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笑商 于 2013-5-3 03:22 编辑
很久以前,在一次与朋友讨论时,我曾将温瑞安比作辛稼轩,所以今回北渐重开,莫名其妙的,脑中便浮现了那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算是巧合么,屈指算,“四大名捕”诞生到现在,岂不是也有四十三个年头了。 不过说句老实话,这个系列的初创时间,恐怕还当真是一桩无头公案。 因为包括作者温瑞安本人,都是前后说法不一的。 先是首次结集出版的台湾长河版,前序〈心路历程〉中提到“《四大名捕震关东》上册有《追杀》、《亡命》两篇,一篇完成在我十七岁,另一篇则在十八岁。” 而到了作者九四年重新修订这一系列时,为原著增补了相关稿校,分别是“稿于一九七〇年于马来西亚霹雳州美罗埠中华中学念高中一”和“稿于一九七一年由中华中学转至L·S·S·英(巫)高中学校”。与之相应的,前序中提到的年龄也改成了“十六岁”和“十七岁”。 究竟是十七八还是十六七,或许牵涉到华人虚岁周岁的换算问题,影响倒是不大,重点是,究竟是不是七〇和七一年? 作者胞兄温任平先生曾在温瑞安诗集《将军令》代序〈击打着自己的旗〉中提到:“高中的最后两年,你写成三部武侠中篇。并且发表在香港的《武侠春秋》上。” 温瑞安的高中,是只上了两年么? 而温氏曾经结义兄弟蓝启元则又是另一种说法:“……这致使他于一年中以龙音这笔名写了三篇武侠小说:《追杀》(三万余字,刊于《武侠春秋》第七十二期)、《亡命》(八万余字,刊于《武侠春秋》第七十八至八十期)和《龙虎风云录》(廿余万字,未发表)。”(试论温瑞安的《结局》) 如果此语成立,则表示这两个故事是同年创作,温氏的两段稿校,不过是作为自己自传的一小段节录罢了。 当然,上述旁人之语不过提供一个参考,存疑归存疑,毕竟作者最大,发表时间有书为证作不得伪,创作时间只能任由他说,更极端的例子是隔壁的《霹雳金光》,明明是一九八六年十月就开始发行录影带了,但大霹雳官方非要坚持将素还真生日定在八八年,你我又能奈他们何? 所以连我自己整理发布的相关创作年表都取一九七〇这一流传最广的说法了,无谓在此问题上独树一职。 ● 其实我个人内心是倾向于蓝启元的,因为该书的最初刊载情况正如他所言,香港《武侠春秋》,期数精准到一般无二,时为一九七一年的八月十八日以及九月廿九至十月十三日。 在此要多谢“mazhiqiangwojiao”和“bebydou”两位侠友,为我费心拍照扫描了这几期的相关图档,是以我才能如此肯定,毕竟就资料而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反观身为原作者的温瑞安本人,对此的说辞则混乱的多,试从其专栏文字中略举几例::
我第一部武侠短篇《追杀》(冷血)和中篇《亡命》(追命)在一九七〇年、七一年发表于邓豫主编的《武侠春秋》(邓豫亦是郑光老友)。 “温瑞安笔下人物”第一百一十八篇:唯独我尊──一入江湖卅余年的郑光
“四大名捕”从第一部《追杀》在一九七〇年发表于香港《武侠春秋》开始,迄今写了卅三年。 “武侠大说”第一篇:四大名捕斗四大名捕
在一九七一年,也就是温少侠念高中一的时候,大约十六岁吧,开始写“四大名捕”的《追杀》、《亡命》,十分古龙,比古龙还古龙,在大马没地方投稿,便寄去香港邓(通?)先生主编的《武侠春秋》。当时,该刊正连载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和《欢乐英雄》。温巨侠可以说是同期就在该刊上发表这两篇“四大名捕”的原型少作的。十分荣幸,能与古龙大师同期、同刊、同登。这比啥都珍贵。你们谁高谁强都好,但谁也买不到岁月。 “武侠大说”第一〇三篇:他们买不到岁月
