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武侠论坛

 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连载] 贺双春——倪匡忆古龙金庸等作家 暨早年经历与12部电影当演员 补遗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9 08: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3-1-29 08:35 编辑

§05  倪匡口述__为司马翎替笔

       内地文摘转载《全国新书目》杂志_2011年第三季度期刊_原文字整理者待寻

       写到后来,我经常给有家叫《真报》的报馆写稿。
      《真报》的社长找到我,他说:”你不如来我们报馆帮忙好了。”我说:”好啊,我反正没有事情做。”
       那时候的报馆很简单,总共五六个人,一个社长,一个采访部主任,旁边就是字房。
       我问社长:”我做什么?”他说:”什么都干,叫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好了。”
       比如说采访部主任要一杯咖啡,我就跑下去给他买;字房里说副刊少三百字的影评,我马上就要写三百字的影评,尽管电影连看都没看过;甚至社长出去应酬,要六百字的社论,我也要马上写六百字的社论。
       报馆一个月给我一百一十块钱,可以生活了。那时候字房的工人生活很苦,每个月要靠借高利贷生活。我看不过眼。
       当时我半个月发一次薪水,55块钱。我就跟字房工人说:“你们真是要借的话,向我借好了,我不要你们的利息,甚至也可以不要你们还。”
       我离开香港十几年,前年回来,走在大街上有人看见我了就拥抱,一报名字才记得是当时报馆字房的工人。

       当时台湾有个叫司马翎的很出名的作家,在《真报》上连载武侠小说,写着写着,稿子不来了。
       我就跟社长说:“这种小说,老实讲我写出来比他好。”
       社长不相信,我就说:“先续下去再说,因为他的稿可能会来的。”
       续了两个星期,不但没有人看得出来,而且读者的反应好得不得了。
       后来司马翎来了,大发脾气:“谁敢续我的小说?” 我说: “敢啊!我敢。”
       司马翎和我同年,那他二十来岁,他看了我续的内容笑着跟我说:“续得很不错。”

       后来他(司马翎)不写了,社长说干脆你开一篇新的好了。
       我就开始写,三块一千字,一天两千字。简直太好了。
       你想想那是多么容易的事,半个小都不用就可以写两千字!
                                                                                         (原文结束)

       笔者拜读后的补充:倪匡为司马翎替笔的小说,当时不知用名是《剑影留香》还是用名《剑气千幻录》,现在一般以《剑气千幻录》为正名。
      下图为《剑影留香》,注意署名为司马翎,在内地早期很多司马翎的著作没有署名司马翎
    (司马翎受委屈的历史,需要很长文章才能写完,倪匡曾为之抱不平).

      司马翎《剑影留香》=《剑气千幻录》.jpg
     图:倪匡为司马翎替笔的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30 08: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3-1-30 08:38 编辑

§06  倪匡口述__金庸的稿酬标准

             内地文摘转载《全国新书目》杂志_2011年第三季度期刊_原文字整理者待寻

       金庸让我给《明报》写。他给我十块钱一千字,每天写两千一百字。
       到了月底,我拿到六百三十块钱的稿费,我第一次拿到一张五百块面额的钞票。
       我和老婆拿着那张大钞笑了半天,商量着怎么办。
       我老婆要把它存起来,可是我却想把它花掉。

      当时在香港,我和我老婆两个人去饭店,五块钱可以要三个菜一个汤,白饭可以随便吃;
      去看电影,一张票一块半,我们两个人只要三块钱。

      一般人一个月如果拿到四五百的话,就是很高的工资了。那是在1960年,金庸的报纸是1959年创刊的。
                                                                                                                            (原文结束)

     补充:网络上引用金庸回忆录关于倪匡的第三人称叙述
      (是否有偏差待证,可结合网络关于金庸没给倪匡加稿酬报道互为印证。如果给倪匡加稿酬,其他人加不加?对朋友,只能采用预支稿酬方式)

