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徒乱码 发表于 2004-8-11 22:53:31

[原创]金庸古龙比较之断想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金庸和古龙的比较,是每一位武侠小说爱好者都非常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就现在而言,很难有一定的高下判别,但是我们不妨作为一种兴趣长时期品味和把玩下去。<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很多人都注意到金庸先生对小说整体架构的出色把握,应该说金庸先生对局部把握和细节的描写,在武侠小说中依然无出其右。金庸小说凡一十四部,长篇以气贯之,短篇以义担纲,情节编排如何,大家有目共睹。至于人情人性,时有阐释披剥,往往入木三分。从叙述习惯上来看,金庸在充分吸收明清小说语言成就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白话文,成功地运用了一种不偏不倚、俗中透雅的语言进行叙述,虽非创举,亦可谓集大成者矣。<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对金庸先生的作品,我认为不妨以《庄子·逍遥游》中名句作一个比喻:“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金庸先生的小说语言、情节以及人物情状刻画等细节描写,正如披露在鲲鹏身上流光溢彩的鳞片,有着规则的排列和整齐的歙张,扶摇九天之上,翼若垂天之云,流换出摄人心魄光彩。<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出于对古龙先生的偏爱,有人认为古龙先生在情节编排、人性刻画和语言叙述等方面都强过金庸先生,我以为值得商榷。如果不很深入地探讨下去,我们大致可以简单地说,金庸先生作品在各个方面都比较均衡,使读者由视觉而形象、再由想象而内心地逐次深入感受。而古龙先生的创作,本来意图就是要刻意打破人们在审美上的传统均衡感。他并没有全面照顾到读者所有感官的能动,而是有意忽略读者传统阅读习惯,一味强调和刻意烘托自己营造的氛围,这样,通过对读者最直接的感官刺激,使人得到类似失衡但特别突出、接近震撼的感受。他这样做起来很险,很诡异,但也非常唯美。<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为什么现在的人们对古龙越来越多地认同?这是个有趣的话题。<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中国书法史上,王羲之被尊为天字第一号人物,按照金庸先生小说中的排位,大约就是“中神通”,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褚遂良相当于“东邪”、“西毒”、“南帝”和“北丐”。不知大家是不是非常喜欢这几位的书法,我自己练过多年毛笔字,最喜欢的是米芾。米芾的字不是写出来的,是“刷”出来的。他的字天马行空,动感十足,形态流美,气韵酣畅,用笔的意趣非常迎合现代人的审美观。<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古龙先生对人性的刻画,已经具有撩开冰山一角的深度。通过小说中人物自身性格的冲突和与命运的冲突所呈现出来的挣扎与痛苦、希望与沉沦、欢乐与忧伤,从而揭示出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的生存环境不断相互渗透和影响的过程,深刻地表现了人的欲望与客观条件的尖锐对立,对现代人具有一定的参照印证和象征意义,因而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共鸣。<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因此,古龙的作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武侠作品,而是特定时期下的现代主义作品。<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有人以《流星·蝴蝶·剑》开篇为例,说古龙模仿《教父》的痕迹太重。其实这种情况在其他各大家作品中都有。我们不能从游坦之戴铁皮面具说《天龙八部》是在模仿大仲马的《铁面人》,不能因凌未风脸上的刀疤说《七剑下天山》是在模仿伏尼契的《牛氓》,受到文学名著的某些启发并通过借鉴来丰满自己的文学创作,如果要认真查证,恐怕是数不胜数的了。<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中国著名作家、《人民文学》前主编刘心武曾在一篇随笔中说自己夜来忽有佳句入梦:“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其实这分明是北宋黄庭坚的传世诗作,在读者纷纷指出该句的出处之后,刘心武还兀自强辩说的确是自己梦中偶得,恐与古人暗合耳──其掩耳盗铃之丑态一至如此,着实令人哂笑,至今未休。比起刘心武之流的痴人说梦,古龙先生一时限于才力,匆促使用“拿来主义”照搬照套的做法,至少还要磊落得多。<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说到对文化的扬弃,应该是古龙先生做得最激进、最彻底。古龙将西方心理分析学成果成功运用到自己的人物性格组合中来,所以对人性刻画相对较金庸更加直接,也更加纵深一些。<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金庸学贯中西,走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路线,对中西文化调和捏拿得恰到好处,这使得他笔下的人物通体流露出极为丰满的气韵,既有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又不落伍于现代审美潮流。<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至于梁羽生,有不少读者都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习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不过从作品中我实在看不出他有什么特别的发萌,大都拾人牙慧。况且,如果从武侠小说中看出的仅仅是梁羽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变通甚或时有疏漏的继承,那么我看不要也罢。<br/><br/></p><br/><br/>

