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26|回复: 39

[原创] 读古龙__古籍历史痕迹暨武侠小说涉宗教文义史辨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2 21: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5-8-5 11:51 编辑

读古龙__古龙小说中的历史痕迹暨武侠小说涉宗教文义史辨识



       笔名在古龙考证帖<解古谜_《陆小凤传奇》“第六回 珠光宝气”之“干炸奇门”是什么?>,曾经引述一位“资深古龙书友”的观点。
      “资深古龙书友”认为,有人质疑古龙小说未如金庸小说般有历史感,实属误解;由于“暴雨专案”古龙无法直接写历史朝代背景,但古龙通过描述美食,巧妙地反映几千年饮食文化。

      这种为回避“暴雨专案”而尽量不写历史者,实际上不只古龙一个。
      不过,如果仔细地研读古龙小说,不难发现,古龙小说的“字里行间”,尚有不少历史的痕迹。
      虽然是古龙信手拈来,但不乏惊奇,颇具耐读性。



□□□□□□
□□□□□□

 楼主| 发表于 2025-8-2 21: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5-8-5 11:54 编辑

目录

§01 《英雄无泪》中的“金吾不禁”
§02 《英雄无泪》中的“铜驼巷”
§03 《白玉老虎》中的“剑门”
§04 《英雄无泪》中的“白马寺”
§05 《白玉老虎》中的两句经文是否有字误?
§06 《天涯·明月·刀》校正后经文是否又现新字误?


§10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2 21: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01 《英雄无泪》中的“金吾不禁”

     许多古龙小说的使用语言,并没有显示朝代,但却充满历史感,本身就是一句“古语”。
     例如 《英雄无泪》“第二章  刺杀”中,古龙写道:
     长街上金吾不禁,花市花灯灯如画。

     长街上金吾不禁?金吾是人名吗?金吾不禁是否写错?如何没有写错,那么,
     何为“金吾”?金吾与长街系何关系?

     要了解“金吾不禁”,需要读读韦述的《西都杂记》。
     韦述是唐代的史学家,官至工部侍郎(正三品,从二品),封方城县侯。
     韦述著有《唐职仪》三十卷、《高宗实录》三十卷、《开元谱》二十卷、《御史台记》十卷、《西京新记》五卷;
     以及《西都杂记》一卷。其中有:
    “西都京城街衢,有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日夜敕许金吾弛村,前后各一日。”

     金吾:是秦汉时执掌京城卫戍的地方官。晓指天刚亮、清晨, 暝指日落、天黑。
     《西都杂记》此处指元宵及前后各一日,终夜观灯,地方官取消夜禁。
      后引申义为:没有夜禁、通宵出入无阻。
     
     宋朝“三苏”的先祖,中国唐代诗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诗:“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而元末明初著作《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第六九回“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写道
     “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晴霽,星月交辉,六街三市,竞放花灯,真个金吾不禁,玉漏无催。”

     初处为韦述的《西都杂记》的典故,到了《三国演义》变为成语“金吾不禁”,由于金吾是秦汉时官职,而
     与元末明初著作追述的三国时期事件,没有矛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2 21: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龙是否读了《西都杂记》?
        未知,但古龙曾经自述看过《西京杂记》。

        即使古龙未读过《西都杂记》,但可能小时候读了《三国演义》,对“金吾不禁,玉漏无催”印象深刻,用在《英雄无泪》一书,主要描述元宵节发生的事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2 21: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追随古龙在《英雄无泪》留下的历史痕迹“金吾不禁”,可以读到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如
    元朝段成己的《九月二十六日河上雪》:

    金吾不禁夜,放箫鼓,恣游遨。
    被万里长风,一天星斗,吹堕层霄。
    御楼外、香暖处,看人间、平地起仙鳌。
    华烛红摇勒,瑞烟翠惹吟袍。
    老来怀抱转无聊。虚负可怜宵。
    遇美景良辰,诗情渐减,酒兴全消。
    思往事,今不见,对清尊、瘦损沈郎腰。
    惟有当时好月,照人依旧梅梢。

    其中的“瘦损沈郎腰”,指先后在宋、齐、梁三朝做官的一位美男子沈约,字休文,因为腰肢瘦损,世称“沈腰”。
    苏轼的《次韵王巩颜复同泛舟》如下,

    沈 郎 清 瘦 不 胜 衣 , 边 老 便 便 带 十 围 。 躞 蹀 身 轻 山 上 走 , 欢 呼 船 重 醉 中 归 。
    舞 腰 似 雪 金 钗 落 , 谈 辩 如 云 玉 麈 挥 。 忆 在 钱 塘 正 如 此 , 回 头 四 十 二 年 非。

