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武侠论坛

 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鐧诲綍

鍙渶涓姝ワ紝蹇熷紑濮

查看: 2176|回复: 3

[分享] 1979.02.26 武盲〈你也想写武侠小说吗?〉(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5 17: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载于《中国时报》1979年2月26日“人间”副刑
复载于《时报周刊》(海外版)第五十七期(1979/04/01)、
   《大成杂志》第六十六期(1979/5/1)

########################

插曲:武盲在文中举了几位作家为例,《大成杂志》复刊时,删除了倪匡──《大成杂志》的另一位武侠供稿人。
  
########################


【临场实验:心里有数】

〈心怀归胎〉

  你仍想写武侠小说吗?

  “依样画葫芦”?照抄不误?

  好吧,让我们来看看,除了“熟读武说三百本,不会讲武也会抄”外,您还需要什么额外的预备知识,也许您才惊讶呢!

  坦白说,一般写武侠小说根本不需要什么“文学先修班”,什么“函授中文系”之类玩意儿,一支笔,一叠稿纸,还有一个姜维式斗大的胆子写下去便成了。

  武侠小说唯一的要诀是“长”,这年头台湾香港所写的武说,没有一本不是皇皇然的砖头巨著,连载在报上至少一、二年,超过几十万字,保证比中国任一朝代的史书长,真是“锦屏儿忒看得韶光贱”,偏偏就真的像有些人每天追龙下去,非看不可,奇甚。我不知道老子的道德经有多少个字,论语又有多少个字?但几年来,台港出版的武侠小说的字数总和,一定超过“四库全书”,远胜“永乐大典”,唉!好像中国真有那么多剑剑刀刀那么厚要制造的伪史。更令人困惑的是,这些师叔、师兄怎能写得那么多?也不累吗?别慌!

  如果您成名,有人肯连载您的武侠以后,那么您可以请一、二个代书人,伪笔代劳。武林惯例,有时是动口不动手,只需您开了个头,吸引一些武痴侠迷和无可奈何的读者外,您便可以退休,或等待结尾,要代书人能在中间拖得多久就多久。

  一般说来,胡说九道也应出现九条通,您难免需要一条文学类书,有机会便抄一、二段轶事唬人,最好储藏几本绝版的笔记小说,以便“传承”,地理抄写府志、县志之类,历史套用一些小考据。再到外国电影中偷些镜头,中国化和物理变形一下,便成名家了。

〈您真要明白“武说”怎样写吗?〉

  就因为武说的奇巧、诡异,和一贯的哄骗与拖拉,一堆堆厚书下面,实在没有几条阳沟的。武说的写法率多是唱莲花落式,随口而出,他们对历史地理的背景很少讲求,他们的中心主题是找寻剌激和享乐作风,他们的目的大部份只在乎赚钱,武说确已走尽了他的商业文化的投机路线。您不信吗?分析一下看看?

(甲)关于武侠小说的写法

  武侠小说有千百种,可是,说来您不相信,我们的武侠小说通常只有一种写法,可以命名为随口即兴式的:

  “万里追踪记”

  曾经有人研究所谓神话原型,粗略分类之下,大概离不开十三、四个典型故事。例如雨夜花型,(茶花女型同),后羿嫦娥型,八十七个兄弟型……等等,但我们的武说作家师兄极少在其中加以变化和套用,因为他们安于这种“万里追踪”之法。

  由始至终,我们只读到一本主角个人的逃亡传记,这主角且永远是男的,我们跟定了一个主角,由他蒙难或被误会开始,经历百劫,故事主人翁终于从不通武功到武功大成。故事情节可能是有变化,这是武说师兄们唯一炫耀功力的地方吧,但主角有深仇的一定报了仇,而偏巧他一定处身在一个“大”阴谋之中,主角学武功方法虽各异,但一定速成,亦必以“异常”武功出现,有人曾上下古今谈中口伐笔诛,说怎能以非常胜正常,以偶然胜不变,以侥幸胜苦修,以老弱胜少壮……,但若不如此,怎能满足读者“欲飞”的心理?速成的方法也极简单,不是由古代遗留的仙笈或山洞藏珍、便是由什么仙果蛇血之类,再不然,来一个怪人传功,甚至拚死将功力传进,极尽妙想天开、不劳而获一种侥幸心理之能事,世界上岂真有这种“一夜成名”的事么?“以取巧胜累积,以老弱胜壮健”,又何等违反社会进步的原理呢!然而武说师兄们不管这样事,只有如此,主角才能克服“灾难”而成奇异英雄,于是整本书就是跟着主角团团转,万里追踪,中国名山大川,塞北江南走一遭,终于克服困难,结局是以正邪斗剑,或天下高手聚会,共诛奸贼,升天证果或不了了之,卒以大团圆结局,主角一人拥数美妾凯旋也。

  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古龙的“孤星剑”、“绝代双娇”,卧龙生的“夺情剑”就是这类的典型!

