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15|回复: 38

[原创] 古龙出生于内地可能性分析.住过内地城市_街道范围猜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19 08: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5-4-19 08:20 编辑

古龙出生于内地可能性分析.住过内地城市_街道范围猜测


      关于古龙早期经历,从论坛“古龙(1938.6.7-1985.9.21),本名熊耀华,籍贯江西南昌,生于香港,卒于台湾。”中所述是生于香港。
      但主流结论是古龙小时候住过武汉,在武汉看“小人书”。
      笔者一直认为古龙第二种可能:在内地出生(与生于香港均不能忽略),但苦于没有证据。

      昨天,zyl0116012坛友(在helloworld666兄协助下)挖掘出古龙几篇文章,读之极为兴奋。
      兴奋原因是,由于古龙原文,增加了古龙在内地出生可能性,而且,可以推断出古龙在内地住过城市,甚至连街道范围都有可能。


□□□□□□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25-4-19 08: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5-4-19 13:55 编辑

目录

§01  古龙发表的《古都残梦》全文
§02  四大古都唯余北京
§03  北京的骆驼记忆
§04  名人忆北京匹配片段
§05  骆驼路线图与街道范围
§06  紫罗兰香气覆盖区域
§07  中国带孙老人与古龙出生在内地相关性
§08  北平中国大学与选择在在北京居住相关性

§09  熊飞的出生年份与读大学年份辨析
§10  熊飞1944年随“十万青年”投“青年军”可能性辨析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19 08: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01  古龙发表的《古都残梦》全文

  古都残梦

  耀华

  ⋯⋯虽然我不知我的脑海中究竟留得住多少的忆念

  但我总是常常囘忆

  用温馨的囘忆来弥补现实给我的创伤⋯⋯

  今夜,寂寞的醇醪又像住常一样的沉醉了我,但春天的风却似乎比昨天吹得更温柔,我静静地坐着,静静地想着,谁说我离家的那一夜不比今夜更令人怀念!

  噢!那的确是一段不太短的日子了,从我离别那古城无限的眷恋,而且我深信这眷恋将随着时光的流转直至永恆。

  沿着古城走,在西面的城根那儿,你或者会看到一栋稍嫌大了点的房子,显然地,它会给你一种阴森森的感觉,屋子前,对立着两座石狮子,孤寂而顽强地伫立在北国冷冽的寒风里,风雨的侵蚀,已使它俩变得比以前更灰白了,穿过石狮子,是一扇门,新漆的油漆并未能完全掩饰着它破旧而臃肿的身躯,随着开门所发生的吱吱响声,会使你联想到那里面是否正是演出着一幕因皇朝的没落而产生的悲剧⋯⋯顺着石砌的角道走,你可看到一座不知藴藏着几许神话与传话的佛像,默默地蹲踞在那过高的房椽上带着些许嘲笑的意味,眼看着年復一年的日子从他脚底熘去,却不知不觉地让那中华民国所特有的古老气质扬溢在盖着硫璃瓦的院墙之外,虽然这些都不足以使人感到太多的骄傲,但我却爲它保留了我生命中大半的情感,那也或者是我盲目的徧爱吧——对我生长于兹的故园。

  生活在故园中的日子,确是安适而平静的,但那时,幼雅而浮燥的我,并未对这平静的生活寄以深切的厚爱,此刻,我的手握着笔,笔尖在移动,但我的心却因激动而跳跃着,我惭愧,得不到平静,我怀念,怀念那每一个带着紫罗兰花香的日子。

  晴期的黄昏,怕是我享受得最多的时候了,祖母帯着我企立在门外,西天的残霞映着我和他老人家一双依偎着的影子,一队来自远方的骆驼,嘴边吐着浓浓的白沫子,满身沾染着塞外的风沙,驼负着已还黄昏的一抹斜阳,迟滞而缓慢,悄悄地从我家门口走过,这时我凝视着它,直至它们在摇曳的铃声中远去,也许就是这一幅苍凉的图画,使逝去的日子给我留下了一幅永生都不能磨灭的印象。

  干燥的古城也有下雨的时候,我记得有一次一连三天都落着暴雨,那些天,我终日呆坐在祖母燃着熊熊炉火的厢房里,两打着树叶已脱落的枯枝,发出如怨如泣的声音,哀哀的,彷佛是情人的哭,但我却更爱檐滴声,那是雄壮的,有时竟滙成奔腾的急流,咆哮着从屋檐上流下⋯⋯时间的脚步就这样缓缓地爬动着,由冬天而春天,过了一个哀愁凄婉的清明,又是一个锣鼓喧天的春节,日子如同一篇清利的散交,轻轻地从人们眼底滑过,淡淡的,不带一点烟火气。

