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妙颜 发表于 2006-5-13 18:57:58

<p align="center"><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strong>无便是有──古龙对武学的见解</strong></font></p><p>有位读者读了两本古龙的武侠小说,便对我说,看古龙的武侠书不过瘾──明明双方已经剑拔弩张,有一场好戏可看,可古龙却轻轻一笔带过。还有人对我说,古龙笔下的主人公武艺太玄乎了,几乎看不到他是如何出手致敌于死地的。我以为他们都说得不错,但我对他们说:这正是古龙的高明之处。</p><p>相比之下,古龙小说中的武打场面确实没有金庸写得精采,他也及不上梁羽生描绘武打场面中的武功招式生动。这一点,古龙的朋友燕青也有过类似的议论:“也许描述武功招数,古龙最不擅长。”</p><p>每个成功的作家都在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梁羽生的古典文学功底厚实,他在作品中穿插古典诗词,使他的小说显示一种传统的美;金庸写过电影剧本,中西贯通,因此他写的武侠小说气魄宏大,气象万千,情节的衔接与时空的跳跃都突破了传统模式。古龙晚梁、金一辈,他要超越前人,自成一家,就得尝试一种新的创作方法与变革新的文体。再说与古龙同时的武侠小说家,如诸葛青云、卧龙生、司马翎、萧逸等都在描写打斗上下过功夫。古龙要在这方面超过金、梁二位或者同辈作家,确非易事。于是,他不再拘泥于对武功一招一式的描绘。</p><p>他认为武侠小说本来就是“纸上谈兵”,更何况精采的武侠小说并不单纯依靠描写武功招式来吸引读者。如果这两点可以成立,古龙不擅长描述武功招数,就丝毫也不影响他在武侠世界中的成就。</p><p>但话还得说回来。一个言情小说家,如果一生中没有谈过恋爱,他的言情小说恐怕容易得“贫血症”,那么一个武侠小说家,如果连十八般兵器也搞不清楚,连起码的招式都不懂,他的武侠小说恐怕也很难写得很精采。</p><p>那么,对武术没有实践经验的古龙拿什么吸引读者呢?我以为源于他对中国武术有较深的研究与理解。</p><p>中国的武术,是一门精深博大的学向。《文选》中南朝宋诗人颜延年在《皇太子释奠会诗》中曰:“偃闭武术,阐扬文令。”武术,原与军事有关,后来多指强身、自卫等技击之术。宋代有《武经七书》,作为武试科目,包括《六韬》、《孙子》、《吴子》、《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种兵书。但最早的武术学校始于唐朝,宋神宗熙宁五年复置。宋人曾公亮、丁度撰《武经总要》。杜牧在《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叼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中云:“周、孔传文教,萧、曹授武经。”可见汉初萧何、曹参已传授《武经》。<br/>其实早在春秋年间,孙武就已经传授兵法于部属。</p><p>武侠小说中的武学,既与两军对垒的军事战争理论相通,又有自己的特点。以萧逸的《甘十九妹》而言,其中的排阵,以金、木、水、火、土为主,比诸葛亮的八卦阵更诡秘玄秘。新派武侠小说中的侠客,精通道教与佛教的很多。金庸的《天龙八部》书名取自佛经,《倚天屠龙记》讲的是佛教、道教与波斯明教之争,也与佛与道的学说有关。古龙的《圆月弯刀》是一部为魔教翻案的小说,渗透了道教的内容。古龙其他作品中禅语偈言颇多,大都取材于佛教的妙语。据《魏书·释老志》与《太平寰宇记》载,少林武功是由印度僧人达摩创始的,他擅长“五拳”、“心意拳”、“罗汉十八手”,死后留下了《易筋经》、《洗髓经》与“达摩剑法”。北宋年间辑的《景德传灯录》,说达摩在北魏太和十年“寓止于嵩山少林寺”。其实这说法并不确切。“少林外家拳”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就有“少林”与其他武术流派,而少林寺则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直至隋末唐初,少林寺十三僧救李世民,才使少林寺武功名闻天下。后来宋太祖赵匡胤成了第一个少林寺俗家弟子。清人褚人获的《坚瓠集》曾记载少林头陀力敌万人的故事,因此达摩并不是少林禅祖。少林武功的形成,据《少林武当考》分析,最早是中国军事实践与汲取民间拳法的结晶,经达摩的发展与总结而成。因此我们不能否定佛教对中国武学的熏陶与启迪。古龙后期的许多小说都吸取了佛教中“法皆空”的学说精髓,并与武功结合起来。</p><p>所谓“法皆空”,不是指“空无”,而是指不可言述。这与老子的“无为”思想有明显的区别。古龙小说中的武林高手的上乘武功,被处理为无法描述的。比如他在《多情剑客无情剑》中写李寻欢与郭嵩阳决战,双方并未动手,就决出了高低。又如写李寻欢与上官金虹比武,书中也无正面描写,只穿插旁观者的心态刻画。李寻欢决斗后,也只轻描谈写地说了三个字:“他输了!”又如《九月鹰飞》中写叶开与上官小仙的生死之搏,则通过对叶开抱有深情厚爱的丁灵琳的内心世界描述,来衬托这场惊心动魄的恶战,叶开赢了,也只说了三个字:“她输了。”在<br/>古龙的笔下,武术皆空,也就是说高明上乘的武功是不可描述的,这显然与佛学的理论有相通之处。</p><p>在古龙小说中,颇多禅机妙语,如《多情剑客无情剑》中说:“只道无情却有情,情到浓时情转薄。”又如大悲师太的劝语:“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不染者尤洁;智计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尤高。”更妙的是古龙用佛教中禅机一般的妙语来描述武打场面。李寻欢问上官金虹:“你的环呢?”上官金虹回答“环已在。”李寻欢又问:“在哪里?”上官金虹答道:“在心里,手中无环,心中有环。”上官金虹对李寻欢说:“请出招!”李寻欢答道:“招已在。”上官金虹又问:“在哪里?”李寻欢说:“在心里,我刀上虽无招,心中却有招。”李寻欢以同样的办法回敬了上官金虹。李寻欢与上官金虹的武学可谓已至巅峰,可天机老人却还有更精辟的见解,他认为:“真正的武学巅峰,是要能妙参造化,到无环无我,环我两忘,那才是真的无所不至,无坚不摧了。”天机老人的妙语,确实与禅宗真谛有相通之处。天机老人的“无环无我,环我两忘”与禅宗六祖慧能的“心中无一物,何处著尘埃?”很相似。在古龙的后期小说中,这样精采的对话还有很多。在他看来,真正的武林高手是没有招式的,无便是有,无招便是最绝的招。这其中的奥妙,其实很有点科学性,因为任何一家最厉害的招式,都有天生的克星。只有达到“无便是有,有便是无”,才可以称得上武学的巅峰。这一点在《圆月弯刀》中有更精采的描述。青青带柳若松去<br/>看丁鹏劈石的刀法。柳若松看后承认看不出丁鹏刀法的变化,青青说道:“你当然看不出,因为那一刀根本没有变化。”但她接着又说:“这一刀虽然没有变化,却包含了刀法中所有变化的精萃。因为这一刀出手时用的刀法、部位、时间、力量和速度都是经过精确计算的,恰好能将他所有的力量发挥到极限。”这说法虽然有点玄妙,但细细想来也不无道理。因为刀法有变化,出拳有招式,便成了一种定式,任何成型的方法,也必然会暴露出它无法掩盖的弱点与缺陷。只有无招可寻,才能出神入化,使武术进入一个令人防不胜防的境界。古龙在《圆月弯刀》<br/>中还有一场写丁鹏向神剑山庄庄主谢晓峰挑战的戏。两个高手并未出手,也同样写得惊心动魄。谢晓峰的女儿谢小玉讲得很明白:“武功到了一定的境界,胜负上下,只是些微之差,绝不可能演成生死流血惨剧的。”也就是说,“高手相搏,只是技艺之分,有时对峙片刻,不待交手,双方就知道谁胜谁负了。”因此,真正的高手,能够做到“刀即是人,人即是刀,人与刀不分,刀感受人的杀性,人禀赋刀的戾性,人变成了刀的奴隶,刀变成了人的灵魂。刀即是我,我即是刀”。</p><p>而更玄妙的境界则在于:“人是刀的灵魂,刀是人的奴隶。”古龙还在小说中指出:“攻就是不攻,不攻就是攻,后发制人,以静制动。因为在完全静止不动的一姿一势一态间,已藏着无穷无尽的变化与杀机。”这便是佛学中的“法皆空”理论在中国武侠小说中的生动体现。</p><p>还应该看到,古龙在小说中阐述的“无环无我,环我两忘”的武学精论,也就是说,一个武林高手心中不应有杂念,这种杂念包括贪欲,也包括称霸武林。而一个心有杂念的人,是不可能达到“无环无我、环我两忘”的境界的。楚留香、陆小凤、李寻欢能为了朋友两肋插刀、舍己救人,就说明他们初步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也就有了掌握高超武艺的必要条件,他们才成为读者心目中的大英雄。</p><p>古龙在《风铃中的刀声》序言中说:“每一个作家都希望自己能够有一种新的突破、新的创作,对他们来说,这种意境简直接近‘禅’与‘道’。”他又认为:“宗教、艺术、文学,在某一方面来讲是殊途同归的。”古龙对禅的领悟,便与武功的最高境界相吻合。比如信禅的人练功,首先求静与定,这与习武的要求相同。又如佛家提倡悲天悯人,也与古龙小说笔下的英雄行侠仗义、扶危济困一致。李寻欢、陆小凤、楚留香身上都体现了“悲天悯人”的精神。古龙小说中还体现了他对儒家、墨家等诸子百家学说的理解。比如他小说中一些人物以死求胜的战法,显示了墨子弟子攻城精神;而那机智辩驳,又显示了纵横家的口才。</p><p>古龙在论剑术时说:“一种无敌的剑法绝不在于杀人的威力,唯仁者而无敌于天下。”从李寻欢到叶开都提倡“仁慈、博爱”的武侠精神,这充分说明古龙也深受儒家学说的影响。这些对武学哲理的总结与运用大大充实了武侠小说的内容,提高了武侠小说的审美意识与思想深度。拘泥于武打中一招一式的描述,只是对武学的粗浅理解;而真正领悟武学真谛的人,才能让具体有形的武术演变成玄妙而高深莫测的武学,才能写出第一流的武侠小说,并引起和提供读者去思考中国武学的博大精深。<br/></p>

