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武侠论坛

 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55|回复: 8

[分享] 1978.08.02 过来人(胡正群)〈现代武侠名家录〉──卧龙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29 00: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elloworld666 于 2023-9-10 01:47 编辑

过来人(胡正群)〈现代武侠名家录〉

  ~原载《武艺周刊》第273期(1978.08.02)、
           第276期(1978.08.23)、
           第277期(1978.08.30)

                                    

名漫画家牛哥笔下的卧龙生

名漫画家牛哥笔下的卧龙生


似谜的人物

  世界上无论那一阶层,那种行业,老成的一代必将凋谢,优秀的,新的一代,也必将在他的岗位上大放光芒,如此代代兴替。为后世流传下许许多多不朽的事迹,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五百年”。

  套句说书的术语:“秃笔一枝,话分两头”,这里单表武侠小说的作者。而这“作者”写的也不是还珠楼主、朱贞木、郑证因、王度庐……这里要介绍的都是今天生活在宝岛。他们的作品被大多数读者所喜爱,他们的为人行事,也为多数读者所津津乐道,并且被视为天才,传奇的人物,而这些人物之中,首先要请他出场的是──卧龙生。

  提起了卧龙生这三个字,“知名度”大得实在可观,用“名动公卿”、“享誉朝野”来形容一点也不算夸张。

  犹记远在民国四十七、八年间,一部“飞燕惊龙”简直是家喻户晓。

  紧接着中央日报刊出他的“玉钗盟”,页是风靡了海内外,每天大家一到办公室,签完到之后,第一件事几乎就是先找到副刊,而书中男主角徐元平以及迟迟未表明“真名实姓”的紫衣少女,几乎成了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那种盛况,今天说来似乎不太相信,但是你若慢慢追忆,却又觉记忆犹新。这段风光的日子,不仅是卧龙生荣誉的纪录,也是武侠小说少有的盛况。

  日报中有“玉钗盟”,晚报中有“飞燕惊龙”,一朝一晚、相互辉映,不但故事成为人们的谈论的重点,就连“卧龙生”这个人,也成了大家揣测、描绘的对象。

  有人说,卧龙生是一位六、七十岁的老道士。

  有人说,卧龙生是少林子弟的老和尚。

  更有人绘影绘形的大加描述,表示他确确实实见过卧龙生的真面目。

  而报社当局更被这篇轰动一时的说部,带来了许多不胜干扰的困扰:除了代转雪片似的函件之外,竟有人硬说卧龙生精通岐黄、熟谙金针渡穴的医技,非请报社告以住址,以便前往求治。

  “卧龙生”三个字,就这样风风雨雨的被流传着。

  其实,卧龙生这个时候正蛰居桃园郊区,一个叫青溪的小地方,呕心血、绞脑汁哩!

  有谁能相信呢?这位名动朝野的武侠小说名家,住的地方仅是三间瓦舍,用的煤油炉,而陪伴他的也祇有青溪潺潺、蛙鼓蚊唱而已,偶有一、两位朋友来和他聊聊天,下盘棋,已是一大乐事了。

稿从那里来

  蛰居桃园时期的卧龙生,也正是他的写作生涯初现光华的时期,正是如同旭日初升,光采夺目。而这个时期的写作态度,也最严谨,无论是起一个人名,一个招数,甚且一字一句,都是刻意求工。不敢轻易落笔。

  这个期间,外间有人说武侠小说作家的稿子大半都是从麻将桌子上,像急就章一样草草写成的,这确实是天大冤枉。

  但是,卧龙生的稿,却也不是一板一眼,规规矩矩,从容按时在桌上写就的。说起他这两篇独步武坛的小说稿,尤其是“玉钗盟”,和紧接“玉钗盟”开的新稿“绛雪玄霜”,有一半是在中央日报楼下服务台,一半是在邮政局走道上的小台子上完成的。

  所谓“文章是逼出来的”,卧龙生在写作上就有这么一点“惰”性,不到快缴卷的时刻,灵感就是迟迟不来,非到了火烧眉毛,在急如星火的煎熬下,写出他那动人的作品。

  那时期“玉钗盟”还有“另人”(即以画人物肖像擅长的画家李灵伽)替他插图。一到六点钟,华灯初上之际,这两个一写一画的搭档,不时会出现在中央日报的楼下,埋头苦干。这两篇稿子,星马海外也同时连载,也同时有“另人”的插图。为了赶上邮局海外邮件打包的时间,他们二人也经常在邮政局作公开的“表演”,引来不少“观众”驻足围观,看了他们的写写画画,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一胖一瘦就是卧龙生和另人。

  随著作品的脍炙人口而声誉日隆,请他写稿的已使他应接不暇,这段时间,一天要写四家报纸的四个连载。
  
  为了应付这四个长篇,卧龙生自然无法远避尘嚣的住在那世外桃源了,祇好一剑一笔加上一捆稿纸,由桃源再度搬回台北,重入十丈软尘。

  刘郎重返天台,一切的一切都起了变化,卧龙生也自非昔日的卧龙生,于是,这位浪迹江湖的侠踪,就不时出现于“歌台舞榭”。

  依红偎绿,剑气飘香的卧龙生,稿从哪里来?
  
