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武侠论坛

 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原创] 追寻史上最早获版权武侠作家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 11: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技击余闻》已开始录入,那么此作品,应称为“完整的”小说还是称为短篇小说集呢?

       注意到“余”不是其余的余,而是“吾”、“我”同义的余,余闻即我所闻。
     《技击余闻》其实类似于当代的纪实文学、纪实小说,是关于武学(技击)的第一人称体的纪实小说,非“集”。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描述对象,都可用数学上的函数来表示,一元即y=f(x)。所有小说均可体现为有序的“字符集”,x=n取第个字符,即列出小说。
       一元函数至少有两种表示,连续型与离散型(分段表示,刚才的字符表示即离散型)。当自变量x属于区间[a,b]为实数区间,函数一类为连续函数,从f(a)到f(b)可在xOy坐标轴上连续(一笔)画出,对应于大多数的有开头、有过程、有结尾的小说。

       当自变量x属于类似集{x_i}时,所有y_i=f(x_i)构成了函数的分段表示,还是函数。对应于离散型小说,尤其是纪实小说,至少有三种形式。
       其一,采访若干当事人。类似于魏巍 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其二,日记型,日期未必有序,甚至未必有准确的日期。类似于鲁迅的《狂人日记》。
       其三,见闻录。《技击余闻》属于此类。

       正如分段表示函数也是函数,见闻录类纪实小说也是小说(汉字排版中国专利的数学基础——参数多项式函数,就是分段表示函数)。

       综上所述,林纾1908年初版的《技击余闻》,是离散型的完整小说,可不称“集”。

       因此,《技击余闻》可与《八大剑侠》、《万年青》同称为武侠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 11: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是清朝的《万年青》、《技击余闻》,还是民国初期的《八大剑侠》,其创作与后期的新派武侠小说可以“衍创”可以完全脱离史实不同,大致都有一定的实际依据,至少有口传文学、民间抄本的依据。

       陆士谔的《八大剑侠》,借第07回中:
     “顾肯堂摇头道:‘不能不能,咱们的技艺,是少林宗,内中虽有刚派柔派和派之分,终究比不上武当宗…. 武当称为内家,少林称为外家…..”
表达少林宗不如武当宗的结论(可解为少林拳不如武当拳),但第01回先举了例子:
    “即如明朝永乐时候的国师姚广孝,在少林派里头,也算出群拔类的人才,却被武当派的完璞子(姓程名瑶,字光杓,新安人,征士搏霄之子)连辱三回,姚国师竟然低眉顺受,”
      
      并非作者乱说一通。笔者后面将考证,陆士谔创作“武当称为内家,少林称为外家”是有古籍作基础的。

       为了平衡“少林武当”谁强谁弱的结论,陆士谔后面第19回中:

       甘凤池发现了达摩大师著的《少林拳学精义》抄本,交给师傅路民瞻;
       (路)民瞻道:“这少林正宗的精义,失传已久,怎么这里倒还有这么两本?”
       (甘)凤池道:“我们武当宗与少林虽是两派,渊源却出一途,只因少林正派失传,世界上号为少林的,都是些旁门左道、貌似神非之辈,吾宗得此机会,才得突然称霸。现在彼宗有此精义,吾宗又要遇着劲敌了。”
       意思是,少林本来是非常厉害的,只不过他们的武学失传了,秘籍《少林拳学精义》一直未为外界所知,假如按照秘籍修习,说不定少林宗要强于武当宗。

       笔者后面将考证,这部秘籍,也是有抄本作基础(名字未必一致)。

       而《八大剑侠》一书中的“口吐飞剑”,其实是来源于唐代传奇小说,在当时的科学水平下,即使是医生陆士谔,也未必分辨是否真的可以“口吐飞剑”——即陆士谔以为真的存在。在当代也曾经发现不可用科学解释的“人体特异功能”(后期当众表演多了,许多丧失功能),不然钱学森不会去研究。