凌妙颜 发表于 2006-5-13 19:02:03

<p align="center"><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strong>古龙文体与海明威文体</strong></font></p><p>日前在《上海文论》(1985 年第4 期)上读到陆灏、张文江、裘小龙三位发表的《古龙武侠小说三人谈》。三位对古龙的褒贬,我虽不能完全同意,但觉得有些议论颇有新意。比如谈到古龙的语言受到海明威的影响,我也有同感。海明威是20 世纪欧美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他的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纯粹用动作和形象表现情绪以及电报式对话、性格化的语言,构成了自己含蓄精练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海明威曾把文艺创作比喻为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认为用文字直接表现出来的看得见的部分,只是露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而隐藏在水下的则是八分之七。根据这种“冰山”创作原则,海明威特别注重选取和提炼最富有特征性的事件与细节,以简洁凝练的文字,表现那看得见的“八分之一”<br/>的生活画面。为了突出这种风格,他的对话简洁到了极点,素有“电报风格”之称。他向来不用“某某高兴地说”、“某某用低沉的声音说”、“某某突然插话道”之类的语句,人物的感情色彩,完全可以从对话的内容中体味出来。</p><p>海明威式的文体,在古龙的小说中可以找到影子。我们不妨读一下《欢乐英雄》、《剑神一笑》、《白玉老虎》、《大人物》、《七种武器》和《碧血洗银枪》,在这几部古龙后期的代表作中,古龙的描述功夫越来越洗练,刻画人物的心态也常用短句来表达,对话更是精采迭起,禅语与机锋并存。如《剑神一笑》中写牛肉汤向老实和尚讨教救陆小凤的方法,老实和尚一本正经说了一句话:“没法子,就是有法子。”由此可见,古龙学海明威,并不是照搬西欧语言,而是“洋为中用”。他写的人物对话,简短有力,一针见血,创造了武侠小说中的“电报式文”。我们不妨读一段《欢乐英雄》中的对话:</p><p>郭大路道:“你要杀他,就得先杀了我。”<br/>紫衣女道:“你是他的朋友?”<br/>郭大路道:“不是。”<br/>紫衣女道:“你知不知道他做过多少坏事?”<br/>郭大路道:“不知道。”<br/>紫衣女道:“但你还是要为他拼命?”<br/>郭大路道:“不错。”</p><p>再读一段《大人物》中杨凡与田思思抬杠的对话:</p><p>田思思道:“无论怎么样,你也休想要我嫁给你!”杨凡道:“你真的不嫁?”<br/>田思思道:“不嫁。”<br/>杨凡道:“决心不嫁?”<br/>田思思道:“不嫁。”<br/>杨凡道:“你会不会改变主意?”<br/>田思思道:“说不嫁就不嫁,死也不嫁。”<br/>杨凡突然站起来,恭恭敬敬向她作了一个揖,道:“多谢多谢。”<br/>田思思怔了怔,道:“你谢我干什么?”杨凡道:“我不但要谢你,还要谢天谢地。”<br/>田思思道:“你有什么毛病?”<br/>杨凡道:“我别的毛病倒也没有,只不过有点疑心病。”<br/>田思思道:“疑心什么?”<br/>杨凡道:“我总疑心你要嫁给我,所以一直怕得要命。”</p><p>这两段对话都很简洁,几乎没有写对话人的神态,却让郭大路爱打不平、义薄云天的性格和杨凡幽默风趣的个性跃然纸上。</p><p>古龙写景也用此类手法。他在《剑神一笑》中写黄石镇,只用了六个字:“高原,黄土,风沙。”写牛肉汤与老实和尚碰头的地方也是六个字:“春夜,夜雨,巴山。”在《七种武器》中写段玉出场与背景只用了九个字:“春天,江南,段玉正少年。”</p><p>有人初读古龙小说,对他的写法和语言读不下去,这是因为中国武侠小说源远流长,从写法到语言艺术,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格局。而古龙恰恰突破了这种传统格局,他的小说有意略去一般武侠小说常见的详尽的描写,省去了不少人物、事件、行动之间的交代过程。他时而用闪光的警句点明主题,时而又用精采的对话写出人的性格与事件过程。据古龙自述,他酷爱海明威小说,他除了在语言上追求“电报式对话”,还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意与海明威笔下的硬汉──猎手、斗牛士、渔夫靠拢。如《英雄无泪》中的朱猛,《七种武器》中的小马,《血鹦鹉》中的王风,《流星·蝴蝶·剑》中的孟星魂,《铁血傳奇》中的一点红,《多情剑客无情剑》中的阿飞,都是冷静、勇猛、视死如归、孤独的反抗者。古龙小说独创的新的意境和新的艺术表现内容,使他在中国武侠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古龙小说的成功,同样为中国文学的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提供了有益的艺术借鉴。<br/></p>

凌妙颜 发表于 2006-5-13 19:08:59

<p align="cente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strong>古龙小传</strong></font></p><p>一<br/>古龙,姓熊,名耀华。祖籍江西,1937 年生于香港。他十三岁随父母定居台湾。因父母离异,少年时代的古龙居住在清静古朴的台北市郊瑞芳镇。他肄业于台湾著名学府淡江英专。他上学时手不释卷,但看的却是“闲书”。他特别爱读欧美小说,这也许为他以后创作武侠小说借鉴西洋笔法,打下了基础。大学肄业后,许多同学都投身于教育界,但古龙却薄教书匠而不为。他少年时就极有个性,颇有反叛性格,他不急于寻找工作而回到乡镇读读书,写写稿,过着陶渊明一般隐士的淡泊生活。</p><p>古龙毕业后不谋差事,并不是说古龙是一个懒散的人,因为他把致力于文学创作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一个目标。古龙早在十一二岁时就开始写小说。他第一次正式拿稿费的小说是一篇“文艺小品”,题名是《从北国到南国》,发表在吴恺云主编的《晨光》杂志上(分两期刊载)。当时古龙年仅十九岁。古龙开始写小说,也写散文,写的散文很美,都是纯文学作品,以写爱情为主,但他在纯文学的圈子里转了几年,并没有名气。后来古龙在朋友的怂恿下开始写武侠小说。他的武侠小说中,写男女之情达到了维妙维肖的境界,这恐怕与他早年多写爱情作品有关。</p><p>古龙真正致力于写武侠小说,是在60 年代初,也就是在他二十三四岁时。当时港台武侠小说家已成气候,由于武侠小说拥有众多读者,写武侠小说的作家多达百人,古龙却凭着他那个硕大的脑袋,后来居上,写出了一系列情节动人的武侠小说。他早期创作的有《苍穹神剑》、《湘妃剑》、《孤星传》、《失魂引》、《月异星邪》、《游侠录》、《剑毒梅香》、《剑客行》、《残金缺玉》等。应该看到,这些武侠小说在艺术上不够成熟,情节很落俗套,语言也欠老练,这类武侠小说只能属于三流水平。到了60 年代中期,古龙才写出《大旗英雄传》(又名《铁血大旗》)、《绝代双骄》,这两部作品标志着古龙文学创作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他遂与诸葛青云、卧龙生、司马翎被并称为当时四大武侠小说家。</p><p>但这时的古龙,还是一个一般的流行小说作家,他的作品虽然拥有大量读者,但他在作品中给予读者的东西大多经不起时间考验,缺少深刻的内涵。因为这个原因,古龙不仅在文学界没有地位,而且对自己也不满意。有一次,古龙在社交场合中露面,他的一位搞文艺的朋友突然对古龙说:“我从来没有看过武侠小说,几时送一本你认为最得意的给我,让我看看武侠小说里究竟是些什么。”还有一位少女,当她知道古龙是作家,便问他写过什么。古龙坦白地说:“我写的是武侠小说。”那少女听了,眼睛里那种兴奋而美丽的神采突然消失了,她喃喃地说:“我从来不看武侠小说,因为看不懂。”这两件事,对古龙有很大的触动与刺激。他静下来想了很久,为什么搞文艺的看不起武侠小说?难道武侠小说真的不登大雅之堂吗?为什么女孩子不喜欢武侠小说?难道武侠小说除了写打斗之外,不可以写些人生哲理或更美的东西吗?经过冷静而痛苦的思考,古龙决定对新派武侠小说再次改革,他要用自己实践的结果来证明武侠小说是一门艺术。于是他写出了《陆小凤》、《侠盗楚留香》、《多情剑客无情剑》、《大人物》、《白玉老虎》、《七种武器》。</p><p>古龙终于自成一家,继金庸、梁羽生之后,成为又一个标新立异的新派武侠小说家。</p><p>二</p><p>介绍古龙的作品,不可不介绍一下他的为人。因为“文如其人”,古龙的小说新颖而独特,缘于他本人是一个奇人、怪才。</p><p>古龙貌不惊人,他长得五短身材,却头大如斗。他早年生活清贫,大学毕业后居住台北市郊瑞芳镇,每个月到台北市区走走,领到稿费之后,便买几瓶好酒和一大叠新书,回到他的斗室里去享受一番。</p><p>古龙成名后在社交场合中,性格也很怪。他不见老朋友不开口,偶尔和诸葛青云、卧龙生、萧逸、忆文、曹若冰在酒宴上碰头,众人谈笑风生,妙语惊人,古龙却默不作声,只是酒来就干,自得其乐。他喝酒时很豪迈,头一仰,便是一大杯。在出版界,古龙的声誉不大好,因为他时常先预支了大笔稿酬,可是到时却不交卷。他写小说,往往有了好的开头,就和出版商去联系,对方看了他精采的卷首,就当场敲定,预付稿酬,但古龙拿了钱,却忘了完卷。可尽管如此,出版商却还是一次又一次心甘情愿地上古龙的当,因为在他们眼里,古龙是一只会产金蛋的天鹅,他们怕古龙飞走,只得出大价钱满足古龙的要求。这当然只是古龙创作生涯中的一个小插曲。古龙后来潜心写作,时有新的突破,终于赢得大量读者,不然那些出版商决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登门求稿。