  近年来由于上山寻师,得宝练武这类故事已经写死了,如古龙师兄新着的就省略这类写法,但那种万里追踪,主角陷身在一个阴谋之中,……这类原始典型,仍然存在,恐怕永远走不了,一个坐在书井中胡写九道的武说师兄们,又怎能知道天地之大,社会与人的复杂关系呢?

(乙)关于武侠小说的背景

  武侠小说需要一个背景,不管师祖师伯师弟们多么会行云驾雾,会草上飞,会八方迷踪术……等等,但大地等待着他们,终有一天他们要跌下来,踏在泥土之上,而且踏在中国大地之上。

  中国过去的确发生过许多事情,许多祖先从原始的穴居野处发展了文明,从黑暗中共同携手建立了社会。但武侠小说并不在记载这段人类奋斗的历史,它不过借用了历史上的某些黑幕罢了。

〈小说背景〉

  目前的武侠小说大致算来可分二派。在香港写作的很喜欢加一些真真假假的古人进去,而也有明指的“朝代”,常常顺手牵羊的把几位民族英雄也武侠一番,加上些浪漫情操,宛如历史小说家意淫古人一样,正是“身后是非谁管得”了,反正古人不会站起来大叫:“我不会武的呀”。这一派的师叔师兄大概有金庸,石冲、倪匡、羽生、蹄风(金锋)、司马翎等等。找一些稗官野史,明清笔记,神来意往,遂成为一本巨书。一旦有了销路立即长头继尾,将中国民族开发史扭曲为武侠活动史,例如金庸的几本名著,便起始自宋,经元迄阴,大盛于清,纵横数代千多年,一脉相承,中国可以沦亡于外族人手中,可以中原板荡,夷狄交侵,文物丧失,人民生命毫无保障,流离失散,但武功一定传下来,确实,假以数年,吾人可专攻武侠,不用念历史矣!

  在台湾苦练武说的师伯师兄们,大概为了避免繁琐的小考据,或史事认识的麻烦,大都采用泛武林武侠主义,一切皆“古”,但既无古事,亦无古人,任何“人地时事物”,武说师兄们都不用负责料理,中国古人本来就不少,制造几个新古人又算什么?不过,这样一来,就只能在“武林”中恩怨一番,与史事无涉,大不了茶杯中起风波:争武林霸主,报旧仇,反某奸独裁天下等等而已。圈外之事,漠不相关,描写现实生活本来不是台湾香港武学家的事嘛!

〈武说的历史、地理〉

  武侠小说和一般小说,最大不同点,便是没有史地背景描写,不会绘画当时的风土人物,人情世故也。消遣文字嘛,何必死死的下功夫研究古代社会生活呢?尽情一吹,古中国多出一代又何妨?莽莽神州多出一个省又何妨?

  于是,每一本,每一个师兄笔下的武人装束皆属相同,白衣的定是书生,麻袋下一定露出丐侠……,何必花心思?何况中国就是没有“武侠”这一阶层之人,他们新人绝对有衣着的自由哩!

  中国国土之大,幅员之广,应该有地方土语沟通上的困难,人人都说官话的吗?大概也不用多学了,武侠可以用刀剑交谈,用嘴上招数来比武,何况“一言不合,动起武来。”可能正是不通乡音之故,但这样才热闹哩!

  交通吗?骑马,坐马车、步行?古代交通太不便了,但这些武侠们终日纵横大江南北,全中国到处飞奔,那里有热闹,便在那处出现,真是佩服死人了,好像他们要大半生浪费在车马奔走的驿道上,甚么其他工作都不能干。那么,他们的生活是怎样赚回来呢?想来一定是家财万贯,而天下间孟尝君到处都有,他们终生不需要“职业”上的忧虑,根本上,他们不会考虑“工作”。如能把他们武侠群,一个个弄成辟谷,不吃人间烟火则更妙矣──可惜武侠不能自力其食,不外是人间蛀米虫而已。

  “武侠小说”需要“地理”吗?您试拿一本地图比对一下,反正不是长安便是洛阳,其他地方中国古代又不繁盛,随便弄一个小市镇或荒山野岭,给这些高来高去的畸人打斗一番即可以,反正又是古代,又是中国,有谁去过呢?塞北江南,都是神仙境界,鱼米之乡,毫无蜀道难、行路苦之叹,可说为中国历史进一新解。甚至您也不必替武侠们忧虑“时间”问题,因为说时快,那时迟,最好的理由是“有话则长”,武侠,除了打斗,生出来做什么呢?季节也只是农民们的事,老天爷自会安排春夏秋冬,寒暖湿热……、

  凡此种种,只证明了在武说师叔师兄笔下,“武侠”活在一个非人间的地方,里面什么东西都不用忧虑的,武侠们生于打斗,死于打斗,我们甚至怀疑他们不是真的人,他们完全不依人间规律行事,当然也没有人间的一切苦难和希望,……也许只有一个好处,这样子的创造,适宜于后世的书写武侠小说,而清楚地也使读者知道,这是武侠小说嘛,别缠到别地方去好吗,可是,当您把它一个一个问题剔出来,您必然开始怀疑这类东西为什么存在的,或者,有什么事人不可干的呢!