温巨侠的“四大名捕”故事首作《冷血》(即为《追杀》)在一九七一年发表在该刊第七十二期,当时温巨侠大约十七岁。那时古龙正在该刊撰写《小李飞刀》(当时名为《铁胆大侠魂》)。 “侠道相逢·今古篇”第六篇:曾经沧海,难为拖泥带水──前武侠时期武侠刊物点将录(下)
前两段生生把时间前提了一载倒可勉强认为是时日已久难免记错,后两节则就很有意思了,《追杀》、《亡命》真的是与古龙先生《多情剑客无情剑》同期刊载的么? 当然不是的, 根据古龙武侠论坛“让你飞”侠友的考证,《多情剑客无情剑》的下部,即《铁胆大侠魂》,刊载于《武侠春秋》不假,却是要早于“震关东”故事,为该刊总五至四十五期,时为一九七〇年三月至七一年二月。 而与《追杀》《亡命》联袂登场的,《欢乐英雄》是对了,还有一部则是《大人物》。 换句话说,温瑞安一再强调自己处女作与“小李飞刀”的渊源(无论专栏还是随笔,演讲还是访谈),其实是不符合事实的,恐难脱时下出书总要有一堆“名人推荐”之嫌。 好了,在这个问题上,温瑞安可以信口开河,那么“著名武侠小说评论家”呢? 比如写下《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的叶洪生先生。
“新派”终结者──温瑞安,出道甚晚,一九七〇年始以“温凉玉”笔名在香港《武侠春秋》月刊发表处女作《追杀》。 《论当代武侠小说的“成人童话”世界》四、“新派”武侠创作之昌盛与没落
一九六九年,温瑞安十六岁,在香港《武侠春秋》(七十二期)发表了第一部武侠创作《追杀》。 《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第四章 蝉曳残声过别枝 第二节 “现代派/超新派”何去何从──兼论温瑞安
叶老在武侠小说研究上的成就是值得尊敬的,但这并不表示就没有错误,尤其是在温瑞安相关资料上,功课似乎做的不够。 这两段至少存在着三个问题: 首先,《武侠春秋》是周刊,非月刊,此属小节。 其次,温瑞安发表《追杀》的时间不是七〇年,更非六九年,而是如前文所述,一九七一年。前句或许是受温瑞安自我标榜误导,但后者就比较令人费解了,一九六九年《武侠春秋》还没创刊咧,叶老您写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就罔顾了香港武侠小说发展事实了么? 第三点,《追杀》发表时所用笔名“温凉玉”,亦属大误,叶洪生写此文时并没有真正认真去查阅过相关期刊是一定的了,但为什么坚称有笔名而非作者原名呢? 我想,这大约是受了另一家老牌武侠杂志《武侠世界》的误导, 事实上“温凉玉”也是温瑞安笔名不假,却是《武侠世界》主编郑光先生代其所取,在该刊发表“四大名捕会京师”故事时所用,而非《武侠春秋》。 这边作者所用的笔名是“龙音”。 ● 好了,所有有关创作发表时的谜题一一解说清楚,我们可以进入正题了,开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震关东”故事各版本间的源流演变。 原始刊载版的《追杀》与《亡命》与今传本还是有着很多差异的,涉及情节的部分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冷血身世 在少年温瑞安的笔下,冷血初出场时已是廿七岁,老父早逝,火云坎正是他的老家,家中有母亲,有弟弟,还有两名忠心耿耿的老仆,一名冷黑铜,一曰“铁甲铜皮”冷匕刀,练有四十年金钟罩功夫。适逢十三头狼逃亡路过,“他们要准备粮食,他们劫了一家,也把那家人斩草除根”,而这一家,恰恰便是冷血家。 二、狂徒是谁 很多论武党都对无敌公子临终那可比当年燕狂徒的全力一掌津津乐道引为佐据,从而得出英雄系远胜神州系的结论,却不知那是作者在九四年为了解决“当时的”时序问题不负责任胡乱替换的产物,真正的原始设定是“当年大侠我是谁的全力一掌也只怕不过如此”,因为当时作者除这两个故事外只写过方振眉系列的《龙虎风云》,所以信手拈来,未必真去想过合适与否,此外如果硬抠字眼的话,黑衣我是谁擅长的是拳而非掌吧?