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十一郎》热播带来启示武侠经典也可以成功改编南方日报 2003年7月21日星期一 本报记者丁冠景 通讯员 聪聪 来源:南方日报
谁说武侠经典改编电视剧只会让观众「边骂边看」?正在广东电视台卫星频道热播的根据武侠大师古龙的同名小说改编的40集连续剧《萧十一郎》,就改变了这一状况。该剧年初在广州等城市台播出时,所到之处均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据不少看过《萧十一郎》的小说与电视剧的「武迷」说,这部由吴奇隆、朱茵主演的电视剧,的确比小说原着好看。难怪该剧在广州市二度播出,仍然叫好又叫座。 其实,将古龙小说改编成影视剧,难度要比金庸小说大得多。此前《萧十一郎》曾四度搬上银幕和荧屏,虽然主演都是大腕,但从未获过叫好声。而这个由吴奇隆和朱茵演绎的版本,据说在两岸三地播出时收视都很火爆,成为古龙剧中的一匹「黑马」。那么,为何吴朱版《萧》剧能获得成功呢? 统一故事主线与大团圆结局 《萧》剧一般都会包含原小说的本传与续集《火并萧十一郎》。由于本传与续集在创作时间上有好几年的间隔,故事的主线与重心产生了前后不统一的问题,而且由于续集读者反应不佳和古龙英年早逝,该小说没有结局。吴朱版《萧》剧在改编时,故事始终以萧十一郎与沈璧君的爱情为主线,保持了故事的连贯性;至于结局,该剧继承了大多数观众容易接受的「大团圆」传统:十一郎与割鹿刀人刀合一,力毙恶贯满盈的连城璧,和璧君有情人终成眷属。 大胆补充原着「空白」 古龙文体以简洁着称,既像剧本也像散文诗,如泼墨山水画般虽线条棱角分明,极具个性洒脱之美,但背景却很多「空白」,不像金庸小说如彩墨工笔画般细腻具体。为解决这个问题,编剧大胆编造、补充了很多小说中没有的人物、细节和背景,替所有的角色都做了层次丰富化的处理,终将这幅黑白水墨画变成了彩墨工笔画。这样改编的结果,诗意也许少了,但故事情节却完整了。 注入新时代观念 原着小说写作时间较早,观念比较「传统」,充满了压抑与哀愁的气氛,因为当中的人物受制于封建礼教,对婚姻的理解只是义务与忠诚,从不敢真实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果电视剧照搬过来,当代年轻观众很可能会骂娘。现吴朱版《萧》剧不仅赋予主人公较强烈的叛逆性以及更多向命运挑战的勇气,而且注入了一种新的爱情价值观念,表达了现代人对爱情与婚姻的高品质要求---尤其强调信任、体谅与坦诚,而反对一味只知道用婚姻的契约来捆绑对方。也只有在21世纪的改编版本中,才可能容许有这样的现代思维出现。 人物年轻化 以往的4个萧十一郎都是稳重、充满沧桑感而又严肃的中年人,这是没有真正读透小说中这个人物的结果。吴朱版《萧》剧中,人物年龄设定全面降低,以与剧中体现的新时代观念和叛逆性格相吻合。年轻化的结果当然也增强了电视剧的观赏性。台湾就有媒体赞誉此版本是「青春偶像版的萧十一郎」,由此可见这一大胆改编并没有改变小说读者心目中的萧十一郎形象。 运用电脑特技 小说中关于武功和兵器的描述,达到了匪夷所思的怪异程度,武功如鬼魅般来无影去无踪,兵器则具有灵性和特异功能。如果电视剧完全「写实」,就无法表现古龙的这类「写意」风格的。吴朱版《萧》剧使用电脑动画特技,成功地将此类奇幻的武功情节富有想像力地表现出来。而这种改编在前些年当然属于「不可能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