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844|回复: 48

[讨论] 古龙和梁羽生有过如此和谐的会面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 00: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牧野鹰扬 于 2012-8-10 21:07 编辑



今年1月,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了窦应泰所著的《“文坛大侠风云录”:梁羽生与古龙》一书。

该书的内容介绍说:“本书以梁羽生与古龙的交往为主线,穿插他们二人与金庸的交情,立体地再现了他们的事业、友谊、生活、爱情,对他们写作武侠小说的缘起、艰苦、乐趣、成就,都作了细致的介绍。特别对古龙的童年不幸、少年孤苦、青年奋斗,作了详尽的描述。对他的豪放性格、浪漫爱情及嗜酒如命,作了生动的刻画。”

书中,对古龙和梁羽生的见面,确实做了如下活灵活现的描写(http://www.iyd.cn/volume/10098480/in/book-1056257):

当古龙按照倪匡电话里约定的地点准时来到香港中环的威灵顿街上一家有名的小餐馆时,发现倪匡已经在雅座的门前候着他了。倪匡把古龙引进一间恬静的雅座,门帘一挑,古龙发现雅座里果然端坐着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人。古龙从没有见过梁羽生,今晚见面才知道这是一位身材魁梧、英俊潇洒的儒雅文人。梁羽生浑身的儒雅之气与他笔下形形色色的武林英豪截然不同。他戴一架白框眼镜,显得文质彬彬。倪匡把古龙礼让雅座内坐定,然后把他介绍给梁羽生,古龙这才发现这家名叫“镛记酒家”的餐馆,原是香港卓有名气的老店,今晚梁羽生做东,为古龙特意点了这家小店的拿手名菜“镛记烧鹅”和几碟精致佳肴,都是些古龙从前在台湾没有机会品尝的。梁羽生不嗜狂饮,却又为古龙叫上一壶陈酒,倪匡知道古龙的海量,因此他亲自把盏,频频敬酒。梁羽生俨然一位老大哥,说:“查先生可能正忙于写电影剧本,虽然他无法见你,可他对台湾一些武侠小说作家也很敬佩。耀华,听说台湾有一个‘武侠沙龙’,那里一定是名家荟萃吧?”

古龙感到梁羽生就像一位兄长,他呷了一口酒说:“台湾的‘武侠沙龙’确也有些才子,只是我感到台湾的武侠小说始终困守在旧有的模式上,这也是我决定到香港来向两位先生求教的原因。”

梁羽生亲自为他斟酒把盏说:“台湾武侠小说作家中不是有‘三剑客’吗?他们的笔法也自成一家,至于新派和旧派,我想也许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

古龙饮罢杯盏中醇酒,面庞上现出了淡淡的红晕,他豪爽的性格显然与梁羽生温文尔雅的淡定形成鲜明对照。他振振有词地说:“先生说得不错,台湾的‘三剑客’从来都是我的老师,这些年来我之所以始终没有成就,现在回想起来,就因我囿于台湾武侠小说的陈旧框架,始终不能有所突破。‘三剑客’中的老大诸葛青云,他原是军人出身,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棍,又在国民党的军队里当过下级军官,所以当他来到台湾以后,就毅然退出了军界。诸葛青云想把他军事上的许多经验都演变成历史的武侠小说。当然,诸葛青云的作品并不是没有长处,例如他写的《黑剑双英》就曾经在台湾轰动一时。当时我就因为喜爱这部作品,才决心从此要走武侠小说的写作之途,我甚至还把诸葛青云当成了自己的偶像。可是,后来当我读到金庸和梁先生的小说时,才蓦然一惊,原来他们的小说在两位先生的作品面前竟然是小巫见大巫了!”

“那么司马翎先生呢?”梁羽生没想到古龙心中对他和金庸竟有如此之高的评价,于是打断了他的话,说,“早在我和查先生没写小说之前,就已经听说台湾有一个叫‘吴楼居士’的大手笔了,他可就是司马翎先生吗?”

“一点不错,正是正是。”古龙酒逢知己,见梁羽生如此善待于他,便频频举杯豪饮,一壶老陈酒早已喝干了。梁羽生再为他叫上一壶酒来,古龙边饮边说:“司马翎还有一个笔名,叫作‘天心月’,他之所以冠名为‘吴楼居士’,是因为他本来姓吴,叫思明。此人也曾是我最敬佩的师长,即便现在我也始终对他的作品敬佩几分。司马翎也和诸葛青云一样,都是军人出身,由于在国民党军队里不得志,所以才隐居民间以写武侠小说为生。正由于司马翎怀才不遇才写武侠小说,当然,他的功夫很深,再加上他从小就有古文修养的功底,所以司马翎的作品中有很强的文学性,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他作品的原因了。先生和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之所以称之为‘新潮武侠小说’,我想,一个重要的区别就在于你们两位的武侠小说,具有强烈的历史知识做基础,而文学性也就恰恰体现在其中。至于台湾一些作者的武侠作品,虽然写得也很热闹,但都是一些杀杀砍砍的动作闹剧。没有思想且不说,人物往往也没有性格,情节往往流于形式。这样的武侠小说其实是没有任何生命力的,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读者丢到脑后的。先生,莫非我的意见没有道理吗?”