  可是当火烟气来的时候,却又突然的使人吃惊,战争的骚扰宛如一阵带着血腥味的旋风,粉碎了我们美梦般的生活,也粉碎了我对未来生活的美梦,这时,父亲远在他郷我和母亲这脆弱的一群,除了逃难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避免战争的蹂躏呢,于是我们出走了,那是在一个春天的晚上……

  往常热閙的院子,那天夜里却空洞得可怕,屋顶上的烟囱在冒着浓浓的黑烟,随着春日的微风而枭了上升。我呆呆地望着这些,心中在想大概是我能看到的最后一次了,——「逃难」在我那时的心目中虽未引起太大的騒动,但速离终日嬉戏的家园而要去到一个未可知的地方,这打撃给我弱小心灵所留下的创痕,确是太深了些。

  思潮逐渐摸煳,我忍着灵魂的创痛,在房中蜷伏着⋯⋯白天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19 08: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02  四大古都唯余北京

      根据中国小孩的记忆能力与古龙的出生日期,古龙此文章对应范围为1942年到1948年。
      首先要肯定的是,《古都残梦》属于笔记文学,抒情+回忆录类,因为其中有
     “祖母帯着我企立在门外,西天的残霞映着我和他老人家一双依偎着的影子”、“我记得有一次一连三天都落着暴雨,那些天,我终日呆坐在祖母燃着熊熊炉火的厢房里,两打着树叶已脱落的枯枝”、“战争的骚扰宛如一阵带着血腥味的旋风,粉碎了我们美梦般的生活,也粉碎了我对未来生活的美梦,这时,父亲远在他郷我和母亲这脆弱的一群,除了逃难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
   
      文章名“古都”,按照民国的习惯,对应城市实际有四种可能:西安(长安)、洛阳、北京、南京。
      但是,因为文章中有“一队来自远方的骆驼,嘴边吐着浓浓的白沫子,满身沾染着塞外的风沙,悄悄地从我家门口走过”,因此应排除南京。
      洛阳不能排除,但来自塞外骆驼跑到洛阳,不一定能给小孩看到,小概率。根据“沿着古城走,在西面的城根那儿,”、“北国冷冽的寒风里”、“盖着硫璃瓦的院墙”,不大像。
      西安,也是有可能的。
      但西安(长安)作为西北重镇,1942年到1948年经过日军轰炸和内地的战火,能完整看到“却不知不觉地让那中华民国所特有的古老气质扬溢在盖着硫璃瓦的院墙之外”,与“北国冷冽的寒风里”有距离。
      更主要是,古龙文章中有“我怀念,怀念那每一个带着紫罗兰花香的日子”,在1942年到1948年,西安(长安)能让一个小孩经常闻到紫罗兰花香的地方很少、日期很短。
      概率不大。
      基本上,要从北京(北平)入手。
      四大古都,只能先定位于北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19 08: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03  北京的骆驼记忆

       林海音的文章《冬阳·童年·骆驼队》,是描述北京(旧称北平)的城南区域。
       文字有: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
      “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空气中。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与古龙文章中“一队来自远方的骆驼,嘴边吐着浓浓的白沫子,满身沾染着塞外的风沙,驼负着已还黄昏的一抹斜阳,迟滞而缓慢,悄悄地从我家门口走过,这时我凝视着它,直至它们在摇曳的铃声中远去,也许就是这一幅苍凉的图画,使逝去的日子给我留下了一幅永生都不能磨灭的印象。”

      有着高度的重合。

      按照民国时期京师警察厅规定“骆驼以三头为一组”,避免交通拥堵,北京的骆驼行动,需要京师警察厅作管理,古龙所言不虚。
      老舍的《骆驼祥子》中,祥子从军阀处牵走三匹骆驼,也反映出骆驼在京西运输的重要角色。
      “直至它们在摇曳的铃声中远去”,是骆驼铃声的孩提记忆。按照老北京记忆文章,驼铃系于队尾,用于警示骆驼走失或被劫,铃声悠扬成为北京独特风景。
       若仅一只铃铛,必挂队尾以听声辨位,为防止走失。
       从骆驼铃声的孩提记忆,古龙在北京住的时间颇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19 08: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04  名人忆北京匹配片段