      考证要分三个层次,首层是陆士谔等作家创作的古籍基础。中层是,古籍可能背离科学。末层,贴近史实的解释。

      例如,《水浒传》的“武松打虎”考证。
      首层:施耐庵、罗贯中创作是根据口头文学整理。
      中层:根据人体动力学,动物解剖学,人不可能打得过老虎,遑论打死虎。
      末层:贴近史实的解释是:某勇士喝醉酒,把死虎尸体当真虎,乱拳打虎尸。酒醒后,剥下虎皮为证,民间见虎皮,演绎为“武松打虎”故事。
   
     下将类似处理,称为三层考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 11:4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3-1-2 11:51 编辑

[陆士谔称少林拳不如武当拳的三层考证]

        首层:陆士谔有少林派姚广孝,打不过武当派完璞子的例子,不是乱说。
        中层:陆士谔可能查了不少古籍,得不到“天下功夫出少林”的依据的。

        实际上,电影《少林寺》来源于隋唐之际,李世民与王世充争取天下,十三棍僧帮李世民,有李世民致书寺僧“擒破凶孽,廓兹净土”的古籍基础。
        但注意此处是“棍僧”不是拳僧。

        李世民夺得天下成唐王后,在唐宋金元时期,从官方文件到地方志等历史文件,找不到少林寺僧习武以致在武术界成为“头号”的证据,更没有“天下功夫出少林”。

        如果再加上隋代,可以得到少林棍术厉害的结论,对拳术则难下勇冠天下的结论。

        1931年民国版、程宗献《少林棍法图说》得到结论“少林棍名夜叉,乃紧那罗王之圣传,而今称为无上菩提矣,而拳犹未盛传于海内。”
         程宗献《少林棍法图说》1.jpg
        图 程宗献《少林棍法图说》(1931年)
.
        末层:在隋唐宋金元以及明永乐时期,少林武术,或以棍术见长,拳术未如棍术般著名。
                 因此,会出现明朝永乐(明第三个皇帝时期),少林派姚广孝打不过武当派完璞子的例子,可能是个例。
                 只能说,少林拳没有绝对优势。

                 但这仅是隋唐宋金元到明永乐的结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 11:5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3-1-2 18:59 编辑

[林纾盛赞少林功夫的三层考证]

       林纾1908年初版的《技击余闻》,大量提到“少林”武学,如《铁人》之江右某寺住持“精少林剑术”,《浮水僧》疑似为“少林宗派”、《横山二老》中王趡之深得“少林的髓”、《祖塔院石桃》济颠塔寺僧“精少林之学”,以及《汤教师》“精于内家之学”、《瘿雯》有关“内家拳术”描述。

        这与陆士谔的说法大相径庭。

        首层:来源于林纾的(特别是老家的)见闻,有事实与传说的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林纾是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
        中层:所谓少林勇贯天下,甚至“天下功夫出少林”的少林,可能不是指北少林(嵩山),很可能是指南少林。

       南少林其实不是一座具体的寺庙,而是明末清初时期,一帮围绕明皇室遗族的武人,以“反清复明”为目的,假借少林之名的根据地,外面甚至不挂“少林”的匾额,只有内部人才明所指。其中最著名的组织,就是“天地会”与“洪门”。
       根据收藏于英伦敦不列颠博物馆所藏的《洪门总图(一)》(秘密帮会研究专家传抄),当时最大的“反清复明”组织的首脑,有五人,老大在福建、老二在广东、老三在云南、老四房在湖广、老五在浙江。

       而老大对应于福王朱由崧一脉,拥护福王一脉者为僧人,在在武术界影响力最大,假托少林之名建庙,作为与各派协同“复明”的联络点。
       这五人后来演绎成“少林五祖”,有不少电影;其余四脉是鲁王朱以海一脉、前唐王朱聿键一脉、后唐王朱聿粤一脉、桂王朱由榔一脉。

       所谓“天下功夫出少林”,其实是“天下功夫藏少林”。也即是天下心在汉室的武人,削发为僧,依托在名为南少林不一的寺庙,
印证、融合、传授武功,由于高手林立,融合得当,又以少林为名,