  这个时期的稿子,已由女秘书誊写,红袖添香,一张张的稿纸,多多少多也沾了些旖旎的脂粉香了。

风尘侠影

  古人说得好“人不风流祇为贫”。又说“是真名士必风流”。
  
  何况,这个时期的卧龙生,名大金多,踏入这十丈软尘,又焉不留传一些风流韵事呢?
  
  于是,万国联谊社、华都、新加坡舞厅……这些风流销金地,就足以令他的“侠”骨销魂、“侠”影流连了。

  祇是初入“歌台舞榭”的卧龙生,所遇的对手,乃是当时的舞国名花──金黛。

  提起了金黛,只要左台北舞国常跑跑的,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位舞国名姫,本姓郭,在未披舞衫之前,原是重庆南路的“白光摄影社”的会计小姐,不但人长得艳如春花,更且冰雪聪明,最大的一项本领就是知道用什么手段去征服她想征服的男人。

  卧龙生初历江湖,毫无经验,遇上了如此高手,简直是绝无还手之力,在初度相见之后,卧龙生为了要表现自己“千金买笑”的豪气,“带出场”之后,便选了一套八千五百元的沙发,送进她的香闺。

  当时的台北不像今天这等豪华,没有什么欧美家具,八千五百元买一套沙发已经是骇人听闻的大手笔了,这与王三公子初见玉堂春,吃一杯香茶就是纹银三百两,可以古今媲美,同为美谈了。

  卧龙生也是天纵英才的聪明人,八千五百元,买到美人的笑,也买到了心得和经验,自此以后。他的名气在火山舞国广为流传,那一段时间,在灯红酒绿,舞影婆娑之中,经常都可以看到这位武侠名家的侠影。

  如今,卧龙生已绝少涉足这些地方了,祇是,逢到海外朋友返国之时,如果想到舞国观光一番,必然会拖卧龙响导,“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舞厅的红星名花,不断的在新陈代谢,算算金黛到今天,舞国花事不知几度春秋了,又有谁知道这位陌生的舞客,竟是当年扬名舞国的武侠名家卧龙生呢?

平淡的家居生活

  中国,原是个富有神话色彩的东方古国,许多人对一些有成就的人,都带有是神秘、传奇的传说。

  卧龙生崛起江湖,叱咤武坛风云,成就非凡,卓然成为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匠,大家对他的看法,就更为神奇了。而事实上卧龙生的遭遇,确实有些傅奇的色彩。

  当战乱的烽火,延烧到洛阳一带,原名牛鹤亭的卧龙生,才不过十几岁的大孩子,洛阳失陷后,他随着青年军转进到南京,那时候,他的人还没有枪高。

  乱世孤雏,随着转战南北的军旅,当然无法好好读书,谁又料想得到,这样环境中的人,怎么还吃起文墨饭?

  我们看看他早期作品,确有许多“神来之笔”,卧龙生并不是一位勤于苦读的人,他能在武侠文坛成为一时的泰山北斗,这祇能归诸于“天才”了。
  
  对“天才”这个名词,卧龙生虽不完全承认,但却绝不否认,不过。对“怎么会想到写武侠小说”这一问题,他却有出人意外的解说,他说:过去他也没有想到要写什么武侠小说,后来在一次大车祸中,他昏迷过去两天多。住院治愈之后,头顶上依然留下了一块掌心大的疤痕,就是他这大难不死之后,忽然会写起小说来了。

  这就如同江淹夜梦彩笔一样,你说“玄不玄”?