于是这样一来,四大名捕岂不是比江南白衣差了不知多少个级数? 三、三大天柱 同上述原因,在当时作者的设定中,“四大名捕”与“白衣方振眉”是发生在同一片天空下的故事,所以书中同样有着风云镖局、试剑山庄,以及长笑帮,这其中还为前二者作了更加详细的设定,“风云镖局是由北河四十二家镖局及河南十七省八十四家镖局所支援的”(是的,你没看错,的确是“河南十七省”),而试剑山庄则有了明确的根据地“大河镇青龙冈”。前者势力范围是北河一带五百里,后者则是大河县二百里。至于书中长笑帮主为司徒长乐而非曾白水,创作上的先后是一个因素,或者也可以理解成长笑余党死灰复燃?毕竟连我是谁都成了“当年大侠”了嘛! 四、四大名捕 “四大名捕震关东”只写了两个故事,《追杀》中是冷血,《亡命》中是追命,余下二者是谁?很有趣的,连原作者温瑞安当时都没有全部想好,前者发表时说的是“他是他最敬佩的人四名最得力助手之一,常笑、无情、冷血、追命──他是冷血。”而到了后者刊载,则又改口“他就像他的师弟冷血那样坚忍,甚犹过之,当然,他的两位师兄──笑语和无情,就更加可怕了。” 无情的地位无可撼动(至于当时温瑞安是否想写成一位大师姐另当别论),可怜的铁二爷则是两度易名,总脱不了一个“笑”字,大约初时是为了与“无情”相对仗罢,莫非作者本想塑造一位“笑脸刑总”朱月明之类的形象? 而在这里顺便提一下的是,“常笑”这个名字在其他作家作品中也有出现,即古龙开笔,黄鹰续完的“惊魂六计”之《血鹦鹉》,其中也有着“四大名捕”这一称谓,分别是“铁手无情”铁恨以及“毒剑”常笑。 为此我专门请教过“smsj”侠友,帮忙查出《血鹦鹉》刊载于《武侠世界》的具体时间,结论是提到“四大名捕中的铁手无情”一节乃出自古龙之手,刊登于一九七五年二月十三日的《武侠世界》上,而常笑登场则是在黄鹰代笔的段落,要到同年秋季去了。 所以呢,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借鉴,在这一点上,温瑞安要早于古龙黄鹰,当无疑问。 名字可以撞车,组合名(尤其是已成系列深入人心)不宜雷同,而两位作家同时写下“四大名捕”之常笑这种双重巧合,着实鲜见。 五、名捕杀手 “四大名捕”的的确确是武侠春秋本就开始建立的概念,但是很奇怪的是,该本《亡命》的最后一回,却较之今本要多出三行的蛇足:
这“四杀手”的故事之二《亡命》,至此也该结束了。 当我们描述一些武林异杰时,我们不能因为他杀人无数,或行动怪异而觉反感,因为我们都不是法官! 就算你是法官,也不能管古代的事,是吗?
究竟是名捕,还是杀手,到底是笔误,还是错植,这个疑问,恐怕只有当年《武侠春秋》的主编邓豫先生,才有能力来回答了。 ● “震关东”虽然是“四大名捕”系列中最早的故事,其正式结集成书却要晚于“会京师”系列,直到八年以后的一九七九年八月(根据其它资料,实应为同年九月十四日),方才由台湾长河出版社正式出版,名为《四大名捕震关东》(上):
此书能出版,全仗黄昏星二弟坚指从我发表过的旧作中发掘出来,而且坚持要人知道我创作的心路历程,才不遭致毁弃或埋没。又蒙挚友林国卿兄及长河负责人苏拾莹小姐一力承担,出版此书,这两篇旧作,才得以问世,当然也无形中催生了我将要写的中册与下册。 《四大名捕震关东》序:心路历程