“有道理,耀华。”梁羽生见他吐语奇妙,而且也有一般浮躁青年所没有的深沉,便探询地说,“我想问你,你对当今的武侠小说有何见解?”古龙笑了:“在您面前,我是没有资格来谈武侠小说的。不过您既然抬举我,我就说说我的想法。在很多人心目中,武侠小说非但不是文学,不是文艺,甚至也不能算是小说。正如蚯蚓虽然它也会动,却很少有人说它是动物一样。造成这种看法固然是因为某些人的偏见,但我们自己也不能完全推卸责任。武侠小说有时的确写得太荒唐无稽,太鲜血淋漓,却忘了只有人性才是每部小说中不能缺少的灵魂啊!”

“哦?”梁羽生听了双眼一亮,急忙又说,“你对金庸的小说也是这么看吗?”古龙正色地点头:“您和查先生的作品都是有人性作骨架的作品。你们写的武侠小说风格天成,至今已吸引各地读者。但我以为,武侠小说还是要不断求新、求变的。不瞒您说,我写武侠小说的时候,就是模仿金庸和您的小说。但我仍然认为两位大侠还应该不断地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传世之作来。不知我的话是否唐突?”

“不,不,耀华,我没有想到你是一个有思想的青年人。”梁羽生默默坐在灯下倾听着来自台湾的古龙对酒抒情,大发感慨之词。如果说没有见到熊耀华之前,倪匡向梁羽生介绍的古龙,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喜欢武侠作品的热心读者,那么经过这次接触让梁羽生深切了解到古龙的人品与才学。古龙豪爽性格的可爱与他对武侠作品超越常人的独特见解,让梁羽生非常感动。而古龙对台湾武侠小说目前现状的估计,恰好与梁羽生从前的观点不谋而合。梁羽生叹息说:“我们这些年在香港,听的都是吹捧,只有你敢于批评。这很好,特别是从你口中听到了武侠小说与人性的关系。这对我极有启发。为什么在武侠作品中也要体现人性呢?”古龙笑了笑:“你是大师,我是班门弄斧。我想,人性的冲突才是永远吸引读者的。如武侠小说总是写神、鬼和魔怪,就只能是短期让读者哈哈一笑的浅薄快餐。我主张好的武侠也应该像纯文学一样去写人,去写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只有这样才称得上是优秀的武侠作品。不然,将来就没有人再读武侠小说了。”“你说得很深刻,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梁羽生很佩服古龙的观点,但他不想在一位文学青年面前过多发表意见,便转了话题,“不是还有一位卧龙生吗?我羡慕你们台湾的‘三剑客’,因为每个人的笔名都有相当的传奇色彩。卧龙生的作品,莫非也停留在还珠楼主和宫白羽的层面上吗?”

古龙一连饮干三壶陈酒,但他仍然毫无醉意。梁羽生见他如此海量,急忙示意倪匡,倪匡再吩咐侍应生上酒添菜。倪匡情知梁羽生是替代金庸接待远路而来的古龙,所以他频频劝酒。古龙借酒力索性把心里话倾吐出来:“先生,并非我在这里夸夸其谈,甚至否定一切。我想说的是,我的每句话都发自内心,绝无贬低他人抬高自己的意思。卧龙生本来姓牛,也是一个国民党士兵出身。只是他与司马翎、诸葛青云无法相比的是,他从小没有读过几年书,到了军队上又多次随军征战,所以他几乎很少接触中国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卧龙生之所以写小说,全是因为他从小就喜欢听老一辈说书人的讲古论今。他的处女作《风尘侠隐》就是在没有多少文化底蕴的情况下写成的。所以,我对卧龙生的武侠小说从来就没有欣赏过。如果说卧龙生也有一些成就,那就是他过人的感悟能力了。许多古代武侠作品和评书话本对他的影响,最终促使卧龙生产生了创作的灵感。不过,我还是那句话,如果我有一天也要写武侠小说,绝对不走台湾‘三剑客’的老路,而先生和金庸先生的作品起点高,意境深远,同时历史资料的运用也别出心裁。所以,我多么希望长住香港,因为这样可以在两位先生的指点之下,有一天写出我风格独特的武侠新作来。”

梁羽生默默倾听许久,直到古龙一口气把他想说的话都吐出来,才对古龙的才学有了彻底的认识。他感到古龙的见解精深,历史学识尤其独到。梁羽生通过和古龙的对话,才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这位怀才不遇台湾青年的思想和抱负。梁羽生频频为他斟酒,说:“耀华,见了你我很兴奋。我敬佩你虽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却有如此坚韧的文学意志和进取之心。我和查先生写小说,可以说都是遵命写作,不得不为之。可是你呢,却是因为从内心深处喜欢文学才产生的写作冲动。其实,我是过来人了,才深切知道世上千百种职业,唯有写小说是最为艰难的事。而文学写作是一条坎坷的小路,在这条小路上始终拥挤着许多想获取名利的人,有些人甚至急功近利,只看到写书成功后的名利,却没想过写作的艰辛与苦痛。这样的人将来注定是一事无成的。”

古龙听了这话,忽然郑重地问:“先生这话很富有哲理性,看起来我今生在写作上是不会有出头之日了?”