  别看卧龙生的收入丰厚,不要听人形容他千金买笑亳无吝色。其实,在个人生活上来讲,卧龙生真不失是位朴实无华的豫鲁男儿。

  当然,他朴实的主活,应当归功于当年严格的军事教育,论资历,他算得上是个“科班”的军人。

  由于他出身军旅,在饮食上,一点也不挑剔,一点也不讲究,唯一喜好的,也是每餐不能或缺的,就是一盘辣椒。

  谈穿着。比吃还要简单,一点不讲究。

  许多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情趣,卧龙生的生活情趣,似乎很难确定,对吃、穿不考究,酒也没有兴趣,不养鸟,不莳花,过去还下乡打打猎,现在猎也不打了,唯一能使他动容的,就是“三缺一”。遗憾的是,他永远是牌桌上的一道“好菜”。

  由外型看,胖笃笃的,由于用脑的日子如此长久,头发早就花白了。与健壮的身材显得有些不调和。

  写文章的人,多多少少有点“童心未泯”,卧龙主页不例外,过去未成家时,一个人在家关起门来玩电动玩具,居然会玩得满顽大汗,兴趣盎然,如今,大孩子已进了国中,他有时还跟小女儿抢玩具玩哩!

  说起他的孩子,是他的快乐之泉,大儿子是他们家的二号小胖子,大有乃父雄风,二女儿很漂亮,送到小大鹏学国剧,将来老子编导,女儿主演,正是他们父女间的一幅美丽的远景。三女儿是最小最乖巧、最精灵,小小年纪,就有说故事的天才,说不定,将来替卧龙生捉刀的,就是她了。

  看起来卧龙生是那种木讷型的人。实际上却大谬不然。他很健谈,常常和朋友畅谈通宵,豪壮而有力的河南话,和他的小说一样,不时用上一两句俏皮话、歇后语,插科打诹一番,岂仅妙语如珠,简直令人喷饭,难怪有不少老朋友常是他家座上客。

  做过生意,拍过电影,也搞过连续剧的卧龙生,名气虽然不小,可是实而不惠。据说他的经济情况一直并不理想,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生活也就无法“多彩多姿”起来了。

  昔日大家争相播传的卧龙生,如今似乎渐渐归于平淡了,他的一切,虽都引人好奇,其实,他的家居生活,却竟又如此地平淡。

偷香不闻香

  卧龙生早期的作品,像“惊虹一剑震江湖”、“风尘侠隐”、“飞燕惊龙”乃至“玉钗盟”,书中的男主角依红偎绿,个个都享尽人间艳福,我想,这多多少少暗示了作者对异性爱慕的一种反射表现。

  事后的证明,证实了这个假设是正确的,卧龙生不但是武侠小说的泰山北斗,在情场上,也堪称圣手。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里,借宝玉的口说了一个譬喻诌道:、林子洞里原来有一群耗子精,那一年腊月初七,老耗子升座议事说:‘明儿是腊八了,世上的人都熬腊八粥,如今我们洞里果品短少,须得趁此打劫些个来才好。’乃拔令箭一枝,遣了个能干小耗子去打听。小耗子回报:‘山下庙里米豆成仓,果品却只有五种;一是红枣,二是栗子,三是落花生,四是菱角,五是香竽。’老耗子听了大喜,分派耗子们前去偷果品,众耗子领命去了,只剩了香竽,因又拔令箭,问谁去偷香竽?只见一个极小极弱的小耗子应道:‘我愿去偷香竽。’

  老耗子见他这样,恐他不谙练。不准他去,小耗子道:‘我虽年小身弱,却是法术无边,口齿伶俐,机谋深远,这一去管比他们偷得还巧呢!’众耗子忙问:‘怎么比他们还巧呢?’小耗子道:‘我不学他们直偷,我只摇身一变,也变成个香竽,滚在香竽堆里,叫人瞧不出来,却暗暗的搬运,渐渐的就搬运尽了,这不比直偷硬取的好吗?””

  卧龙生是七孔玲珑心,在十丈软尘里打了一个滚之后,玩的门道就精多了,有一段时日,的确风流频传,韵事远播,而他的偷香的本领,就跟曹云芹那个譬喻中的小耗子一样,简直口齿伶俐,法术无边。

  这位多情的武侠名家,虽然也是偷香窃玉的高手,可是有一件怪事,他最怕“闻”香,也许是各人的体质有异,卧龙生有次到一所大寺庙里瞻仰瞻仰,忽然一阵昏眩,整个人要倒下去,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后来,又在寺庙里发生同样的情形,这一下他才明白,原来就是闻了那番香味,有以致之。所以,卧龙生最不愿去的地方,就是寺庙,因为他的体质无法接受那种气味。

  喜欢偷香,而不能闻香,倒也是有点奇怪。

感冒大王

  在欧美各国,赞誉一个人在某一特定的行业里,有了特殊的成就,就称他╳╳大王,如石油大王,橡胶大王,我们国内也有这种称法,但那是自我宣傅,如“西瓜大王”、“排胃大王”、“馄饨大王”。但是对另一种职业蔡能称“大王”而必须称之为“大师”了,如“国画大师”、“国剧大师”等等皆然。