这段话在现在的版本中已经被作者删去了,所以我们再也无从得知黄昏星等人为此作出的努力,个中缘由耐人寻味,不过纵然删除,“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的是,“四大名捕震关东”是一部未完结的作品,也可以算是温瑞安作品中最早的一个“坑”。 作者是这样说的,也的确先后两度有意为其续完,但可惜均越写越煞不住尾,只好各自另成一脉,另成一坑,即“战天王”和“破神枪”两个故事,这点我们将来再谈。 此外在“四大名捕外传:方邪真故事”之《杀楚》中,温瑞安也曾借书中角色七发禅师之口提过:“千叶山庄本来有鉴于后继无男,曾收养了一名义子,叫葛粉儿,精擅易容,不干好事,终在‘震关东’之役,为追命等所捕,下在牢里,迄今仍未开释,想必是为了此事,葛铃铃对追命等四大名捕恨之入骨。” 而这个梗,温瑞安究竟是否依然记得,则在未知之数。 说回这次的长河版,编辑其实是很不用心的,九成九是将原本刊载的内容照搬过来了事,真正差异只有三: 一是删除了前文提到《亡命》结尾时的三行蛇足。 二是将刊载本中提及白欣如的师尊雪峰神尼错印为雷锋神尼。 但就温书整体来看,这个误植反而是误打误撞解决了温书中的一个问题,因为素女峰雪峰神尼是作者另一系列“神州大宗师”中的角色,如果搅在一起则又是一笔乱帐,而今一字之差,可作二人。不就是靠改名来解决问题嘛,温瑞安会,出版社也会,虽然是无意的。 所以纵然后来部分版本“印对了”,而在我个人认知中,那反而是错误的。 第三点就比较有意思了,因为“会京师”系列此时已然全部成书,铁手之名也成定局,所以于情于理,这本“震关东”是应该尊重作者最新设定的,所以在《亡命》末的“笑语”是改了,但《追杀》初的“常笑”则是保持不变。 同一本书,四大名捕,五个人名,也属奇葩,但在温书,却是常事。 虽然脱胎于七一年的刊载版,但毕竟有了上述三处改动,所以在笔者整理资料中,将其定义为“七九本”。 七九本因为种种原因,在香港与内地均无正版引进,所以盗版在这种情况下,反显得“功德无量”。 大约一九八四年前后,香港一家同样托名为“长河出版社”的书商盗印了此书,出于可以理解的节约成本考虑,该版删除了原本的所有段落分隔符,又有两处段落漏印,以及大量错字,比如曾将原书龙套“冀北七盗”印为“翼北七盗”。 又过三几载,内地地摊杂志《新浪潮》在八七年七月号也刊登了这个故事,稍加对比,我们很容易便可以发现,里面也有漏印,也是翼北,所以说,这同样是盗版,不过盗的是盗版的版。 ● 从一九八七到一九九三年,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全力宣传推动,温瑞安几乎所有作品在内地均有出版,可谓风头无两,终于出无可出时,想起了这部陈年旧作。 一九九四年五月底至六月中,温瑞安一边在京各大酒店赶写新稿《朝天一棍》,一边对这部作品进行了重新修订。 其中有关冷血的变动,还是蛮多的。 首先是年龄变了,由廿七岁减为二十岁,这个倒是应该,可惜作者另一系列“四大名捕会京师”中,仍是写着“十九岁时他单人匹马,闯入森林,追杀十三名巨盗”,换言之,要改的话,最好还是各个系列统一的好,而非信笔勾下一个数字。 在身世问题上,为了配合“斗将军”系列中“凌弃”这一设定,冷血的娘亲小弟老仆只好全部人间蒸发,换成了“过去的恩师友朋”,可问题又来了,冷血的恩师不就是诸葛先生么?那么被灭门者就只好是那五名教练了,而在《斩马》一书中,辜空帷与贺静波同归于尽,陈金枪显然已投蔡京派系无需关心,身为杀手楼主的刘扭扭多半独来独往恐无家室之累,唯一靠谱的只能是牛寄娇,至于“友朋”么,希望不是指“五人帮”的余党罢。 当然,以上只是针对温书大江湖所作出的个人分析,其实我更倾向于,温瑞安改时根本没想这么细。 此外在七九本中,温瑞安将冷血设定为“七省副提督”,而提督为明清时方有,显然与四大故事之北宋末年不合,温瑞安改了,改成“曾做过七省巡抚见了也要下拜的官”,可这不还是一样的性质嘛,所以我们更有理由相信,温瑞安在这一处修订主要考虑的是冷血是否曾有实职,而非官制。 我是谁改燕狂徒的理由也是为了切合温书时序,作者是九三年底开始修订“神州奇侠”,将萧秋水设定为狄青的年代,所以燕狂徒变成“四大名捕”的前辈也是顺理成章,至于九八年再度换回岳飞,燕狂徒在四大说英雄年代尚是精壮之年这一新问题,只好期待他将来“有可能”的话,再改了(至少目前是没改过)。 