       因此,有少林勇贯天下的结论。由于老大在福建,因此“南少林”主建筑应也在福建,因而老家在今福州市的林纾,记录了“福建南少林”相关的少林见闻。

       但如果真的要找回当年具体的“南少林”建筑物,可能性较低。
       因为,由于被清朝政府发现了类似“南少林”、“红莲寺”的寺庙,其实是明皇室遗族“反清复明”的根据地,自然发生“火烧寺庙”甚至整体毁庙的围剿行为,
       演绎出“火烧少林寺”、“火烧红莲寺”的故事,(只不过火烧的是南少林而不是嵩山少林),也拍了不少电影。

      例如民国1928年老电影《火烧红莲寺》,导演张石川、编剧郑正秋、主演为萧英、赵静霞等,上映日期为 1928-05-13,
      英文名: Burning of the Red Lotus Temple;IMDb编号为 tt0165127。

       火烧红莲寺.jpg
       图  1928年《火烧红莲寺》剧照

       末层:明末清初时期,一帮围绕明皇室遗族的武人,以名为“南少林”(或其他名)的寺庙为根据地,秘密结社以实现“反清复明”,
                 组织名称为“天地会”与“洪门”等。虽然后期举事失败,而清朝满族也与汉族逐渐融合,出现康乾之治。

                 但以(南)少林为名的武学,融合、吸收了其他流派的精华,少林武学在明末以至清朝,其声名地位基本上可谓逐渐达到高峰。
                 而本质上,此“少林功夫”,称“中华功夫”更恰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 14: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陆士谔关于内家外家叙述的的三层考证]

       陆士谔的《八大剑侠》,第01回写道:
       话说中国拳技一学,共有二派。一是少林派,名叫外家;一是武当派,名叫内家。少林派是初祖菩提达摩大师所创,武当派是洞玄真人张三丰先生所创。
       第07回中写道
     “顾肯堂摇头道:‘武当称为内家,少林称为外家…..”

      首层:陆士谔的著作,多有古籍基础,此说也不例外。

      中层:2011年,由上海书店出版的丛书《中国地方志集成》,其中有清朝曹秉仁在雍正13年所编的《宁波府志》,其中文字为:

“盖拳勇之术有二:一为外家,一为内家。外家则少林为盛,其法主于搏人而跳跟奋跃,或失之疏,故往往得为人所乘。内家则张松溪之传为正,其法主于御敌,非遇困危则不发,发则所当必靡,无隙可乘。故内家之术为尤善。”

      其中比较明确是少林称为外家。

      而张松溪是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人,明代武术家,武当松溪派(松溪内家拳)创始人。也即武当至少有个流派属于内家。

      由于明清时期,一般将少林派视为外来僧人所传,相区别是本土武学家所传的武功。

      末层:武当至少有个流派属于内家,但内家不仅限于武当派,本土的武当之外的不少流派,其实也有不少属于内家。

      而少林派,从明末清初开始,已经融合了其他流派精华,已经不能笼统地称为“外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5 21: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 南少林的补充]

      在不题撰人的《万年清(青)》中,南少林是在福建。其“第五回 雷教头擂台丧命李师伯比武欺人”中写到 :
      翠花当下想:“孩儿断非师伯敌手,因想只得亲往福建少林寺,面求至善二师伯到杭,以解此厄。”
      福建的哪里?查第五回中写到:
      话说黄坤,字静波,潮州府揭阳县人,少时家资颇厚,不喜读书,专好武艺,曾到福建泉州少林寺拜至善和尚为师,

      此书描述南方比较具体,包括“至善二师伯到粤城,住在光孝寺”,至善的徒孙弟林胜在“潮州府的状元亭巷”附近摊馆看守门口,“船泊竹排门外,”
      经过考证,这些都是当地的具体建筑物(地名),有些名称用到现在。因此,在当时可能认为南少林就是在福建泉州。

