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1|回复: 9

[完结] 民国大文豪周树人先生历史权谋小说《出关》校对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11 07: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4-9-12 18:00 编辑

民国大文豪周树人先生历史权谋小说《出关》校对版



     小说《出关》初载于《海燕》杂志1936年第I卷第1期第1-5页,署名:魯迅。

     作为民国稿酬前五的大文豪魯迅先生,这篇小说《出关》讲述儒家学说创始者孔子见道家学说创始者老子(李聃)前后发生的故事,但甚有新意,或颠覆某些人的认知。
     老子(李聃)的心得除了道家理论,更有权谋之术,收了孔子“雁鹅”等礼物的李聃,无意中将权谋之术传给了孔子,并给予“索引”。
     当孔子再次拜见老子、说出读书心得后,老子甚为懊悔——(小说认为)老子是淡薄权力者而孔子刚好相反,一旦孔子取得权力,了解其底细的老子便会成为障碍。
     小说名出关的“关”是函谷关,(小说认为)老子出函谷关是为了避祸、担心成为第二个少正卯。春秋时函谷关内外存在价格双轨制,可理解为“走私圣地”,老子出函谷关固然受到关官礼遇(其曾老子处获得《税收精义》),但要交出讲学的讲义——
      魯迅用春秋笔法指出《道德经》并非原来就追求“言简意赅”,而是老子急于出关匆促写成(尚有不少内容未阐述)。
      而在春秋时期关官眼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油水”,李聃的油水是名气和售书利润。
      与后代寻求《道德经》微言大义,简直大相径庭。

       小说写道:
      “孔丘已经懂得了我的意思。他知道能够明白他的底细的,只有我,一定放心不下。我不走,是不大方便的……”……
      “……你要知道孔丘和你不同:他以后就不再来,也再不叫我先生,只叫我老头子,背地里还要玩花样了呀。”
      因此,历史小说写出权谋小说的味道。


      今据民国原刊校对。
      (魯迅曾将小说集中发表,另用总名《故事新编》,但本帖重在恢复最原始的文字,如同现在追求恢复古龙原原貌一样)
      同时,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先陈列于此。

□□□□□□
□□□□□□


 楼主| 发表于 2024-9-11 07: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4-9-11 18:39 编辑

     老子毫无动静的坐着,好像一段呆木头。
   “先生,孔丘又来了!”他的学生庚桑楚,不耐烦似的走进来,轻轻的说。
   “请……”
   “先生,您好吗?”孔子极恭敬的行着礼,一面说。
   “我总是这样子,”老子答道。“您怎么样?所有这里的藏书,都看过了罢?”

   “都看过了。不过……”孔子很有些焦躁模样,这是他从来所没有的。“我研究《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很长久了,够熟透了。去拜见了七十二位主子,谁也不採用。人可真是难得说明白呵。还是‘道’的难以说明白呢?”

   “你还算运气的哩,”老子说,“没有遇着能干的主子。六经这玩艺儿,只是先王的陈迹呀。那里是弄出迹来的东西呢?你的话,可是和迹一样的。迹是鞋子踏成的,但迹难道就是鞋子吗?”
      停了一会,又接着说道:“白鶂们只要瞧着,眼珠子动也不动,然而自然有孕;虫呢,雄的在上风叫,雌的在下风应,自然有孕;类是一身上兼具雌雄的,所以自然有孕。
   “性,是不能改的;命,是不能换的;时,是不能留的;道,是不能塞的。只要得了道,什么都行,可是如果失掉了,那就什么都不行。”

     孔子好像受了当头一棒,亡魂失魄的坐着,恰如一段呆木头。
     大约过了八分钟,他深深的倒抽了一口气,就起身要告辞,一面照例很客气的致谢着老子的教训。
     老子也并不挽留他,站起来扶着拄杖,一直送他到图书馆①的大门外。孔子就要上车了,他才留声机似的说道:
  “您走了?您不喝点儿茶去吗?……”

