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武侠论坛

 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33|回复: 2

[转帖]从古龙小说的取名谈起略论武侠小说的读解和创作(社团推荐) 我读古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4 11: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通常人们认为武侠小说虽然好看。足资消遣,但其中不过是些打打杀杀,异想天开抑或是荒诞不经、庸俗不堪的东西,无甚文化含量。金庸算是一个异数。但几年前我曾在一本中学生的刊物上看到一位颇有些文化档次的母亲以致自己儿子的名义写的公开信,劝中学生们不要沉迷武侠,并驳斥儿子以金庸为挡箭牌为己申辩。其时金庸刚被北大聘为名誉教授。该母亲说金庸之所以受此礼遇,首先是因为他是名报人、学者,而非仅仅是武侠小说家。看他自己在在北大发表的演讲中只谈历史、不涉武侠便可见一斑。梁羽生虽有才子之目,能填词作诗,但我以及好些人对他小说的看法是冗长累赘,平淡无奇,实在不易看出才气何在。至于古龙,大家对他普遍的赞誉在于情节诡异,变幻莫测,结局往往出人意表。他的小说大量使用悬疑推理手法,并融进了现代生活的一些元素,商业气息颇浓。其语言虽也有“诗化”之誉,但他创作态度不严谨,当初写武侠是为生活所迫,聊以谋生而已,是以无大热忱,作品往往草率粗疏。又加以他肄业于淡江英专,非专攻国学,又生就浪子情怀,生活放荡,不似金庸沉静力学,其古典文学的素养历来很遭人怀疑。我的一个朋友就是这么认为的。他虽然喜欢武侠小说,但基本上只读金庸。“至于古龙嘛,虽也能看,档次就是不同,我就看不出他的作品中体现了什么古典文化。”                     果真如此吗?解答之前我想先岔开去讲个小故事:苏东坡一次跟好友佛印和尚一起打坐参禅,之后问佛印他的坐姿怎么样。佛印说:“好庄严,象一尊佛。”苏东坡心下得意,说道:“我看你却象一坨子屎”说着哈哈大笑,自以为占了上风。不料过了一会儿,忽然省到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到的无不是佛,而自己心中只有一坨子屎,所以看到的无外是屎,自己实际上是已经大大吃亏了。我说这个故事并不是要讽刺人,而是西谚所谓“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义,聊以本土文化注解一下而已。西哲又云:存在就是被感知。人只能依其心性、学识、修养见其所见,而不见其所不见。这么说象绕口令,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却是我国文化的精髓,是用来阐释聪明人的学问的一种高级句式。现在大家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了。俗语云: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见子都之美者,无目者也。”正文之前先举两个例子,便可见人们对武侠小说偏见之一斑。台湾某人在卧龙生小说的序文中说,卧龙生虽只有中学学历,但创作严谨,为给书中人取名,往往翻遍台北市电话簿,因此书中人名如白云飞、马君武等个个亲切大方;而象金庸书中的丁不三、丁不四、东方不败之类的,就很不妥,中国人有这么起名的吗?这里我不想说什么,小说写得通俗,读起来象邻家张三哥、李四嫂的故事固无不可,只要别忘了古人跟今人取名时择字可能不尽相同就行了。香港也有人批评金庸小说,说他书中往往善恶不够分明,不能起到扬善抑恶,净化世态人心的教育作用。这种观点大概反对的人就多了去了,毕竟写武侠小说不象鼓捣主旋律作品,非要把教育功能放在首位。                     说是要分析古龙的却又写了这么多金庸,是想让大家看看连以有文化品味著称的金庸,都有这么些在我看来不太高明的责难的声音,且对方还常是搞纯文艺的文化人,遑论古龙了。                     现在言归正传。金庸取名不够水准,古龙又如何呢?《边城浪子》中有个关东万马堂堂主名叫马空群,这个名字有何来历?我只隐约记得韩愈《送温外士赴河阳军序》中有云: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其余就非我所知了。《绝代双骄》中十二星象的老大名叫魏无牙,听起来不象高明的名字。虽说他向移花宫主求婚不成,似乎满口白牙也没给邀月怜星姊妹二人拔光啊?后来偶读《诗》见到“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说老鼠没有牙齿,否则怎能把我家的高墙打出一个洞来?)”之句,这才知道是自己见识浅陋了。《多情剑客无情剑》开篇写景: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万里飞雪,将穹苍作洪炉,熔万物为白银。这里面除文字优美外又暗引了哪些典故呢?其一出于史记的《项羽本记》。