  卧龙生,在武侠文坛上居素山北斗之尊,可是既不能称“武侠大王”,也不便称“武侠大师”,“过来人”对他却有一个颇为别致的称谓──感冒大王。

  个称谓绝不是信口胡诌,乃是有本有源。

  想当年──四十八年到五十一年之间,那时候他的名作“飞燕惊龙”、“玉钗盟”分刊“中央”、“大华”两家日晚报,确实轰动万分。不用说社会各阶各层的人士,每日必看,而最能反映的应是报社的排字房。

  卧龙生的稿子,不到节骨眼上是不会送到报馆的,一来就是急如星火,报社的编辑老早就在那儿引领而望了。

  稿子一到,就得赶快发到工房,工房为了抢时间,就剪分成十多份的交下去检字。平常的稿子检了就算完事了,可是卧龙生的稿子就大不寻常了;他的稿子虽被剪分成若干份的去检字,可是大伙儿不但抢着检,而且检妥之后,大家又你争我夺,拼拼凑凑的一小段一小段的抢着先睹为快,可见其迷人的魔力了。

  如果大家不太健忘,在这巅峰时期的卧龙生,最令人头痛的毛病,就是“断稿”。正当读者看得入迷,且听下回分解之际,第二天,突然来一个“卧龙生生感冒,续槁未到,暂停一日”的小启。使在急切等待中的读者,如当头泼了一盆冷水,扫兴之至。修养好的,再付出耐心慢慢的等第二天,耐心欠佳,易动肝火的,随手拨个电话,责问报社:“你们怎么搞得吗?卧龙生又断稿!”接电话的,除了“对不起”表示歉意之外,还能说什么呢?

  平均算算“飞燕惊龙”断稿情形,可能每隔十天半月就有一次,这个统计数字绝不算跨张浮报。

  开始断稿,卧龙生多少还有点歉意,日子一长,也就习以为常了,隔上一年半载,他会在文末来上一段“小启”,以向读者解说他的不得已,唯一的理由就是感冒。

  难道卧龙生真的这样会感冒吗?这是千真万确的,他的鼻子经常就有那么一点不干不净的感冒味。当然,有时候玩得通宵达旦,写稿无力,就难免要藉“感冒”之名,暂停一日了。

  “感冒、感冒,多少次断稿,皆假汝之名”而断之,卧前生可谓“感冒大王”而当之无媿了。

由洛城儿女说起

  做完华视的“洛城儿女”之后,卧龙生去了一趟香港,看情形此行颇有收获,这一阵子,卧龙生又在着手筹备他的第二部电影了。

  有许多关心卧龙生的朋友们,都认为他在第一部电影“侠士、镖客、杀手”里,亏了上百万的新台币,都劝他努力写稿,电影这一行饭不好吃。

  这位名满海内外的武侠大家,有个倔脾气──天生的赌性太重,你说不行,他硬就要试上一试,何况平心静气的检讨一下,“侠士、镖客、杀手”之所以亏损,实质上并不是亏在影片上,片子是卖回本钱了,亏,是亏在卧龙先生初当老板,手面大,哥儿们吃吃喝喝,再来上一两场牌九。该回公司报销不奸意思报,自己掏了腰包,百把万就如此这般的泡了汤。

  做片商的老爷们多精明,如果卧龙生的“侠士、镖客、杀手”真的是戏砸了,谁还有兴趣再和他谈合作?

  卧龙的戏既未砸,“洛城儿女”又做得有声有色,“卧龙生”这三个字,依旧有他的号召力和知名度,所以他这一趟去香港打了个转转,就有片商愿意出力支持他再接再励的拍第二部戏,不过附带有个原则,就是编、导两大重任,必须由他亲自一肩担起。

  这部戏究竟什么时候“动”?那就是卧龙先生的袖里机关,“山人自有道理了”。

  再说他的电视,“父女神探”那是他啼声初试,一切还没有摸到窍门。仅称尽职而已,到了“洛城儿女”,由于有了几位好友的拔刀相助,弄得有声有色,收视率相当高,广吿也很不错,华视当局对他颇有信心,原则上希望他再搞一档。

  卧龙生是个不愿赚“小”钱,也不甘赚“死”钱的人,当初踏进电视,是看到陈明华“保镖”的热劲,才动了凡心,后来连续剧被左一限制,右一限制,弄得缚手缚足,无法伸展,而又有减缩成“不得超过三十集”之议,就更没有什么好做的了。