      孔子答应着“是是”,上了车,拱着两只手极恭敬的靠在横板上;冉有②把鞭子在空中一挥,嘴里喊一声“都”,车子就走动了。待到车子离开了大门十几步,老子才回进自己的屋里去。
——————
注①: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史是先秦时期管理图书、记事、历象的史官。藏书室是古代帝王收藏图书文献的地方。故小说有“图书馆”的写法。
注②:冉有历史上确有其人,参考《论语·子路》有“子适卫,冉有仆”。又冉有一名求,春秋时鲁国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1 07: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4-9-11 18:38 编辑

   “先生今天好像很高兴,”庚桑楚③看老子坐定了,才站在旁边,垂着手,说。“话说的很不少……”
   “你说的对。”老子微微的叹一口气,有些颓唐似的回答道。“我的话真也说的太多了。”他又仿佛突然记起一件事情来,“哦,孔丘送我的一只雁鹅,不是晒了腊鹅了吗?你蒸蒸吃去罢。我横竖没有牙齿,咬不动。”
      庚桑楚出去了。老子就又静下来,合了眼。图书馆里很寂静。只听得竹竿子碰着屋檐响,这是庚桑楚在取挂在檐下的腊鹅。

      一过就是三个月。老子仍旧毫无动静的坐着,好像一段呆木头。
   “先生,孔丘来了哩!”他的学生庚桑楚,诧异似的走进来,轻轻的说。“他不是长久没来了吗?这的来,不知道是怎的?……”
   “请……”老子照例只说了这一个字。
   “先生,您好吗?”孔子极恭敬的行着礼,一面说。
   “我总是这样子,”老子答道。“长久不看见了,一定是躲在寓里用功罢?”
   “那里那里,”孔子谦虚的说。“没有出门,在想着。想通了一点:鸦鹊亲嘴;鱼儿涂口水;细腰蜂儿化别个;怀了弟弟,做哥哥的就哭。我自己久不投在变化里了,这怎么能够变化别人呢!……”
   “对对!”老子道。“您想通了!”
      大家都从此没有话,好像两段呆木头。
      大约过了八分钟,孔子这才深深的呼出了一口气,就起身要告辞,一面照例很客气的致谢着老子的教训。
      老子也并不挽留他。站起来扶着拄杖,一直送他到图书馆的大门外。孔子就要上车了,他才留声机似的说道:
   “您走了?您不喝点儿茶去吗?……”
      孔子答应着“是是”,上了车,拱着两只手极恭敬的靠在横板上;冉有把鞭子在空中一挥,嘴里喊一声“都”,车子就走动了。待到车子离开了大门十几步,老子才回进自己的屋里去。
——————
注③:庚桑楚历史上确有其人,参考《庄子·庚桑楚》又“老聃之役(门人),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1 11: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今天好像不大高兴,”庚桑楚看老子坐定了,才站在旁边,垂着手,说。“话说的很少……”
   “你说的对。”老子微微的叹一口气,有些颓唐的回答道。“可是你不知道:我看我应该走了。”
   “这为什么呢?”庚桑楚大吃一惊,好像遇着了晴天的霹雳。
   “孔丘已经懂得了我的意思。他知道能够明白他的底细的,只有我,一定放心不下。我不走,是不大方便的……”
   “那么,不正是同道了吗?还走什么呢?”
   “不,”老子摆一摆手,“我们还是道不同。譬如同是一双鞋子罢,我的是走流沙,他的是上朝廷的。”
   “但您究竟是他的先生呵!”
   “你在我这里学了这许多年,还是这么老实,”老子笑了起来,“这真是性不能改,命不能换了。你要知道孔丘和你不同:他以后就不再来,也再不叫我先生,只叫我老头子,背地里还要玩花样了呀。”
    “我真想不到。但先生的看人是不会错的……”
    “不,开头也常常看错。”
    “那么,”庚桑楚想了一想,“我们就和他干一下……”
      老子又笑了起来,向庚桑楚张开嘴:
   “你看:我牙齿还有吗?④”他问。
   “没有了。”庚桑楚回答说。
   “舌头还在吗?”
   “在的。”
   “懂了没有?”
   “先生的意思是说:硬的早掉,软的却在吗?④”
   “你说的对。我看你也还不如收拾收拾,回家看看你的老婆去罢。但先给我的那匹青牛刷一下,鞍鞯晒一下。我明天一早就要骑的。”
——————
注④:老子原文为“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参考《四库全书精品文存13》“卷十九.隐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1 18: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4-9-11 18:38 编辑