鸿门宴中刘邦尿遁,却尚还觉得应该辞行一下,以示礼貌。樊哙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意思是说如今项羽就象屠夫,我们好比活鱼生猪,被他摁到案板上就要动手宰割,好容易乘他疏忽溜了,还讲究什么礼貌?是不是要“kissing for goodbye”,以示沛公您老人家深具“温柔敦厚”、彬彬有礼之传统美德?刘邦听取劝告,由此得脱。其二出自庄子。庄子有造物者以天地为洪炉,陶冶万物之喻。其意散见于诸篇,这里就不一一征引。首篇《逍遥游》中连叔对肩吾描绘神人或者说“至人”的形象说“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最后一句是说,这种人遗留的尘垢秕糠都能陶铸出尧舜这样的大贤大圣之人来,又怎么会汲汲于俗务呢?了解了这些背景,再去理解书中主角李寻欢,是否会有一些新的感受呢?                     我读古龙还在小学、初中时期,当时只注意看故事,不太在意细节,兼以古龙作品成人味太浓(大家应该明白我所指)不太喜欢,没怎么认真看。现在要写这篇文章也无书可查(买书太贵,图书馆难得见于书架上,上网看又太累),所以就记忆所及择了几处写在这里。之所以认为古龙在这些地方确有用意,而非瞎猫碰到死老鼠,实则自己也不知所云,是因为看过古龙一位朋友的文章,说他自写武侠后为补上古代文化知识的缺失,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因此颇为自负云。该朋友最后说古龙对于这方面知识的掌握,固然在他自己认为的之下(这也是人之常情)却远高于读者的估计(然也,否则我凭什么为他申辩),我认为这是恰如其分的。其作品中除上引的几处外,如五代蜀帝王衍的“这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这边走,莫厌金杯酒”以及“跨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床头金尽,壮士无颜”之类的诗词俗语还是随处可见的。虽然在网上见过一些人的评论,说他引用的诗句都较通俗,但是我觉得这或许也可以看作是他有一种较谨慎的创作态度。因为若是他要炫示渊博,纵然自己藏书不多,在成了名生活较稳定之后也大可从台北图书馆借他一堆书出来猛抄一通,既省时省力又赚稿费,何乐而不为?当然以上这些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揣测而已,真相如何还是要小心求证。我在这里写这些并非是为扭转人们对武侠小说的“误解”,或者诱发他们看武侠小说的兴趣,以广招徕,好让“以前不看武侠小说的人也来看武侠小说”(古龙语)──这不可能,也无必要。我主要还是想告诉现在这些写武侠小说的人,写作要厚积薄发。出书成名并非易事,不能有急功近利的心态,否则只会让武侠小说被人越来越看不起
发表于 2004-12-4 18: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不错!深有感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5 02:3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从古龙小说的取名谈起略论武侠小说的读解和创作(社团推荐) 我读古龙

用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故事来和一下.音,你看懂了.可能也就释怀了...

宋代苏东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禅师打坐参禅,苏东坡觉得身心通畅, 于是问禅师道∶「禅师!你看我坐的样子怎么样?」

「好庄严!像一尊佛!」

苏东坡听了非常高兴。佛印禅师接著问苏东坡道∶「学士!你看我坐的姿势怎么样?」

苏东坡从来不放过嘲弄禅师的机会,马上回答说∶「像一堆牛粪!」

佛印禅师听了也很高兴!

禅师被自己喻为牛粪,竟无以为答,苏东坡心中以为赢了佛印禅师,逄人便说∶「今天我赢了!」

消息传到他妹妹苏小妹的耳中,妹妹就问道∶「哥哥!你究竟是怎么赢了禅师的?」苏东坡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地如实叙述了一遍。

苏小妹天资超人,才华出众,她听了苏东坡得意的叙述之后,正色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中如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心中像牛粪,所以你看禅师才像牛粪!」

苏东坡哑然,方知自己禅功不及佛印禅师。

ps:古龙给小说人物起得名字通常都很好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4-3-29 19:03 , Processed in 0.10772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