熄火 发表于 2004-8-12 14:26:49

如楼主所言,偶以为不妨将金庸的创作称为"圆",古龙的为"奇".但又感独"奇"字不足以概括古氏作品.

斯徒乱码 发表于 2004-8-12 17:43:09

熄火兄高见,兄弟完全同意

两种不同风格的创作,有很多地方可以进行比较。

小胡 发表于 2004-8-12 17:56:13

<P>诚然, 古龙先生对古语的运用不及金庸先生, 但他却领我们进入金庸人物未曾探访的境地. 如一位网友所言,读金庸,您是隔岸观火;而古龙人物却是读者的心深处的一面镜子;随着他们的一动一静,令人省觉着久违了的人性感觉. <p></p></P> <p></p></P>

熄火 发表于 2004-8-12 18:34:54

<P>隔岸观火!!!精辟啊!</P><P>偶苦苦思索,为何读金庸常感不"真实".现在至少得出一条:金庸的人物浸染了伦理道德,儒家学说的氛围,极其"入世";古龙的人物则少了这许多羁绊,是过着自己的生活的,是纯粹的人. </P>

狼之魂 发表于 2004-8-13 07:04:18

<P>不难发现,古龙写的就是真实的生活。与我们贴近的生活。而且很多他对生活的感悟都融入他的作品当中,因此与我们的内心产生共鸣。</P><P>说实话,我本人并不认为金庸的文笔有多好。人出名了,于是就有人捧,然后会更出名。再后来,以讹传讹,越传越神,于是说金庸的文章怎么怎么好,我曾看过一个武林前辈写的武侠,老实说,我觉得比金庸写的好,若论大气,金庸根本无法与之相比。金庸本就是一个学者,并不擅长写作。只是因为他作为学者,名气太大,于是他的作品也就很吃香了。</P><P>去年金庸到我们西安搞什么“华山论剑,签名售书”,一时间,买他的书的人多如牛毛。我当时还在西安新华书店工作,太了解那时的行情了。本来他的书在库房堆地都生虫了──可见他此举不过是为了名利罢了。</P><P>心正方能笔正。他心已不正,笔安能正邪?亏他还满口仁义道德,不过是伪君子罢了。</P><P>我的话偏激了些,但是我说的都是实情。</P><P>我还是觉得古龙先生在后期已经超越了金庸。</P>

熄火 发表于 2004-8-13 09:44:35

<P>绝对超越了.但威吓世人知之甚少呢?与批评界大有关系吧.</P><P>所以必须炒作,必须迎合专家的口味,这菜市生存之道.</P><P>可悲.</P>

陆小小猫 发表于 2004-8-13 11:49:10

<P>金庸的文笔是好的,这可以从他很多的社论看出来</P>

熄火 发表于 2004-8-13 15:15:40

<P>文笔是为表达的内容服务的.</P><P>即使古龙的文笔不"传统",不"正规",只要契合了意境,就是好.</P>

斯徒乱码 发表于 2004-8-13 15:46:16

<P>狼兄、熄火兄如晤:</P><P>    如果单就武侠小说题材范围来说,我认为古龙先生一定是取得了突破。但是否真正超越了金庸,这种比较涉及的面就太宽了。古龙在某些方面的深度,在某些局部的挖掘上,肯定有所创新和超越,但是综合各种文化元素进行比较,金庸无疑还是具有明显的优势。</P><P>    </P>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金庸古龙比较之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