      老子到了函谷关,没有直走通到关口的大道,却把青牛⑤一勒,转入岔路,在城根下慢慢的绕着。他想爬城。
      城墙倒并不高,只要站在牛背上,将身一耸,是勉强爬得上的;但是青牛留在城里,却没法搬出城外去。
      倘要搬,得用起重机,无奈这时鲁班和墨翟还都没有出世,老子自己也想不到会有这玩意。总而言之:他用尽哲学的脑筋,只是一个没有法。
      然而他更料不到当他弯进岔路的时候,已经给探子望见,立刻去报告了关官。所以绕不到七八丈路,一群人马就从后面追来了。
      那个探子跃马当先,其次是关官,就是关尹喜,还带着四个巡警和两个签子手。
   “站住!”几个人大叫着。
      老子连忙勒住青牛,自己是一动也不动,好像一段呆木头。

   “阿呀!”关官一冲上前,看见了老子的脸,就惊叫了一声,即刻滚鞍下马,打着拱,说道:“我道是谁,原来是老聃馆长。这真是万想不到的。”
      老子也赶紧爬下牛背来,细着眼睛,看了那人一看,含含糊糊的说,“我记性坏……”
   “自然,自然,先生是忘记了的。我是关尹喜⑥,先前因为上图书馆去查《税收精义》,曾经拜访过先生……”
      这时签子手便翻了一通青牛上的鞍鞯,又用签子刺一个洞,伸进指头去掏了一下,一声不响,橛着嘴走开了。
   “先生在城圈边溜溜?”关尹喜问。
   “不,我想出去,换换新鲜空气……”
   “那很好!那好极了!现在谁都讲卫生,卫生是顶要紧的。不过机会难得,我们要请先生到关上去住几天,听听先生的教训……”
      老子还没有回答,四个巡警就一拥上前,把他扛在牛背上,签子手用签子在牛屁股上刺了一下,牛把尾巴一卷,就放开脚步,一同向关口跑去了。
——————
注⑤:关于“图书馆长”老子为何能离开岗位,有记载称,公元前516年,在周王室内部的权力争斗中,贵族王子朝失败,带着所有典籍逃走。老子再无“藏室”可管,于是骑着青牛,离开东周来到函谷关。而老子骑青牛,在《封神演义》等神话小说一直有描述,老子成为太上老君,青牛为坐骑。《西游记》之中的怪独角兕王真实身份即是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
注⑥:关尹喜并非虚构,历史上有记载,参考《列异传》,其中有:“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其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2 07: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得关上,立刻开了大厅来招待他。这大厅就是城楼的中一间,临窗一望,只见外面全是黄土的平原,愈远愈低;天色苍苍,真是好空气。
      这雄关就高踞峻坂之上,门外左右全是土坡,中间一条车道,好像在峭壁之间。实在是只要一丸泥就可以封住的。
      大家喝过开水,再吃饽饽。让老子休息一会之后,关尹喜就提议要他讲学了。老子早知道这是免不掉的,就满口答应。

     于是轰轰了一阵,屋里逐渐坐满了听讲的人们。同来的八人之外,还有四个巡警,两个签子手,五个探子,一个书记,账房和厨房。
     有几个还带着笔,刀,木札,预备抄讲义。
     老子像一段呆木头似的坐在中央,沉默了一会,这才咳嗽几声,白胡子里面的嘴唇在动起来了。大家即刻屏住呼吸,侧着耳朵听。只听得他慢慢的说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大家彼此面面相觑,没有抄。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接着说,“常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大家显出苦脸来了,有些人还似乎手足失措。一个签子手打了一个大呵欠,书记先生竟打起磕睡来,哗啷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