      《明报》初创之时,压倒性问题是“如何生存”。
       多亏金庸苦苦支撑,才把有人断言办不了一年的《明报》办得风生水起。
       金庸要要写稿、负责编辑、挖掘网罗人才,金庸日常也是能省则省,故曾经被认为“有点吝啬”;
       但金庸对朋友非常慷慨,例如倪匡是快意人生者,素喜及时行乐,常入不敷出——
       常找金庸预支稿费,经常一次都是大数目,但金庸一般都会帮忙,预支给他。
       有时金庸会劝导他:“倪兄,咱们来日方长,总有急于用钱之时。”

       金庸晚年回忆录,记录诸如此类劝导是否有效?
       某次倪匡又要预支稿费,金庸一查账目,倪匡的稿费都预支到了后年年底了,只好实言以告,没得预支了。
       谁知倪匡脸不红、心不慌,“老查,那你先借给我,好不好呢?我今年加倍写稿还给你!”
       金庸一时无语,又不能动用公数,只好以个人名义将钱借给了他。

       为什么倪匡的稿酬标准全香港最高,还需向金庸预支稿费,原因可参考
       侠友的贴 1988.01.24 【连环对谈】崔苔菁倪匡对谈
       其中有“倪:我的稿费可能是全香港最高…我写一千字就有一千五百块港币,我一天写六千字的话,有多少钱呢?不够我花的呀!
       三十万港币一个月怎么够花?请客吃一顿饭就要两万港币,每天一瓶到两瓶白兰地总是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30 08: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3-1-30 08:25 编辑

§07  倪匡口述__为亦舒找工作求助金庸

            内地文摘转载《全国新书目》杂志_2011年第三季度期刊_原文字整理者待寻

        我离开家很早,那时候她(亦舒)才五岁。记得有一次我去幼稚园接她,幼稚园的老师对着家长叫学生的名字;
        老师的口音很重,对着我大叫:“倪亦舒,倪亦舒! ”我却不知道他在叫谁。
        直到亦舒在里面哇哇大哭:“怎么还没有人来接我?”我听到冲进去:“我没有听到叫你的名字。”
        老师在旁边说:”我叫了很多次,你都不进来。”
        她写小说并没有受我的影响,她跟我完全不是一个套路。

        出道的时候,她跟我说:“我也要写小说。”我说:“你写好了。”
        她说:“我不会问你小说怎么写。”我说:“这样最好,这是一个能写好小说的人最基本的表现。你老问别人怎么写,就不会写好小说。”
        后来她就写了一篇出来,问我:“投稿投到哪里去好?”我说:“只要小说写得好,投到哪里去都好。”
        那时候我在《新报》系统里工作,她就投到了《新报》系统里的一个杂志。投过去之后,人家看了说这小说写得好,马上就要找她到《新报》工作。

        她把这个消息告诉我:”我要到《新报》工作了。”
        我说:”《新报》不是一张高级的报纸,你到那里去没有什么前途。”
        她说:“那我到哪里工作好?”我说:“《明报》。”
        我就给金庸写了一封信:“舍妹亦舒,颇有志于新闻事业,已谋就《新报》职位。夫《新报》者,□□报也,不如贵报高尚。”
        亦舒拿着我的信去找金庸,金庸一看亦舒,一个讲话不知轻重的十六七岁小女孩,觉得很好玩。
        他们谈完了之后,亦舒问金庸:“《明报》有冷气吗?”
        金庸反问她:“《新报》有吗?”