</p><p>古龙写稿的习惯,也很怪。他好酒,几乎无酒不欢,又是天生的海量。但他写作时,却是滴酒不沾。他平时不抽烟,即使别人敬他香烟,他也不抽;但在写稿时,却喜欢右手握笔,左手持烟,一根接一根,抽个不停,写一晚上稿子,可以抽掉两包香烟。</p><p>古龙是个爱洁净的怪人。他写稿前,总喜欢先把手洗干净,然后用修指甲工具把十个手指修得干净齐整。据他的好友燕青说,古龙正是利用修指甲的时间来构思情节的。他写稿有时不在书桌前,而是坐在地上用一块黑板当桌子,他认为这样写文章,可以使他灵感汹涌而来。<br/>古龙的打扮和他的文章一样洒脱。他穿西装而从不结领带,他喜欢穿最轻便最舒适的服装,不考虑衣料质地,也不为朋友而打扮,而以自己舒服为准。他回到寓所,常常上身赤膊,只留一条内裤,他以为这时他最自由自在了。</p><p>谈到古龙,就有必要介绍一下他的寓所。古龙住在台北乡下小镇(瑞芳镇)时,居室十分简单,那情调如隐士。可他成名之后,寓所便十分豪华。他在台北买了两层华厦,一层是家人居住,另一层是他创作的天地。他的寓所中最漂亮的是书房,里边有高级录唱音机、电视录映机、电动游戏机,还有西洋飞镖。书房的四壁都是名人字画,题名都是称兄道弟。其中有一副文坛名宿陈定公先生所写的对联,将古龙与他夫人宝珠的名字嵌入,其联为:“古匣龙吟秋说剑,宝帘珠卷晚凝庄;宝靥珠铛春试镜,古韬龙剑夜论文。”</p><p>古龙尽管有了瑰丽堂皇的寓所,可他留在家中享受的时间实在不多,他写完稿子,把笔一扔,就到外面去寻欢作乐。他时常以旅馆为家,两三天都不回去,他的太太宝珠也拿他没办法。她知道古龙只有在外面玩得兴味索然时,才会回家。</p><p>古龙最迷恋的境界是:有笔、有酒、有美人。古龙一生中结过两次婚,但最后都是以离异作为结束。两次婚姻,为古龙带来了三个儿子,但也给他心灵上留下两处很深的伤痕。平心而论,古龙爱情生活的波折,一大半是由他放浪的个性导致的。他的弟子丁情就直言说过:“古大侠生性是个浪子,所以根本不适合婚姻生活。”</p><p>古龙自己毁灭了宁静的家庭气氛,但他一生中从不缺少美女。当时文学界有许多人奇怪头大如斗、五短身材的古龙对美女的魅力是什么?为什么有许多漂亮的女孩子会爱上古龙?有人回答是古龙的才华,有人则认定古龙有钱。但深知古龙为人的丁情却说:“古大侠对美女的魅力就在于他的‘寂寞’。”和古龙深交过的女孩子,都知道古龙是一个多么寂寞的男人,因为他内心寂寞,追求新奇,他爱过的女人委实不少,但能长久相处的又几乎一个也没有。这原因,丁情也说得很明白,古大侠虽然不能缺少女伴,可是他常常为了朋友,而舍弃他心爱的女人。他总认为女人可以再找,朋友知己却是难寻,重友情而轻爱情,这是古龙对待生活的一个态度,古龙这种对爱情轻率的态度,自然使很多女人有点“恨”古大侠,指责古龙生活不严肃。他的两任妻子终于先后与他分手,而那些与他交往甚密的女子也一辈子不肯原谅他的薄情。</p><p>古龙纵情酒色,是他一生中的一个大毛病。但古龙虽然喜欢在风月场中寻欢作乐,可他又从来没有强迫过一个女人。他有一次还劝过他的朋友兼弟子丁情:“回家吧,小王八蛋,××对你不错,你不要对不起她。”古龙自知秉性难改,但又不愿意别人学他的样子。他自知对女人欠的“风流债”太多。古龙的弟子丁情,也是古龙的莫逆之交。丁情曾写过一篇《我与古龙》的悼文,说自己原是一个叛逆、任性、无事不做的浪荡子,人人见了头大如斗,但古龙没有嫌弃丁情。是古龙把丁情引入正道,教他如何衣食住行,教他如何写作,更教他如何做人。这种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天下委实不多。古龙把自己的许多东西“传染”给了丁情,他们常常在一起喝酒,谈论人生与武学。也只有这时,丁情明白了古龙的为人,他知道古龙不是一个感情浅薄的人,古龙追求的不是表面上、物质上的欢乐,古龙寻觅的是内心深处的快乐。他纵然有许多常人指责的缺点,但他确实又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侠士。他“仗剑行走江湖”,可是他的“剑”从来没有伤过一个无辜者。</p><p>古龙交友甚广,他交朋友不讲对方是不是名人,也不论对方有多高地位,因此,不论骚人墨客还是贩夫走卒,他都视为同类。据他自述,他家常有许多朋友聚会,其中有编辑、作家、导演、明星,还有江湖豪客,武术名家。他们的余兴节目,除了喝酒,还做文字游戏,如古龙提议说一个名词,然后每人在很短时间内说出他们认为和这个名词有关的三个名词。这种“文字游戏”,当然也与文学创作有关。尽管古龙相识满天下,但燕青却说,真正了解古龙的人,确实不多。因为古龙在自己的小说《流星·蝴蝶·剑》中表达了一个主题:“你的致命敌人,往往是你身边的好友!”若以文论人,岂不教和古龙相交的朋友寒心!</p><p>不过,古龙也有几个好朋友,除了丁情,他自己就承认有两位:一位是金庸,一位是倪匡。有一次,他们三个人一起喝酒,古龙想出了一个上联,对不出下联,就请倪匡、金庸续联。那上联是:“冰比冰水冰”,六个字中有三个“冰”,前面两个“冰”是名词,后面一个是形容词,倪匡没有对出,金庸也像他平常思考问题时一样,思考了很久,说了四个字:“此联不通。”三个人一起哈哈大笑,并约定谁要是对得出下联,三人就亲笔签名送对方著作一部。古龙后来把这段小插曲写进《剑神一笑》的附注里,并对金庸与倪匡各自作了一个评价,说金庸是<br/>“深思睿智”,倪匡是“敏锐捷才”。古龙还幽默地说,他笔下的西门吹雪与陆小凤是很有名气的,但在现代读者的心目中,比西门吹雪与陆小凤名气更大的是金庸与倪匡。据古龙自述,他还和金庸书信往来,探讨剑器与武学。他认为金庸是一个很博学的小说家。以上谈了古龙的衣、食、住、行以及对待爱情与朋友的态度。是否可以这样概括:穿着随便,讲究舒服;天生海量,无酒不欢;寓所豪华,四处游荡;呼朋引类,寻欢作乐。这些性格,多少可在他作品中反映出来,也可从他作品的主人公身上找到作家本人的影子。</p><p>最后还要谈谈古龙的花钱。这似乎与他创作也极有关系。古龙花钱大手大脚。他是清贫出身,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出来的,他曾自述:“因为一个破口袋里通常是连一文钱都不会留下来的,为了要吃饭、喝酒、坐车、交女朋友、看电影、住房子,只要能写出一点东西来,就马不停蹄地拿去换钱。”这一段话说得很坦白。古龙早期创作粗制滥造,一方面与他写作功力有关,另一个原因则是他为了生存而写作。这一点古龙本人也不否认。</p><p>古龙常常预支稿酬,他写了一个稿集的开头,就要预支二十集的稿费。可他一旦拿了钱,却一下子花个干净。一个了解古龙性格的出版商这样说:“我敢打赌,明天晚上,古龙口袋里剩不了一千元台币。”也就是说,古龙常常把可以买一间很像样子的小屋的四万元台币(折合港币五千元),在一天之内,花个精光,而且不花在有意义的用途上。</p><p>三</p><p>古龙成名很早,但他死得也早。他卒于1985 年9 月21 日,只活了四十八岁。<br/>古龙死于酒。他由于无酒不欢,在寂寞时和欢乐时都爱与“杯中物”结伴,因此好酒成癖,过量的酒损伤了他的肝脏。古龙中年健康欠佳,一方面由于他拼命写作,另一方面又因为他性格怪异,稍不如意,即借酒消愁,再加上长年的酒色生涯,终于使古龙那牛一般的身体垮了,导致肝硬化晚期。在他朋友的劝阻下,他住进医院,戒了半年酒,在这段日子里,古龙的吃饭时间由以前的七八个小时变为半个小时,别人喝酒,他喝茶,但依然谈笑风生。大概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缘故,古龙身体稍稍康复,便又恢复了以前的“神勇”,先喝少许“玫瑰红”,后来酒量递增,终于又因“肝昏迷”再次入院。经过三天的急救,古龙终于醒了过来。当时照料古龙的是一位温柔贤淑的余姓女子,当她看见古龙张开眼睛微笑,激动得热泪盈眶。</p><p>这样又住了一个月医院,古龙从“三军总医院”出院,临出院,他又问主治大夫:“我出院后,是否可以喝酒?”大夫回答是:“最好不要喝,不过每天一小杯,也无妨。”可是古龙出院之后,一天至少喝七八百小杯,他一意孤行,以酗酒来对抗死神,来消磨寂寞的日子,来打发有限的年华。终于,他再次被送入病房,连那些小护士也惊讶地说:“古大侠好神勇,又住院了!”由于再次酗酒,古龙的食道破裂了,他大出血之后,依旧“豪气”不减当年。在一个寂静的深夜,他的弟子丁情守在他的病榻前,古龙突然问了一句:“小乌龟,你猜我死了,有没有人会为我落泪?”古龙说这话时有点凄然,但不久又嘻嘻哈哈。旁人以为古龙不会就此离别,哪里知道这是一个人走完人生之路的回光<br/>返照。到了1985 年9 月21 日,古龙又昏迷了,他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怎么我的女朋友都没有来看我呢?”古龙于当天晚上六时零六分,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离别了文坛与人间。</p><p>当古龙逝世的消息传出之后,各界人士与广大武侠小说爱好者都十分震惊。亲朋好友在古龙灵前痛哭失声,举头撞墙,坐地捶足,可是,他的亲人──包括那些与他有过婚姻关系与和他深交过的女人,都几乎没有露面。他的三个儿子,大儿子在台北体专,老二在美国,小儿子才九岁,都不姓熊。这两件事也许是古龙一生中很大的遗憾。在古龙的灵前,有著名作家倪匡先生写的讣文,讣文上有两句话:“人间无古龙,心中有古龙。”台湾作家乔奇送了挽诗,其中有这么两句:“小李飞刀成绝响,人世不见楚留香。”</p><p>对于古龙“乘酒而去”,港台各报都发了消息,登了他的照片,不少名家纷纷撰文表示惋惜。倪匡说:“在古龙武侠小说出现之前,金庸是众人模仿的对象,但只有古龙能突破金庸的模式而另创一种新风格。”香港影视界人士则称赞古龙的创作是“武侠小说史上的一个大突破”。他后期的创作态度严谨,实现了他自己提出的“要对社会负点责任”的创作宗旨。这段评价,颇为公允。</p><p>古龙葬于台北。他安葬时,友人用四十八瓶开瓶盖的轩尼诗XO 白兰地放于棺木内侧,让一个喝酒成癖的古龙长眠地下仍能“沉醉”在芬芳馥郁的酒气之中。古龙不死。因为他的作品长留人间。更因为他的一生的创作实践给后人留下了新的启迪与新的思考。<br/></p>

