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武侠论坛

 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03|回复: 1

[转帖] “鬼王”黄鹰 作者:烈中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28 16: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鹰已入白云去,

  独留沈郎不胜衣。

  天蚕至此丝方尽,

  蜡炬依旧照汗青。

  ----------诸葛慕云

  近来看了一本网络小说《九玄》,其中有一篇是怀恋黄鹰的,我看了之后,感触几多。想不到还有人记得他!这不禁让我又惊又喜,同时勾起了我无限回忆!我知道我再也待不住了,嗯,是该为黄鹰先生说说话了。

  我知道黄鹰这个名字也是在一个巧合之下。

  那时,我正好读高二,对于许多老片子都想重新温习一遍,首当其冲的,我想到了《天蚕变之再与天比高》。上网一查,竟然出现:《天蚕》三部曲,已故作家黄鹰代表作。也在这一刻,我头有些瞢了,怎么《天蚕变》是由小说改编的?

  于是,我开始关注黄鹰!

  我到处去找《天蚕变》的书,可是寻遍所有书店,依旧毫无所获,我问书店老板:“这可有黄鹰的书租?”老板先是一愣,随即笑道:“有,黄易是吧,多着呢!”说罢,就要带我去找。我着急起来,说道:“黄鹰不是黄易啊!”这黄鹰和黄易两人的读音完全不同,只是都有一个黄字罢了,之所以会产生误会,一是因为黄易现在太红了,二是黄鹰现在早已绝迹!

  我本人打小便爱看武侠小说,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黄易,李凉……,这些人的书,大多我都看过,可是黄鹰,我闻所未闻。

  之后,我开始上网查找,咦,不错,还有!

  我先看《天蚕变》,那时,我真正开始喜欢上黄鹰,想不到世上还有和古龙写法如此相像之人,这教我惊奇不已。

  看完《天蚕变》,我接着看《天蚕再变》和《云飞扬外传》,赫然,我看到了《血鹦鹉》,这不是古龙的著作吗?我心中开始狐疑,再次查找古龙,确实古龙著的,没有错。

  或许只是名字相同吧,我想。

  我想看看黄鹰的《血鹦鹉》和古龙的《血鹦鹉》到底有何异同,点开黄鹰《血鹦鹉》,竟然真的和古龙的是同一本,内容无一字之差。幸好下面有批注,说明了原由,真正的作者是黄鹰。我开始汗颜,自以为看古龙的书看多了,能够分辨出是否出自他的手笔,可是看《血鹦鹉》之时,竟然丝毫没有怀疑!

  我又看了《僵尸先生》和《中国第一具僵尸》,这才晓得原来我们一直喜欢的僵尸喜剧大多出自黄鹰手笔,而他也掀起了一阵“僵尸热”,这股“僵尸热”一直燃烧至今。抄下了黄鹰先生在《中国第一具僵尸》中的楔子:

  构思有关僵尸的电影剧本,细算下来应该是五年前的事,当时我先后拟好了“冇牙僵尸”“外国僵尸东游”两个剧本,也算准这类型的黑色喜剧一定会大受观众欢迎,可惜导演监制同意了,出钱的老板却大表疑惑,这其实也难怪,懂电影的老板原就不多,而那两位老板这么巧就是不懂电影,对那两位导演的信心又不大,种种原因影响下,这两部僵尸电影终于胎死腹中。

  之后过了两年,我负责宝禾电影公司的创作组,反覆思量,还是要弄一部僵尸电影才甘心,于是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弄出了“僵尸先生”这个电影剧本来,当时我曾经夸口,用任何的导演任何演员也没有影响,但大哥大还是不放心,倒是曾志伟全力支持。

  这个人绝无疑问是一个天才,也绝对分辨得出剧本的好坏,也就在他的策划下,终于出现了“僵尸先生”这部电影,但掀起僵尸电影的狂潮的,并不是“僵尸先生”,乃是事隔差不多有一年之后的另一部电影“僵尸番生”。