      翻阅林语堂《动人的北平》、老舍《骆驼祥子》等文章,有大量与古龙文章匹配的地方。
      例如,《骆驼祥子》中市井生态空间描写,与“沿着古城走,在西面的城根那儿,你或者会看到一栋稍嫌大了点的房子,显然地,它会给你一种阴森森的感觉,屋子前,对立着两座石狮子,孤寂而顽强地伫立在北国冷冽的寒风里,风雨的侵蚀,已使它俩变得比以前更灰白了,穿过石狮子,是一扇门,新漆的油漆并未能完全掩饰着它破旧而臃肿的身躯,随着开门所发生的吱吱响声,会使你联想到那里面是否正是演出着一幕因皇朝的没落而产生的悲剧”
      相对类似。
     《骆驼祥子》中气候描写与人物行为,与“北国冷冽的寒风里,风雨的侵蚀,已使它俩变得比以前更灰白了,”、“干燥的古城也有下雨的时候,我记得有一次一连三天都落着暴雨,那些天,我终日呆坐在祖母燃着熊熊炉火的厢房里,两打着树叶已脱落的枯枝,发出如怨如泣的声音,哀哀的,彷佛是情人的哭,但我却更爱檐滴声,那是雄壮的,有时竟滙成奔腾的急流,咆哮着从屋檐上流下”
       而林语堂《动人的北平》皇家建筑群细节,与“顺着石砌的角道走,你可看到一座不知藴藏着几许神话与传话的佛像,默默地蹲踞在那过高的房椽上带着些许嘲笑的意味,眼看着年復一年的日子从他脚底熘去,却不知不觉地让那中华民国所特有的古老气质扬溢在盖着硫璃瓦的院墙之外,”极肖。
      《动人的北平》等文人北平篇,与“我终日呆坐在祖母燃着熊熊炉火的厢房里”、“往常热閙的院子,那天夜里却空洞得可怕,屋顶上的烟囱在冒着浓浓的黑烟,随着春日的微风而枭了上升。”相对匹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19 08: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05  骆驼路线图与街道范围

       跟踪老北京记忆文章,大致整理出骆驼路线图。它是如何能“一队来自远方的骆驼,嘴边吐着浓浓的白沫子,满身沾染着塞外的风沙,悄悄地从我家门口走过”的?
       骆驼队主要在京西活动,运输门头沟的煤炭、石灰、木材等物资,维系城市冬季取暖与建材需求。
       骆驼组成“驼轿”,前后排列抬木轿笼,常从蒙古、热河长途而来,停驻于“镖局”招牌的店铺前。
       骆驼可驮三四百斤货物,长途运输往返于北京与蒙古、山西等地,短途则连接西郊与城内。
       所以古龙说“满身沾染着塞外的风沙”。
       古龙住宅的街道,必须重视京西等。

       骆驼队伍常驮载杂粮或煤块,末尾有小骆驼押队,颈悬铁铃,行走时发出哑沙声。
       由于有回忆文字“天安门前偶见骆驼队,电车需为其让行,凸显城市古老传统”。因此,即使古龙住宅在现在一环内,也不奇诡,但结合其他因素,可缩小范围。
       不少文章提到线路图:
       骆驼队从德胜门入城后,沿新街口、护国寺向东南分散。
       阜成门为骆驼进城要道,驼队串联成“一把”,前铃引路、后铃报安,构成老北京的日常图景。
       因此,注意德胜门、阜成门进入的线路图,可得到古龙住宅位置范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19 08: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06  紫罗兰香气覆盖区域

       古龙文章有文字:“此刻,我的手握着笔,笔尖在移动,但我的心却因激动而跳跃着,我惭愧,得不到平静,我怀念,怀念那每一个带着紫罗兰花香的日子。”