然后是三大天柱的问题,九四本主要是去除了试剑山庄的驻地这一设定,将“大河县二百里”换成“河南一带”,而风云镖局的加盟商也大量减少,由一百二十六家连锁店缩水为“河北二十家及河南廿二家”,加起来刚好是“北河四十二家镖局”,也就是说“北河”包括“河北”与“河南”了?但从下文的“长笑帮的势力甚少在河北一带五百里生事,也极少在两河八百里内贸然行动”来看,恐怕在作者温瑞安的心中,这地理,同样一个乱。 而关于风云镖局还有一点是不能不提的,这也是九四本友谊版中“独创”的问题,即《亡命》开篇部分,旧版提到:“除此以外,风云镖局还秘密派出东堡南寨西镇北城中的一人,暗地保护此镖。” 而友谊版在此处,平白无故多了一个“各”字。 “一人”与“各一人”,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因为后续诸版中大多没有这个问题,且情节上也毫无东堡南寨西镇介入的迹象,故在此我有理由相信,这个字,属误植。 至于九四本与七九本之间那些的人名绰号门派组织地点物品武功名词替换,因大多无伤大碍,故本文暂不述及,将来会有专门系统整理。 温瑞安修订完毕后,中国友谊出版公司于次年三月正式出版,并在书末附了一篇沈庆均的后记〈元宵节杂想〉。 友谊前后共有三版,除九五版外,尚有九六全集版和九八新全集版中,或因原书篇幅太过单薄之故,均与《杀楚》合并推出,内容上则与九五版并无二致,尤其九六全集版更是换了个封面重新装订便了事,连排版都懒得更换。 故此二版在此不多赘述。 ● “震关东”的九四修订本中国友谊喝了“头啖汤”,接下来出版的是香港敦煌出版社,为一九九七年十月。 敦煌版显然是在友谊修订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的,可惜纵然增加了新的亮点,却也多了些许不该有的错误。 这一版最大的区别是,比诸友谊版增加了“卷首语”这一概念,《追杀》是“本书献给我的兄长温任平先生”,《亡命》则“献给在港合作十四年的陈雨歌义妹”。 在内容上比起友谊版主要是增加了两处小细节,一是那人向群盗交代分散行动时的理由,“我们若全数齐集,他们四师兄弟也一旦会集对付我们,那就更不好惹了。咱们分开来,让他轻敌,反而好办。”这在友谊版是没有的,二是追命解释杀李天雄者非无敌公子因其从不使剑,这里也加插了一句“这点他跟我二师兄倒很相近”。 顺说,温瑞安写到这里时,大约已经忘记了前文中提过,贺兰山无敌公子可是“七岁便杀了夷贺派高手长畸甲谷的少年剑手”啊。 这个问题,也是至今无解的,正如对追命的原始设定“轻功之高内功之强,天下无人能敌”那样。 敦煌出版社是由温瑞安义妹陈琁担当出版人的,肥水不流外人田,担任该书编辑校对的自然也脱不了温氏班底,比如叶浩,还有何家和(何包旦)。 所以从该版开始,“漏印”这个温书出版上的毒瘤就开始了。 不是一两个字,而是成段落。 不怕你不是最新,只怕你不够认真。 敦煌版漏印段落,约七八处。 ● 曾经不止一次说过,温书出版,有时是线性的。 即:甲出版社出书后,温瑞安会在该书实体版本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删修,然后乙出版社要出新版时,他们会先根据甲版来进行排印,然后对照温的修订予以补充完善,进而出版。 这是一种“看上去很美”的工作流程,但唯一的问题就是── 如果甲版有漏印现象呢? 乙版只能一错再错。 让我们直接跳到一九九九年三月的台湾花田文化有限公司版本吧,这一版也是由自成一派文艺创作推广合作社与台湾万象合作推出的,于是执行企划的叶浩、何包旦很认真的拿来了敦煌版,进而排印、校对。 所以该版除了精准继承敦煌版八处缺失外,再加五条。 该版唯一与情节相关的修订是在介绍风云镖局段落,将前版的“声势之巨,已在试剑山庄之上,与天下第一大帮长笑帮并驾齐驱了”改为“声势之巨,一时无俩”。 如果后续文字中亦删除了长笑帮与试剑山庄相关,此处改动或还有些许意义,现在看来,则属鸡肋。 顺提该版缺印原书前序〈心路历程〉,改为“四大名捕”故事总序:〈大小说〉,故从温书完整性来讲,则属一憾。 ● 再一个下家,北京华夏出版社,二〇〇三年七月推出。 该版显然是为借当时《少年四大名捕》《名捕震关东》等电视剧热播之风而来的,封面设计一水儿的明星脸,并无美感可言。 而该书则又是在台湾花田版基础上来的。 那就……继续发扬光大,继往开来罢,缺段再增四处。 最极端的例子如下,括号内为漏植文字:
