,一落千丈,甚至令到原本也写得很精彩的入世部分的内容,也失去了应有的地位。所以说《北海》的小说价值在于入世部分,而缺失价值的在出世部分,则完全是属于《蜀山》内插入式简叙的写作方法。</P>
<P>【评价篇】<BR>  《北海屠龙记》这部还珠中期、完整的、短篇小说,我们该如何来评价呢?此小说在还珠小说系列里,呈现了什么不足?又存在了什么价值呢?其不足和不凡内容的分水岭又在哪里呢?近一年来的四次阅读其不同的版本,从最初的民国刊本,到最后的山西版本,有幸做了比较细致地品味。</P>
<P>  在深入阅读之后,我是这样来分析《北海》:</P>
<P>一)民国原刊是上下两册,每册扉页上有四句前引回目,两册共有八句。后世的重刊本,基本是以这个前引,分拆为两集书的回目名称,并每集由还珠所自撰的四句前引,改为每集两个回目。北海的两集故事,比七矮一书来得平均,但依然存在前重后轻的情况&lt;参看注三&gt;</P>
<P>二)北海一书刨去过渡文字段落,基本上可以分成七个部分(暂定)<BR> 1)在开篇陈述文字之后,还珠用了7页的故事,说了沈父纳妾和沈琇出生<BR> 2)然后快速过度沈琇15年的成长,故事进入正戏,首先就通过沈琇、眇姑之旁观目光,描写了足足40页的邪教间的斗法<BR> 3)再时间过渡两年,转入沈琇入川拜师的主干故事,写了64页,其中穿插了诸多的支线情节<BR> 4)接着通过短短16页的拜师、被逐的内容,快速过渡沈琇的成道前奏故事<BR> 5)这个转折之后,沈琇、眇姑师徒斗轩辕、九烈等旁门巨憨;被困危急关头被心如神尼解救,从而归入佛门。则仅仅占据了9页的篇幅。<BR> 6)大结局前,还珠花了12页的过渡情节,描写了沈琇省亲送终、癞姑入门。<BR> 7)最后屠龙、得灵苏的大结局,还珠只写了区区6页的长短&lt;参看注四&gt;</P>
<P>  由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一点端倪:其一,北海也和七矮一样前重而后轻,这个也几乎成了所有有结尾的还珠中短篇小说的通病;其二,还珠此类小说几乎不讲宿构,该详不详,应简不简,轻重失衡,使得整这一类、一批的还珠小说(还例如柳湖等)的小说价值大大降低。</P>
<P>  总结一下,《北海》全书不过160页的长度,其中次要的情节几乎占了85%的篇幅,而恰恰是还珠迷最关注的内容,则不过短短的21页而已。这也是本书的价值被“低估”的重要原因之一。还珠在《蜀山》里最被称道的那些描写手法和情节,在《北海》则被还珠无情地草草了结。</P>
<P>【不凡篇】<BR>  在说了这么许多还珠《北海》之不足后,我们再来看看其不凡的地方,或者我们说,《北海》中还存在了一些《蜀山》没有写过的内容(以显示还珠学问之博大精深),包括对《蜀山》主题思想有额外补充的内容(以补充《蜀山》之来不及做描写的另一个侧面,是对还珠大《蜀山》主题的一种完善)。</P>
<P>  按《北海》的故事顺序,我们先是看到了一段“夹杂着全知和单一观点”的楔子,约有七页左右。小说背景的一些情况,都在这些文字里充分地得到展现。其中有:</P>
<P>1)安徽那个小村庄的如画景色,娓娓道来,清新怡人(乃还珠《蜀山》未写及的地域部分)<BR>2)孕妇生育之细节,和文字准度的把握,或许没有一个武侠小说家,可以与之比拟。在此处文字上,充分表现了还珠之识博而细。</P>
<P>  接着还珠详细描写了一场邪教间的内讧斗法,几乎占了本书的1/4篇幅,值得读者予以关注。其中:</P>