梁羽生摇摇手说:“并非此意。耀华,我是在说,如果你是为名和利才想写武侠小说,那么肯定不会有成果;反之,如果你是出于对武侠小说的喜爱,才拿笔写作的,那么这才是一种真正的事业。因为写作需要付出的代价并不是一句话可以说清的,这就像一位哲人说的那样:文学是愚人的事业,而头脑过于聪明的人是做不成的。”
“哦?”古龙听了这话,手里高举的杯盏忽然停在半空中了。他感到此次来香港真是不虚此行,梁羽生一番话使他内心产生了强烈震撼。因为梁羽生看来普通而实则深刻的见解已经触及到他的痛处,以往对写作所抱有的功利思想,都在梁羽生那刺痛灵魂的点拨面前顷刻化为乌有了。

翌日,古龙匆匆结束了为期三天的香港之行,乘船返回台北。他这次到香港虽然没有见到心仪已久的金庸,但他见到梁羽生也是一大收获。许多年前他对文学和写作抱有的私情杂念,都在与梁羽生的一席交谈中得到了净化。就是从那时起,古龙变得更加勤奋刻苦了。他回到瑞芳镇对陈妮妮说:“妮妮,幸亏你劝我到香港拜访两位先生,不然,我现在还像从前那样浑浑噩噩混日子,成功的时刻也许永远不会到来。”

但是,我把手头的两本古龙传记都查了一下。没有他与梁羽生见面的记载,在网上也没查到那怕是一条相关的信息。不过这两本由彭华和费勇等人所著的古龙传记,写得也真不合格,作者本身对古龙好象就知之甚少,写的大部分都是对古龙作品的评论。

我还有一本澳籍人刘维群所写的梁羽生传记,比较详实,该书中记录了梁与金庸以及其他文友的交往经过,也并无他与古龙
见面的记载。

《梁羽生与古龙》一书的作者窦应泰,是大陆著名的名人传记作家,我收有他多部人物传记作品,他真的敢这么无中生有,毫无诚信可言吗?






3.jpg
发表于 2012-8-1 06: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印象中,古龙好像从未出过台湾,怎么会跟梁羽生会面?我感觉可信度不大。当然也可能是我孤陋寡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 07: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可去倪匡微博问,以前没微博,造假编故事挺方便的。

前提是,倪匡肯回答,更重要的是,倪匡新浪微博是本人。新浪的微博认证并不总是那么可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 08: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如我在舊雨樓回的
這本書是小說而非傳記

混雜了事實和作者的幻想
而以傳記的標準衡量
就是胡編亂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 09: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感觉有伪造之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 09: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安石 于 2012-8-1 09:18 编辑

古龙究竟有未离开过台湾倒是一件值得探讨的事,也许倪匡那儿能知道些什么。古龙给香港的饭馆题过字(?),是本人去的还是店家通过关系索取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 0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石 发表于 2012-8-1 09:14
古龙究竟有未离开过台湾倒是一件值得探讨的事,也许倪匡那儿能知道些什么。古龙给香港的饭馆题过字(?), ...

古龍的友人陳曉林說沒有離開過台灣
但舊雨樓的諸葛慕雲兄指出香港某文人說有

都是間接的人證

可是以這段故事的背景看來
古龍在早期由於身分證的問題
是萬萬離不開台灣的
所以也不可能去和梁羽生見面
更何況倪引薦而由梁代替金接待
這種組合是不可能出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 09:4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想我們這麼認真討論也真逗趣
這個作者照片拿了翡翠週刊上的
而這個照片是從古武散出去的
文字則雜抄自古龍和評論家們的各篇文章

毫無權威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09: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安石 发表于 2012-8-1 07:48
这个可去倪匡微博问,以前没微博,造假编故事挺方便的。

前提是,倪匡肯回答,更重要的是,倪匡新浪微博 ...


倪匡的微博我也去过,老先生会现身回答网友的问题,不过他可能知道自己名大言重,一般口不臧否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 10:21: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笑死人了,这玩意需要认真探讨么?读上几行,“地摊文学”的气息不是扑面而来嘛!

这种地摊文学的一大特征,就是绘声绘色,尽管作者肯定不在场,也没采访过当事人,但他就是能把主角说的每句话、每个细微的表情、喝掉的每杯酒和磕掉的每个瓜子都给你“复述”出来,要不是篇幅所限,他连古龙上过几次厕所都会告诉你的。

北京的的哥师傅就很多这样的地摊文学创造天才,你一上车就给你唠嗑中南海内幕,让人以为他刚刚列席了政治局常委会。

为啥作者不写《古龙与金庸》这样明显更有吸引力的题材呢?很明显,金庸活着,你扯淡也得有个界限。挑两死人来整,死无对症,你能怎么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5-4-3 18:46 , Processed in 0.04282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