周白宇只得双手一按,(硬把尸体的来势兜住,以保全李天胜的尸首不至被撞得粉身碎骨,只是掌力于体内太大,)一时无处发泄,竟把李天胜的尸首震得眼珠子喷了出来,全身骨骼节节碎裂。
于是我们的北城城主莫明其妙的就担了一个“无处发泄”的毁尸之名。 同样公道持平,瑕不掩瑜,华夏版虽然使家当变得更少,但依然体现了作者的“又一次”修订,即将“试剑山庄”改为“借剑山庄”。 为了解决三大天柱于四大说英雄年代出现的问题,温瑞安在《请借夫人一用》一书中,批量替换了很多相关名字,借剑山庄就是其中的一个,长笑帮也在该书中改为长啸帮,但很奇怪的,华夏版《追杀·亡命》只改了其中一处,长笑依然。 ● 现在将时间回到九十年代,除了“香港敦煌──台湾花田──北京华夏”有清晰的脉络可寻外,还有另外两个版本游离于主线之外。 一是广东花城出版社,与《妖红》、《惨绿》合辑一书《震关东·妖红》,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出版,敦煌版的两处细节修订及卷首均有体现,却规避了该版的所有漏印,大约是与敦煌同步开始,同时拿到温瑞安的最新修订资料的罢。 本想以此版作为内地读者推荐版本,随即便发现该版竟也有三处新的缺段,甚至还有“颠倒乱印”现象,即本应在这一段的一句话平移到前面去了,更加造成了阅读上的混乱。 所以花城版唯一能被我记住的修订就是李天胜设计诱敌时对李天行所说的话了,两次均将“追命前辈”改成了“三爷”,显得不那么生分,而这一点显然又不是出版社所能代劳的,当属作者亲自修订,也正是因为此点,所以在我整理版本源流时,仍是将其视为敦煌版之下又一旁支,毕竟有新料了嘛。 可惜这一点没有在花田版中予以沿用,追命依然安心做他的前辈,作者也忘记了自己曾经改过,以致亮点一闪即逝。 此外花城版卷首温任平部分新增副题:纪念在“天狼星”一同为文学奋斗的日子。 另一个版本是一九九八年十月台湾万盛出版有限公司的本子,也是该公司推出的最后一部温书。 这个版本也是很神奇的。 首先其底本时间定位当在友谊与敦煌之间,即那两处小细节只继承了那人的说话,却无二师兄一句,无疑在“作者最新设定”上,失分不少。 其次该版竟解决了大量原著中的细支末节问题,比如冷血与孟行雷交手回合,再如白娇娇夺命飞甲击中冷血数量,当属不易,欣羡之余,不由疑问,这,真的是温瑞安本人修订的吗?为何依然只是昙花一现? 细细比照,方才发现,万盛版的问题其实是改的太多了,尤其是标点符号上,几乎作者九成以上的感叹号都被他们替换成了句号。 这应该就不是作者心力所及范围了。 所以我有理由相信,这一个版本,绝大部分细节变化,恐还是出自万盛编辑之手。 编辑的手甚至还伸到了作者原书回目上,将〈英雄年少〉〈公子无敌〉分别换成〈英雄少年〉〈无敌公子〉,虽不明,觉无益。 所以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该版用来阅读,是足够了,且更流畅,但若用作研究温书源流,则易误入歧途。 ● 从华夏版至今,不觉已近十年。 二〇一三年一月,作家出版社,《四大名捕震关东》,全新修订版。 辗转入手内容,细细比照,一声叹息。 首先,从稿校上看,这次的版本仍是没有跳脱出九四修订本的脉络,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判定的只是:这一版,究竟是以过往何版为底本,又在何版基础上“修订”而来? 