        就这样,亦舒开始在《明报》一边做记者,一边开始写小说,后来又去英国读书。
        亦舒刚出道的时候,人家说起她来,都说是倪匡的妹妹,她很恼火,跟我说:“什么时候人家说起你来,说是亦舒的哥哥就好了!”
        我赶紧哄她:”一定会的。”
                                                                                     (原文结束)
       少年倪匡与妹妹 亦舒 .jpg
      图:少年倪匡与妹妹 亦舒

       笔者补充1:民国有则著名笑话,教授当堂考试要求举例     “何为无效投资?”
       将评出考卷中的第一例,有奖。结果获奖的第一例只有五个字
       “带妹妹上街”。

       这则笑话是告诉我们:哥哥为胞妹付出辛劳其实很普遍,妹妹也习以为常。

       对照侠友的 1988.01.24 【连环对谈】崔苔菁倪匡对谈,其中关于倪匡弟妹的自述
       崔:你们的小孩,都是自己优秀,没有父母教导?
       倪:我们都是十五、六岁独立生活的,因为父母没有能力去照顾,穷得要死。我们也没有受到生活的压力,说非独立不可,只是我觉得在家里待不下去了。…
              我十五、六岁时,连床都没有,我只想找一张床睡睡…

       侠友的贴中,《时报周刊》没有讲清楚为什么倪匡的“父母没有能力去照顾,穷得要死”?
       笔者补充2:
       倪匡父亲倪纯壮,香港荷兰好实洋行保险部住上海的业务经理,其母亲王静娴主要在家照顾七个子女中年幼者,
       所谓“穷得要死”不是父母工资少,主要是倪匡刚懂事年代属于特殊时期,洋行发工资不及时且购买力下降 , 家里人口多开销大也是原因。
       因此倪匡的父母准备去香港前,由于条件所限制,只能带倪匡年幼的弟妹到港,倪匡的大哥、二姐委托亲戚抚养,改随养父的姓姓“王”(资料检索需按王姓)。
       由于倪匡至小很有冒险精神,父母也放心他独立,
       16岁的倪匡选择了去读3个月的“大学”, 未到17岁已开始工作(领工资);
       而倪匡六妹14岁杂志发表小说、17岁出书赚版税。故有“我们都是十五、六岁独立生活的”之说。

      笔者补充3:内地不少传媒称六妹亦舒生于1949年,如此则5岁为1954年(3岁1952年),当时倪匡均不在上海,不可能去幼儿园接3-5岁的妹妹,即不可能生于1949年。
      内地多数传媒称倪匡父母1950年到香港,笔者推测是1950年拿到香港居住权(当时倪匡初中毕业刚读高中不久),
      正式成行应在倪匡读“大学”的1951年之后的事(中国人的父母才放心离开16岁半的儿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30 08: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3-1-30 08:39 编辑

§08 “曾为金庸续小说” __倪匡口述与金庸君子之交

             原载于内地报纸散文专栏,刊于2011-2012年。口述整理者:陈远。

       和金庸的交往,我觉得是君子之交。他有学问,我也很喜欢和他在一起。
       他现在返老还童,我回香港之前,他打电话给我:“你搬回来住?太好了,你搬回来我就不去英国念书。”
       结果我真搬回来了,他还是去英国念了博士。
       我问他:“你怎么又到英国去啦?”他说:“我有说过吗?”

       我曾在《明报》上与金庸论战,那时候《明报》已经接近创刊两周年了。有人开玩笑说:“你这样和金庸对着干,小心他不让你写稿呀。”
       我想那有什么关系,反正有大把报纸让我写稿。
       在《明报》两周年的时候,我去参加,查太太在宴会上大声问:“倪匡来了没有?他这样骂我们,还敢来吗?”
       我笑嘻嘻地说:“早就来了,就在你后面。”查太太大笑,这个镜头我记得太清楚了。

       那时我在《明报》上写的是《南明潜龙传》。
                                                                                        (原文结束)

       笔者拜读后补充1: 1959年,金庸出资8万,中学同学沈宝新出资2万,共同创办《明报》(日报),因此此文“宴会”是追述1961年事宜。
       1960-04-01至1960-08-30,《罗浮潜龙传》在《明报》连载,笔名岳川。结集出版时名为《南明潜龙传》。

