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武侠论坛

 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07|回复: 0

[转帖] 20世纪文学发展史:武侠小说(15):黄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30 18: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世纪文学发展史:武侠小说(15):黄易
韩云波

黄易(1952?-),原名黄祖强,香港人。

黄易1988年出版第一部小说《月魔》,1989年辞去香港艺术馆馆长助理职位,专门从事小说创作。黄易的作品分成“玄幻”和“异侠”两个系列,前者偏于科幻,后者偏于武侠。黄易的主要武侠作品有《大唐双龙传》、《寻秦记》、《破碎虚空》、《覆雨翻云》、《边荒传说》等。在20世纪90年代武侠创作相对低迷的情况下,黄易被称为“90年代的武侠旗手”,接续了从传统武侠到时尚武侠的发展。

黄易的作品带有浓厚的实验武侠意味。如果说温瑞安的武侠文体实验是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产物,那么黄易的武侠文体实验则更多地源于数字化时代的传媒变迁,90年代的网络阅读曾使黄易的点击率就曾达到每日20万多次。网络阅读造成了网络风格,这和金庸、古龙从电影中吸取养分营造新武侠节奏的做法可谓异曲同工,但又走得更远。武侠小说虽然不能等同于网络小说,但网络方式却使作者有意无意要去抓住一批“新人类”,黄易就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与时俱进、应运而生的。网络式武侠文体着力追求并发挥文学语言的自指性特征,追求明白夸张的风格,诗性的激情与机智得到较充分的表达,但较为忽视诗性的深沉与多义,这使它成为一种“好读”的文体,但却可能不是“耐读”的文体。90年代武侠小说阅读的即时快感和即时机智,以轻松的方式表现着现代人尤其是新人类的乌托邦。

在情节建构上,黄易更多地借鉴了科幻和魔幻文学,自觉地把“幻”作为武侠文体的一条创新之路,向远古追寻是魔幻,向未来拓展是科幻,科幻加魔幻则是玄幻。黄易同时既写武侠又写科幻,许多作品都具有双重文体意味。比如《寻秦记》,20世纪的特种兵项少龙为了完成一项科学实验,借用现代科学仪器实现时空穿越,回到秦朝统一天下之前的战国,以见证秦王登基大典。这部作品借鉴了科幻手法,把不同的时空结合起来,开了“穿越”类文学的先河,同时又包含着探寻历史发展规律即黄易所说的“天道”的意味。黄易认为,武侠就是中国的科幻小说,与中国各类古代科学结合后,能够创造出一个自圆其说的动人天地;与历史和人情结合后,能够营造出疑幻似真的小说现实,追求难以由其他文学体裁得到的境界。“幻”成为黄易突破金庸以“实”映现社会生活的武侠创作方式的重要武器。

黄易武侠文体的另一特色,是网络时代的电玩化建构。武侠游戏已成为网络兴起之后电子游戏的一个大类,出现了一大批经典游戏,如《金庸群侠传》、《傳奇》、《仙剑奇侠传》、《剑侠情缘》等。武侠电玩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人们把武侠游戏和武侠小说联系起来,如智傲公司在2002年夏季推出的《古龙群侠传Online》介绍中,就声称其最大特色是“武侠小说、线上游戏二合为一”。武侠游戏的人气和利润,使一部分以连载为主要形式并在网络发布的武侠小说,不自觉地呈示出电玩的特质。黄易的《大唐双龙传》就十分典型,有些像角色扮演类游戏,读者也主要是70年代以后出生的青少年。《大唐双龙传》以寇仲和徐子陵两位游侠在隋唐群雄逐鹿之际的经历为题材,他们游走江湖,出入军政,立下了许多功勋,如果和电玩比拟,无非就是在完成一个又一个的游戏关口与支线任务,他们江湖经验的积累,无非就是游戏中角色经验值的上升,是电玩里的打怪升级。作品兼具了电玩华丽审美与开放时空的特点,结局也是开放性和无限延伸的,如果不想退出,就可以永无结局,所谓“生命不息、升级不止”。黄易的超长篇,往往无限延伸,甚至没有特定结局。这既是黄易作品迎合时尚而受到欢迎的原因,也是许多人不喜欢黄易作品的原因。

黄易结合了科幻和网络来创作武侠小说,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但这一领域本身的发展还远远不够成熟,黄易作品同样也存在着不够精致等问题。但无论如何,是从黄易这里开始,开始了一个跨时代的过渡。从这里接续到21世纪兴起的大陆新武侠,才完成了新一轮的武侠文化转变。( 2008-1-2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4-6-14 16:44 , Processed in 0.09272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