<P>1)六类不同人物间的对话,值得细味。不同立足点的人物都说出了他们的特性,其中最出彩的是幺十三娘对魏皓的一段对话。我称之为“淫妇论”,乃还珠借小说人物之口,叙说自己的观点。&lt;参看山西版12卷《北海》443页&gt;<BR>2)下九门的法术规范,无论是雄鸡的代形施法,还是名为“七煞分尸”的代形禁制法术,都足为后世武侠类小说之描写范本,虽然这类写法在近现代武侠小说作品里,是始自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仅指前106回)。但不肖生之实而陋的描写,实不及后起的还珠的幻而秀。<BR>3)沈闵师徒二人间的关系,也颇复杂,在本节内容中,表明沈之前生,曾拜入佛波大师门下&lt;参看461页&gt;,后来在最后一集中,却写到沈之前生乃一弃婴,曾被长眉托一女仙抚养十年,后女仙坐化,由此长侍师门的内容,略有出入&lt;参看542页&gt;。充分体现出当年还珠广开多部作品的情况下,小说内容中的不严谨现象。而闵的经历,还是基本和《蜀山》里的内容,矛盾不明显,主要的参照体系是“大雪山-青莲峪”的情节。</P>
<P>  本书最关键的、也是最长的一个部分:沈琇入川,几占到全书的1/2。其中:</P>
<P>1)描写了鄱阳湖的景致。还珠曾不止一次在大《蜀山》里,描写洞庭湖之巨浸。但鄱阳湖,记忆中,也就是在《北海》有过这么一次,景物也不期然地与故事地推进,紧密结合。还珠在《北海》里对此湖,分了前后两次做了描写。(在《北海》的517页,还珠也描写了一点洞庭云梦之盛)<BR>2)对于“下手”的解释,和武学典籍中,所流传的一种“子午流注”的方法,不谋而合,这个也是还珠其中作品里,从来未曾描写过的内容之一。而且这个内容,也只有深通武学的方家,才能写得出,其中的精妙所在。非一般的不通武学的文人小说家所能杜撰一二的。<BR>3)鄱阳斗法过程中,有一个细节,也充分体现了还珠之小说文字风格,就是一船、一排、一板、一盆的水上工具使用,有点刻意地营造了不雷同的小说叙述。<BR>4)神鸦港的一群黑鸦,和叫做双翠的碧鸦。和作者对这些动物的利用,也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点点匠心。<BR>5)三尺水盆观红花(借用还珠自己的前引文字),即书中名为“六戊代形大法”者,乃书中苗山四恶之一:红花鬼母门下,最厉害的代形禁制法术。这个手法早在多年前写的《蛮荒》第五集中,作者也曾采用,不过在《北海》里描写得更为成熟,读者可以加以比对阅读,或许可以发现还珠前后期描写手法上的一些不同。<BR>6)妖巫姚金娘的“五鬼分尸法”,以及被黑小姑用“碧燐神线”所败后的残象(还珠用了“骇人场面”四字来总结),虽然还珠运笔不多,也自精彩,特别是如同现代鬼片里的某些画面描写&lt;参看499-500页&gt;。<BR>7)沈琇在岳阳仙梅亭楼,无心破去“雄鸡”法术的过程里,关于那只法术道具“雄鸡”的前后,还珠也赋予了不少的心思,衬托了人物的“善、恶”之念&lt;参看521、524-525页&gt;,并因一点善念而无意救得眇姑之父──闵烈的元神。此外还珠了设计了一身存在两个元神(非同一个人的元神)的写法,也颇不一般,附身元神并能通过被附身人之眼观察周遭。&lt;参看522-523、527页&gt;这个巧妙的设计,与《峨眉七矮》中干云身附大白蛛的写法,同中有异,各有意趣。</P>
<P>  自此而后的四个部分(也就是北海现行版本里之第四回),比较还珠在《蜀山》里等的精彩描写,都是属于充满阅读失望感的内容。特别是第五、七两个部分,更理应成为《北海》之重头戏,如果还珠当年不是分心无暇,草草了事地写作,这二关目至少都可以成为和《蜀山》里那些重头戏所媲美的小说内容。因为第五部分的邪派主角,是在《蜀山》千呼万唤都没有出场的“轩辕法王”──邪派第一人物,还加上一个“九烈神君”。正邪双方力量可比,应该斗得精彩。第七部分的红龙,如果写得好的话,足可以与《蜀山》中的“七矮斗寒蚿”一节,并美于还珠小说。以下四个部分,所谓的“不凡”,都是在不足中所显现的(仅以还珠不凡比之还珠平凡),我们加以叙说的是:不足中的不凡;描写之不足,设计之不凡。</P>