      老子仿佛并没有觉得,但仿佛又有些觉得似的,因为他从此讲得详细了一点。然而他没有牙齿,发音不清,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哩”“呢”不分,又爱说什么“㖇”:大家还是听不懂。可是时间加长了,来听他讲学的人,倒格外的受苦。
       为面子起见,人们只好熬着,但后来总不免七倒八歪斜,各人想着自己的事,待到讲到“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住了口了,还是谁也不动弹。老子等了一会,就加上一句道:
   “㖇,完了!”
       大家这才如大梦初醒,虽然因为坐得太久,两腿都麻木了,一时站不起身,但心里又惊又喜,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样。
       于是老子也被送到厢房里,请他去休息。他喝过几口白开水,就毫无动静的坐着,好像一段呆木头。

       人们却还在外面纷纷议论。过不多久,就有四个代表进来见老子,大意是说他的话讲的太快了,加上国语不大纯粹,所以谁也不能笔记。没有记录,可惜非常,所以要请他补发些讲义。
   “来笃话啥西,俺实直头听弗懂!”账房说。
   “还是耐自家写子出来末哉。写子出来末,总算弗白嚼蛆一场哉啘。阿是?”书记先生道。
      老子也不十分听得懂,但看见别的两个把笔,刀,木札,都摆在自己的面前了,就料是一定要他编讲义。他知道这是免不掉的,于是满口答应;不过今天太晚了,要明天才开手。
代表们认这结果为满意,退出去了。

      第二天早晨,天气有些阴沉沉,老子觉得心里不舒适,不过仍须编讲义,因为他急于要出关,而出关,却须把讲义交卷。他看一眼面前的一大堆木札,似乎觉得更加不舒适了。
      然而他还是不动声色,静静的坐下去,写起来。回忆着昨天的话,想一想,写一句。那时眼镜还没有发明,他的老花眼睛细得好像一条线,很费力;除去喝白开水和吃饽饽的时间,写了整整一天半,也不过五千个大字⑦。
   “为了出关,我看这也敷衍得过去了。”他想。
      于是取了绳子,穿起木札来,计两串,扶着拄杖,到关尹喜的公事房里去交稿,并且声明他立刻要走的意思。
      关尹喜非常高兴,非常感谢,又非常惋惜,坚留他多住一些时,但看见留不住,便换了一副悲哀的脸相,答应了,命令巡警给青牛加鞍。
      一面自己亲手从架子上挑出一包盐,一包胡麻,十五个饽饽来,装在一个充公的白布口袋里送给老子做路上的粮食。
      并且声明:这是因为他是老作家,所以非常优待,假如他年纪青,饽饽就只能有十个了。
      老子再三称谢,收了口袋,和大家走下城楼,到得关口,还要牵着青牛走路;关尹喜竭力劝他上牛,逊让一番之后,终于也骑上去了。作过别,拨转牛头,便向峻坂的大路上慢慢的走去。
     不多久,牛就放开了脚步。大家在关口目送着,去了两三丈远,还辨得出白发,黄袍,青牛,白口袋,接着就尘头逐步而起,罩着人和牛,一律变成灰色,再一会,已只有黄尘滚滚,什么也看不见了。
————
注⑦:对应于《道德经》五千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2 07: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回到关上,好像卸下了一副担子,伸一伸腰,又好像得了什么货色似的,咂一咂嘴,好些人跟着关尹喜走进公事房里去。
   “这就是稿子?”账房先生提起一串木札来,翻着,说。
   “字倒写得还干净。我看到市上去卖起来,一定会有人要的。”书记先生也凑上去,看着第一片,念道:
   “‘道可道,非常道’……哼,还是这些老套。真教人听得头痛,讨厌……”
   “医头痛最好是打打盹。”账房放下了木札,说。
   “哈哈哈!……我真只好打盹了。老实说,我是猜他要讲自己的恋爱故事,这才去听的。要是早知道他不过这么胡说八道,我就压根儿不去坐这么大半天受罪……”
   “这可只能怪您自己看错了人,”关尹喜笑道。“他那里会有恋爱故事呢?他压根儿就没有过恋爱。”
   “您怎么知道?”书记诧异的问。
   “这也只能怪您自己打了磕睡,没有听到他说‘无为而无不为’。这家伙真是‘心高于天,命薄如纸’,想‘无不为’,就只好‘无为’。一有所爱,就不能无不爱,那里还能恋爱,敢恋爱?您看看您自己就是:现在只要看见一个大姑娘,不论好丑,就眼睛甜腻腻的都像是你自己的老婆。将来娶了太太,恐怕就要像我们的账房先生一样,规矩一些了。”
      窗外起了一阵风,大家都觉得有些冷。