凌妙颜 发表于 2006-5-13 19:20:28

<p align="center"><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strong>古龙小说代表作排名录</strong></font></p><p>《古龙小说艺术谈》这部书稿惨淡经营了一年之久。在即将完稿之际,该书责任编辑清霖兄突然向我提出一个新建议:你不妨把古龙小说排个名次。这是一个好主意,但也是一个大难题。</p><p>倪匡曾对金庸十四部武侠小说逐部评说,读来颇受启迪。金庸的小说虽宏大浩翰,但总数只有十五部(篇),各加议论,亦非难事;而古龙小说有八九十多部,我读过其中的五十部(已包括古龙的主要代表作),为五十部小说排名次,似有一定难度。与清霖兄商讨的结果,不如将古龙的十五部代表作逐一评说。</p><p><br/>《大人物》<br/>《大人物》无疑是古龙的后期作品,我对它有点偏爱,专门为它写过一节。这部小说的主题标新立异,歌颂一个平凡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大人物,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书中的人物性格极为鲜明,杨凡、田思思跃然纸上。一个平凡而幽默俏皮,一个任性而热情奔放。其他人物,如柳风骨、秦歌、田心、张好儿、王大娘,都是有血有肉的角色。小说中虽然少有武打场面,但有不少精采的对话作为弥补,大为增色。我尤其佩服作者用笔之含蓄,如那个大侠岳环山并未出场,虚写一笔,无中生有,可见古龙是个聪明的作家。可惜,《大人物》毕竟只有三十万字,小说的容量不够大,结构上也有点小毛病。作为古龙的代表作,它只能排名第十五位。</p><p><br/>《英雄无泪》<br/>这部小说塑造了一批刚猛冷峻的艺术典型。卓东来是一个,高渐飞是一个,朱猛又是一个。但三个典型并不雷同。小说的气氛激烈紧张得叫人透不过气来,且又带点神秘色彩,结尾处悲壮深沉,如一曲英雄悲歌。这部小说的妙处,还在于作者别出心裁地写了一口神秘的箱子,但作者的旨意仍在于写人。武器是死的,人是活的。这个道理通过形象的细节表现了出来。这部小说写内奸,写英雄的失意与豪爽,都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p><p>《英雄无泪》的结构有缺陷,那口神秘的箱子也太玄妙了一点。从总体上说,它尽管超过了《大人物》,但语言上却不及《大人物》俏皮。它的排名,我以为可列第十四位。</p><p><br/>《大旗英雄传》</p><p>《大旗英雄传》是《铁血大旗》的修订本,是古龙中期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也可以说是古龙自成风格、走向成熟的成名作。</p><p>《大旗英雄传》气势宏伟,情节紧凑,非古龙前期作品可比,内容也比他后期的某些作品丰富,耐读。该小说的不足之处,在于描写环境与武侠小说有异,写马背上的厮杀多了一些,写得又不够玲珑,气氛也嫌太悲凉。铁中棠这个人物颇具个性,但总觉得比不上古龙写楚留香、陆小凤驾轻就熟、运用自如。小说的尾声有点模仿金庸的《飞狐外传》,作品有力度而缺少特别精采的篇章。因此,《大旗英雄传》只能排名第十三位。</p><p><br/>《圆月弯刀》<br/>古龙写过两部如神魔小说般的武侠小说,即《血鹦鹉》、《圆月弯刀》,写预示凶兆的鹦鹉,还有善良的狐狸精,这自然都是作者虚晃一枪,结果是人在起作用。两部小说中,写得最成功的是《圆月弯刀》。《圆月弯刀》写青年侠客丁鹏初入江湖,为柳若松所骗,后来被魔教所救,<br/>练成绝技,震惊武林。这故事写得跌宕起伏、有情有味。尤其刻画人物个性,颇见功力。</p><p>读秦可情设下美人计,便知漂亮的女人很可能是温柔的陷阱。<br/>读柳若松卑躬屈膝,翻睑无情,便知卑鄙的小人用心之险恶。<br/>读丁鹏九死一生,重出江湖,便知人生的成功不可不经磨练。<br/>读郭云龙初入江湖,即栽跟头,便知世家子弟成名之不易。<br/>读谢小云巧言惑众,笑里藏刀,便知和聪明的女人打交道要退避三舍。<br/>读谢晓峰功成名就,退隐江湖,便知成名者内心的苦闷与徘徊。<br/>读青青温柔多情,宽容大度,便知一个好女人应具备哪些品行。</p><p>更难得《圆月弯刀》的语言巳趋炉火纯青。它创作时间应在古龙后期,书中曾出现了龙啸云的后代龙天香以及李寻欢的影子。这部小说的排名本来还应该在《武林外史》之前,可惜的是,《圆月弯刀》写性爱太露骨了一些,文字不够洁净。这个毛病在金庸小说中是绝对没有的。因此,《圆月弯刀》只能排名于古龙代表作的第十二位。</p><p><br/>《流星·蝴蝶·剑》<br/>这部小说的主角是职业杀手孟星魂。但孟星魂与人交手的场面,几乎没有细表,作者着意描摹他内心世界的冲突,揭示他冷酷性格后面的热血沸腾和人性的复苏。这样写法,新颖而成功。</p><p>读《流星·蝴蝶·剑》,忘不了孙大伯与律香川。前者威严、沉着、老谋深算;后者奸猾、阴险,笑里藏刀。这种性格的表层特征,写好也不难,难的是写出了导致这两个人物性格形成的心理特征。聪明的古龙不仅写武林高手的武功高超,更擅长写他们之间的斗智斗诈。其他人物如高老大、凤凤、孙蝶,也有入木三分的刻画。还有那个忠心耿耿的孙巨的下场,着墨不多,但令人读而泣之,感而叹之。相对来说,《流星·蝴蝶·剑》的结构也较严谨,四十万字一气呵成,情节也有起伏,环环紧扣,尤其写律香川这个角色的真相逐步暴露,一波三折、层层挖掘,可见作家写人的功力不弱。</p><p>《流星·蝴蝶·剑》的欠缺,是行文中有一点血腥味,读了叫人感到压抑,整部小说的基调也太沉闷。我想,这部作品可排名在第十一位。</p><p><br/>《武林外史》<br/>《武林外史》近一百万字。在气魄上,可以和《绝代双骄》相比,但在情节安排与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略觉逊色。小说的主角是沈浪,沈浪是古龙笔下的主要艺术典型。沈浪是一个时代的代表,李寻欢又是一个时代的代表,叶开是第三个时代的代表。三个艺术典型,李寻欢写得最好,沈浪写得最差。</p><p>但沈浪毕竟有其个性,他的懦弱、善良,可以反衬出朱七七的敢作敢为。《武林外史》有曲折起伏的情节,有惊心动魄的场面,却缺少特别感人肺腑的细节。写法上也比较平直,没有新的突破,行文中也没有耐人寻味的警句,但与前期作品相比,古龙的笔调正在趋向老练,它和《大旗英雄传》一样,反映了古龙中期作品的突变风格。它排名于古龙代表作的第十位,不知是否恰当?</p><p>《名剑风流》<br/>我读古龙第一部小说,即《名剑风流》。后来重读一遍,仍然叫人兴味不减。<br/>《名剑风流》好在三个地方。<br/>一是结构相对严谨,长达百万字的长篇,能首尾呼应,人物情节纵向发展,放得开,收得拢,足以显示作者的大手笔。<br/>二是写众多人物,多而不乱,并各具个性。古龙写小说注意渲染典型环境的氛围,如“杀人庄”,如“李家栈”,都是重头戏,以情节的变幻来揭示人物个性,有相当多的细节写得出神入化。比如姬灵凤的杀人与葬尸,又如凤三先生洞察一切的目光,再如朱泪儿、银花娘、郭翩仙的个性演变,都是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来展示的,并用对话回叙,写出他们各自的身世与性格形成,实属不易。<br/>三是小说自始自终带有悬念,俞放鹤突然被杀,红莲花暗中相助,李家栈一场恶战,无不惊心动魄,引人入胜。但这一个个不解之谜,又交代得清楚明了,让人在惊叹中佩服作者构思之精巧。欲罢不能不容易,回味无穷更加难。</p><p>1989 年4 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曾在“小说连播节目”中播送过这部书的前半部分,原因可能也在于此。<br/>《名剑风流》也有个别破绽,因为作者过分追求离奇,有些情节的组合难以自圆其说。对于有些人物的出现,有呼之即来的败笔。有人以为《名剑风流》应名列在《武林外史》之后,但我以为“李家栈”这一场戏,明显胜过《武林外史》,它的排名应该是第九位。</p><p>《九月鹰飞》<br/>《九月鹰飞》写得别开生面,开卷即有恶战拉开序幕的气氛。把上官小仙这个人物来陪衬叶开,写得甚妙。叶开的个性,虽然比不上李寻欢,但他毕竟比沈浪更可爱。叶开的内心世界没有李寻欢深沉,但他的善良使其性格光彩四溢。上官小仙也写得入木三分,她初次出场,是个令人惋惜的“白痴”;戏的深入展开,才知她是杀人不眨眼的女魔头;但在尾声中又让她灵魂中另一面展示在读者面前。这种写法,层层剥开一个女人的神秘面纱,从行动写到内心世界,当然颇为高明。书中多禅语机锋,犀利而耐人寻味,写人性与爱情也表现得淋漓酣畅,叫人难以忘怀。在对话上,已具古龙后期作品的艺术风格。这是《武林外史》、《名剑风流》所未达到的。这部小说的结尾,是败笔,与《多情剑客无情剑》雷同。</p><p><br/>《九月鹰飞》在古龙代表作中宜排名第八位。</p><p>《欢乐英雄》<br/>古龙追求文体欧化,有好几部小说,写得最成功的是《欢乐英雄》。</p><p>《欢乐英雄》第一个创新是文体。简洁、干脆、利索,令人想到海明威的电报文体式的对话,但古龙又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洋为中用。古龙的对话艺术,在《欢乐英雄》中有绝妙的体现。许多精采的情节与有情有味的故事,几乎不用旁白,全部由对话组成;而人物的性格与神态,也在对话中能揣摸出来。</p><p>《欢乐英雄》的第二个成功所在,是塑造了四个欢乐的侠客,自古以来的侠客形象,以悲壮、勇猛构成其性格特色的居多,但《欢乐英雄》有意反其道而行之,郭大路憨厚得可笑,王动机智得发噱,燕七女扮男装大可引人一笑,林太平的深情有趣得叫人不得不笑。尽管书里的情节也有时紧张有时沉闷,但整部作品的基调是充满了乐观主义的,能把悲剧演成喜剧,能让有杀气的侠客走向幽默风趣的境界,这是古龙的一大发明。《欢乐英雄》的弱点,是故事叙述上有点散乱,容量也嫌单薄了一点。但它毕竟在武侠小说史上,提供了一种新的品种,而新的创造总有它的价值。我以为《欢乐英雄》可排名第七位。</p><p>《七种武器》</p><p>《七种武器》是由六个小中篇组成的,但揭示的道理却是一个。<br/>我喜欢《七种武器》,也是喜欢其中的六个人物。<br/>我喜欢艺高胆大的白玉京,<br/>我喜欢很珍惜感情的高立,<br/>我喜欢风流正少年的段玉,<br/>我喜欢忍辱负重的萧少英,<br/>我还喜欢问心无愧的杨铮,<br/>我更喜欢沉着冷静的丁喜。<br/>要领略古龙小说的哲理,《七种武器》不可不读;要欣赏古龙语言的独特,<br/>《七种武器》更不可不读。<br/>《七种武器》排名第六,颇为恰当。</p><p><br/>《白玉老虎》<br/>这是一部带有悬念的新派武侠小说。读它,如读欧美侦探小说,一直读到完卷,才让你恍然大悟。《白玉老虎》中的人物典型,我已专门为它写了一节,这里不再啰嗦。但我总觉得,《白玉老虎》的动人之处,不在于它的情节巧妙,也不在于它的构思独特,而在于古龙能够把情节小说写成人情小说,写上官刃的忍辱负重,写赵简的舍身求义,写司空晓风的独撑大局,都在展示一种人性净化的境界。这部小说没有结局,也不必有结局。因为感情波澜的起伏已写尽了,留下的让读者去驰骋想象。我佩服古龙,因为古龙把思索与回味留给读者。把《白玉老虎》列为古龙代表作前五部之内,恐怕它当之无愧。</p><p><br/>《陆小凤》<br/>要在《陆小凤》与《侠盗楚留香》之间排名先后,实在很难。这两部作品都是古龙成熟的代表作,又都拥有大量读者。也可以说,没有陆小凤与楚留香,也就没有古龙。</p><p>《陆小凤》的情节波澜起伏、奇幻莫测,固然显示了古龙的才华不凡;但若论《陆小凤》的艺术魅力,还是因为古龙写活了书中的芸芸众生:《陆小凤》中最神秘莫测的人物是老实和尚。<br/>《陆小凤》中最有趣好玩的人物是司空摘星。