       补充2:所谓“骂我们”,按照倪匡自述,是金庸与倪匡的一场报纸论战,涉及对某位政治大家的看法问题,金庸比较斯文且逻辑严密。
       倪匡用不够逻辑只好用激烈的语言,但金庸大气地原文照登,不是对金庸本人有意见更不是骂金庸家里。

       补充3:查太太指朱玫(1935年-1998年11月8日),看出倪匡对朱玫的尊重。此段口述应是本世纪作的,朱玫已不在,但查太太还不是指第三任太太林小姐。
       朱玫在武侠小说创作史上贡献良多,朱玫曾变卖首饰支撑《明报》。

       补充4:“他现在返老还童”,是春秋笔法,和此自述一样,体现“君子和而不同”的意涵。
       许多崇拜金庸的读者,不愿看修改版的射雕,因据说其中修改了,出现黄药师与梅超风的新关系。
       不看,保留了一贯对黄药师的佩服。
       不看某些书某些传闻,可以保留对著者一向的崇拜和景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08: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09 “屡为张彻编剧本” __倪匡口述与张彻交往经过

                原载于内地报纸散文专栏,刊于2011-2012年。口述整理者:陈远。

       和张彻的交往太早了,那时他三十来岁,穿一个花衬衫,头发吹成卷的,个子又高,真是神气!
       张彻是个非常出色的文人,书法、作曲什么都能干。那时候他在另外一个报纸上写影评,我在《真报》客串写影评。
       我写影评你知道,有时候根据一张海报就开始写了。

       张彻是真正懂电影的人,看到我写的影评,看不过眼,就在报纸上写文章骂我,说我没有题材写东西,没有看过电影就乱写。
       我就跟他论战:“你这位先生真有趣,不是评电影,是评影评,不是影评家,是评影评家。”

       后来董千里看到了,说:“张彻我认识的,找他出来喝咖啡。”
       一见面,就很投机,成了很好的朋友。
       后来他做了导演,找我写剧本,我说我不会写剧本。
       他说:“你知不知道有一种形式叫电影文学剧本?”我说:“知道,我很喜欢看。”他说你照那样写。

       所以我给张彻写的剧本都是文学剧本,你看我的剧本就像看一篇小说一样,从头到尾没有电影术语,
       直到现在我也不会写那种(电影术语)剧本。

       当时有个导演,以为所有写剧本的人都想做导演。
       在我写剧本很出名之后了,找到我问我想不想做导演。
       那位导演下午五点钟到我家,一直讲到半夜一点。
       他撑不住了,说:“我饿了。”我说:“你还没有吃晚饭?我陪你去吃宵夜。”
       吃完宵夜,他又问我:“怎么样?有没有兴趣?我马上给你安排?”
       我说:“没兴趣。”气得他大骂:“你为什么没兴趣?”
       我说了一句话,让他三个月没有理我:“我自认上辈子没有做过什么坏事情,这辈子何至于沦落到要做导演?”

       因为我知道那时候一定不能敷衍他说:“让我考虑考虑。”否则的话他三天两头地来,岂不烦死了。
       所以一定要严词拒绝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08: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3-1-31 08:15 编辑

§10  倪匡口述__与古龙初次交往

                      原载于内地报纸散文专栏,刊于2011-2012年。口述整理者:陈远。

       1967年,我去台湾,第一次认识古龙。先是帮一份武侠杂志向他约稿,一见如故。
      (和古龙见面一定要喝酒吧?)喝酒喝酒。
      (你和古龙酒量谁大?)古龙的大。
       古龙喝酒不是喝,是张开喉咙往里倒,直接倒进胃里。
       很奇怪,他这样喝应该辨不出酒的好坏。

       但是他能,有一次我试探他,把坏酒放到好酒的瓶子里给他喝,他马上就知道酒不好:“这样的酒我不喝,我要喝好的。”
       我说:“你喝酒都不经过喉咙的,怎么分辨酒的好坏?”
       他说:“用嘴巴也可以感觉到。”
       1967年见面之后,很长时间我们没有见面。
       直到1980年之后我才经常到台湾去,见面才多一些。
                                                                                                         (原文结束)