   “这老头子究竟是到那里去,去干什么的?”书记先生趁势岔开了关尹喜的话。
   “自说是上流沙⑧去的,”关尹喜冷冷的说。“看他走得到。外面不但没有盐,面,连水也难得。肚子饿起来,我看是后来还要回到我们这里来的。”
   “那么,我们再叫他著书⑨。”账房先生高兴了起来。“不过饽饽真也太费。那时候,我们只要说宗旨已经改为提拔新作家,两串稿子,给他五个饽饽也足够了。”
   “那可不见得行。要发牢骚,闹脾气的。”
   “饿过了肚子,还要闹脾气?”
   “我倒怕这种东西,没有人要看。”书记摇着手,说。“连五个饽饽的本钱也捞不回。譬如罢,倘使他的话是对的,那么,我们的头儿就得放下关官不做,这才是无不做,是一个了不起的大人……”
   “ 那倒不要紧,”账房先生说,“总有人看的。交卸了的关官和还没有做关官的隐士,不是多得很吗?……”

     窗外起了一阵风,括上黄尘来,遮得半天暗。这时关尹喜向门外一看,只见还站着许多巡警和探子,在呆听他们的闲谈。
  “呆站在这里干什么?”他吆喝道。“黄昏了,不正是私贩子爬城偷税的时候了吗?巡逻去!”
门外的人们,一溜烟跑下去了。屋里的人们,也不再说什么话,账房和书记都走出去了。关尹喜才用袍袖子把案上的灰尘拂了一拂,提起两串木札来,放在堆着充公的盐,胡麻,布,大豆,饽饽等类的架子上。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作。
    (全文结束)
——————
注⑧:流沙在先秦时期泛指中国西北一带的沙漠地区。至于老子“化胡为佛”则归于传说。实际上老子(李聃)过函谷关后的去向,历史并无准确记载。如果老子(李聃)过函谷关的记载的确是公元前485年的话,那么李聃已经是86周岁的老人了。
注⑨:参考《史记》卷六三《老子传》:“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即老子著作《道德经》是为关令尹喜强迫,不得已而作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2 17: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魯迅小说中“好像一段呆木头”的老子,在民间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老子因为被奉为道教领袖,成为“太上老君”。
      请看《西游记》中的描写: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中有:

       话表齐天大圣到底是个妖猴,更不知官衔品从,也不较俸禄高低,……闲时节会友游宫,交朋结义。见三清,称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与那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汉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称呼。

    《西游记》中天宫神仙,貌似最高一级是三清、四帝,三清比四帝地位尚略高。
     第五回又写道:

     好大圣……顿然醒悟道:“兜率宫是三十三天之上,乃离恨天太上老君之处,如何错到此间?——也罢!也罢!一向要来望此老,不曾得来,今趁此残步,就望他一望也好。”
     即整衣撞进去,那里不见老君,四无人迹。
     原来那老君与燃灯古佛在三层高阁朱陵丹台上讲道,众仙童、仙将、仙官、仙吏,都侍立左右听讲。

     在《西游记》中佛道同尊,太上老君与燃灯古佛,地位平行。
     燃灯古佛俗称“燃灯佛”,得名因“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又名锭光佛、定光佛、锭光如来、定光如来、普光如来。如来是“如来佛”之如来。
     因为,佛教学说中有一种“三世佛”理论,三世佛之现在佛为释迦牟尼,过去佛为弥勒佛(即“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之弥勒佛);
     而三世佛之过去佛,即是燃灯佛(《西游记》称燃灯古佛)。