       北京不是每个地方可经常闻到紫罗兰花香的。
       按照民国对应1942~1948年回忆文章,大致有:
       其一、西郊私人庭院或使馆区:
       紫罗兰喜凉爽环境,北平西郊(如香山、玉泉山一带)因气候相对湿润,富户或外国使馆常在此建造庭院,种植观赏花卉。例如香山双清别墅周边曾有中西合璧的园林设计,可能引入紫罗兰等花卉。
      东交民巷使馆区
      该区域为外国人聚居地,引入欧洲园艺风格的可能性较高。紫罗兰作为欧洲常见芳香植物,或在此类庭院中试种,形成局部香气扩散。
      其二、古寺与文人故居周边:
      法源寺区域
      法源寺以丁香闻名,但部分文献提及该寺周边存在混合种植的庭院参考鲁迅居住的绍兴会馆附近回忆文章,可能夹杂紫罗兰等花卉。
      文人聚居胡同
      老舍笔下的“小羊圈胡同”虽以市井生活为主,但部分四合院(参考祁家院落资料)可能保留传统园艺,种植紫罗兰等观赏植物。此类庭院香气可能随春季风向扩散至邻近街巷。
      其三、皇家园林辐射区
      颐和园周边居民区
      颐和园、北海等皇家园林曾作为花卉培育试验场,周边居民(如园林管理者或相关从业者)可能通过移植或私家庭院种植紫罗兰,形成小范围花香。

      将骆驼路线图与常闻到紫罗兰花香结合,有几种可能。
      其中包含德胜门至小羊圈胡同一带,是古龙住宅所在街道的一种可能范围。

      德胜门为骆驼队进出北京的核心通道,秋冬季节(10月至次年2月)是驼队运输煤炭、皮毛的高峰期。骆驼从塞外(如张家口、绥远)长途跋涉至京城,途经德胜门后分散至小羊圈胡同等城北胡同区域,因此会有“嘴边吐着浓浓的白沫子,满身沾染着塞外的风沙,”
       风沙有些是北京自己的:冬季北京盛行西北风,骆驼队从塞外带来的沙尘与本地沙尘混合,形成“满身风沙”的观感。
       紫罗兰自然花期为3-5月,需湿润避风环境。小羊圈胡同四合院因庭院避风、局部土壤改良(如腐殖土堆积),可能实现小规模种植,香气通过葫芦状胡同结构扩散。
       北京春季多风沙,紫罗兰实际存活率较低,但若庭院内有遮蔽措施(如竹帘、瓦盆覆盖),仍可能在4月前后形成短暂花香。
       不妨记录这种可能:小羊圈胡同四合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19 08: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5-4-19 13:07 编辑

§07  中国带孙老人与古龙出生地

       古龙文字:
       眼看着年復一年的日子从他脚底熘去,却不知不觉地让那中华民国所特有的古老气质扬溢在盖着硫璃瓦的院墙之外,虽然这些都不足以使人感到太多的骄傲,但我却爲它保留了我生命中大半的情感,那也或者是我盲目的徧爱吧——对我生长于兹的故园。

      “对我生长于兹的故园”差不多告诉你,古龙出生在北京,广义上指出生在内地。文章证据显示从古龙懂事之后某些年段,古龙在北京居住,留下鲜明的印象和长期的记忆。

      “晴期的黄昏,怕是我享受得最多的时候了,祖母帯着我企立在门外,西天的残霞映着我和他老人家一双依偎着的影子”

       熟悉中国带孙老人历史者,不难理解,古龙是在内地出生的,古龙妈坐月子的时候,全依靠古龙祖母,照顾古龙母子的生活。
       “干燥的古城也有下雨的时候,我记得有一次一连三天都落着暴雨,那些天,我终日呆坐在祖母燃着熊熊炉火的厢房里,两打着树叶已脱落的枯枝,发出如怨如泣的声音,哀哀的,彷佛是情人的哭,但我却更爱檐滴声,那是雄壮的,有时竟滙成奔腾的急流,咆哮着从屋檐上流下”。

       这是古龙住四合院,喜欢呆在“祖母燃着熊熊炉火的厢房里”。

       古龙的北平记忆是完整的:
       “时间的脚步就这样缓缓地爬动着,由冬天而春天,过了一个哀愁凄婉的清明,又是一个锣鼓喧天的春节,日子如同一篇清利的散交,轻轻地从人们眼底滑过,淡淡的,不带一点烟火气。”
      有春节,有清明。由冬季,到春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19 08: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5-4-19 11:56 编辑

§08  北平中国大学与与选择在在北京居住相关性

      论坛古龙简历的摘要“父熊飞(熊鹏声),据闻为北平中国大学土木系毕业”。

      熊飞将古龙母子安置在北京的四合院。,同古龙父亲在北平中国大学上大学相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5-5-10 19:59 , Processed in 0.05289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