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7|回复: 18

[原创] 疑似古龙投过诗稿之《蓝星周刊》:主编_刊首图案_期数_投稿人及其影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18 13: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5-4-18 13:42 编辑

疑似古龙投过诗稿之《蓝星周刊》:主编_刊首图案_期数_投稿人及其影响


       以下文字和图,来源于笔者早期为了寻找古龙诗写的资料笔记。
       不知与zyl0116012坛友和helloworld666兄的资料,有否冲突,是否重复;
       如果大部分内容重复,笔者将完全删去此帖,留待zyl0116012坛友的完整版


       在古龙未成名期,邹郎是曾提供莫大帮助的兄长辈之一。邹郎回忆古龙文章《来似清风去似烟》中有“一九五二年,我看到他在《联合报》副刊发表一首十四行新诗,就觉得此人有非常敏锐的文字细胞。
       一直期待有人能把古龙的“十四行新诗”刊出。(2025.4.18注:zyl0116012坛友已经找到古龙的诗歌——在 helloworld666兄协助下)
     《联合报》50年代初期报纸有缩微胶片,但从中找出“十四行新诗”并非容易。
      古龙研究先行者继而得到结论是:古龙读初高中期间在“《蓝星诗刊》上发表新诗。”

      不过,根据笔者追寻的资料,“蓝星诗刊”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1957年,当时古龙的兴趣应该在英语原版小说。
      按照古龙读初中到高中中断学业的时间段,古龙诗作投稿的载体应该是《蓝星周刊》。

      找到《蓝星周刊》的资料要比《联合报》副刊相对容易一点。



□□□□□□
□□□□□□

 楼主| 发表于 2025-4-18 13: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5-4-18 13:43 编辑

      需要区别的是,古龙投稿的《中学生文艺》、《青年杂志》、《成功青年》,是学生自办期刊,如《成功青年》听名字如同成功中学的青年杂物(2045.4.18注:zyl0116012坛友和helloworld666兄已证实)。
      而《蓝星周刊》是正式对社会发现的报纸副刊(2045.4.18注:当时把发行写错为发现)。

    《蓝星周刊》的历史,是与蓝星诗社捆绑在一起的。
      蓝星诗社成立于1954年3月中旬,由覃子豪、余光中、夏着、钟鼎文、邓禹平等发起,在台北成立。
    《蓝星周刊》是借助《公论报》副刊的阵地发表诗稿的,创刊于1954年6月17日,至1958年8月29日停刊,总共发行211期。
      覃子豪不仅任《蓝星周刊》的主编,还亲自设计《蓝星周刊》的刊首图案。
   
          《蓝星周刊》创刊号(1954.6.17) .jpg

      图1  《蓝星周刊》创刊号(1954-06-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18 13: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5-4-18 13:41 编辑

      图1的左下角,是《都市》,作者纪弦。

      纪弦是古龙就读的台北市立成功中学(高中)教师,推测在老师顾虑下,喜欢诗歌的学生,踊跃向《蓝星周刊》投稿。
      纪弦是1948年由沪抵台的,古龙还在香港的时候,纪弦已经在成功中学任教。1953年,独资创办的《现代诗》季刊创刊号出版。1956年,纪弦组成“现代派”,提倡“新现代主义”,发动“新诗的再革命”运动。
      1969年,纪弦出席在菲律宾举行的第一届“世界诗人大会”,获菲律宾总统马科斯颁授的金牌。1976年底离台赴美。
      1981年,纪弦出席第五届“世界诗人大会”,获“世界艺术文化学院”赠予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88年,纪弦与李芳兰等人创办“北美中华新文艺学会”,并任监事长。
      1994年,纪弦担任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第一届会长。
   
       记录这些历史,旨在说明,古龙的成功,也离不开初高中打下基础,而古龙就读的初中,有李行、白景瑞这样的大导演、名文人,而就读的高中,则有纪弦这样的诗人。
成功不是偶然的。(24.4.18注:印象中helloworld666兄提过白景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18 13: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
          《蓝星周刊》第14期(1954.9.16) .jpg

