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武侠论坛

 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静水深流

[推荐] 时代周报专访金庸:办报纸是拼命,写小说是玩玩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08: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安石先生 于 2009-1-16 08:40 发表
“金庸在讨论会上当着他面批评他写传记不客观,在自己小说里一定是负面人物。”这话有出处吗?记得老金是拒见傅国涌的,你引用的是老金后来看了传记回答记者的话,何来当面批评?我觉得傅氏批金并非泄私愤,反倒是老 ...


绝对有,傅还当场表示金是老人说话尖锐没什么(那你咋事后猛写攻击文章),金庸说这番话的时候,傅就在现场,俩人没当面说过话。金庸激动,傅国涌语调平实,但也因此更有隐蔽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6 08: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可以看看这篇报道,是不是一件事?
http://yule.sohu.com/29/21/article211482129.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08: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篇报道记载,记者提醒金庸傅国涌也在现场,金庸“激动依旧”,楼上可以顺着这个线索搜素一下,我也找找。当初看那篇报道是几年前的事,我应该没记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09: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傅国涌《金庸传》没什么成见,反感的是他隐蔽性的虚假态度。金庸晚年的诸多言行非议连连,我也没法为他辩护(比如在大陆说我崇拜邓小平,到香港说我不同意他的话,什么记者要学解放军,刚说完对王朔不生气又说他没资格说我等等昏话)。但傅所谓“官方资料”很不靠谱,因为既然是官方资料就不可能是原生态的证据,而且最大问题是材料选取的片面性,材料选取已经相当主观化的了。像第三次修改商业动机这种事,1998年金庸在大理发言稿活生生的证据他不引,却引的却是2001年新修版出版后,职业操守不高的内地娱乐媒体的推测报道.他把这种报道往那里一放,自己不加评论,以为读者就认为他客观了——而你的资料选取的时候就已经把观点渗透进来的。这样的人有学术素养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6 09: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水深流 于 2009-1-16 08:28 发表
人有评论自由,你说金庸老来昏昏,指出他公开言论若干不妥也无可厚非,只是动机,时机和针对性令人可笑,为了泄愤索性连嫌也不避了。

嗯,恕我直言,连支持邓小平都说成什么为了武侠小说的版税,安石先生在这个问题上的客观性已经让我不得不怀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6 09: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zt也谈金庸讲话

zt也谈金庸讲话

金庸日前在杭州报业研讨会的讲话,在香港新闻界激起一阵争议,有人甚至激愤得要“焚文祭父”。其实细读演说全文,不难发现他只是以过来人身份道出了在商业社会实践新闻自由的阻力,全无抹黑新闻自由神圣原则之意。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实践与信念。
金庸讲话中最先为批评者诟病的,是提到新闻传媒工作者应该向解放军学习的部分。批评者省略了这段讲稿的前提:“在我们中国,传媒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我们中国”是指称内地。他是以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的身份在杭州谈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事实。如果他是向香港学生灌输这种思想,那才是奇文,才值得“焚奇文祭先人”。
如果说金庸的演讲有不足之处的话,那就是失却了褒贬之间的平衡。他站在民族主义的立场上数落西方传媒的不公正,但是,忘了给予观众正确理解新闻自由内涵及其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的机会。
不过,金庸以过来人道出了新闻自由神圣原则在商业社会操作中的不足之处:“新闻自由其实是新闻事业老板所亨受的自由,一般新闻工作者非听命於老板不可。”金庸以自己当年身为老板如何因观点相左而冷落编辑主任的例子支持以上论点,得出资本主义社会实践新闻自由的最大掣肘是“谁出钱、谁话事”的结论。这不是金庸用个人经验以偏概全。
举例来说,马克思曾任《纽约每日论坛报》欧洲特派员,这家报社在面临财务危机时,由於马克思的报道获得很高评价,在一片裁员风声中,他是癰存的两员之一。但是老板葛利莱却不断为马克思的观点不安,并要求编辑丹纳开除他。丹纳拒绝,但是,马克思所写的报道数月不被刊登,而且报社最终以需要更多空间报道南北战事为藉口将他免职。
以上例子和金庸的个人经验即使揭示不了真理,但起码客观地显示了新闻传媒运作中的一种共性。这些事实起码道出了商业社会新闻媒体的双重性:神圣原则与商业本质,新闻专业工作者维护信念的愿望与商业因素对信念的干扰。
纵观金庸演说全文,他谈的全是社会主义新闻制度与资本主义新闻制度的客观事实,一点不奇。他在那种场合公开告诫听众“不是甘心作党的工具,受它利用,丧失作一个诚实的新闻工作者的良心与立场”,这种话在内地语境中才是奇文。香港成功原因在於社会包容量极大,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言论自由这块园地也应具此大量,实在不必对一位香港资深报人在另一个制度,另一个语言环境发表的客观言论“断章”挞伐,甚至要“焚文祭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6 09: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水深流 于 2009-1-16 08:54 发表
有篇报道记载,记者提醒金庸傅国涌也在现场,金庸“激动依旧”,楼上可以顺着这个线索搜素一下,我也找找。当初看那篇报道是几年前的事,我应该没记错。


该文就有提及:

“我们从来没有相见过,还是不破例了吧。”昨天下午四点半,参加金庸在杭州剧院演讲的一位记者告诉金庸,他最新的一本传记的作者傅国涌也在现场,问他是否愿意见个面时,金庸脱口而出这一番回答。这个回答,让不少听众感到遗憾。
在第五排就坐的傅国涌很平静,脸上没有一点变化。散场后,记者问到他的感受,他说,金庸在演讲时的一些表现,印证了他在书中分析的一些性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6 09: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msjsmsj 于 2009-1-16 09:12 发表

嗯,恕我直言,连支持邓小平都说成什么为了武侠小说的版税,安石先生在这个问题上的客观性已经让我不得不怀疑了。


我好像没提到邓小平这三个字,我说的是极权,或者专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6 09: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msjsmsj 于 2009-1-16 09:15 发表
zt也谈金庸讲话

金庸日前在杭州报业研讨会的讲话,在香港新闻界激起一阵争议,有人甚至激愤得要“焚文祭父”。其实细读演说全文,不难发现他只是以过来人身份道出了在商业社会实践新闻自由的阻力,全无抹黑新闻自 ...


想起了陈凯歌的名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09: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安石先生 于 2009-1-16 09:30 发表


该文就有提及:

“我们从来没有相见过,还是不破例了吧。”昨天下午四点半,参加金庸在杭州剧院演讲的一位记者告诉金庸,他最新的一本传记的作者傅国涌也在现场,问他是否愿意见个面时,金庸脱口而出这一番回 ...


应该是这个,金对傅的指责“一定是负面人物”就是这时候对记者说的(金已知道傅在现场),傅也听说了。我用词有歧义,俩人不是当面对质,但都清楚彼此在现场。我看的报道还有傅国涌说的什么金庸年龄大实属正常我不在意之类的话。注意傅的话,“听了他讲演,印证了我的判断。”这就为他不到半年,频频出手的攻击文章打下了“合理性”的伏笔,就像金庸面对王朔非难,不可能自欺欺人的“八风不动”一样,所以傅国涌当然也就极有涵养的“脸上一点反应没有”,下笔动刀子;所以他就可以继续“合理的”的“判断'”金庸。老金也是,圆滑了一辈子,偏要自己晾在明处,当靶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4-6-5 22:44 , Processed in 0.06719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