<P>  我们先说其中的第一部分(总第四部分):沈琇重入长眉门下。其中先需要说明的是,《蜀山》里所提到的屠龙师太的修道洞天是落凤山,而《北海》则是金凤山,同样不同的还有《蜀山》所提到的守洞神兽是虎面藏彪,而《北海》则是神吼──一头狮面虎尾的金毛怪兽&lt;参看531页&gt;。</P>
<P>1)虽然沈琇进入凝碧崖前的情节很短小,但是还珠还是在急急的行文中,写了不少内容,如写了关于癞姑前生──金凤前山老龙场的一个少女(当然这个是对《蜀山》里内容的必须补充,不得不写的内容之一);也写了守洞怪兽;也写了一本道书,并补充沈琇前生曾得到瑛姆的指点;并让沈琇匆促间杀了一船贼党;最后还写了一个不足百日的癞头女婴对沈琇的依恋。文字虽简单,但情节却异常地复杂,还是充满了还珠式的情节设计风格。其中文字的细节度,比之《蜀山》中某些简述的情节,却高之一筹。<BR>2)至此,沈琇师徒三人的来历,都已经交代完毕。沈乃积善厚德的富家小姐,虽然不得其嫡、生二母之疼爱(大家可曾留意与《长眉》一书,情节设计上的相似);闵是江湖能人之后,也因江湖之故,而曾流落江湖,饱受历练和罪苦(按书中眇姑自言,乃是“为了灭消前孽,出于自愿”&lt;摘引原文&gt;);王之前生迫于强盗之压逼而自杀,转世后乃生贫家,出生即遭难连连(再加之后文的拜师过程,真是磨难不断),这些情节的描写可以与《蜀山》里癞姑的言行,可做一个难得的比较,有些《北海》里的癞姑情节,我想还珠在那个时候,还是有意设计的。作为大《蜀山》系列里形象丑陋的师徒组合,是很少见的,读者必须多加以关注还珠对于此三人物的描写手法。<BR>3)《北海》对于凝碧崖没有做很详细的描写&lt;参看注五&gt;,这是大《蜀山》系列小说里,描写凝碧崖的三次描写之一&lt;参看注六&gt;。主要是补充了《蜀山》的额外情节:长眉门下众弟子间的关系,以及长眉道统如何传到了妙一夫妇手上的详细经过(当然这个也是沈琇与晓月起矛盾之关键),这个都是《蜀山》所无暇补书的部分。这里连前带后,一共写了十三个长眉的弟子,并基本补充了《蜀山》不及描写的很多内容,例如长眉门下的长幼之次:玄真为首,苦行为次,再次为晓月,元元、白云更次之,然后差一位后是妙一夫妇(为老七),然后再是四个元字辈弟子、餐霞、沈琇等&lt;参看注七&gt;。其中长眉十四弟子的说法,明显是承继《蜀山》开府时的设计概念。(这个也是可作为《蜀山》准前传小说之一的理由之一)<BR>4)心如神尼的出现,以及日后对沈琇归宿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还珠笔下长眉、心如以及沈琇这三角色的性格&lt;参看538、542、547、555-556页等&gt;。也是大《蜀山》系列首次着重描写长眉之细节,为《长眉》一书中任寿之先河。<BR>5)两粒降龙珠,一把屠龙刀,借书中原句“师父雷霆雨露,皆是恩泽”,此处长眉的为师之道,与《长眉》中樗散子对待邓隐,并《蜀山》里长眉、妙一等对待晓月,《天山飞侠》里李英琼对待焦顸,以及《大侠狄龙子》里简冰如的自罚等等情节,皆可为峨眉一派之师徒之道的注解。<BR>6)长眉飞升的情节,描写得十分简洁,原本白日飞升的情节,在大《蜀山》情节里倒是绝无仅有的。还珠却只是通过沈琇长跪六日送师的内容,来衬托长眉的故事。</P>