       笔者补充1:倪匡第一次见古龙后拍的相片古武网可查,链接为
       https://bbs.gulongbbs.com/forum. ... d=82&extra=page%3D1
       古武网的说明为:
      “1967年,倪匡与倪太初到台湾,也与古龙初次见面,还特意到影楼拍下这照片”

       笔者补充2:金庸小说在台湾原为禁书,1979年后才在台湾完全解禁。
       倪匡与金庸合作写过小说、续过小说,许多作品在金庸控股系出版。早期经常过去会很敏感。

       笔者补充3:1980年10月22日,宝龙电影公司的《楚留香之借尸还魂》拍完杀青之日, 当晚发生了吟松阁之变,古龙先生受伤;
       此后,倪匡多次到台看望古龙。
       但70年代,倪匡应与古龙先生见过面,不会隔那么长时间。所以文中称“才经常”。

       楚留香传奇之借尸还魂.jpg
       图:《楚留香传奇之借尸还魂》海报
               导演:古龍林鷹编剧:古龍,
               主演:劉德凱孫嘉琳魯平李劍平葛小寶張沖燕南希歸亞蕾
               又名:《楚留香传奇》、《侠名留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1 08: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3-2-2 07:58 编辑

       关于 “1967年,我去台湾,第一次认识古龙。先是帮一份武侠杂志向他约稿,一见如故。”
       许多网页均称“倪匡主编《武侠与历史》杂志,1967年去台湾找古龙写《绝代双骄》”
       但是,《绝代双骄》1965年动笔,1966年2月-1969年2月在《武侠与历史》连载,不应是倪匡约的小说。
       为考证此事,搜索许多旧杂志、报纸,却挖掘出倪匡帮古龙进入电影界的内容。
       为了说明倪匡所为的重要性,需补充古龙早年未能进入电影界的失望。故辑篇外篇一、二。

篇外篇一  古龙先生早期与电影界擦肩而过

                录自 网页《这是古龙:坐起饮酒,躺下.....》
       其中有一些不够尊重先生文字,不列,故仅列入有关古龙早期进入电影界不顺利的文字,
       作为对篇外篇二的铺垫。

       有一天,诸葛青云因为自己的一个剧本卖给了嘉禾,
       该片导演王枫希望和大家见个面,地点在皇后酒家。
       他(诸葛青云)邀请了古龙以及另外一位武侠名家卧龙生参加了此次宴请。
       当时,由女演员而演变成女导演的高宝树也在场。
       因为她第一部执导的武侠动作片大卖,打算接拍第二部,希望能购到更好的武侠小说作品。
       这时候,古龙尚未出名,所以他的作品不在高宝树的选择名单之中。

       酒宴开始时,一位绰号“朱二爷”的投资商对正好发福的女导演高宝树感兴趣,于是就对她纠缠不清。她没料到对她纠缠不清的是个酒鬼。
     “高导演要是和我干这一杯,就等于我俩结拜为酒哥妹。”朱二爷说。
        高宝树不胜酒力,古龙站起来对那投资商说:
      “高宝树习惯半杯酒半杯水,这多出来的半杯纯酒由我代替,所以我要吃一杯半,再加上卧龙生的半杯共等于两杯。”
        导演王枫说:“我们在香港吃酒,多半是要掺水的,掺水一半已经不算是多的了。”

        古龙说:“王大哥打算掺水,少斟的半杯,也由小弟代替。那么谁要求代替的,只管往我这里推。”
        霎时间,古龙的跟前堆满了玻璃杯。
        每个杯子都是满满的白兰地酒。