<br/>《陆小凤》中最寂寞傲慢的人物是西门吹雪。<br/>《陆小凤》中最毒辣可怕的人物是熊姥姥。<br/>《陆小凤》中最大度的男人是朱停。<br/>《陆小凤》中最小气的女人是上官飞燕。<br/>《陆小凤》中最会说谎话的是雪儿。<br/>《陆小凤》中最善于伪装的是霍休。<br/>《陆小凤》中最痴情的女人是二娘。<br/>《陆小凤》中最薄情的男人是金九龄。<br/>《陆小凤》中最奸诈无耻的人是宫九。<br/>《陆小凤》中最有心计的人是老刀把子。<br/>《陆小凤》中最适合当奸细的是孙不变。<br/>《陆小凤》中最会多嘴多舌的是犬郎君。<br/>《陆小凤》中最有风度的人是叶孤城。<br/>《陆小凤》中最懂禅机的人是玉罗刹。</p><p>这张人物谱当然不能全部包括《陆小凤》中精采的艺术典型,但以上所列的男男女女,却各有其鲜明的个性,都能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不过《陆小凤》中塑造得最成功的艺术典型,只能是陆小凤本人。因为陆小凤的性格是立体的,他的性格特征决不是几个定语可以概括出来的。他有时机智,任何诡计都无法在他面前奏效;他有时厚道,明明上过当还会第二次受骗。他有时心细如发,从一个细节侦破出武林大疑案;他有时善良,总是以君子之心去度小人之腹。他有时刚强不屈,在刀光剑影中是铮铮男子汉;他有时温柔多情,在女人的进攻前情不能抑。他疾恶如仇,急公好义,见义勇为,抱打不平,不愧为武林中的真义士。</p><p>他风流潇洒,倜傥不凡,诙谐幽默,妙语如珠,不愧为女人爱慕的奇男子。<br/>他富有急智,临危不惧,洞察奸猾,料事如神,可谓是人杰中的智者。<br/>他品格高尚,内心纯洁,光明磊落,乐于助人,又称得上江湖中的大侠。</p><p>总而言之,陆小凤既是一个大英雄,又是一个平凡的、可以令人亲近的朋友。<br/>《陆小凤》除了写人的高明,在其艺术风格上也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特点:构思很新,线条很细,伏笔很巧,场面很大,造句很妙。<br/>《陆小凤》能一读不放,再读而有回味,这与作品在开掘主题上富有新意有关。它写出善与恶的分界线,写出贪欲与追求的不同思想境界。他写正面人物的缺点,也写反面人物的内心苦闷,并通过陆小凤写出一个真正侠客的风范。陆小凤是侠与义的化身。</p><p>如若论《陆小凤》的欠缺,我以为有两个,一是显示了作者擅长写中篇而缺乏写长篇的才气;二是后两卷比前四卷逊色。这两个弱点,至少证明古龙驾驭文笔的功底还未进入精娴的地步。他对海上与沙漠的环境描写,都未能令人如临其境,说明古龙的知识面不及金庸广博。他是善于从小处着眼写大冲突的高手,他的聪明超过了金庸,而功力与博学都在金庸之下。</p><p>让《陆小凤》排名第四,不知妥否?因为从总体上说,它只是比《侠盗楚留香》稍弱一点。</p><p>《侠盗楚留香》</p><p>楚留香能排名在陆小凤之前,我至少可以找到三个理由。</p><p>第一,楚留香的风流倜傥更讨人喜欢一点。第二,《侠盗楚留香》的写景抒情,也更动人一点。<br/>第三,《侠盗楚留香》在各卷的人物与情节连贯上,也似乎比《陆小凤》结合得稍好一点。当然,《陆小凤》中的其他人物群体,并不在《侠盗楚留香》之下,《陆小凤》中的西门吹雪,也完全可以和《侠盗楚留香》中的胡铁花、一点红媲美。楚留香与陆小凤很相似,都是有侠有义,都是富有急智。但楚留香决计不是陆小凤。从外形上说,楚留香更富有男性粗犷的美。他有漆黑的乌发、清澈而秀逸的眸子、挺直的鼻子、薄薄的嘴、宽宽的肩头、古铜色的背以及坚实的手臂和有力的手指。从气度上而言,楚留香比陆小凤潇洒、懒散、悠闲、风流,关于楚留香的故事,也比陆小凤离奇,惊险而富有情趣。在女读者的心目中,楚留香这个人更值得爱慕,他比陆小凤在漂亮的女人面前更自尊;而在男读者的心目中,楚留香对朋友更讲义气,更能舍身求义,因此男读者更喜欢与他交朋友。</p><p>读《侠盗楚留香》,有些场面至今令人难忘:楚留香与一点红交手,看得人目不暇接。无花暗中出手杀女尼一幕,看得人毛骨悚然。黑珍珠与冷秋魂的骰子之戏,看得人拍案叫绝。秋灵素自绝前的内心独白,看得人对往事不堪回首。高亚男一厢情愿追求胡铁花,看得人捧腹大笑。<br/>李玉函夫妻假仁假义、巧言惑众,看得人怒目圆睁。胡铁花谈论女人的妙处,叫人忍俊不禁。张简斋话说“假尸还魂”,叫人如入雾中。五十岁的金弓夫人打扮得花枝招展,令人作呕。薛衣人与薛宝宝合演“七步干戈”,令人神伤。写小麻子与小秃子的骂人本事,其实是写楚留香的义气。写张三对吃鱼的迷恋,其实是反衬胡铁花的好色。“白蜡烛”挑四箱黄金走长索如履平地,看得人眼睛发直。原随云双目虽瞎以手当目技艺惊人,看得人惊叹倍加。美如天仙的东三娘居然是个瞎女人,看得人有惜花之意。因情入魔的枯梅大师难逃情劫,看得人百感交集。</p><p>《侠盗楚留香》的欠缺,与《陆小凤》很相似,每一部傳奇都是一个小长篇,这是古龙小说结构上的致命伤。也因为如此,《侠盗楚留香》只能排名第三。</p><p>《绝代双骄》<br/>如果说《武林外史》是古龙小说创作走向成熟的代表作,那么《绝代双骄》则标志着古龙小说进入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br/>古龙把《绝代双骄》归纳为他中期创作的最后一部。《绝代双骄》的问世,使古龙的新派武侠小说不仅超过了与他齐名的卧龙生、司马翎、诸葛青云,而且他的声誉也不亚于梁羽生了。因此,《绝代双骄》是古龙小说的一个里程碑。《绝代双骄》的成功,首先在于它结构的严谨。如此惊心动魄的场面,如此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此复杂变幻的人情,如此扑朔迷离的情节,在古龙的生花妙笔之下,竟能组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架式。除了金庸的几部名著之外,我几乎找不到可以与之媲美的武侠小说。《绝代双骄》的成功,还在于古龙精心刻画了形形色色的艺术典型:燕南天、江鱼儿、花无缺、江别鹤、江玉郎、“十大恶人”、“十二生肖”、铁心兰、慕容九、黑蜘蛛、南宫柳、苏樱、顾人玉??一个个神态毕真、呼之欲出。这些艺术典型各具面目、各具个性,通过他们可以去体味人生的经验,去领略世界的不<br/>平。<br/>你要领悟侠义的涵义,去拜访燕南天;<br/>你要知道爱情的嫉妒,去看邀月宫主;<br/>你要明白世间的奸诈,去结交江别鹤;<br/>你要懂得可怕的忍耐,去认识江玉郎;<br/>你要惊叹人类的残忍,不妨进恶人谷;<br/>你要体味女人的深情,不妨追求苏樱;<br/>你要辨出人生的乏味,不妨找花无缺;<br/>你要了解少女的心态,不妨寻铁心兰;<br/>你要一睹豪赌的气派,看好轩辕三光;<br/>你要悟出经历的磨难,去神交江鱼儿。</p><p>第三,《绝代双骄》不仅总体上气魄宏大,而且有些章节尤其写得精采。<br/>我忘不了江枫与花月奴的悲惨下场;<br/>我忘不了江鱼儿在恶人谷中上人生第一课;<br/>我忘不了江玉郎在粪坑下面挖出一条生路;我忘不了戴上面具的“江南大侠”的陋舍;<br/>我忘不了黑蜘蛛的来去无影;<br/>我忘不了苏樱为爱情跳井求爱;<br/>我忘不了人前露笑、背后下手的恶人;<br/>我忘不了江鱼儿与花无缺的最后一战。</p><p>这些场面,这些情节,读者读得惊心动魄,牵肠挂肚,心驰神往,欲罢不能。读了后又是浮想联翩,惊叹倍加,思绪万千,大彻大悟。</p><p>《绝代双骄》不是没有缺点,不是没有漏洞。但《绝代双骄》毕竟是中国武侠小说史上的一部巨著,一部兼有可读性与文学性的好作品。它以悲剧落笔,以喜剧收尾,是一幕人生的悲喜剧。它在艺术上完全可以和金庸的《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媲美,但其格调又低于《笑傲江湖》。各章标题也太平庸。《绝代双骄》名列古龙代表作第二。</p><p>《多情剑客无情剑》<br/>这是一部以“小李飞刀”李寻欢为主角的小说,但小说题目好像是写阿飞,这未免令人有点遗憾。但这个题目太美,也许作者也不得不用它。</p><p>《多情剑客无情剑》,我前后读了三遍,读一遍,多一分惊叹、二分喜欢、三分佩服、四分回味。《多情剑客无情剑》,全书三卷,七十余万字。是古龙作品中最成功的一部。它的问世,奠定了古龙在新派武侠小说史上的卓越地位,也对金庸之后武侠小说不可读的定论作了一次有力的冲击。且不论这部小说结构之严谨、描写之细腻、人物之多采、情节之生动,单论李寻欢这个人物即可见作者独具匠心的大手笔。</p><p>在古龙笔下的人物典型中,李寻欢是最具个性、最具人性的艺术形象。他既有楚留香、陆小凤的洒脱机智,又有叶开、沈浪的善良心地,他的磨难与痛苦,更不亚于江鱼儿,他的身上,不仅体现了中国武术大家的气度,而且把人性与武学的最深沉的理解融为一体。由于他是一个悲剧人物,因此他的出场更引人注目,更令人同情,更值得人们去观察他和赞美他。<br/>他为了友谊,可以牺牲产业和爱情;<br/>他为了朋友,可以舍弃生命,视死如归;<br/>他为了主持正义,可以蒙受恶名,忍辱负重;<br/>他为了成人之美,可以从容体现博大的胸襟。<br/>他活得痛苦、孤独、冷寂、凄凉;<br/>他又活得洒脱、飘逸、旷达、自在。<br/>他既是一个平凡的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又是一个身怀绝技、见义勇为的侠士。他甘于挑战,又随时准备牺牲自己。<br/>他重于义,为龙啸云、为阿飞、为任何一个求助于他的人;<br/>他重于侠,为世间不平、武林安宁、天下太平而搏杀。<br/>他的无情,正是他有情的生动体现;<br/>他的有义,又是他义无反顾的追求。</p><p>在某种意义上,《多情剑客无情剑》不仅仅是一部武侠小说,而且是一部对武学真谛的文学解释,还是一部写尽人间炎凉世态而又格调颇高的人情之作,更是一部探索人生真理、触及社会现实的警世之卷。</p><p>《多情剑客无情剑》超出了武侠小说传统的创作模式,在艺术上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古龙成功地运用了写景、写情、写心态的新派写法,又兼顾中国传统小说环环相扣、扑朔迷离的情节安排;有实写,有虚写;有重笔描摹,有轻笔带过;有警句格言,有精采对话;有对内心世界的挖掘,有对氛围的巧妙渲染;有张有弛,有情有味;有峰回路转,有绝处逢生;有悲凉也有幽默;有扣人心弦也有驰骋想象;层出不穷而叙而不乱,悬念迭起而合乎情理;感人肺腑而催人泪下,欲罢不能而回味无穷。</p><p>《多情剑客无情剑》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聪明、机智、深沉、才气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及作者内心世界的冲突与多姿多彩的艺术匠心。</p><p>《多情剑客无情剑》不是古龙的搁笔之作,在《多情剑客无情剑》之后,古龙又创作了一系列武侠小说,虽然他在不断地“求新求变求突破”,但无论从作品思想深度与艺术完美性来说,都没有能超过这部作品。因此,《多情剑客无情剑》代表了古龙小说的最高成就。名列首位,无可怀疑商榷。</p><p>倪匡在《我看金庸小说》一书中,曾对金庸十四部小说作逐部排名,名列第一的是《鹿鼎记》,他声称《鹿鼎记》是古今中外第一部好小说。我对倪匡的妙论,颇受启发;对倪匡的勇气,更是佩服。但我对他如此排名,却不能完全同意,</p><p>我认为金庸小说的最佳作品是《笑傲江湖》,依我拙见,《鹿鼎记》的艺术成就还在《天龙八部》之下。当然,见仁见智,评者各有所好,并无统一标准。评价不同,正可活跃文坛争鸣气氛,鉴于此,我才斗胆为古龙代表作排名次。我的管见,自然也只是一家,写出来供爱好武侠小说的诸位参考商榷。以此抛砖引玉、求教于高明者。<br/></p>