在前面文字中,我为过往的每一版本都找出了有别其他的“独一无二”之处,如友谊的“各一人”,如花城的“三爷”,如华夏的“借剑山庄”,再加上不同版本不同的增句、删段、错行……某种意义上来说,任何一部无头无尾残书到我手中,都可以第一时间判断出其出处。 但在这一次,我居然怔住了。 这究竟是个什么版本哦…… 竟是集合了多个版本的精华,也集中了多个版本的糟粕,你认为它是旧的,错了,它还有新的设定,你认为它是新的,错了,它也沿袭旧的说法。 最后我灵光一闪,终于找出了答案。 温瑞安武侠全集,云中孤雁典藏版。 最明显的例子,作家版中有几处排印上的错误,尤其是涉及到角色人名之类的,纵观过往诸版从无此一说,只有网络电子版因扫校粗心才会造成一些形近字错误且无人修正。 错了,这样说的话倒也不十分公平,云中孤雁的电子书文档绝大部分可是来自温瑞安官方网站:六分半堂,而那里发布的文档大多可是经过校对的,有些还不止一遍。 对了,恰恰就是因为这个“不止一遍”,才造成了今回的“大杂烩”困扰,“震关东”故事在网络上最原始的电子档应该是由煮雪之城制作的,当以花城版作为底本,而后经多人重校,依友谊版者有之,宗花田版者亦有之,每一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校对底本来修正原有的电子版,却又不能真正做到完全如实还原……最终就是这样一个局面。 于是不由感慨,如果是提前八年来做商修的话,备不住我现在手里的私修本子,现在已经在作家出版社李宏伟编辑的灵光一闪下,变成正宗正版了呢。 错!错!!错!!! 收拾心情,继续来找作家版中可以汲取借鉴的东西。 温瑞安每一次新版中,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些许新料的,只是如果不将该次修订体现于稿校中,就只好当作同一批次微调论。 最大的修正,还是在于三大天柱。 作家版中没有沿袭华夏版“借剑山庄”的修订,而是别出机杼,改在长笑帮上下功夫。 作者尝试将原本与风云镖局分庭抗礼的长笑帮,直接弱化为独来独往的组合“长笑八大剑手”,坦白讲这种思路也并不是不可以,就算因删减失当造成部分语句晦涩难懂也可期待下一版予以打磨,但真正的问题还是在于:你改了这边,可不可以顺便把那边长笑帮主司徒长乐也改掉啊。 依然是,不够专业。 所以作家版中真正值得称道的修订只有两处,一是将《追杀》、《亡命》两个故事中前后混乱的宝箱数目统一为十六个,二是解决了围战无谓先生时张五何八一度不知所踪的问题。 余者,不足道。 ● 到此为止,“四大名捕震关东”系列从创作刊载到目前最新前后十余个版本彼此差异比较已经介绍完毕了,或觉篇幅过于冗长,但毕竟是北渐新篇首章,很多校对比较上的思路还是要一一解说清楚的,如此将来就可以不必重提,加之今回我想尽量多的将自己所知所得展现给大家,终极目的只有一个: 无论你手上看的是哪一版的“震关东”,阅后无论有多少疑问,只要再看我这一篇文字,则可不必再关心温氏所谓新版矣。 因为所有的优点缺失,在这里,都齐了。 纵然将来温瑞安还有可能推出“完美修订版”、“终极修订版”、“超级塞亚人版”、“霸王色霸气版”,我也会第一时间入手、全校,且修订补充。 最后解释下本文标题缘由,龙音者,温瑞安初刊载“震关东”故事之笔名也,龙放啸者,四大名捕系列四十余年来始终神龙见首不见尾之超级背景龙套高手也,因其从未正式出场过,所以也难以准确估量其实力底数,个人严重怀疑此名乃自龙音中脱胎而出,说成是温瑞安在书中马甲也不为过,七年前曾以此梗为题作为北渐第三版初章标题,而今虽然全盘推倒重新再写,仍沿用旧名以示纪念。
二〇一三年四月三十日:写毕回阅曾经旧文,初版九百字,二版勉强过千,三版三千有余,而今居然破万不止,不由感叹,这样下去如果写到神州奇侠说英雄,我恐怕是要逆天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