      该书也印证了南少林不只一处的说法。书中“第八回  老禅师救徒泄愤  圣天子伏虎封神”写道,
    “半月方到潮州,船泊竹排门外,往竹枝山青竹寺而来。此寺乃是少林分院,住持名乌空和尚,”

       后期的新派武侠作家,也经常引入“南少林”。
       例如金庸的《书剑恩仇录》“第十二回 盈盈彩烛三生约 霍霍青霜万里行”中:

       陈家洛道:「南少林门人弟子遍于江南,声势浩大,周老前辈于切磋武功之余,盼多所结纳。日后咱们举事,要是少林寺肯助一臂之力,实是天下百姓之福。」周仲英道:「谨当奉命。」。《书剑恩仇录》的南少林地址在莆田。
     “第十九回 心伤殿隅星初落 魂断城头日已昏”有大量篇幅涉及莆田南少林,南少林方丈为天虹禅师,达摩院首座为天镜禅师,戒持院首座为大癫,藏经阁主座为大痴。均功力深厚。

        古龙楚留香之《血海飘香》,“第二十五章 天峰大师”,差点被无花的“天一神水”所害的天峰大师,就是南少林的掌门。其中写道:
        莆田少林寺虽不如嵩山少林之气派宏伟,但这沉浴在茫茫暮色中的古刹,亦自有一种神秘的美。
        将南少林地址定在莆田。

        不过武侠小说多数不用关键词“南少林”,而是将少林分为少林北派(北宗)、少林南派(南宗),如此可避开学艺、修炼地点的具体描述。

        古龙《圆月弯刀》“第六回 借刀”写道:
        孙伏虎是南宗少林的俗家大弟子,以天生的神力,练少林的伏虎神拳。
        他不但能伏虎,而且还能伏人,显然已是岭南一带的武林领袖。

        司马翎《铁柱云旗》“第二十一章 劈铁窗勇夺铁罗汉”写道:
        曾宝城道:“在下师兄弟数人都是从广东佛山镇来的!”……
   赵岳枫举步向前走去,忖道:“那曾宝城是少林南派高手,才会从数千里外赶到洛阳……”

        司马翎《关洛风云录》“第59章 药到危消,岭南识勇士;恨深计毒,崖上舍情仇”写道:
        那位粗豪大汉,原来乃是岭南名家伏虎拳林真的门人,伏虎拳林真尽得南派少林真传,在岭南为顶尖名手,

        基本上,作家在描述南方的江湖尤其两广福建的高手,多喜欢挑出某个指其属于少林南派(南宗),这样不用解释为何在北方嵩山少林学艺、却在两广福建谋生。
        另外,因为少林盛名,将南方侠客归于少林南派,也添色不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8 08: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陆士谔金庸.武当派与张三丰出生年代的三层考证]

       陆士谔在《八大剑侠》第01回写到:
       话说中国拳技一学,共有二派…一是武当派,名叫内家。…武当派是洞玄真人张三丰。一仙一佛,留下这掣电轰雷、惊神泣鬼的拳法…张三丰,名玄素,元顺帝时。

       这是武侠小说差不多最早关于武当派创始人名称与出生年代的描述。

       后期金庸的系列小说,也采纳武当派创始人为张三丰(张君宝)的说法。
       张君宝最开始时出现于小说《神雕侠侣》的结尾部分。
       在金庸笔下,张三丰是南宋末年的人,在元亡时他已有一百多岁。

       首层:金庸与陆士谔一样,也是重视历史的武侠作家,创作时参考古籍。
       中层:在宋元的官府、地方志记录中,并没有一名叫张三丰的武术大家,更没有在张三丰创立武术宗派的记录(遑论武当派)。
                 可以查到的是,《明史.方伎传》里有记载“张全一,名君宝,张三丰……与其徒游武当山,创草庐居之。明太祖闻其名,于洪武十四年遗使觅访而不得”
                 其中没有张三丰为武术大家的记载。