<P>  接着的第二部分(总第五部分):屠龙大战轩辕法王及九烈神君,原本是应该是可以被写得非常精彩的一个关目,因为情节中被描写的交手双方,都是《蜀山》世界里的顶级人物,原本如果是在《蜀山》正文情节里的话,还珠是不会如此简单地对待的。本书虽然在描写上,还珠对以简述,不过情节的设计上,还是有充分的还珠风格,我们可以留意一下:</P>
<P>1)以癞姑寻师为引子,引出这场大战,初试“屠龙刀”,将一崆峒派道姑和轩辕法王的第五弟子红羽神君菇合索毕给斩了&lt;参看注八&gt;;另万灵童子茅壮所埋伏的“玄武乌煞罗睺大阵”&lt;参看注九&gt;,也由长眉赠予沈琇的“降龙珠”所抵挡。猜想如果还珠能认真写这一情节和这个邪派第一大阵的话,不知可以和正派中的哪个阵法可以媲美?关于这个轩辕法王独门的邪法,还珠在《蜀山》里用了两种不同的手法描写了三次&lt;参看注十&gt;,有正面的描写,也有侧面的描写;有主观打斗的描写,也有客观观战的描写,手法不尽相同。<BR>2)当大阵由轩辕法王亲自主持,变化为“玄武乌煞罗睺血焰神罡”,并掺加以九烈的独门阴雷,虽然文字被还珠处理得很简短,但是简短文字里所蕴含的张力,还是依然存在,且情节设计上依然有变化&lt;参看注十一&gt;。<BR>3)经过三天的火炼,最终长眉之无字素柬,引来了心如神尼的一幢祥光紫焰和一朵金莲花,瞬间万里,将沈闵师徒二人海尽头的居罗岛,见到了一个“衰年老尼”&lt;参看注十二&gt;,书里用了五个短句来描写这个人物,对于这个人物的描写,还珠还是用了一点心的。读者宜体味一下文字的细处。&lt;参看注十三&gt;<BR>4)在整个斗法过程中,包括两个首恶的出场,还珠都没有没有给予正面的描写,而是采用了在恶阵被心如的佛光神焰所破之后&lt;参看注十四&gt;,给了两个背影的描写&lt;参看注十五&gt;,往西者便是轩辕法王之形象&lt;参看554页&gt;,乃是大《蜀山》系列里唯一一次描写轩辕法王的形象,特此存照。<BR>5)最后借由沈琇自悟,写出长眉对其之师徒情深,和长眉飞升时,留给她的柬贴内容,前后呼应,所谓各人头上自有一片天。同时也为大《蜀山》系列里的修道逻辑,做了进一步的补充。此时的沈琇不过一修道者,非成道者,更非得道者。这样,我们在《蜀山》里,看待以英琼为代表的,以乙休等为代表的,以妙一为代表的,以及到本书长眉的最终结局,则思路会更加清晰明了&lt;参看注十六&gt;。</P>
<P>  在本书收关之前,还珠再一次地写了沈琇师徒在修炼十年,伏魔法成后的省亲之旅(总第六部分):</P>
<P>1)当描写沈家俗世家境时,还珠采用了一种明显的对比手法,先是四喜临门,然后再是三老人寿限将终,类似的手法在还珠小说里比比皆是,设计上,也是为了表现还珠想表达的一些中国传统多元文化上的差异并意涵,最早可能需要上溯到《庄子》的一些寓言,或者《楚辞》里的一些故事了。也是体现了中国出世、入世思想的矛盾之统一。但49年后的大陆文化部门,却以“荒诞”二字,视还珠的小说价值,并为之长禁达五十年之久。直至今日的文化界,尚有一些专家以“荒诞”视一些文学作品以劣类&lt;参看注十八&gt;。</P>
<P>2)前文中的大碧鸦,此处的披麻四老之一的向大元的那只猫头鹰,及其死法,比之司马翎《饮马黄河》中之拘魂阴曹屈罗和他的黑使者老鸦&lt;最近正重翻此书&gt;,有着一些设计上的相似。</P>
<P>3)再以癞姑为引子,带出本书之最终关目:屠龙采芝。其中关于毒龙丸的主药──兜率仙芝、灵苏、毒龙珠,比对还珠先后两次描写这个“太清仙卉”,我们会发现:还珠在不同作品里的描写重点,总给人以不同的侧面并变化的感觉&lt;此处将计划另文详写,内容从英琼他们首次从幻波池取走第一批的毒龙丸始&gt;,这个对于分析还珠之写作风格之深入了解,会有很好的助力。</P>