凌妙颜 发表于 2006-5-13 19:22:48

<p align="center"><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strong>古龙警句选辑</strong></font></p><p>▲改变一个人一生命运的重大事件,往往都是在偶然间发生的。<br/>▲一个能在清醒中忍受痛苦的人,他的生命才有意义,他的人格才值得尊重。<br/>▲女人若想让男人为她牺牲,自己也一定要先在某方面牺牲一点。<br/>▲做一个平凡的人并不可悲。一个本来很平凡的人,一定要去做他不该做的事,才是值得悲哀的。<br/>▲未曾经历过别离的痛苦,又怎么会知道相聚的欢愉?<br/>▲所谓好女人,就是那个女人不贪财,不去一味追求奢华的生活。<br/>▲人生中最悲惨的境界不是生离,不是失望,不是挫败,而是陷入无可奈何、别无选择的境地。<br/>▲只有经过磨难的人,才会真正懂得生命的意义,才会真正长大。<br/>▲人无论做什么事的兴趣都不会保持得很久,但是你若不让他去做,他的兴趣反而会更浓厚。<br/>▲爱情本就是突发的,只有友情才会因积累而深厚。<br/>▲每个人一生中都难免偶然发一两次疯,只要能及时清醒就好。<br/>▲没有朋友的人,活着岂非也和死了差不多!<br/>▲要活得有价值固然困难,要死得有价值更不容易。<br/>▲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第三者永远无法了解也无法解释的。<br/>▲一个人如果一旦有了地位,通常就不太愿意去管闲事,因为他要保住自己的地位。<br/>▲要忘记别人的恩情仿佛很容易,但若要忘记别人的仇恨就很困难了,所以这世上的愁苦总是多于欢乐。<br/>▲一个人如果有价钱,就不值钱了,连一文也不值。<br/>▲手也有表情,也会泄露出很多秘密。<br/>▲ 情感像酒一样,藏得越久,反而越浓越烈。<br/>▲一个人的欲望若是太大,往往就难免会做错许多事。<br/>▲ 容易知足的人,时常都会错过很多好东西。<br/>▲一个人在做他最喜欢做的事时,往往不愿被人看到。<br/>▲ 能为所爱的人作出某种牺牲,也是愉快的事。<br/>▲一个人若是从不肯为别人留余地,就等于也没有为自己留余地。<br/>▲ 真实永远比梦残酷得多。<br/>▲每个人说谎都有原因的。有的人说谎想骗别人,有的人说谎却是想骗自己。<br/>▲只要你肯领略,就会发现人生本是多么可爱,每个季节里都有很多足以让你忘记所有烦恼的赏心乐事。<br/>▲ 只要有朋友的地方,就有温暖,就有欢乐。<br/>▲你越是故意装着对一件事漠不关心,反而显得你对它特别关心。尤其是女孩子。<br/>▲你老对一个人用情很深,那么你对他的判断就不会正确。<br/>▲女人与女人之间,虽然很难交朋友,但女人却总是同情女人,因为她们觉得只要是女人,就值得同情。男人却不同了。<br/>▲世上本没有人真的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就正如没有人能控制天气一样。<br/>▲ 不是视钱如命的人,怎么能做财神?<br/>▲憎恨他人的本身就是一个造得十分巧妙的陷阱,却很少有人知道,最可能陷下去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br/>▲死并不可怕,如果一个人至死都不知道“爱”,那才真的是可怕的事。<br/>▲一个人心里的秘密如果是绝对不能对人说出来的,就会变成一种痛苦,一种压力。<br/>▲一种无敌的剑法,绝不在于杀人的威力。唯仁者而无敌于天下。<br/>▲ 情到浓时情转薄,多情就显得更无情。<br/>▲时间往往是改变一切的因素。能使勇士变为懦夫,孺子变成英雄。时间甚至能改变历史、创造历史。<br/>▲无欲则刚,无虑则坚。<br/>▲武功越高,危险越多。<br/>▲获得真情应该是没有条件的。讲条件的人永远得不到真情。<br/>▲ 只有最笨的女人,才会在丈夫面前攻击另一个女人。<br/>▲很多人都是这样,只能看见别人的错,却忘了自己的。<br/>▲宽恕,远比报复更伟大。<br/>▲ 人类的信心像一盆炭火,并非永远是那么旺盛,有时必须加点炭,清理一下炉灰。<br/>▲女人的天性喜欢夸张,喜欢夸张的男人往往有点女性化。<br/>▲聪明的人知道每一件事,机敏的人认识每一个人。<br/>▲人类有时越是重视自己所倾心的事物,则自我意识的存在就越小。<br/>▲ 人的生命,是由每个一瞬连接着延续下去。人的死亡也在一瞬完成。一瞬,实在可以代表永恒。<br/>▲一个人若是活在一个完全不能发挥他能力和才干的地方,他一定会渐渐陷沉下去,就算还能活着,也与死相差无几。<br/>▲有种人只有要帮助别人的时候,他才会变得有乐趣,有意义,否则他自己的生命也会变得毫无价值。<br/>▲人,只有在自己最亲密的朋友面前,才最容易做出错事。因为只有在这种时候,他的心情才会完全放松,不但忘了对别人的警戒,也忘了对自己的警戒。<br/>▲ 有些事发生在别人身上,就是笑话就是闹剧,若发生在你自己身上,就变成悲剧了。<br/>▲ 心里没有仇恨的人,日子总是好过些的。<br/>▲一个人倒霉的时候,真是什么样稀奇古怪的事都能遇得到。<br/>▲多情人最怕的就是寂寞。<br/>▲攻就是不攻,不攻就是攻,后发制人,以静制动。剑法的精义,已尽在其中。因为在完全静止不动的一姿一势一态间,已藏着无穷无尽的变化与杀手。<br/>▲别人梦寐以求而求之不得的,你若轻易放弃了,必将后悔痛苦终生。<br/>▲世界上有很多事都是这样子的,生命中本来就有许多不如意不好玩的事会发生,谁都无法避免,可是一个真正懂得享受生命的人,总会想法子去改变它。<br/>▲人在江湖,就好像花在枝头一样,要开要落,要聚要散,往往都是身不由已的。<br/>▲ 一个人内心的衰老,才是真正可怕的。<br/>▲一个女人若没有自己所爱的男人在身旁,那么就算每天有千万个人在陪着她,她还是同样觉得寂寞。<br/>▲一个女人若能为爱情而不惜牺牲一切,她就已是个伟大的女人了。<br/>▲有时醉了的确要比清醒着好。<br/>▲爱,是件奇妙的事,既不能勉强,又不能装假。<br/>▲常做亏心事的人,总是怕鬼的。<br/>▲ 越老的人,反而越怕死。<br/>▲睡眠本来对人是很平常的事,但安适的睡眠,对一个生活在困苦悲伤中的人来说,却是一种最大的享受。<br/>▲一个人在悲伤时,真正可怕的表现不是哭,不是笑,不是激动,而是麻木。<br/>▲ 情愁总是让人们软弱,软弱便让人颓败。<br/>▲ 在人类的生命历史中来说,死亡岂非通常都是一种没有人能够猜测得到的诡秘游戏?<br/>▲一个人若是对另外一个人太关心,就难免会把自己的弱点显露出来。<br/>▲在床上可做许多事,如看书、打谱、填词、喝酒、吃零食、想心事??睡觉只不过是其中最无趣的一件事而已。<br/>▲恨也有很多种,有一种恨总是和爱纠缠不清的。爱恨之间,相隔只不过一线而已,爱得太强烈,忽然间就会变成恨,恨得太强烈也可能忽然变成爱。<br/>▲ 每一次失败的经验,都能使人避免很多次错误。<br/>▲肉体上的折磨,是别人在折磨你;情感上的拆磨,却是你自己在折磨你自己,虐待自己。<br/>▲一个人在肉体受到极痛苦的折磨时,思想往往反而更敏锐。<br/>▲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做得太满,否则他就要败。<br/>▲一个男人,如果深爱一个女人,那个女人就是梳子,他就是头发。反之,亦如此。<br/>▲恨极爱极,都是人类感情的极限,也是终点。不管你从哪条路走进去,到了终点极限,相隔就只有一线了。<br/>▲永远觉得自己没有弱点的人,这就是他最大的弱点。</p>

凌妙颜 发表于 2006-5-13 19:25:58

<p align="center"><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strong>金庸古龙比较谈</strong></font></p><p>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创者,金庸则是新派武侠小说的最大成功者。由于金庸武侠小说的崛起,使许多武侠小说迷与评论家断言,金庸之后,武侠小说不可读了。换句话说,金庸的创作已达到了武侠小说空前绝后的顶峰。这似乎已成为定论。</p><p>可是到了70 年代末期,古龙却从武侠小说作家蜂拥而起的文坛上脱颖而出。他起步虽晚,却在武侠天地中别开生面,另辟新径,独树一帜,他先后写出了《绝代双骄》、《侠盗楚留香》、《陆小凤》,又写出了《多情剑客无情剑》、《七种武器》、《欢乐英雄》,他这种“求新求变求突破”的艺术追求,不仅高出了同辈作家诸葛青云、司马翎、曹若冰、忆文、萧逸、卧龙生、秦红、柳残阳、东方玉??而且越过了梁羽生,几可与金庸并驾齐驱,至古龙于80 年代中期去世,武侠小说界对他的评价已经很高。连金庸的挚友、名作家倪匡也不得不感叹:“在古龙武侠小说出现之前,金庸是众人模仿的对象,但只有古龙能突破金庸的模式而另创一种新风格。他的作品构思奇特,人物性格鲜明,如陆小凤、楚留香等,都相当精采,脍炙人口,人物富有浪漫色彩和激情。”我以为,对古龙小说的这一评价,颇为中肯。于是,我想到了在探讨古龙小说艺术的同时,有必要将金庸与古龙这两位武侠小说名家的艺术风格作一番探讨和比较。</p><p>我以为金庸与古龙的小说,有六个大不同:首先,小说的背景不同。金庸的小说既有历史的影子,又有新的艺术创造,他的《书剑恩仇录》写到乾隆与陈阁老,在《鹿鼎记》中写到康熙与鳌拜,在《倚天屠龙记》中写到朱元璋与徐达,都是有史可查的名人,他用了三分历史七分小<br/>说的艺术手法,半真半假,假中有真。而古龙写小说,则撇开历史不谈,他设置的小说环境几乎没有明确的时代背景,既驰骋想象,又合情合理。</p><p>第二,对社会环境与风俗人情的描写不同。金庸在作景物描写时,往往有明确的地理位置,写江南,写塞北,写少林,写武当,都有详尽具体的变化与描绘,给人以历史知识的熏陶。而古龙写小镇,写村庄,写山峦,写流水,却是信手拈来,“无中生有”,尽情发挥。一个靠写实而兼以艺术加工,一个靠激情来构思理想中的社会;在金庸的小说中能领略社会风情;而古龙的小说则是人情世界的袒露。</p><p>第三,结构不同。金庸既摆脱了旧武侠小说陈旧的写法,又继承了传统文学的严谨结构,因为他写过电影剧本,又不时运用西洋心理描写手段,来充实结构的多层次与多视角,他的小说,放得开,收得拢,前后呼应,一气呵成,写历史,又不呆板、拘泥。《笑傲江湖》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金庸有些小说,长达五卷,有一百多万字,可自始至终主题鲜明,构思严密,可见其扎实的艺术功力。相比之下,古龙则不大讲究结构,他有意识地引入西欧文学的表现手法,一路写来,奇峰突起,设置悬念,扑朔迷离,但由于过分追求情节的离奇,难免有顾首不顾尾的毛病。幸亏古龙才气横溢,尽管结构上时有破绽,但由于写法新颖,想象奇特,兼有如珠妙语,也令读者大开眼界,爱不释手,自成一种武侠小说的新文体。</p><p>第四,在故事的衔接上,也各有各的高明手法。金庸依靠环环相扣的情节来组织故事;而古龙则以制造悬念来吸引读者。前者叫人越读越感受作者的想象奇突,后者则令读者进入一个扑朔迷离的艺术天地。</p><p>第五,在人物典型塑造上也各有千秋,各有自己对艺术典型的偏爱。金庸笔下,芸芸众生,除韦小宝外,他最擅长塑造朴实无华的英雄人物,如郭靖、乔峰,都显得厚道、忠诚、大度,甚至有点鲁钝而谦恭。古龙则不同,他更善于描摹风流人物的机智、潇洒、豪放和不拘小节,如陆小凤、楚留香、李寻欢、江鱼儿。相比之下,金庸写机智的人物(除韦小宝外),未免逊色;古龙笔下的铁中棠、沈浪,也不如陆小凤、楚留香写得精采而感人。</p><p>第六,金庸与古龙最大的差别,还是在两人的语言表达上。金庸的文体,在梁羽生新派武侠小说的基础上,又是一变,他的语言老练沉着,既成功地继承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语言,又溶入新文艺的笔触,由于两者结合得天衣无缝,使老读者不致生厌,新读者又击掌叫好。古龙则追求武侠小说的语言欧化,他擅长写短句与分行式,对话中多警句,交代事情来龙去脉多段落,多层次,他力求把句子写得很美,很可玩味,很有哲理,给人一种面目一新的格局。古龙在语言上的创新,当然不能说绝对成功,但古龙的新文体毕竟突破了武侠小说的原有文体,并形成了一种自己的新的语言艺术风格。</p><p>其实,金庸、古龙作品风格的差异,说到底,是由作家本人的性格、学识而造就的。金庸,原名查良镛,他大学毕业于重庆的中央政治学院,学的是国际法,后来又就读于东吴法学院,专攻法律,以后到《东南日报》、《大公报》当记者,编过国际新闻版和副刊,也涉足电影界,写过剧本,并用“林欢”的笔名写影评,由夏梦主演的《绝代佳人》,就是由金庸充当编剧。后来他才投身于文坛,专攻武侠小说。同时,他还写得一手漂亮的言论,是家喻户晓的政论家。以后又成了《明报》的社长,并进入政界。从金庸走过的路程来看,他的经历广而学识渊博,因此,他的武侠小说,不仅显示出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根基,还因为他对儒学、佛教、电影、史学、自然科学都颇有研究,是一个博学之士,连古龙也承认,金庸的学问既深又广。相比之下,古龙走过的路比较简单,他原来是穷学生,大学肄业后不肯做教书匠。他的写作生涯很早,早在读书时就开始舞文弄墨,先写新文艺,写爱情小说,写散文,后来才因生活所迫走上武侠小说作家的道路。古龙的性格与金庸截然不同,金庸严峻、冷静、谦和,办事与创作一丝不苟;古龙则狂放、孤独、古怪,他喜欢喝酒,好寻欢作乐,但也能埋头写作,性格上的懒散与专注,使他成为武侠界的奇人、怪才。毫无疑问,古龙的学识不及金庸广博精深,但由于他是一个追求自由的人,因此他的作品能跳出窠臼,不落俗套,刻意求新,纵横天下。</p><p>据说金庸爱好下围棋,但不轻易请客人到他家中作客,有一次却把中国围棋国手陈祖德请到家中住了几个月,因为他醉心于围棋研究,而围棋极其讲究布局,一着可分胜负。这一点金庸悟之甚深。他不仅在武侠小说中安排了围棋比武,如《天龙八部》;而且他在创作小说时,也特别注意结构的严谨。古龙呢,则是无酒不欢的酒侠,因此他笔下的英雄,十有八九是天生海量。这两个细节似可显出作品的不同风格。也可从作品中找到作家嗜好与性格的影子。</p><p>总的说来,金庸是才子兼学问家,他的小说涉及面极广,因此港台与美国有“金学”研究会;而古龙是诗人,他正是凭借自己心中滔滔不息的激情来创作小说和创造新的艺术天地。</p><p>金庸在70 年代中期搁笔,不再写武侠小说,他知道见好就收这个道理。他的小说本来就是第一流的,但他不满足,对初版仍重新修改、润色、整理,因此今天出版的金庸武侠小说更为完美。而古龙则不幸于中年夭折,他没有来得及为自己洋洋洒洒写下的六十八部武侠小说作一次精加工。因此,从质量而言,金庸小说在总体上超过了古龙小说,但古龙则不愧为继金庸之后又一个武侠小说的创新者。如果打个比方,金庸的成就如盛唐诗歌,那么古龙就是中唐诗歌。中唐诗歌虽然没有超过盛唐诗歌,但毕竟有其独特的文学地位。</p><p>据闻,金庸与古龙曾时常通信,论剑道,论武学,一起切磋交流,这无疑是文坛的一大佳话。虽然晚金庸一辈的古龙,在与金庸交谈时,依旧狂放不羁,谈笑风生。不过,古龙在文章中几次提到金庸,言辞中很佩服金庸。金庸尚健在,古龙已作古,但他们给读者留下的艺术精品,无疑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份可观的财富,已经引起今天不抱偏见的文学评论者的重视,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br/></p>