                 但是根据上述的2011年上海书店出版的丛书《中国地方志集成》,《张松溪传》称张松溪创立了松溪内家拳,武学流派称武当松溪派。

       末层:陆士谔、金庸关于张三丰的出生年期均弄错,历史上的张三丰道士出生于明代,纯为道士非武术家。
                 金庸大概是错将创立了松溪内家拳的张松溪误为张三丰。

                 而根据《张松溪传》记载,张松溪当时的确是打赢了少林高手。
                 但张松溪是不是在武当山传播武学、张松溪打赢的是不是少林最高水平者,无从证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8 08: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3-1-8 09:56 编辑

[江南柳《金骷髅》武学秘籍《炎雷遗宝》的三层考证]

       首层:江南柳在《金骷髅》中写到高僧炎雷,写了武学秘籍《炎雷遗宝》,诸葛玉依靠修习《炎雷遗宝》武功达到江湖最高者。
                 但《金骷髅》的年代背景是汉末。
       中层:高僧的概念是关联于佛学的,中国最早的佛学是汉明帝时期,由于汉明帝的“梦”以及为民造福的宣传,汉明帝派使臣蔡愔(郎中)和秦景,探求佛源。
                 本来汉明帝根据其梦以为佛源在大月氏国,蔡愔(郎中)和秦景发现在来源大月氏国那里无法寻梦,
                 应到真正的佛地——天竺(今印度、巴基斯坦地区)才能寻到源泉。
                 蔡愔和秦景万水千山,历尽艰辛到达天竺国,终于请到了两位高僧——摄摩腾与竺法兰,也从中得到佛教的义理、解释。

                 为汉明帝圆梦的结果,是用白马带来了一尊佛像和四十二章佛经。汉明帝对两位高僧极之尊敬,次年依“白马”之劳,
                 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在洛阳仿造佛寺“白马寺”,安放佛像和佛经。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
                  白马寺.jpg
                              图    白马寺 山门

      末层:在汉末时期所谓的高僧,只能是摄摩腾与竺法兰,炎雷只能是江南柳为其合取的汉人名称。
                高僧只懂佛学,不懂武学。
                与江南柳的《炎雷遗宝》相关的,其实是四十二章佛经,但被金庸在《鹿鼎记》抢先用了。下为真正的经文。
             四十二章经 拓片(局部).jpg
                  图 四十二章经 局部拓片
             四十二章经 拓片(完整).jpg
                图 四十二章经 整体拓片

      金庸在《鹿鼎记》写乾隆,下为乾隆读本:
             四十二章经(乾隆读本).jpg
                    图乾隆读本四十二章经

     根据金庸,最早传播入中国的佛经,与武学关系不大。金庸拿佛经当藏宝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8 09: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3-1-8 10:20 编辑

[陆士谔 达摩少林以及秘籍的三层考证]

       首层:陆士谔的《八大剑侠》,第01回写道:
      话说中国拳技一学,共有二派。一是少林派,名叫外家……少林派是初祖菩提达摩大师所创……达摩大师,梁武帝时人;

       并为书中叙述少林武师打不过武当武师作解释,是因为“少林正宗的精义,失传已久”。第19回中写道:
       凤池在密室中,搜着两本抄本书籍,书名叫做《少林拳学精义》,揭开一瞧,见上面题着“西来初祖达摩大师著,西竺僧般刺密谛译义”。
       还有唐李靖的序文,宋牛皋的序文,大明天台紫凝道人宗衡的跋文。

       中层:历史上真的印刷有这样一本书,陆士谔是有根据的。

                  陆士谔的《八大剑侠》依据印本.jpg
                 但却是后人(不是唐宋)印刷的。
                 明朝天启已有传抄本,到清朝道光,已有印刷本。而传抄、印刷本,名字未必是《少林拳学精义》,包含了《易筋经》、《洗髓经》等名作过书名。
                 陆士谔称“达摩大师,梁武帝时人”,没有矛盾,因为梁武帝在位是(502年4月30日-549年6月12日),少林寺是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建。
                 达摩到过少林寺,没有矛盾。