<P>  最后,就是原本应该成为《北海》主情节的两个部分(含前之第五部分,及下面的第七部分)之一:北海屠龙,并采集毒龙珠,但可惜的是,现存的文字,却被还珠无情地予以了轻视,只留下简单的关目简叙文字,就象类似《蜀山》里的这些情节,例如乙休三日斗优昙、乙韩朱姜十万里追诛双凤山二小等等。徒令后世的喜爱还珠小说的读者,充满阅读的遗憾感。这个最后的收关大目中,有什么值得我们关注的呢:</P>
<P>1)我们比较《蜀山》之除寒蚿、元鼍,与本篇之最大关目屠龙。我们会发觉在情节设计的巧妙上,并没有太多的水平参差。主要的是文字的张力,落墨的多少,以及内容的渲染层度上的差异(这个就是我们阅读《蜀山》的享受层次上区别,参看注十九)</P>
<P>2)黑女(终篇甚至连个名字,都没来得及设计)和红龙的情节设计,也因为还珠之急就章,把一个值得深入描写的细节,也是可以充分补充还珠修道体系理论的情节,没有得到还珠足够的重视,这个处理上的失误也是《北海》终究没能成为还珠名著的最根本原因。</P>
<P>3)在情节的推进层次上,还珠还充分利用了伽因的法力(属于借用《蜀山》体系),这种手法,在《蜀山》系列的余衍小说部里,是不断地使用,也是对《蜀山》人物以及情节的额外补充,而且所使用的,往往是读者最熟悉的内容,例如还珠在《蜀山》里,关于伽因,着重描写了她传给上官红的“乙木法术”,所以在《北海》里,还珠就顺手设计出了“乙木神雷针”。使得读者在阅读上,有浑然一体的感觉。</P>
<P>4)令人充满期待的“毒龙珠”,采取的描写却是如此的简约,确实缺乏了在最初设计上张力,特别是前面还预告了有“磁光星盘”的危机。如此的写法让读者殊感失望。如果大家记得还珠后来在《长眉》里,也同样写了一株1300年的朱灵仙果,却拥有了令人惊喜的阅读上的享受,还包括跌宕顿挫的笔法。</P>
<P>总结:《北海》中那些内容,固然与《蜀山》之天马行空的文字境界,有所不及,但其博学之实描,还是人性之深刻,都非近百年来一般作家所能企及的。</P>
<P>【期待篇】</P>
<P>  经过以上文字的梳理,我们会有这样的观点,就是如果我们把《北海》中的这两个情节,按还珠的《蜀山》描写习惯,重新根据作者他自己的原始设计概念,扩写“屠龙师徒斗双恶”以及“北海屠龙、采芝炼丹”。那么《北海》一书的文学价值,就会得到真正的展现。而小说结构上的漏洞,也将不复存在,这让我想起了后世武侠小说作家──金庸曾经大花力气来修改自己的作品集。</P>
<P>【解读篇】<BR>  从阅读并分析短小的《北海》的过程里,我们可以为读《蜀山》找到一些方法,让我们可以更容易地来阅读《蜀山》,并分析《蜀山》小说之肌理。</P>
<P>  在结构上,《北海》存在着不可辩驳的缺点,特别是后15%的部分,更象是《蜀山》的插叙情节内容。但《北海》还是充满了还珠式的描写手法,如果我们认真予以分析,能得到的就不这么简单了,这或许也就是《北海》这类小说存在的价值之一。</P>
<P>  同样在发现小说的缺陷同时,也为我们找到了修订《北海》乃至《蜀山》的一些门径,为日后整理、修订、续写,都会提供足够的证据。</P>
<P>  通过对还珠小说一些细节描写,与其他作家描写的同类情节的内容,以及手法的文学对比,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作家间、以及小说间的高下之分。可以从而得出一些结论:还珠确实是一个天才作家,其《蜀山》也是一部超一流的超长篇小说。其他的小说、或者小说家,欲与之相比肩,似乎都不太够格。无论是从小说所体现的思想境界、文字魅力、小说技巧、文化底蕴、艺术意境、情节设计之巧妙、格局之恢弘而不差分毫……。</P>