  尤其卧龙生,“树的影,人的名”,人的名气大了,想小儿科都不行,尽管赚不到钱,外表的风光架子,还是不能不摆一点,有些帐目上的数字,也不好意思“分文必争”,算盘一敲,赔本的机会比赚钱的机会还多,说什么也提不起兴致了。

  何况,录影,研究故事剧本之暇,三三五五的“梭”他一场,卧龙生败的可能更大,那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吗?精明如卧龙生,这档子生意大约是兴趣缺之了。

陶朱事业

  谈到卧龙生的拍电影,不由得想起卧龙生的许多副业来。

  卧龙生是个看过不少历史的人,也是个响往,憧憬于财富的人,在武林大业上,他虽然功成名就高高在上,但是,在目前的现实环境,卖文鬻稿,煮字疗饥,实在是一行最最“没出息”的勾当,不论他们的武林地位、声誉如何崇高,稿费收入如何风光,但比起做生意来,那简直是太渺小了。

  记得就曾有一位第三流“亨”字号的老板,幽过卧龙、诸葛一默。

  那位老板级的人说:“你们二位真了不起,身上带枝原子笔,两张稿纸随手一划,就是钞票,真是了不起!”这前半段话还真够人听了窝心。

  可是老板又说话了:“不过,可惜稿费太少了,写上一千个字,只不过百把两百块钱(说此话的时间是在民国五十五、六年间),不像做主意,说不定一笔就赚上三、两百万,那可够你们写的了,但是有一点,就是不如你们有名!”

  人生在世,最难闯的一关就是“名利”关,这位老板说得一点没有错,人就是这样,有名不一定有钱,有钱的却又不一定享有大名。

  卧龙生很羡慕春秋时代的范蠡,据传说,吴王夫差消灭了越王勾践之后,这位功可盖世的谋臣,竟偕同西施泛舟出海,化名为陶朱公,从事贸易生涯去了。

  多少年来,卧龙生都朝着这个目标在努力,他做过鱼船,做过养菇,做过国际贸易,包括去年的拍过电影,林林总总,不知做过多少不同的生意,可是就是透着奇怪,他没有一样不赔本,而且赔得脸肿鼻青。

  到底不愧是武侠大家,豪气干云,他对于做生意的热衷,可以说是“屡战屡败”,“愈败愈勇”。

  这样说,并不是指卧龙生没有陶朱公的经济大才,因为,他谈起来仍然是头头是道,简直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可惜,他太相信别人,太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过问事务,“君子欺以方”,卧龙生在这种情形,就败下阵来。

  有好友认为奇怪,他们常说卧龙生是“舍长就短”。他的长处在写武侠小说,而他却偏偏热衷于做外行的生意,每一次在生意上赔了本,负了债,结果,还是全靠埋头苦写的稿费来还债。

  因之,有人以为,他不要看不起那不起眼的稿费,如果不拿稿费来偿还做生意的亏损,他早该是拥有三、五幢华厦的富翁了。

  这话说得一点不过份,可是当局者迷,他就是如此迷恋陶朱事业,他就要“博”这一张牌。

老牛口中的“牛三爷”

  这里所提的“老牛”,不是称原名“牛鹤亭”的卧龙生,而是大伙儿好友,众家哥弟对漫画家牛哥(李费蒙)的“统一”称呼。

  老牛和卧龙生,这一条真牛,一条假牛,私交好得没话说,但是,在任何场合,老牛总是爱“幽默”别人一番,大家“风骚风骚”,固无伤大雅也。

  老牛“风骚”的对象,就如同牌桌吃“好菜”一样,最好的就是卧龙生,老牛一开口就“三爷如何如何……”。

  在五十年前后那一阵子,卧龙生初涉火山,就被金黛“宰”了一刀,因此之故,老牛只要逮住机会。就准拿卧龙开开玩笑:“三爷有地位、有钱,一套沙发就是八千五……”