        图2  《蓝星周刊》第14期(1954-09-16)局部放大图

        创刊号日期是1954-06-17,是星期四;第14期日期是1954-09-16是星期四。
        1954-06-17过了13周就是1954-09-16,因此,大概率《蓝星周刊》是逢周四出刊。

        从图2可看出《蓝星周刊》的刊首图案,是一个沉思的男子,前有三颗星星。
        旁边还有蓝星诗社的地址,可能为了方便吸引社会同好,也可能这就是《蓝星周刊》的投稿地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18 13: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第1期到115期,《蓝星周刊》的刊首图案都是“三星男士”,傍边的蓝星诗社的地址不够清晰。

         《蓝星周刊》第116期刊头与清晰地址 .jpg

       图3  《蓝星周刊》第116期局部放大图(清晰地址)

      《蓝星周刊》第116期,可看到蓝星诗社的清晰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105巷4号。
       第116期的刊首图案,是一个群星(蓝星)环绕的明艳秀美少女头像,实际上,从第116期到152期,都是同样图案。
       这大概是为了显示男女平等,对冲第1期到115期一直有的男子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18 13: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

          《蓝星周刊》第153期换为周五出刊 .jpg

        图4  《蓝星周刊》第153期局部图

       上图为《蓝星周刊》第153期,时间为1957-06-14,注意此为星期五;
       出刊时间为周五,往往意味着有更多上班族阅读,此为好事。
       另外,刊首图案,是一个人背靠大树、仰望夜空蓝星、遐思万千的图案。
       作为男子貌似手脚太细长点,是否可理解为中性人、泛指男女?

       图4中刊首图案中的作者为吴望尧。
       吴望尧的诗歌还进入内地人教版课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18 13: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为初中《语文》第1册、人教2016年版中,吴望尧的诗歌


                太阳船

                吴望尧

      白昼有一条神秘的航线
         划来只镀金的巨船
      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
         便缓缓地扯下了帆

      沿途它穿越紧密的光波
         或停靠于云的海岸
      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
         又驰向另一个港湾

      但在它驶近黑暗的时候
         船上却焚起了大火
      使它沉没于灰色的浪涛
         却溅起了银星千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18 13: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有些文章称《蓝星周刊》发行了200期。进一步查询的结果,200可能是大约数的误会、取整的说法,实际上共发行211期。
      在200期发行一期特刊。

       《蓝星周刊》第200期特刊(1958.6.1) .jpg

       图5  《蓝星周刊》第200期特刊(1958-06-01)

       从图5可看出,地址改为社址,就是明确为蓝星诗社的社址,而不是《公论报》副刊的办公点,还多了个编辑部的地址。
       这说明《公论报》对蓝星诗社的支持,可理解为借助“现代诗社”的竞争对手副刊。
       而从第200期到211期,刊首图案变成一只抽象大手,摘取璀璨蓝星的图案,很有立体感,属于名家手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18 13: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00期的时间1958-06-01为星期天,而停刊日1958年8月29日还是星期五。
       星期天出刊是例外,第一届蓝星诗奖在1958年6月1日颁发,为庆祝蓝星诗社4周年与《蓝星周刊》200期。
       在庆祝大会上,由中国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第一人、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梁实秋,为吴望尧、黄用等四人颁奖。

       列举上面刊首图案,旨在说明,即使翻旧报纸翻到有残缺、污染,仅仅依靠刊首图案,便能清楚,此为蓝星周刊上的作品。
       旧报纸未必所有期数能集齐全。
       而按照第一阶段周四出刊、第二阶段周五出刊,查询,可节省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18 13: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5-4-18 13:47 编辑

       始于1954年6月17日,止于1958年8月29日。
       如果古龙向《蓝星周刊》投过稿,被录取,应就是这时间段。

       曾经求助过一位貌似能看到《蓝星周刊》缩微胶片的资深人士,其特藏室有《公论报》缩微胶片,答复没有查到相关资料尤其是古龙发表的诗歌。
       但过来想起,最终主要是搞清楚,古龙还用过什么笔名,以前看过资料,貌似古龙初高中用过多个笔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5-5-10 20:05 , Processed in 0.03921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