        最后,尽管古龙当晚替高宝树喝了很多酒,
        香港的王导演和高导演还是没有看中古龙的著作拍电影,他们仍旧找了名家签合同。

        古龙大受刺激......痛苦......,“你们统统欺负我。”
        他......,谁也阻拦不住,下楼梯不知去向。


        笔者注:
        1970嘉禾才开始出电影,开始仅两个专职导演,罗维和“邵氏”尚有几个月合约,仅剩导演黄枫。
        1971年黄枫执导的《鬼怒川》、《夺命金剑》,其中《夺命金剑》是诸葛青云卖给嘉禾版权的电影,上映日期: 1971-07-28;
        因此“该片导演王枫”就是《夺命金剑》的导演,王枫只能是黄枫(闽南人说国语几乎同音)。
        诸葛青云卖版权,应1970年邹文怀自立门户后的事。
        而黄枫将《绝代双骄》改编写剧本的电影《玉面侠》,1971年4月上映。

        黄枫将《绝代双骄》改编写剧本,是黄枫在邵氏的事,邵氏的办事作风,不会“盗版”不会改编作品却不付钱给原作者(古龙)。
       (即使黄枫改编了《绝代双骄》但没有与古龙签约,多年后古龙如日中天,此事应被揭发。但未听说,反推是,黄枫改编《绝代双骄》是与古龙是有签约。)

        因此“这时候,古龙尚未出名,所以他的作品不在高宝树的选择名单之中。”未必准确。
        而文章中,貌似黄枫根据不认识、不熟悉古龙,这也未必准确、甚至可能性不大(古龙与黄枫见面是在嘉禾初创时,黄枫在此前改编)

       真正的情况,可能是1970-1971年嘉禾初创时,经济有限,而据报道《玉面侠》票房一般,黄枫不敢冒险。
       假如古龙真的很痛苦,情况应是:很好的小说却未能打入电影界(对照篇外篇二)。

       但无论如何,此篇对古龙 若干文字 不太友好的文章,曾经被多处转载,部分述事不实。

      本辑特为先生作些澄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1 08: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篇外篇二  倪匡接受内地媒体独家采访谈古龙__帮古龙进入电影界

            原载于内地《人生与伴侣(月末版)》2014年第3期 署名作者罗斯
            (原文部分内容谈“倪匡悔带古龙喝酒”)

       科幻小说作家倪匡,一次接受内地媒体独家采访时,讲述了一个隐藏内心多年的
故事。倪匡与古龙是好友。…….(略去戒酒说教)

       恰逢当时倪匡主编《武侠与历史》杂志,便找古龙写《绝代双骄》。
       连载后,倪匡不断向当时著名电影人张彻推荐,建议将古龙的小说拍成电影,
       怎想张彻并不看好古龙,便拒绝了倪匡的请求。
       未果后,倪匡并没放弃,热心肠的他完全把古龙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

       一次倪匡又受邀参加一个饭局。席间,倪匡向香港大导演楚原说情:
     “古龙真的是位有才华的作家,请你给年轻人一个机会,相信我,只要你愿意改拍他的作品,你们肯定都能受益。”
       楚原对古龙也早有所闻,见倪匡如此诚恳,便答应回去认直研读古龙的作品。
       不久后,楚原回复倪匡,他愿意将古龙的作品改拍成电视剧《流星蝴蝶剑》


      《流星蝴蝶剑》走红后,古龙名利双收。
       守得云开见月明,古龙自然十分开心。
       为了感激恩人,古龙经常跟倪匡一起吃饭,吃一顿饭就干掉5瓶XO,之后去夜总会再饮,
       往往第二天大家一起去医院吊盐水。
       …….(略去喝酒细节等等)

       古龙过世,倪匡三日说不出话。
       倪匡叹息地说:“......古龙......他发达太早,饮酒太多。人际关系十分复杂;
       遗憾我活了大半辈子,竟不知,再熟也要有分寸。两个人之间,在对待……上可以完全不讲分寸的唯一结果,
       就是距离越来越远,甚至阴阳相隔。”
      (此文有多处转载,文字略有差别,应均源于一次“独家采访”;
       因为倪匡少谈帮助古龙的事以避掠美之嫌,此处可看到口述的电影相关细节。
       另外该文认为古龙原来不会喝酒,是倪匡带出来的,
       参考篇外篇一可知古龙酒量好,故略去喝酒多数文字)