  直到现在,已是十八、九年前的旧事了,老牛还是“老弹重弹”,常常提提卧龙生的“慷慨”、“大方”。

  在牌桌上,卧龙生一直是道好菜,虽然,他也曾有过一次无上光辉。永造怀念的“战功”但那是“霸王”常提的“当年勇”。

  谈起这赫赫战功,是民国三十八年春天的事,那时他随青年军。由洛阳到京畿附近的句容县整编,那时候他的人跟枪差不多高,因为长途跋涉,到了句容就生起了大病。

  卧病多月,剩下来厚厚的薪饷。有一天假日,军中兄弟们在推牌九,卧龙生自小对赌就是天才,一看之下,不觉技痒难熬,于是拿出饷包就下了注。

  说来真邪。他有押就有赔。赌运之佳。简直好到“无以复加”。一连三、五个月他是逢赌必胜,赢的关金券不算,光是金戒指,就用小麻绳串了一大串。

  好景不常。可惜这种好运道不能永远追随着他。甚至于还有点与他“背道而驰”。以致这多年来,他终于由“百胜将军”而沦为“好菜”,留下一次一次被老牛“风骚”的资料。

  大家只耍谈到此道,老牛就来了劲,他会历历如绘的把卧龙的“不光荣”纪录,随口直报出来:“咱们三爷厉害,不能再输(老牛还用他的广东腔学卧龙的河南话,说得怪腔怪调。)了。再输,钻戒、美金全部上来了,乖乖隆点冬。那个罩得住!”

  有老牛的地方,就有他的“风骚”声,而有卧龙,也有老牛的地方,被“风骚”得“体无完肤”的。也必定就是卧龙。

  尽管“风骚”得再厉害,一点也不伤朋友的和气。

  二十年了。大家见了面,仍然保持着这份天真,这份永不变质的友谊,世上,还有什么比这还珍贵的呢?”

错点鸳鸯谱

  中国,是个东方的古国,古老的国家,必定有些神话,而这些神话的传说,也就有形无形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思想。

  我们常常听见人说:“这是前生注定的”这句话。有些时候,我们自己,我们的朋友,就曾真的有许多偶然的巧合,巧得令人无法置信,到了人已无法相信的地步,就只有归诸老天爷了,所以,吾人又常说“冥冥之中自有主宰”。这些事,原本就带着几分玄,既然是“玄”,人也就无权解释了。

  卧龙生的美满姻缘,谁敢相信竟是“阴错阳差”的错点帮鸳谱的情形下成就这段好姻缘呢?

  说起这段旧事,已经是十五年前了。

  那时是五十二年,也正是卧龙生的全盛时期。

  这一段日子风光无比,事业如意,收入滚滚。朋友也特别多,真是“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过去农业社会,是“成家立业”,但今天时代不同了,尤其是漂泊在外,只身奋斗的人,就需先“立业”然后才能谈到“成家”。

  卧龙生业既立,当然就打算成家,往下扎根了。以卧龙生推荐,说合的是一批又一批,可是都不能使“龙”心大悦。

  这时有位旧日同袍,正巧驻防宜兰,而兰阳盆地素多水鸟,那时卧龙生常和三、五好郊外行猎,藉作户外活动,以调剂身心,所以宜兰也是他们行猎的目标之一。

  那位驻防宜兰的朋友,在当地的“公共关系”做得还颇为成功,宜兰国中的老师,男男女女的认得不少,而女教员一向被认为是最好的结婚对象,所以,他就替卧龙生留意物色了。

  有一天,卧龙生接到那位朋友的来信,遨他去宜兰打猎,并顺便替他介绍一位国中的女老师。

  打猎,相亲,正是一举两得。于是卧龙生遨约了古龙和侦探小说名家邹郎,荷猎枪,联袂同下宜兰。

  到了宜兰,不巧这位朋友因军务在身,出差公干,无法相陪,就留了一个信告诉卧龙生,请他自行先到学校里去逛逛,藉机偷偷瞄瞄办公室一位“细皮白肉”穿毛衣的小姐。

  卧龙生、古龙、邹郎相偕到学校一转,看到办公室果然有一位穿着黄毛线衣的小姐,在那儿办公,“龙眼”一观,居然一见钟情,“龙心大悦”,于是再重返朋友处,说明心意,认为大大的满意。

  那位朋友赶到学校办公室一查究竟,使他呆立当场,半天说不出话来,原来,他有心介绍的那位小姐是穿红毛线衣,卧龙来时,偏偏不在,而卧龙生一眼之下,大为满意的,却是另外一位。可巧的是她真的穿了毛线衣,不过颜色是黄的而不是红的,卧龙生根本就没有记清是黄是红。更巧的是,这位穿黄毛线衣的小姐,这位朋友也非常熟,于是,就这样“阴错阳差”,将错就错。错点了鸳鸳,结成了这段美满姻缘。请问,这不是“天缘巧合”是什么?