     第一句就是“沈郎清瘦不胜衣”,沈郎极为清瘦,似乎连穿在身上的衣服都不胜负荷。
     崇拜古龙的黄鹰,未知是否从“金吾不禁”追踪到“瘦损沈郎腰”,但肯定读了《次韵王巩颜复同泛舟》。
     因此,命名了大侠名字为“沈胜衣”,也写了知名系列 “大侠沈胜衣系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2 21: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02 《英雄无泪》中的“铜驼巷”

    《英雄无泪》“第八章  铜驼巷里雄狮堂”,以开始古龙写道:

       二月初六。洛阳。......
  宋太祖出世的夹马营、后唐时创建的东大寺、曹植洛神赋中的宓妃祠、铜驼巷里的老子故居、白马自西天驮经而来的白马寺、“天津桥下阳春水”的古桥,至今犹在此。
  可是高渐飞的志却不在此。......
      雄狮堂的总舵就在铜驼巷里,就在传说中老子故居的附近,几乎占据了一整条巷子。

      批评古龙武侠小说没有历史背景、至多是属于架空的朝代者,可能没有注意到诸如此类的细节描述。
      古龙兴之所至,不仅有历史,还有地理。
      小说所称的“雄狮堂总舵”铜驼巷,现在的道路名为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中州东路。
      而历史上的老子故居,一直在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的东通巷北头西侧。
      因此,古龙说铜驼巷在“传说中老子故居的附近”,没有任何问题。

      古龙所述的“宋太祖出世的夹马营”,也在今洛阳市瀍河回族区,瀍河桥东。
      夹马营得名原因在于,五代时期此地作为拱卫首都洛阳的军事重镇,常年有军队驻扎。
      夹马营不仅是宋太祖赵匡胤的诞生地,也宋朝第二位皇帝、赵匡胤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赵炅)的诞生地。
      赵匡胤生于927年3月21日。
      从927年出生到945年与贺式结婚,赵匡胤一直住在夹马营,到后汉初年(947年)才离开夹马营外出发展,
      因此,宋太祖赵匡胤在夹马营足足生活了20年。

      古龙写洛阳第一个就写夹马营,估计是看了不少宋史资料。
      实际上,赵匡胤对夹马营很有感情,北宋僧人文莹的《玉壶清话》记载,赵匡胤称帝后还重访夹马营;
      回忆起小时候在某处埋藏过一个小石马,指示随从挖掘,果然挖出当年埋的“小石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2 21: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网页上有些介绍夹马营的文章,称夹马营诞生过两个皇帝——宋太祖和宋太宗。
    宋太宗指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赵炅),赵光义生于939年11月20日,比其兄小12岁。
    赵匡胤是老二,赵光义(原名匡义,其兄当皇帝后避名讳而改光义)是老三。
    赵匡胤的哥哥、老大赵匡济因病早夭。
    赵匡胤、赵匡义的父亲是五代时期后唐的大臣赵弘殷,母亲为杜氏。
    虽然赵匡胤诞生在夹马营,但赵光义(赵匡义)未如某些网络所称的也诞生在夹马营,据说来源于某文献。
    赵匡胤诞生12年后,杜氏在开封府浚仪县崇德北坊护圣营官舍,生下了赵匡义。

    某些野史记载,杜氏梦见神仙捧着太阳授予她,从而有娠怀孕,直到赵炅出生的当天夜晚,红光升腾似火,街巷充满异香。估计是宋太宗时期的颂德文字。
    因此,古龙未如某些文献般也加述宋太宗,是正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2 21: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03 《白玉老虎》中的“剑门”

      古龙在不少小说中,使用了古诗词,并且尽量贴近小说主人公的场景。
      例如,在《白玉老虎》“入 蜀”这一章,古龙写道:

  此生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无忌不是诗人,也没有陆放翁那种闲逸超脱的诗情,但是他也在斜风细雨中,撑着把油纸伞,骑着匹青驴,入了剑门,到了蜀境。

□□□□□□
     
      陆放翁即是陆游,上述两句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创作的七言绝句《剑门道中遇微雨》的后面两句。
      前面两句是: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陆游创作《剑门道中遇微雨》的背景是,陆游由陕西南郑前线,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使司参议官;
      成都则是南宋时首都临安(杭州)之外最繁华的城市,可谓脱离险地,奔赴旺地。因此,古龙才说 “(无忌)没有陆放翁那种闲逸超脱的诗情”

      而写入古龙小说的“此生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宋代诗人陆游采用了唐昭宗时期的典故:
      唐昭宗在位时的相国郑綮,是个诗人。有人问:“相国近为新诗否?”,
      郑綮答道:“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何以得之?”