       1971年《萧十一郎》古龙编剧.jpg
       图 1971年邵氏电影《萧十一郎》古龙编剧
    (虽然屏幕上可见“编剧:古龙”。
       不过查当时电影海报,仅见导演、演员与邵氏,
       几乎未见古龙名字,也未说明是古龙小说改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1 08: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3-2-1 12:59 编辑

       笔者注1:倪匡主编《武侠与历史》杂志,不用亲自去台湾,也可约古龙写《绝代双骄》。
       倪匡(1967年)第一次见古龙,是带太太一起去的,专门在影楼一起拍倪匡古龙合影照留念;
       当时两人已神交已久,因为《绝代双骄》连载时曾断稿,由倪匡代笔十万字(出版时已删去)。
       因此,1967年所约小说,不是《绝代双骄》。
       要不就是传媒关于相片拍于1967年的年份有误?(倪匡没说过约的书是《绝代双骄》,也没说过合影是1967年的事)

       另外,篇外篇二把《流星蝴蝶剑》写成电视剧,按照历史,楚原作品为电影,应改“电视剧”为“电影”。   

       笔者注2:不知是否倪匡先生答内地媒体独家采访时,记忆有误还是记者记录有误?
       内地网页,几乎均将古龙进入(香港)电影界第一部电影,列为《流星蝴蝶剑》。

      《流星蝴蝶剑》于1976-03-20首次上映,导演: 楚原、编剧: 倪匡;
       主演为: 岳华、井莉、宗华、凌云、陈萍。IMDb号为 tt0074745。
       但是,却不是第一部电影,特此更正:

       古龙进入香港电影界第一部(挂名)电影是《萧十一郎》,上映于1971-10-22,见上图。
       导演: 徐增宏、编剧: 古龙;主演为 金霏、邢慧、韦弘、张翼、洪金宝,IMDb号:tt0201343。

       更早还有一部(不挂名)电影《玉面侠》,上映于1971-04-09,
       导演: 严俊、编剧: 黄枫、主演: 何莉莉与高远。IMDb号: tt0211759。
       又名《绝代双骄》,是根据《绝代双骄》改编的。三部笔者早年均收录,近专门再看。

       或许倪匡先生把两件事,合为一件谈。
       古龙在1966.02-1969.02在《武侠与历史》连载《绝代双骄》后,导演黄枫将之改写为剧本,再由导演严俊拍成电影《玉面侠》
四月上映,此应为第一部电影。
       倪匡没有披露此事,未知严俊是否是倪匡找的(也可能票房不好,不好意思讲)。

       可能邵氏后来觉得观众不知是古龙作品,才影响票房,又拍《萧十一郎》十月上映。
       此应为古龙作编剧的第一部香港电影,此事应是倪匡促成的,不料票房还是不太好。

       因此,香港电影界有几年不敢拍古龙电影,对票房没信心,即使倪匡找到已经合作多年的伙伴导演张彻也无效
       ——钱还是要邵逸夫出的。
       或许倪匡后来悟到问题出在剧本上——仅仅忠实于武侠小说还无法打动电影观众,即使是古龙亲笔的剧本。

      倪匡的贡献是,说服电影界再拍古龙电影。首先说服楚原当导演,接着亲自写剧本,把古龙小说改得能满足挑剔的观众。
      需要知道,当时的香港电影界,光环属于导演,编剧名字经常不出现,甚至吃力不讨好。
      因此倪匡真正是在帮古龙。但倪匡不多讲。

      从1976-03-20开始,拍出大赚其钱的古龙电影《流星蝴蝶剑》后,
      古龙小说改编电影一发不可收,成为邵氏金字招牌之一。
     (查当1976年时电影海报,除见导演、演员与邵氏之外,可见古龙名字。
       倒是未见编剧与倪匡的名字。)
       电影历史称“铁三角”,楚原导、倪匡剧、狄龙演,即此组合的票房最佳。