  在台湾,前一部电影改名“停止呼吸”,后一部则改为“一见发财”,就这两个片名看来,已看出制作人的品味,而水准亦可以分得出高低,我无意开罪任何人,只是两个剧本都是出自我手,站在编剧的立场,有些话我是不应该说的,但事实到底是事实。

  也就因为“僵尸番生”的太容易成功,令到港台部份的制片人以为原来就是如此简单,于是一窝蜂的抢拍,有一个记录,十七部僵尸电影同时赶拍,荒山野岭,大大小小的僵尸跳来跳去,最后甚至弄到台湾的电检处下令禁止,凡影片中有僵尸跳的镜头一律要剪掉,根究是有一个小童学着僵尸跳,从高楼大厦之上跳下来,一命呜呼。

  由于粗制滥造的结果,僵尸电影的热潮终于过去,部份观众在受骗后,望而止步。

  我就在这个时候执导了一部僵尸电影“中国第一具僵尸”,既然是自己的东西,各方面准备工夫当然做到十足,而惊笑的密度也在“僵尸先生”与“僵尸番生”之上,但到底热潮已过,再加上其他人为的因素,香港的票房不过不失,还好在卖埠方面总算令人满意。

  亦因为热潮已过,制作人认为需要更改片名,于是这“中国第一具僵尸”连僵尸两个字也不敢用,要另外改名“茅山学堂”。

  由始至终我都是反对的,我赞成拿去中国两个字,以“第一具僵尸”为片名,最低限度有一种气势,也最低限度令观众有一份好奇心。

  ──第一具僵尸到底是怎样出现的?又是怎样子?

  再说,这两年我以撰写僵尸电影的剧本扬名。僵尸可以说已成了我的招牌,观众相信也有一定的信心,就是这个人弄的僵尸电影必然有一定的水准。

  连招牌也砸掉,这还有什么话说?所以有时候想起来,实在痛心。

  有人说这是命运,类似的事件,也不是第一次的了,除了命运还有什么能够解释?

  但不管怎样,我总算做到了一点,就此不再为任何人再撰写这类剧本。

  面对甘词厚币,能够不动心,实在不容易,只是我这个人就只有这种牛脾气,当然亦可以说,对编剧这种工作我已经厌倦。

  八年多,七十多个剧本,也许不算多,但相反也不少的了。

  在这许多剧本中,近日整理下来,的确是黑色喜剧占多数,也无可否认,个人对这种令人又惊又笑的电影片种的确还有一份偏爱,也所以,难怪曾志伟在七年前便以“鬼王”笑称。

  这许多鬼鬼怪怪那儿来的资料,很多人都奇怪,无疑只凭空想、穿凿附会是不可能的了,事实个人在这方面的资料收集已做了十多年,由读书时期已开始,藏书的丰富可以说无人能及,有许多绝版书籍,现在根本不可能买到的了,这许多资料,再加上个人的胡思乱想,推而广之,自然更加多姿多采。

  回说到僵尸的记载书籍,中外都有不少,成因显然是有些分别,也各有各的趣味,个人所撰写的僵尸剧木事实已揉合了中外僵尸的特征与成因,可以说绝不真实,纯粹以娱乐观众为主,当然也同时娱乐了自己,这也是个人搞电影一直以来的一点心愿,希望娱乐自己同时也娱乐观众。