<P>注一:如果是二十世纪现代武侠小说里,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应该是第一个描写了湘潭地区的“排教”的法术,或者辰州的一些邪术(这样类似小说设计,也甚至出现在金的《书剑》里,也杜撰了一个辰州色彩的人物形象,不知熟悉金小说的朋友是否记得?另外最近重看的《饮马黄河》小说里,通过阴阳二尸角色的出场,司马翎也提到了排教、僵尸党、辰州祝由科&lt;944页&gt;)</P>
<P>注二:关于“灵苏”的描写,恐怕是《北海》里最令人感到印象深刻的部分。篇幅不长,但如果我们按还珠小说年表阅读的话,可以最先在《峨眉七矮》里找到关于“灵苏”的描写内容,而《北海屠龙记》里的内容,不过是重复一下。</P>
<P>注三:也就是我们把屠龙师太,入峨眉拜师前后作为故事的分水岭的话,参看第二部分的内容分割情况,这就比《七矮》一书,更显得前重二后轻。《七矮》还能算是前六后四之分,《北海》则几乎是前九后一的格局了。</P>
<P>注四:北海里属于铺垫的情节“沈父纳妾有后”,还珠写了有7页的篇幅,而本书之最大关目:屠龙,还珠却只草草地潦了6页,而且其中还有关于“灵苏”来历的一页(与《七矮》中之内容重复,而《七矮》则成书较早),还有黑女困龙的一页。全书之结束语,也竟然和《蜀山》中关于屠龙师太的插叙结语完全一样,如果我们把《北海》完整地嵌入《蜀山》,反而倒是非常合适。</P>
<P>注五:这里还是有一个地名“锁云洞”,与《蜀山》里的“棲云洞”有别。</P>
<P>注六:《北海》的描写时间在明代,另一次的描写在《长眉》,时间在东晋。《蜀山》的描写在请中叶,并主要分四个层次:白眉之老楠巢,飞雷洞,初辟凝碧崖以及开府盛景。</P>
<P>注七:长眉弟子应该还有简冰如、顽石、水镜道人、哈哈僧元觉、曾宁、醉道人等人未在本书里作出描写&lt;以上人物可能会存在转世,而异名同人者&gt;</P>
<P>注八:此一人物,曾被《蜀山后传》之早期续写者,用来放在伪6-10集的故事里,说明那个不曾著名的续作者,还是很熟悉还珠的小说的,运用书里的现成人物还是挺纯熟的。</P>
<P>注九:按《北海》的写法,这个情况的出现,与晓月禅师有着不可推脱的关联&lt;545页&gt;。这个情节也可为屠龙师太在《蜀山》开府情节里,对晓月之一吼,做出最合理的情节铺垫。</P>
<P>注十:还珠在《蜀山》里分了两个不同的层次来描写,第一是毒手摩什的魔光层次;一个是五婬(媱)尊者的法宝层次&lt;也就是炼成了形&gt;;最后一个层次就是在本书里,不但成形,而且成阵&lt;规模更大&gt;。</P>
<P>注十一:其大阵的变化,由乌金云光围困,一变成火海光箭、阴雷夹攻,使得沈、闵二人如“星丸跳掷”&lt;参看552-3页&gt;;二变为千重血焰化实质,欲炼化二人。</P>
<P>注十二:此人物在《蜀山》里,基本没有进一步的描写,而在稍后开写的《长眉》一书里,还珠则以辛如玉的形象,描写了近千年前的心如神尼,读者可以参比这两个形象,以及性格上的点滴。</P>
<P>注十三:书上原文是“短发如雪,面容黑瘦,脸上满是皱纹,牙已全落,双目却是炯炯有神。”。读者不知是否有留意还珠形容此人之细处:其一:短发如雪,为何还珠笔下的神尼竟然还有头发?其二,为何要强调她牙已全落?这些细节的描写真是体现了还珠对佛、道二门之深刻理解处。</P>
<P>注十四:神尼所炼之佛火真名,却出现在后来才撰写的《长眉》第365页里,名为:佛家降魔真火如意神焰。被李静虚誉为“佛家最具威力的降魔大法”</P>
<P>注十五:后来有续者倪匡老先生在《紫青双剑录》也把轩辕法王作为收关的邪派大主角,不过却把《北海》里九烈的形象,错放在了轩辕法王身上。</P>
