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使用道具 举报
1、这篇文章至少证明了这样一种观点:武侠小说,包括金庸的在内,现在仍未被学院派所认可
董健如此说:“我尽管喜欢读大侠的小说,而且认为他的武侠小说是在他们那个“圈子”里最好的,是一种很好的文化消遣品,但他与真正的文学、与大学的教育似乎没有多大的正面联系。”
2、金庸说:“请不要叫我金庸,我是查良镛,我是研究国际关系史的教授。”
这也可以说明金庸对于武侠小说的一个态度
3、小宝用了“昨日黄花”这个词,其实应当是“明日黄花”,有一篇文章,可以说得更清楚些
“昨日黄花”是什么? 不少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在谈到某某歌星、影星年纪大了或实力下降后少有人注目时,使用“昨日黄花”一词来形容。从字面上看,“昨日”似乎符合“过去了”、“过时了”的含义,但如果作一番深入考究,便可发现“昨日黄花”之说实在大谬。 宋苏轼有一首《九日次韵王巩》诗:“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另外,他还写过一首名为《南乡子·重九涵辉呈徐君猷》的词,其中有一句“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黄花,指菊花,古代文人墨客有重阳(农历九月初九)赏菊的雅兴,认为重阳节那天是天下所有的菊花开得最艳的一天。诗词中“明日”是相对于重阳节来说的,即九月初十。 因此,“明日黄花蝶也愁”的意思是: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就没有什么可欣赏的了,连恋花的蝴蝶也发愁了,后来,“明日黄花”便用作比喻过了时的事物。 严格地说,“昨日黄花”是一个想当然生造出来的词,在现代汉语词汇中是找不到的。
学院派对待武侠小说的眼光,好象是看待一个从了良的妓女
表面上说得再动听,骨子里的鄙薄是改变不了的(或者说是暂时改变不了)
包括自视为学者与博导、研究国际关系史的教授的查先生在内,呵呵
以下是引用风行天下在2004-12-25 14:10:33的发言: 学院派对待武侠小说的眼光,好象是看待一个从了良的妓女 表面上说得再动听,骨子里的鄙薄是改变不了的(或者说是暂时改变不了) 包括自视为学者与博导、研究国际关系史的教授的查先生在内
包括自视为学者与博导、研究国际关系史的教授的查先生在内
关于金庸的学术水平,我不能置喙,从他的小说(包括后记和一些引用阐发的史学文章,比如袁崇焕评传)中看来,他应当是通晓中国历史的;他办实业,当然对商业运作也很精通,不然明报不会兴盛如斯;他写政评,当然也通晓政治学,对国际关系学可能也有一定了解。
但他的水平能不能做博导,是个很意思的话题。我不知道在中国的大学对博导有那些要求,以及金庸先生是否达到了这个标准与要求。
如果董健认为金庸是作秀,是虚伪,那么这个事件的始作俑者呢?
在我的印象中,浙大应当是一个学术水平高、极严肃的大学(以前我仅知素有江南清华之称),但后来因为涉及一个事情,让我改变了一些看法。从那个事情,有人说,现在与竺可桢先生主持时的浙大不同了,至于有什么不同,我水平低,所以也不知道。
某校博士生招生的风风雨雨,周星星、成龙成为教授,金庸先生成为博导,不禁让人怀疑,现在的大学怎么了?如果仅仅说是一个玩笑,未免开得有些大了罢。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5-7-1 22:23 , Processed in 0.03866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