  电影原就不是真实的东西,小说也是的。

  日前与前辈名作家高阳闲谈,提及他的小说可读性与趣味性极高,这位名作家笑说他是在写小说,希望每一个读者都看得懂,看得开心。

  他这个论调已不是现在提出来,可惜有很多作家还是不懂,尤其是那些写武侠小说的作家。

  现在的武侠小说仍然有大部份还不是一般人能够看得懂,不是招式,是文字,是小说中人的对白。

  那种对白根本就不是一般读者能够明白的,但那些作家认为那个朝代应该说那种话,他们甚至忘记了自己对那个朝代的认识有多少。

  现代的小说到底写给现代人看的。

  有时候我甚至有一股冲动,放弃白话文,用广东方言俚语来写小说。

  我的剧本原就是用广东方言俚语写的,当然,这完全是因为在香港上映的版本是用广东方言的关系,但只要你尝试用广东方言来写东西,你便会发觉非独精采传神,而且很富快感。

  这相信会有机会。

  又回说到僵尸,中国第一具僵尸到底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到现在我还未能肯定,相信也没有人能够肯定,有僵尸特征的东西实在太多,可以远推到神话时代。

  有关中国神话时代的记载无疑有不少,但既然名之为神话时代,有什么记载是可以相信的?

  幸好小说到底是小说。


  --------------------------------------------------

  我越来越钦佩黄鹰其人,尤其是看了《沈胜衣系列》小说。

  《沈胜衣系列》小说绝对是黄鹰最有代表性的巨作,便如古龙的《小李飞刀系列》,《楚留香系列》和《陆小凤系列》。

  这是诸葛慕云的一番话:

  沈胜衣“绝对是武侠小说界”里程碑“式的人物。平心而论,以武侠小说人物而言,除了金庸、梁羽生、古龙、温瑞安笔下的一些经典人物外,其他名家笔下的人物让人读后不忘怀的少之又少。而”沈胜衣“绝对是其中的一个。

  相信黄鹰先生在塑造“沈胜衣”这个人物时是借鉴了古龙笔下的角色。但给予了“沈胜衣”个人的血与肉,使他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沈胜衣”有一些些“楚留香”的影子,有一些些“陆小凤”的影子,但绝对不同于这二个人。“沈胜衣”就是“沈胜衣”。

  当年环球出版社曾做广告语:黄鹰笔下“沈胜衣”创武侠新人物,刮武侠新旋风,也真的刮起了旋风。台湾方面请了当年的武侠偶像张振寰饰演“沈胜衣”,长发披肩、潇洒出众。他那时的鼻子似乎没现在这么大,扮像很俊美。台湾拍的电视片集是一集一个故事,很忠于原著。当年上海有录像带借的,如果是现在就不一定了。香港方面,当年的“丽的”也拍了“沈胜衣”,仍是徐少强主演。论身手,徐少强过张振寰。论潇洒,张版的“沈胜衣”似乎更胜一筹。这是我一家之言而已!徐少强版的“沈胜衣”在上海有买。徐少强版的主题曲是由张国荣先生唱的。当时张国荣先生出道未久,嗓音却像成名后一样,低沉缠绵。

  忽一日,我在土豆网上查找黄鹰,竟给我找出了一个《天蚕变之布衣神相》的影片,我大为好奇,暗忖:“《天蚕变》是黄鹰之作,《布衣神相》却是温瑞安大作,这也能连在一起?”随即想到:“现在制作人什么做不出来,为求观众的关注率,就是武松都可以和潘金莲通奸。”原本打算放弃观看,却鬼使神差的点开了,这也使我多一分了解了黄鹰。

  这《天蚕变之布衣神相》的编剧竟然是黄鹰和温瑞安!

  那故事衔接的很紧,将《天蚕变》和《布衣神相》两部完全拉不上关系的小说,有条不紊,理所当然的连接在了一起,就像这两本小说本来就是一部。


  黄鹰先生现在当真已如黄鹤一去不复返?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发现有几个知道黄鹰其人的。我感到悲哀,诚然如此,大家都知道《天蚕变》,却不知道黄鹰,岂不叫人失望!

  也所以当我看到《九玄》之中有黄鹰的介绍之时,我能够共鸣了。

  黄鹰已入白云去,

  独留沈郎不胜衣。

  天蚕至此丝方尽,

  蜡炬依旧照汗青。
发表于 2013-5-27 19: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水很大。
鉴定完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4-4-25 06:46 , Processed in 0.08728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