<P>注十六:层次中,可能还存在“慕道者”,或者如长眉、苦行一般的“合道者”&lt;名称待定&gt;。</P>
<P>注十七:556页中,提到一点:大方真人神驼乙休,是神尼昔年旧友,然后我们再参看《长眉》里的部分情节,以及《蜀山》、《青城》里乙休的神秘身份,或许我们可以得出一点什么来。大家多来参详一下。</P>
<P>注十八:近日看中央某电视台,关于《红楼梦》的学术性论坛,其中还有专家仅以“荒诞”的观点,来贬低《红楼梦》中,曹雪芹关于“太虚幻景”的描写意境,甚憾。</P>
<P>注十九:读《蜀山》,我们读者某种层度是在享受还珠小说本身,那如诗如画般的文字感官。那也是还珠小说,特别是《蜀山》的最独特处。诸多的还珠迷,也正因为这一点,而对《蜀山》充满了痴迷。这当然是还珠小说独特之一方面。</P>
<P>后记:不知不觉中,文章的篇幅已达近万字了,不合短篇介绍之体例。并且在不凡篇和不足篇间,有些在写作过程中,显得过于独立,并且存在前轻后重的缺点,还待日后有机会再修改一下。本文尚有一些的篇章,处于构思和修改中的,暂时就搁置了,待日后有机会再补写。在本篇里以及《七矮》文章里的一些手法,我将会在《青城》人物整理的分集赏析中,尝试使用,这个和前《蜀山》人物整理的大分卷介绍,会有大大的不同。</P>

孟法师 发表于 2005-8-3 16:54:49

<P>读蜀山是一件美丽的事。</P>

边城不浪 发表于 2005-8-1 19:52:58

<P>三英这种写文章的态度,已经跟做学术无异了,佩服佩服。</P>
<P>要读还珠等旧派武侠小说,感觉最重要的就是耐心,或者说,屁股要做的住。我几年前借过《蜀山》一书,看了数章实在是没办法坚持下去了,如今想想倒是太过轻慢。读三英和孟法师的帖子,让我重燃阅读《蜀山》的兴趣。</P>
<P>不过这书不太好找,以后会不会读就要看有没有缘分了。</P>

有无子 发表于 2005-8-1 22:31:48

<P>唉!除了佩服我也没有其他好说了。如果胡乱说些真是有班门弄斧之感。</P>
<P>我决定了一定要把蜀山找到看完!</P>

孟法师 发表于 2005-8-2 13:24:39

<P>三二何必如此呢?也不首发。还这么厚重的一掌。也不管人家禁得起禁不起。</P><P>循序渐进方是正理。谈出味了,有字亦可,无字亦可。</P>

三英二云 发表于 2005-8-2 21:40:31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孟法师</I>在2005-8-2 13:24:39的发言:
<P>三二何必如此呢?也不首发。还这么厚重的一掌。也不管人家禁得起禁不起。</P>
<P>循序渐进方是正理。谈出味了,有字亦可,无字亦可。</P></DIV>
<P>我写东西,需要灵感和写作环境。有时候写得快,有时很慢。而且在《青城》一篇里,有提到这篇文章。所以就帖出来比较一下。倒没有去想帖出来有什么效果。既然写成了。也就到处帖帖吧。呵呵。</P>不然我就帖帖关于《蜀山》的部分。呵呵。不过发的时候,可能做一些修改。《青城》也会继续撰写。不过毕竟《蜀山》是最著名的。

凌妙颜 发表于 2005-8-2 22:41:21

看了三二兄的文章,态度和学识上都让我惭愧不已,我只不过是偶尔闖入《蜀山》世界的一个小书虫而已,萤弱之光,愿略尽绵力,能让多一些的人了解《蜀山》体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海屠龙之骊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