(丙)关于武侠小说的道德哲学

  您也会怀疑,武侠不是标榜着他的“道德哲学”,说他为正义而生,为保全公道而死吗?那么,武侠小说不过在一个不公平的世界中,替弱小的出头,打抱不平,敢向强梁的挑战而已。

  确实,在古代中国,法律之外,常有许多歹徒豪强,横行乡曲,鱼肉小民,真的需要有些义侠义盗,为“有冤无路诉”的人申张,但这类“小事”、这类“庸俗”的故事,即使在古代发生过一千一万次,但武侠小说中的大侠,是不计较的,他要管的是大事,是报私仇,是争武林霸主,是他自己的恩恩义义而已,与小民无关。

  例如争“武林盟主”,您一定不明白除了武侠自身以外,这盟主对那些小民有好处?他真的能凭藉他超人的武功,“除暴安良,劫富济贫”这些传统武侠的道德?如若不能,即使一些所谓“奸贼”,统治了武林,又与我们的老祖宗──当时的市井老百姓有何关系?英雄的主角又是仗了什么义来呢?

  武侠小说中常揭橥的道德,例如个人骄傲,“忠胆”“侠骨”,或豪气义气,所谓侠气,其实不过是个人的小恩小德,而且是矛盾重重的,为了主角的奇逢要有一个理论的藉口而已。

  例如说,一本“武说”,普通的基本结构是一个人报私仇,或一个人被冤枉,要自己昭雪,于是,万里迢迢的,不必顾虑生活或任何事,要找到仇家,来履行“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的道德,可是,到了找到仇人,立刻改变了,道德中的矛盾也不顾了,民族大义也不管了,把仇人放走。最显著的例子是“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可以饶欧阳峰三次不死,私仇罢了,但欧阳峰是当年帮助金人南下侵宋的民族敌人,也是当时反对蒙古兵的敌人,这种徇私岂是侠客行径?郭靖又何必自封“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呢?

  “武侠”中常喜欢标榜的“义”也如此,因此朋友间的感情常和道德上义气缠在一起,分不清楚,水浒传中,武松帮助施恩,抢夺蒋门神的快活林的故事,第一,武松和施恩连朋友也谈不上,第二,即使说是为了朋友义气,那么也要问施恩是谁?从水浒故事看来,施恩和蒋门神不过一路人,市井流氓,借势欺人的而已,然则武松怎样知道他打抱的是不平,主持的是正义呢?

  韩非说:“侠以武犯禁”,苏轼于“战国任侠”中痛论这件事。

  “智勇辩力,替民之优秀者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也。”

  苏轼的话,可能是过份其辞,但自秦朝以来,社会在“法治”和“人治”之间,常有所辩论,黄宗羲所以说出:“有治法无治人”这种话,在一般来说,我们并不怀疑有些人能用“天下人管天下事”来主持社会正义,可是我们更害怕这些武侠,他们拿武技来欺凌良善,助纣为恶呢?从“武侠小说”所强调的恩怨、尊师、报恩、复仇、行义、使豪……而不讲求法律,不考虑群体社会的共存共荣之道,不推崇一个真正令所有人活下去,活得像一个人的一种道德,那么,我们怎么知道,尊重的道会不会是作歹行奸的道,要报恩的人正是土豪劣霸?“行义”的结果是纵容盗贼,“使豪”适足以豢养流氓。这世界似乎没有武侠小说所说的那么简单,抽象的道德本有具体的社会内容,更应该以社会前行,人类和平相处,世界自由民主这些大前题来考虑的,个人英雄主义的浪漫与美是可玩的事,但解决不了问题,更改造不了世界,我总想起当年,国父说服三合会、哥老会共弃私仇,为整个中国人民而推翻满清帝制。也许正在这里,从一个个人的小恩义圈子,走到一个广阔的世界来,做一点事,岂不更好?岂不更是武侠传统道德中的最好解释?我们原要建立一个路上没有不平的世界呵!



发表于 2023-5-28 18: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捂嘴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4-11-21 17:13 , Processed in 0.06173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