      巧的是,“灞桥风雪”这个典故,被用于武侠小说。
      武陵樵子创作了《灞桥风雪飞满天》,本论坛书库有此书,长篇,全书112章,链接为:
       https://www.gulongbbs.com/wuxia/wulingqiaozi/bqft/

    《灞桥风雪飞满天》的主角为长孙骧,主要情节是长孙骧为胞兄报仇,复仇路上,顺便娶了11个老婆,并依靠11个老婆,统一了武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3 14: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04 《英雄无泪》中的“白马寺”

     《英雄无泪》“第八章  铜驼巷里雄狮堂”,以开始古龙写道:

       二月初六。洛阳。......
  宋太祖出世的夹马营、......白马自西天驮经而来的白马寺、“天津桥下阳春水”的古桥,至今犹在此。
  可是高渐飞的志却不在此。......

□□□□□□

       曾经在网页上看到解释,将“白马自西天驮经”与西游记唐三藏的白马挂钩,实际上,西游记唐三藏原型是唐朝僧人玄奘(约公元7世纪人物),而古龙笔下的“白马自西天驮经而来”是汉朝的故事。
       古龙实际上是对“白马寺”的白马典故作解释,如果古龙笔下的“西天”不是《西游记》或唐三藏相关的“西天”(印度),那么其中的“西天”是哪里?

       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遣使蔡愔、秦景为首的西行使团,赴西域求法(西行求法),在大月氏国(又称贵霜帝国,今阿富汗到中亚部分地区),在此遇到天竺高僧摄摩腾与竺法兰;
      大月氏国的僧侣誊抄了佛经42章后,西行使团以白马驮载佛经42章及佛像返回洛阳。
      因此,古龙笔下的“西天”,即是今阿富汗邻域、古大月氏国。

      而《西游记》相关的“西天”——灵山大雷音寺是佛教的圣地,是如来佛祖的居所,位于西牛贺洲的灵山之巅,顶摩霄汉中,根接须弥脉。在现实中曾经被认为是印度比哈尔邦那烂陀寺的文学映射。
       玄奘(生于602,卒于664)是唐代高僧,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
       根据历史记载,唐朝僧人玄奘从长安出发,经 河西走廊 进入 新疆 ,翻越 帕米尔高原 ,穿越 兴都库什山 ,最终抵达印度佛教圣地那烂陀寺。该寺是当时印度重要的学术与宗教中心,玄奘在此获得大量佛经典籍并完成翻译工作。

      两个“西天”,今阿富汗邻域的古大月氏国与今印度比哈尔邦的那烂陀寺,还是有段距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3 14: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龙笔下的《英雄无泪》第八章的“白马自西天驮经而来的白马寺”,历史感凸显。
       汉语文字源流的“寺”作为僧院通称,此说法即源于白马寺的“寺”。
       洛阳白马寺也被尊称为“汉传佛教的起源地”。
      《后汉书》《洛阳伽蓝记》等典籍明确记载,“白马寺”为“中国第一座官办寺院”。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敕建白马寺,以供奉“白马自西域所驮”佛经与佛像,洛阳白马寺也成为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

       这段历史,不仅在中国两千多年来历史典籍所确认,也被世界上其他尊崇佛教的国家所承认。
       印度、泰国、缅甸三国政府已直接在洛阳白马寺境内出资建造了本国风格的佛殿苑,柬埔寨等国家也表达了建造意愿。
       其中的泰国佛殿苑,于1992年由泰国出资始建,2010年扩建后占地达11664平方米,为国际佛殿苑中面积最大,所供奉的核心文物极其珍贵——2014年泰国将首都曼谷供奉数百年的释迦牟尼佛骨舍利移交至此,安奉于舍利塔内。
       洛阳白马寺国际佛殿苑中,泰国佛殿苑含大佛殿、舍利塔、四面佛等,融合泰国大皇宫与金山寺风格。

       而印度佛殿苑,于2003年,由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参访白马寺后提议建造,2006年正式动工,这还是印度政府在全球范围内捐建的第一座佛殿。
       其占地6000平方米,含1:1复刻的桑奇大塔原型;且在大佛殿雕刻佛本生故事浮雕,回廊体现印度早期佛教艺术风格。
       如果要体验“原汁原味”的原始佛教文化而不出国,不妨到洛阳白马寺瞻仰印度佛殿苑的佛本生故事浮雕、桑奇大塔(复刻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5-9-3 08:58 , Processed in 0.03757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