凌妙颜 发表于 2006-5-13 19:29:18

<p align="cente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strong>后记</strong></font></p><p>如果上帝只让我选择一种业余爱好,我只能挑选读书;如果上帝允许我选择最心爱的职业,我的回答是:写作。</p><p>是读书激发了我拿起笔来写;又因为要爬格子,就得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其实,写作与读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br/>这个常识,圣人先哲早已讲得很明白了。我之所以重复一遍,是因为现在学者类的作家太少,而喜欢读书却没有成为作家的人又太多。</p><p>读书无疑是一种享受,但又是一种知识的积累。现在涌现出来的文坛新星很多,但读他们的作品,总感到少了一点什么,这恐怕与他们的知识面不宽有关。而一个人知识面的宽与窄,往往与他读书杂不杂有关系。当然,我并不提倡一本正经地读书,我一向认为读书是一种闲暇的娱乐活动。当然首先要读你所爱读的书,或称“好看的书”。然后,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有所偏爱,有所专攻。武侠小说,虽然在文坛的名声一向不怎么样,但它毕竟属于“好看的书”。中国不少的名人和很负盛名的大作家,都喜欢读点武侠小说,不过他们声称是以消遣为主。这样读武侠小说,既得快乐,又不失其名家的大雅。读起来欲罢不能;看完后只说一声“很无聊”也就罢了。</p><p>我当然不是名人,但我开始对武侠小说也抱此类成见。记得我小学时就迷恋《三侠五义》、《小五义》,那些书还是“禁书”,我是在老城隍庙的书摊上用高价买来的,不过十万字的破旧小册子,要买壹元钱(当时十万字的小册子才卖三角钱),我用省了半个月的零用钱去买来偷偷地读。那时,我舅舅常带我去看《荒江女侠》、《宏碧缘》之类的京剧,我自己则跑到茶馆里与老人为伍,坐在遗老遗少当中,捧着一杯清茶听评话艺人说《小五义》。后来,我梦想当一个作家,也就开始读欧美文学与唐宋诗词,以及茅盾、巴金、老舍的小说,读刘白羽、秦牧、杨朔的散文。至于武侠小说,我谈起它,也和着世俗的舆论:“这是消遣消遣的,不是文学的文学。”</p><p>后来,我当上了报社的编辑,也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自己写小说,也写评论,写的是历史小说,评论的是现代小说,偶尔读过几本武侠小说,如金庸的《射雕英雄传》、梁羽生的《萍踪侠影》、白羽的《十二金钱镖》,也羞与他人谈论。1987 年早春,我患了甲型肝炎,出院回家不能上班,又不能在书桌上伏案爬格子。整天躺在床上,心中寂寞无比,便托人把金庸的小说全部买来,一本接一本地读。不料一读就放不下,放下后则思绪万千。先读《飞狐外传》,再读《天龙八部》,又读《笑傲江湖》,我突然发觉自己过去对武侠小说的看法实在太片面,太陈腐,太无知。关于金庸小说的艺术性,著名学者冯其庸、章培恒先生都发表过评论,本书中也有所谈论,我在这里就不再重复了。总的来说,读完金庸小说,我才明白武侠小说是一门真正的艺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p><p>读古龙小说,稍晚于金庸小说。我读完金庸小说,就以为武侠小说非金庸的不读。恕我直言,梁羽生与其他港台武侠小说家的成就,与金庸相差甚远。我读第一本古龙小说是《名剑风流》,读得激动无比,寝食皆忘,乘兴再读《陆小凤》、《侠盗楚留香》,这三部书读完,我的心再次被震动,我不得不承认古龙小说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武侠小说在中国文学宝库中自有它的一席之地。</p><p>于是,我开始与周围的书友谈金庸,谈古龙,为武侠小说的文学地位正名。交谈之中,才知武侠小说知音甚多。著名学者章培恒先生是“金庸小说迷”;著名作家徐兴业先生谈起金庸,滔滔不绝;文友中如周清霖、王国伟、李玉成、胡展奋、霍国扬、张七生??以及我单位的诸多同事,都是武侠小说的爱好者。在互相探讨的过程中,有人便提议我为武侠小说写点评论,我一鼓作气写了一些有关金庸、古龙的小说评论,文章刊出后,竟颇有反响,不少青年朋友纷纷来信为我补充材料,为拙文叫好。</p><p>清霖兄是我挚友,他在学林出版社当编辑,他对武侠小说很有研究的兴趣,他真诚地鼓励我,约我写一本武侠小说的专论集,并为我提供了大量资料。这样我就欣然应命,决定用读书札记的形式,写一本谈古龙小说艺术的小册子,前后九个月,我把古龙的几十部小说重读了一遍,一边读一边做笔记,断断续续写,断断续续改,从春天到冬天,终于完成了这本小册子。在修改过程中,清霖兄也倾注了大量心血。</p><p>有关古龙的资料,大陆见之甚少,他的小说一共有六十八部,我才读了大半(但已包括了他的主要代表作),有关他的生平介绍,也知之甚少,并限于我的水平,因此,这本小册子的质量是可想而知的。但这是大陆第一本关于港台新派武侠小说家的专论,我想,或许对活跃读书界的气氛,对推动国内对武侠小说的研究,可以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效果。《古龙小说艺术谈》脱稿之际,我正初度不惑之年,这本小册子,也是我在近六年中出版的第十五部小书。古人说四十岁是一个人的不惑之年。但我总认为,人生本来是一本充满困惑的大书。面对文学界,面对人生,有惑才有追求,有惑才能不断探索,愿以此书与关心我的朋友与读者共勉之。著名学者、中国古典文学专家章培恒先生,是我最尊敬的老师,他不仅学问渊博,而且论诗论文破除陈见陋习。在十年动乱中,我曾求学于他的门下,在他的指导下,学习文史,又得到他正直不阿的品格的熏陶,使我终生受益不尽。这次蒙他百忙中审阅拙稿并为之作序,他的序不仅对我本人是一种鼓励,也是对中国武侠小说的研究具有开拓性的启示。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挚友张夏生、赵孝思、张欣平、杜芝苓、徐清萍以及向为本书设计封面的王俭和为古龙书名作篆刻<br/>的朱瑞浩同志表示诚挚的感谢。</p><p>抛砖引玉,谨以拙著求教于广大武侠小说爱好者与评论界的同志。</p><p>曹正文</p><p>1989 年 4 月8 日初稿毕<br/>6 月20 日二稿毕<br/>12 月8 日三稿改定</p>

凌妙颜 发表于 2006-5-13 19:30:06

<p align="center"><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strong>修订本后记</strong></font></p><p>1989 年我在挚友周清霖兄的鼓励下,将自己阅读古龙武侠小说时作的笔记,整理成一部《武侠世界的怪才──古龙小说艺术谈》,由学林出版社出版。书稿出版之后,引起了意想不到的轰动。我被邀请去上海书市签名售书,新华书店准备的二百册《武侠世界的怪才》一销而空,面对排长队的读者,我真有些受宠若惊。武侠小说,历来在文学界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消遣读物,但一本研究武侠小说的小册子,居然赢得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这十年来,我写了三十本书,但这本书出版之后受欢迎的程度,却居首位。我先后收到三百多封读者来信,要求买书,更有不少读者给我写来长达万字的长信,与我探讨有关武侠文学的问题。国内著名学者冯其庸、章培恒、冯育楠、胡文彬对此书出版表示祝贺,金庸、温瑞安、萧逸、西门丁、于东楼也从香港台湾写来了热情洋溢的来信。此书初版五千册销售一空,后又再版五千册,依旧被读者看好。在金庸先生的牵线下,《武侠世界的怪才》又由香港繁荣出版社出了香港版本,香港作家协会与马来亚大学也因此书出版而邀请我赴香港与马来西亚访问讲课。这都是我写作此书时未曾想到的。</p><p>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本小书,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古龙书目不全,把一些冒名古龙的小说列入古龙名下。因为古龙早已作古,我们了解古龙的生平,只能以介绍他的文字为线索。大陆一些出版社为了赚大钱,把一些不是古龙写的武侠小说也署上古龙大名,以此招揽生意。据周清霖先生考证,今天大陆冒名古龙的伪作,竟有百余种之多。幸亏我们后来认识了于东楼先生,于先生是古龙生前好友,古龙的不少作品由于先生创办的汉麟出版社出版。于先生对古龙的创作生活了如指掌,经他指正,我在第三次印刷前作了一些修改与润色。应该说,这次修订工作也是在责任编辑周清霖兄的鼓励下完成的,他还逐字逐句对书稿写下了具体的修改意见。</p><p>在90 年代,武侠小说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成为文学的一个研究新课题。研究武侠文学不仅仅是港台专家的工作,大陆也先后出版了四本武侠小说辞典,这说明对阅读武侠小说的引导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愿这本小书成为广大武侠爱好者喜爱的案头小书。最后,谢谢广大读者的厚爱与鼓励。</p><p>曹正文<br/>1994 年12 月21 日于《新民晚报》社</p>

