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使用道具 举报
1634年,距离明王朝覆亡只有十个年头。 农民既愚昧又狡猾,李自成哄骗陈奇瑜脱得一时之险,就充分表现了狡猾一面。愚昧之处,就是李自成本来可以代明而起,建立起一个大帝国的,却在农民式的急功近利思维模式下,一切灰飞烟灭。其实明末形势就李自成而言,也是明、清、我三国志。抗击满清入侵,是明政府理所应当的职责义务,崇祯皇帝又不会拉起抗清民族统一战线,李自成完全可以在如此形势下按兵不动积聚实力静观其变,明亡则挟民族大义而击清,清败则趁明朝元气大伤而攻明,偏偏急于攻占北京以称帝,陷入腹背受敌之境。 可惜啊,李自成要是做过几天私塾先生或是图书馆管理员,决不至此。 风行天下 发表于 2010-10-13 20:56
李自成占领西安之后,明军的主力已经覆灭了,明朝的军队像点样的也就吴三桂的军队了,已经连三足鼎立的实力都没有了。 南明不是还坚持那么多年吗?那主要靠的是“流贼”张献忠余部和“海贼”郑成功的力量。 smsjsmsj 发表于 2010-10-13 21:38
朱东润分析是陈奇瑜急于招抚成功。除了受降外还有两种选择,一是继续围困,直到义军粮食吃完后突围时以弓箭歼灭之,一是假装受降,待缴获武器后全部斩杀。后者可能会受到清流之士的攻击,但以明朝的形势来看可以理解 ... 安石 发表于 2010-10-13 21:46
北京政府始终是明政权的唯一合法政府,崇祯帝也是明政权的唯一法定代表人,假若李自成不攻破北京,崇祯依然是明王朝的精神支柱,更不会出现南明小朝廷,吴三桂依然还得在山海关拒敌,崇祯还是要外抗满清,内剿流贼。 吴三桂的军队是明军精锐,但是崇祯并未用此师以剿贼,反倒一直放在抵抗满清的前线,这说明,对于明王朝来说,抗清之重甚于剿贼。 李自成可以留下北京不打,留下崇祯不灭,把抗清重任继续放给明王朝来抗,借机壮大力量,坐收渔翁之利,并非没有可能。三百年后,有人看到了,这就是农民与农民知识分子的区别。 南明的存在只是象征意义上的,有个海外孤岛还坚持了六十余年呢。风行天下 发表于 2010-10-13 22:16
看来明朝的清流人士还真是有充分的言论权啊,还敢攻击政府军杀了几万流寇。明军将领还要忌惮这个……N年过去,不知是倒退了还是进步了。 如果没有满清在外,李自成一鼓而下北京,群呼百应,定天下取江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看到这伙人在北京拷掠百官,就知道他们并没有远大志向了。拷掠的结果使原政权内打算依附于李自成者产生了恐慌,相当一部分人打着为崇祯复仇的名义投向满清。李自成的思维,远远不如蒙古这个游牧民族,蒙古人还企图留下文天祥以招安南宋官员,甚至远不及于未开化的后金,满清捉到洪承畴后费尽心机要他投降,就是为了以此为榜样招徕明朝官员。说到底,还是三百年后的后来人最聪明。 风行天下 发表于 2010-10-13 23:09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5-5-10 03:57 , Processed in 0.03359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