卧龙仰凤

  话说卧龙生宜兰相亲,错中错。误把黄毛线衣当红毛线衣,巧中巧,竟然是一见钟情,于是这位朋友也只有将计就计,认为黄毛线衣的着手进行。

  既然有缘。进行起来自然顺利,几经往还,便在“大利餐厅”举行结婚嘉礼,于是,漂泊客地的卧龙生有了家室,结束了光杆生活。

  在这一圈朋友之中,最爱开玩笑,风骚别人的,就是牛哥、牛嫂。

  牛哥,顾名思义,不言而喻,就是指的漫画家牛哥──李费蒙了。

  牛嫂就是牛哥的“那一口子”冯大小姐冯娜妮。

  这一对,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两人个性同样的爽朗不覊,不拘小节,对人古道热阳。能急人之难。为朋友两肋插刀也不皱眉头,但是跟这一对交朋友,就是有一点本领──必须能接受他两人的“风骚”。

  所谓“风骚”也者。就是北方人所说的:“那壶子不满提那一壶”,不过他们绝没有坏意,不过关开玩笑,“风骚风骚”而已。

  这一对夫妻,卧龙生形容他们是“绝配”,倒真说得一点不错。

  就在卧龙生和杨雅美小姐在“大利餐厅”举行嘉礼的这天,牛哥送了一顶喜幛,上面四字斗大金字。题的不是“爱河永浴”、“天作之合”,也不是“佳偶天成”之类的吉庆话,他题的是任何人也想不出来的四个字,你猜是什么?竟然是“卧龙仰凤”。

  “过来人”唯独此事不是“过来人”,对这四个字到底有什么奥妙之处,恕无法详加解说,只有留着让大家慢慢体会去了。

  牛哥的“恶作剧”还不止此,好戏还在后头。

  卧龙生的洞房花烛夜,大家怎肯轻易放过他,自然要大闹洞房一番不可。

  洞房中,点了一对龙凤花烛,壁上挂着喜庆的贺品,喜气洋洋,好一番新房风光。

  亲朋好友正在新房中闹着新房,忽听有人报道:“牛哥、牛嫂驾到!”

  牛哥牛嫂一路双双高嚷着。“恭喜恭喜,闹新房来也!”说时迟,那时快,这一对“只羡鸳鸳不羡仙”的神仙眷侣,已经到了新房。而且身旁还有一位婀娜姣媚的女郎。

  在场的亲友,对这随牛哥、牛嫂而来的女郎。有十分之八是陌生,十分之一二是见过的“熟”人。

  就因为是“熟”人。大家都看楞了,尤其新郎倌。不但楞了,连头上都出了冷汗。

  你说为什么?原来这位女郎,乃是卧龙生在舞厅里结识的“蜜”友,此时、此地,牛哥竟将她给带了来,岂不是要卧龙生的好看。

  真是“解铃还需系铃人”,牛哥就有这种收放自如的本领,这位小姐客客气气的来,高高兴兴的走,半点“意外”也没有发生,徒然让知道内情的人,替卧龙生捏了一把冷汗。

  事隔十年了,到今天谈起这一段,卧龙生还指着牛哥骂:“真不知道小子那儿来的天才。竟会想出这个点子!”


谈谈他的小说

  林林总总介绍了卧龙生的一些生活中的趣事。对这位名满国内外的名家,如果不谈谈他的作品。读者必责我“敷衍塞职”。

  如果认真的“细数”台构武侠文坛的名家,论其出道先后,第一位应当首推郎红浣,其次应该是伴霞楼主,再其次才是卧龙生。

  他的初期作品“惊虹一剑震江湖”和“风尘侠隐”,在故事和写作的技巧而言。那还是沿习着郑证因、朱贞木那种老路子,文字只是很顺畅的口语而已,谈不上什么细致刻划,深入的描写。

  由于不着力于刻划、描写,只求把“故事”源源本本的交待清楚为功,所以,书中的故事倒是如长江大海,波浪千顷,一波一波的没有“贤词”,保证让你看得过瘾。

  到了“飞燕惊龙”登场,可能是受了王度庐,金庸的影响,在写作上已有了新的境界,杨梦寰已偶而仰头看看天际流过的一片浮云,朱若兰也“掠掠鬓边的发丝”,使人有看书“如见其人”的感觉,而在“节奏”上,也缓疾有致,也讲“画面”的美了。

  待“玉钗盟”问世,更是他写作上的一大转变。这时期,他刻意求工,真到了呕心沥血的地步,而对人物的塑造,除了武功、外貌之外,也深入到“内心”心理过程的描绘。

  在他继以“风雨燕归来”续“飞燕惊龙”之际,可能由于求好过功,或是受了“前作”的“盛名之累”,写来不若“飞燕惊龙”磅礴淋漓。

  但在这一时期,他在自立晚报的“金剑雕翎”,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成功。

  之后,除了中央日报“天涯侠侣”立外,像“无名箫”、“毒手劫”等书,都给人一种“雷声大、雨点小”、“头重脚轻”之感。

  直至近期的“花凤”等作,虽见作者有求变之心,惜手并无应变之力,仿佛有不胜负荷之感。

  听说,卧龙生在近几年来。曾有意改业从商,更闻处处投资不获,这对一位职业作家来说,是足以影响其写作的灵感和情绪。

  综观卧龙生,领袖武林将二十年,成名固然不易,保持盛誉,尤较“剑名立业”艰难多多,他能屹立不坠,已足令人鼓掌不已了。

  诚如卧龙生所说:“如果环境允许他好好的,只写一、两篇的话,相信定会写出可以和“玉钗盟”、“飞燕惊龙”同样成绩的作品来!”