     那么,太上老君与佛教至尊的过去佛——燃灯古佛,地位是平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2 17: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4-9-12 18:08 编辑

     但是,《西游记》中的“三清”,是否包含太上老君呢?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写道:

      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
      ……
      如来不敢违悖,即合掌谢道:“老僧承大天尊宣命来此,有何法力?还是天尊与众神洪福,敢劳致谢?”
      玉帝传旨,即着云部众神,分头请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千真万圣,来此赴会,同谢佛恩。
      又命四大天师、九天仙女,大开玉京金阙、太玄宝宫、洞阳玉馆,请如来高坐七宝灵台。调设各班座位,安排龙肝凤髓,玉液蟠桃。

      不一时,那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五气真君、五斗星君、三官四圣、九曜真君、左辅、右弼、天王、哪吒、元虚一应灵通,对对旌旗,双双幡盖,都摔着明珠异宝,寿果奇花,向佛前拜献曰:“感如来无量法力,收伏妖猴。蒙大天尊设宴,呼唤我等皆来陈谢。请如来将此会立一名,如何?”

      佛祖即现在佛释迦牟尼,“承大天尊宣命、收伏妖猴(孙悟空)”。为感谢佛祖,天宫的男性“领导”全部出场,但上面没有明确写上“太上老君”。
      是否意味着“太上老君”已经包含在名单之中?

     参考南梁陶弘景所撰的《真灵位业图》。该书排列神仙序位,分为七个层次,每一层设一个中位。
     第一中位,上合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
     第二中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
     第三中位,太极金阙帝君,姓李。
     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上皇太上无上太道君。
    (由于有不同的抄本,个别字有变化,如第二中位“玉晨”也曾抄为“玉宸”,“玄皇”也曾抄为“元皇”; 第四中位“太道君”也曾抄为“大道君”)
     上合后期衍创为“玉清”,三清多了个“太极”,
     有一种解释:金阙帝君即是“玉皇大帝”,即《西游记》之玉帝,天界主持日常事务的管理者(CEO)。
     如排除此众所周知的“玉皇大帝”,就剩下三清。

     由上第四中位,太上老君对应于“太清”,上面《西游记》的描写,是“太清道德天尊”。(道德与《道德经》契合)
     即太上老君是“三清”之一,前面孙悟空见三清,称个“老”字;也即孙悟空自以为与太上老君很熟悉,因此,偷吃仙丹没甚顾忌。

   “三清”名单,至少到了《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已经明确,其中
     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
     “太清境太极宫,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之上也。”

      明确了道教的最高领袖“三清”,太上老君为其中第三位“太清”。
      而“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天之上”与《西游记》之“兜率宫三十三天之上,乃离恨天太上老君之处”,是一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2 17: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清”中,太上老君之一还有第一高位“玉清”元始天尊、第二高位“上清”灵宝天尊,
     有地位可宣命佛祖(现在佛释迦牟尼)的“大天尊”,推断是元始天尊。

     不过在《封神演义》,三界至尊是鸿钧老祖。
     鸿钧老祖有三位徒弟,大门人太上老君(老子),二门人元始天尊,三门人通天教主。
     元始天尊地位反而不及太上老君。
     三个门人,分别是三个教派的教主。

      太上老君(老子)是道教教主,与流行无矛盾。
      元始天尊是阐教教主,阐教的称谓,值得好好探讨。
      最大意外是,通天教主所在教派称“截教”,有人认为“截教”暗示为儒教。

      那么,通天教主难道是暗示儒教创始人“孔子”?
    《封神演义》中太上老君与通天教主之对垒,难道是老子与孔子的对垒?
      进一步推演——
      难道魯迅在这篇小说《出关》中“意外”地叙述老子与孔子的暗斗,也受到《封神演义》的影响???
      意外很多,值得好好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4-12-22 19:32 , Processed in 0.03662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