凌妙颜 发表于 2006-5-13 15:26:36

对武侠小说的再认识(代序)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对武侠小说的再认识(代序)</font></strong></p><p align="center"><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章培恒</font></strong></p><p>研究武侠小说单个作家的专著,建国以前只出版过一本几乎不受人注意的《还珠楼主论》(徐国桢著);而曹正文同志的《武侠世界的怪才──古龙小说艺术谈》,则将成为建国以后在大陆出版的第一部。她的问世,上距《还珠楼主论》已经四十余年。足见此类书籍在我们的社会里是何等稀少。我想,这是由我们社会对武侠小说的一般看法所决定的。</p><p>广义地说,武侠小说可以包括《三侠五义》、《七剑十三侠》之类;狭义地说,则以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为其最早的代表作。鲁迅先生在发表于1931 年的《上海文艺之一瞥》中说:“那所谓民族主义文学,和闹得已经很久了的武侠小说之类,是也还应该详细解剖的。”那就是指的狭义的武侠小说。至于《三侠五义》等,鲁迅先生称之为“侠义小说”。他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曾对“侠义小说”作过这样的概括:“这等小说,大概是叙侠义之士,除盗平叛的事情,而中间每以名臣大官,总领一切。”很明显,狭义的武侠小说<br/>──无论是《江湖奇侠传》、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青城十九侠》,抑或白羽的《十二金钱镖》、郑证因的《鹰爪王》──在内容上都已超越了这一范围,从而不应与侠义小说相混淆。现在的新派武侠小说更是如此。因此,我认为武侠小说的狭义的概念比广义的概念似乎更科学一些。实际上,侠义小说与狭义的武侠小说在社会上的一般评价中也是有区别的。一个突出的例证是:1955 年</p><p>以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狭义的武侠小说全都不能公开流通,而作为侠义小说的《三侠五义》仍可公开出版。就狭义的武侠小说而言,她的形成与“五四”新文学大抵同时,但其内容却与新文学大相径庭。所以,新文学家把她视为旧文学,加以排斥,当然不会去写研究性的专门论著。尽管在解放前(甚至解放初)她拥有很多读者,但除了新文学家和接受新的文学观点的人以外,当时的中国人一般是根据传统观点,把武侠小说视为没有研究价值的消遣品的,当然也不可能成为研究对象。到了1955 年,政府根据新文学阵营对武侠小说的一贯评价,禁止其流通,也就更不可能出现有关的研究论著了。</p><p>解放前的新文学家对武侠小说的批判主要是两个方面:一、内容荒谬,以致好些读者在读了以后,离家外出,到名山大川去求师访道;二、它只反贪官污吏、恶霸豪强而不反政府,使读者对统治阶级产生幻想,不利于革命斗争。平心而论,这些批判是很正确的。但就今天来说,第一,随着解放以后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读了武侠小说而到昆仑山或峨眉山去求师的人已经不大可能再出现;第二,反动政府已被推翻,谁再要反政府谁就成为反革命,所以,武侠小说的不反政府也就不会对现实生活产生不好的影响。而武侠小说之曾经吸引许多读者的特点──情节曲折离奇,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却依然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旧的武侠小说在近几年来经过批准而重印,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p><p>不过,重印的这些解放前和解放初的武侠小说,尽管包括了《蜀山剑侠传》这样在当时极其叫座的书,比起50 年代以来逐渐兴盛起来的港、台武侠小说──新派武侠小说──却不得不相形见绌。大抵说来,旧武侠小说只注重情节而不注重人物,新派武侠小说(指其中的优秀作品,下同)则在注重情节的同时,也注重人物的描写;旧武侠小说基本上以旧的道德观念和文学观念为指导,新派武侠小说则已向西方的新观念靠拢,也正因此,其艺术成就不仅大大超过旧武侠小说,而且也超过了那些在“左”的观念支配下的所谓新文学作品(小说);其给予读者的思想上的启发,不仅远非旧武侠小说所能望其项背,就是上述的所谓新小说也明显不如(说得更准确一些,在这里还包含着往什么方向去启发的差异)。因此,作为新派武侠小说代表作家的香港金庸、梁羽生,台湾古龙的作品,在大陆上获得了广大的读者群,也就绝非偶然。</p><p>然而,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扎下根来的轻视武侠小说的观点,在今天仍有相当大的力量。近年来虽在报刊上偶尔发表过几篇关于武侠小说的论文,研究单个作家的专著却还没有出现过。所以,对曹正文同志此书的即将出版,无论于公于私,我都感到由衷的高兴。从公的方面说,我觉得这事情本身体现了我们社会对武侠小说的态度的变化,虽然仅仅是开始。而尤其重要的是:这种变化还牵涉到一个更为根本性的原<br/>则。谁都知道,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广大的人民群众是社会的真正主人。既然如此,凡是人民群众所需要和喜欢的东西,就应该受到社会的重视,给以应有的地位。在某些领域,我们确是这样做的。例如卷烟,尽管它对人的身体有害无益,但由于许多人要吸,我们还是办了许多卷烟厂,厂里的工人既能跟其他行业的享受完全一样(甚至高一些)的待遇,吸烟者也并不被认为品质不良。但有些领域就没有做到(至少是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例如文艺领域。广大读者和观众所喜欢的、并且不存在所谓政治性问题的某些作品,有时却会被斥为格调不高<br/>或缺乏教育意义,从而受到歧视或鄙视。武侠小说就是如此。然而,即使她仅仅以情节取胜,但既然她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能使许多读者获得好奇心的满足,从而感到愉快(对今天的读者来说,那并不是吸了海洛因以后的愉快,而是吃了佳肴或抽了卷烟以后的愉快),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轻视或鄙视她呢?何况其中的优秀之作确实已在艺术上获得了相当的成就。所以,今天仍认为武侠小说是文学界的低人一等的品种,不值得加以专门研究,这是我所不敢苟同的。而武侠小说的研究专著能够得到出版的机会,则说明了把群众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自<br/>己高踞于群众之上的风气,正在文学界和出版界进一步形成。</p><p>从私的方面说,则因曹正文同志跟我是多年的朋友,而且他写的这部书是其学术研究中一个新的创获。</p><p>我跟他相识,是70 年代初。当时他在厂里当工人,但却渴望学习;尽管许多书都已被谥为“毒草”而遭到禁锢,他却还千方百计地去找些书来阅读,似乎也还向我借过不少书。一来二去,就熟悉起来了。他勤奋刻苦,在沉寂的岁月中做了几十万字读书笔记,并向报社投稿。他结婚的那一天,曾请我到他家里去玩。不知是我到得太早抑或太晚,他家里没有一个贺客;尤其糟糕的是,他竟晕过去了,躺在床上,他的母亲和新婚夫人正在着急。据他母亲说,他白天在工厂做工,晚上读书写作到凌晨,是长期太劳累的结果。我想,这大概是他平时读书太用功,影响了身体,婚前再忙于各种杂务,就累得受不住了。幸而他康复得很快。更幸而“四人帮”终于跟一切反动派一样,尽管得意一时,对革命人民进行了残酷镇压,最后还是不能逃脱其应有的命运──灭亡。于是,正文同志自学成才的愿望得到了实现的机会,他赤手空拳,经过一次又一次退稿的考验,终于进入新闻界与文学界。以后正文同志一面在《新民晚报》社担任编辑,一面努力写作。迄今为止,他虽然只有初中学历,却已在报刊上发表作品三百多万字,出版了十四本很受读者欢迎的著作,并介绍到国外,鉴于他的文学成就,载入英国的《世界名人录》。这部《武侠世界的怪才──古龙小说艺术谈》是第十五本。正文同志以古龙为典型,具体地探索了新派武侠小说的魅力所在;同时又把古龙放在新派武侠小说家群中来考察其独特成就。他既努力揭示古龙小说中一以贯之的东西,又把古龙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寻求其发展的脉络,并对其各部代表作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剖析。他既重视古龙小说在思想上的特点,也没有放松对其艺术手法的注意。所以,这是一部较为全面、系统而又充满新意的古龙小说研究专著,是新派武侠小说专门研究的良好开端。作为一个老朋友,我当然要为作者这一富有学术价值的新成果而深感高兴。</p><p><br/>1989.7.12 于复旦大学</p>

凌妙颜 发表于 2006-5-13 15:40:32

<p align="cente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strong>为古龙小说正名(自序)</strong></font></p><p>在某些文学评论家的眼里,武侠小说是绝对不入流的,自然也进不了文学殿堂。更有人戏谑道:武侠小说其实算不上是文学,充其量只是有趣的“拳头游戏”。台湾作家古龙就曾有过这样的感叹:他有一次去台湾电视公司看排戏,遇到一位颇有名气的导演,那位导演对古龙说:“我从来没看过武侠小说,几时送一套你认为最得意的给我,让我看看武<br/>侠小说里写的究竟是什么。”<br/>其实,何止古龙,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也曾遭到过类似这样不公正的待遇。而且这种偏见由来已久。三、四十年代还珠楼主、白羽的武侠小说同样被文坛视为不入流的小说。据还珠楼主说,他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羞与他人说自己是写武侠小说成名的。这自然是一种世俗的偏见。</p><p>世俗的偏见能控制一时的舆论,但终究要让位于现实。尤其到了现代──到了80 年代的今天,为武侠小说正名,重视武侠小说的创作与研究,这股热潮正从港台地区影响到东南亚,影响到欧美。台港出版了“金学研究丛书”,美国一些大学有了“金学研究会”。港台许多评论家(包括著名学者罗龙治、陈晓林、董千里等)为金庸小说写评论,大陆近年来也陆续在《人民日报》、《文汇报》、《解放日报》、《读书》、《书林》、《上海文论》等全国有影响的报刊上发表评论金庸、梁羽生、古龙小说的专论与学术文章,不少有识之士并计划在北京等地筹办武侠小说研究会。</p><p>文坛对武侠小说的看法有所改观,我认为这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看读者的反应。</p><p>香港评选“最佳小姐”,是一件全港很轰动的事。评上“最佳小姐”的有权选择一件她最乐意做的事。有一年,那位“最佳小姐”的选择,不是别的,居然是想和金庸一起乘飞机观光。我想这不仅仅是金庸先生的个人殊荣,而且也反映了广大读者对武侠小说崇拜的程度。</p><p>又如古龙的武侠小说,销量之多,流传之广,大有与金庸在武侠世界中平分秋色的趋势。古龙的小说大部分已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根据他的代表作之一《多情剑客无情剑》改编成的影视作品更是脍炙人口,其主题歌《小李飞刀》,在香港与东南亚已经唱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熟。有一个时期,歌星在东南亚登台,若不唱这一首歌,观众竟会大喝倒采。我想,这两个例子,至少可以说明金庸与古龙在广大读者心目中的地位。</p><p>试想,一部文学作品,倘若写得再高雅,读者偏偏不想看,或者看了打瞌睡,那么这种文学作品的价值岂非要大打折扣?同样,粗制滥造的通俗作品能否达到有如此之多读者崇拜的狂热地步,我也表示怀疑。</p><p>事实恐怕不容置疑。我们的文学评论家应该从“金庸、古龙小说热”的潮流中,重新思考一下文学评论的尺度。也就是说,需要改变一下对通俗文学包括对武侠小说的传统偏见。因为文学不是孤芳自赏的摆设品,最有检验能力与发言权的应该是广大读者。我们既要引导读者提高审美意识,又要从读者的审美意识中去考虑自己的评论标准。</p><p>文学是人学,优秀文学作品要表现人,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我们不妨用这把尺子去衡量古龙小说是否有文学性与艺术性。古龙的武侠小说尽管在故事情节上比所谓的纯文学富有离奇性,但古龙并没有因为追求离奇而忽视对人性的刻画,恰恰相反,他笔下的众多主角,都独具个性,其内心世界的刻画也入木三分。更值得回味的是,古龙的武侠小说不是写简单和单纯的打斗,而是通过波澜曲折的情节、跌宕起伏的悬念,表现了极为丰富的人生哲理,在语言与主题上都突破了旧派传统武侠小说的老框框。它的格调决不低下,它的语言也不粗俗,那些富有情节的故事给读者留下了众多艺术典型,歌颂了真、善、美,鞭挞了虚伪、愚蠢、野蛮与邪恶,又启示人们去总结历史、反省今天、展望明天。这样的小说难道不是上乘的文学作品?</p><p>平心而论,古龙的小说不是没有缺点。在他创作的六上八部武侠小说中,至少有二分之一没有达到上述的境界,他的前期作品往往因袭了旧派武侠小说的恩怨套路,少有新意;他中期的作品也只有少数几部有突破,大量作品只具有娱乐功能,而缺乏思想深度。他后期作品才有了一个飞跃,在写人、写情、写哲理上有一个新面目,并使传统的武侠小说进入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p><p>还应该指出,古龙的武侠小说毕竟是武侠小说,它不像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那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也不可能成为史诗式的现实主义文学;它在主题上有了新的意义,但仍然属于以娱乐为主的文学范畴。同时,应该指出古龙的武侠小说在“求新、求变、求突破”上超过了金庸,但在总体上还没有达到金庸小说那样结构严谨、规模宏大、气势雄浑的艺术水准。</p><p>由此可见,实事求是、客观地评价武侠小说的艺术性与思想性,我们不妨从研究古龙的作品入手。如果我们能够抛弃成见,注重读者审美意识,那么我们就会对广泛受到读者欢迎的这一种文学样式作出科学的论断。这种论断将有助于我们认识文学与读者之间的必然联系,更有助于我们更新文学的传统观念。我认为,这样的研究与求索,才有利于新形势下中国文坛的“百花齐放”。学林出版社有意编辑出版一套“畅销作品鉴赏丛书”,我以为要完成这套丛书需要魄力和勇气,因为这是一项看来容易、其实很难的工作──一项没有先例的工作。</p><p>从柯南道尔到谢尔登、从金庸到古龙、从琼瑶到亦舒,这些作家的作品销量之多,已经不容忽视,但对这类作品的艺术分析与评价的文字,在大陆文坛却很少见。对于读者的这个热,那个热,堵塞不如引导,压制不如探讨。正鉴于此,我欣然应命写这本小册子,抛砖引玉,以期对武侠小说的研究陈述己见,并盼望得到有识之士与广大读者的指教。<br/></p>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武侠世界的怪才-古龙小说艺术谈 (文:曹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