  好吧!读者们且拭目以待吧!

十大心愿

  十五年前被牛哥“风骚”的“卧龙仰凤”已经绿叶成枝有了一男二女三个挺可爱的孩子,也足慰“龙”怀了。

  卧龙生本人在武侠文坛上的盛名,依然历久不衰。江湖武林霸业,一直是泰山北斗,被人景仰,也该足以自豪了。

  可是,奋斗了二十多年,在别人眼中极尽风光的卧龙生,他个人心中又是如何的感觉呢?

  人,生在世界上,他总有一个目标,也总有一个“希望在明天”的希望,不要认为卧龙生“心满意足”了,其实,他也和所有的人一样,他照样有他的希望,有他的心愿。(只指小我的。)

  第一个心愿:卧龙生有肾结石,痛起来喊爹叫娘,简直惨不忍闻。他是个最容易感冒的“感冒大王”,所以,他希望,肾结石能化解掉,免得受那种活罪,也希望身体健康起来。

  第二个心愿:希望他家的小胖子(他的儿子小牛)不要和葛小宝比赛。

  第三个心愿:希望他在大鹏学艺的大女儿早日艺成下山,助“老父”拍一部震惊影坛的巨片。

  第四个心愿:希望那个最精灵、最调皮、最可爱的小女儿,快快长大,早日出人头地。

  第五个心愿:希望他的太太永远这样姣小可爱。

  第六个心愿:希望今后在牌桌上送给别人的钱,能够怀念她的旧主人,早点“重回”他的“怀抱”。

  第八个心愿:希望自己能在电影界,拍出一、两部成功的片子,赚上一笔。

  第九个心愿:紧接着第八个心愿的成功,买一座自己喜爱的房子,能使自己生活,情绪安定下来。那时候,只专心写一家日报、一家晚报。他有信心,可以写出当年“玉钗盟”和“飞燕惊龙”的盛况。

  第十个心愿:到了这个时候,和几个谈得来,志同道合的朋友。合办一份最有内容,最具权威性的“大”杂志。

  人是活在希望中的动物,虽有十个心愿,希望却只有一个,不能算是奢侈,也不能责他贪心一个人能有向善、向上的心。如果真能不懈不怠的朝着这希望奋斗迈进,他就必能达到目的。“过来人”在此祝福他“天从人愿”。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2-11-29 18: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23 10:17:10 此帖为手机版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载楼主许多资料,衷心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9 17: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标题“过来人(萧思楼,南宫刀)”啥意思?一个人啊?三个人?
楼主搞混了吧,这是三个人
这篇文章作者“过来人”是台湾的胡正群
括号里的那两个人都是香港的
萧思楼常用“过来人”这个笔名
南宫刀常用名是“何行”,他与“过来人”萧思楼都是海派的,是香港通俗作家著名的海派四剑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10 01: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elloworld666 于 2023-9-10 02:30 编辑

原来台湾另有一位“过来人”,已修正。谢谢。

《武侠世界》上南宫刀 =萧思楼(过来人)这说法是沈西城说的,刊于《武侠世界六十年》。他说慕云分不出南宫刀《云海侠影》是出自何行还是萧思楼之手?但他肯定是萧思楼。这跟您托人问倪匡的结果相反。两人都熟识何行,就不知道谁记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0 17: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1、萧思楼是过来人    南宫刀是何行,不是过来人  沈西城说错了
2、我确实曾托人问过倪匡,但所托非人  后来是我当面问的倪匡,倪匡根本不加思索,我问的南宫刀、罗天、张梦还、梁枫等人都是倪匡的老朋友,不会有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10 19: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沈西城跟过来人、何行也很亲密,现在还拿他们和倪匡的轶事当写做材料。沈西城原文是这样说的:“《云海侠影》文笔凝练,非吃洋场饭的何行所能写。”本来想写信去问,但不好意思为这种可能会伤他颜面的事去信,感觉最后问了也是各说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4-4-24 22:27 , Processed in 0.08064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