       关于电影的票房问题,需要很长文字才能说得清楚,例如笔者认为电影述史称“铁三角”还不够,应“铁四角”,第四个角很特别。有机会才补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2 07: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3-2-2 07:57 编辑

§11  倪匡口述__纠正自称“古龙好朋友”者买48瓶XO送别古龙传说

               原载于内地报纸文萃专栏,刊于2011-2012年。口述整理者:陈远。

       古龙去世之后,一帮狐朋狗友也不管他,只有我和另外一个朋友合办古龙的葬礼,说好一人一半。
       结果我到了台湾,那个朋友不见了,我一个人哪有那么多钱?
       这时候邵氏公司的经理邵太太说:“只要你们不胡闹,古龙葬礼所有的费用邵氏来出。”
       这简直是及时雨,我说:“你真是伟大,否则的话我头都大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邵太太又叮嘱:“你们不要胡闹。”我说:“我明白。”
       否则的话48瓶XO我哪里买得起。

       所以很多人说邵太太不好,我从来不说。

       葬礼举行的时候,把酒放在古龙身边。
       有人说:“酒这样放的话,你们又这么招摇,报纸上登出来之后,古龙死了也不得安宁,肯定有人要偷酒的。”
       我说:“那怎么办?”那人说每瓶喝一半再放下,这样就不会有人偷了。

       守在棺材旁边的人开始打开酒来喝。
       喝着喝着,前面礼堂的人们听到后面有酒喝,也跑过来,大概48瓶酒都打开了。
       喝了一半就放下,喝了一半就放下。
       我喝着喝着,悲从中来,对着躺在棺材里的古龙说:“古龙,你也来喝一点。”
       酒还没有倒进古龙嘴里,他嘴里喷出两公分的血柱。
       当时在场的有很多朋友,有三毛,他们见了,赶忙拿纸去堵住古龙的嘴巴。

       我那时候已经喝得差不多了:“小古龙,岂有此理,原来你没有死,你装死来吓我们。”
       我就要上前去把古龙扶起来。
       两条大汉走上来扭住了我的胳膊,扭得好疼。
       我骂他们:“你们干什么?”他们说:“这种情况下你不能碰的,尸体碰到阳气会尸变的。”然后他们就急急忙忙加上了棺盖。

       三毛拿了一大捧带有古龙的血的纸,问我:“怎么办?”我说:“我要我要。”
       结果带回香港,我老婆吓得要死,给扔掉了。

       前两年古龙的儿子打官司要做亲子鉴定,给我打电话,说:“匡叔,听说你收藏着我爸爸的血迹。”
       我哪里还找得到?

                                                                (原文结束)

      注1:传闻中若干人称48瓶XO是其买来送别古龙宗师的,倪匡专门纠正,也即包括倪匡在内,都买不起48瓶XO,全部是邵太太买的。
      当时邵逸夫的第一任太太黄美珍已83岁,
      此文的邵太太只能是第二任太太方逸华,当时51岁。
      因此,送宗师的48瓶XO,全部是方逸华出钱买的。

      注2:既然有“两条大汉走上来扭住了我的胳膊,扭得好疼。”,
      证明整个送别活动另有组织者,结合注1,
      宗师最后一程,很可能也是方逸华出钱、操办的。

      在“§11  倪匡口述__纠正自称“古龙好朋友”者买48瓶XO送别古龙传说”之前,
      补充了倪匡帮助古龙、借助邵氏“铁三角”打入香港电影界的篇外篇一、二,
      可以为“方逸华出钱48瓶XO、甚至筹办先生后事”作佐证,
      因为古龙当年也替邵氏赚了好多钱。

      方逸华是商人,此举换来“不忘旧”的美名,也希望借机在台找来第二个古龙,为邵氏作新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4-4-24 07:59 , Processed in 0.07040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