       末层:首先在清朝,唐李靖的序文已被证伪,例如序文中文字“唐贞观二载三月”与历史用语不符,等等。
                 在清末,宋牛皋的序文也被证伪,序中牛皋自称“宏毅将军汤阴牛皋鹤九甫序”,涉及“鄂镇大元帅”文字,
                 但宋代无宏毅将军、鄂镇大元帅官号,牛皋非汤阴人。
                 其次,秘籍作者西竺僧般刺密谛,不懂武学,般刺密谛所译是佛经《楞严经》,非武经。
                 最后,最重要的是:达摩是否在少林寺为中华传播武学?甚至达摩是否曾在少林寺面壁?民国初期,已有多名学者考证了,达摩未曾在少林寺面壁多年并传武!
                 这些实际查官方记录、地方志记录就清楚了,与此传说有关的文献《洛阳伽蓝记》《续高僧传》,有其他僧人的记录,
                 却没有达摩长期在少林寺的记录、更不可能达九年之久。
                 因此达摩在少林寺面壁九年不足信(去过少林寺与面壁是两回事,面壁与悟出武道同义)。
                 类推是,少林武学可能在达摩一些佛经注解中得到启示,但大概不可能是达摩所传。更可能与其他中华本土大家有关。

      末层:虽然上面否定了唐李靖的序文,宋牛皋的序文,但明朝天台紫凝道人宗衡的跋文,没有被否定,几乎是真的;
                严格而言,是根据天启四年宗衡写的一段文字改造或直接应用。
                明朝天台紫凝道人宗衡的跋文.jpg (105.96 KB, 下载次数: 0)
               
                宣传少林武学者,应该是中华本土武学高手,托名达摩而作。
                而与陆士谔的《八大剑侠》第19回中《少林拳学精义》名字相关的岳飞,是中华拳术的一个分支——连拳的创始人,拳称“岳氏连拳”或“岳家散手”。
                岳家拳.jpg
                此拳最初仅9手,其中上盘3手,中盘4手,下盘2手,左右互换皆为散练手法,故名岳氏连拳;后来逐渐发展,每手各演化为20手,共180手。
                步型多为侧身半马步,步法多以足尖由外弧形向内盘进步。

                最终推论是,中华拳技之少林派,并非传自国外来的佛教宗教人士(包括达摩),而是中华本土武学高手历年历代传承的结果。
                                    而少林棍法,早已比拳术更出名。
                岳飞等名将,对中华拳术有贡献;本土闻人紫凝道人宗衡等,为中华拳经写过序言或跋文。
                多数托名为外来僧人的序言、跋文或拳术秘籍,均被证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28 07:4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梁羽生有关少林秘籍《易筋洗髓经》怪论的的三层考证]

       武侠传播史上,曾有记述,谓某高产作家,在出名(尚未如后期那么著名)阶段,曾经评价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不好看”,颇含否定之意。
       闻者愕然,盖因高产作家推崇的金庸优点如国学根基,梁羽生均兼备(甚至有人认为在作诗撰联等方面,梁羽生略胜一筹),
       但至少国内一段时间内,金古梁,梁羽生名列前三。由于梁羽生涵养好未予反驳,故此说未知真伪。

       后有机会就教于熟悉香港书业的出版界元老,请其辨别真伪。
       回答说,该话很长怎么就摘这一部分出来说呢?

       原来,梁羽生曾经分析过,所谓少林寺武功秘笈《易筋经》、《洗髓经》为“淫书”。
       而《易筋经》正好是金庸小说的精华,如《笑傲江湖》第十七章叙述《易筋经》在少林寺的辉煌历史及对令狐冲的功效。两种观点反差很大。

       梁羽生观点令推崇金庸的该作家不满,上述类似的话是在说出反驳梁羽生观点后的“气话”,本质上该高产作家多朋友少结怨。

       但梁羽生的观点是否是独家观点呢?一查,不只梁老,还有多人有类似观点,
       例如电影《少林寺》的编剧薛后等,拍少林寺的否定少林寺的秘籍,不同凡响。值得作一番考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4-4-26 00:18 , Processed in 0.10944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