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让你飞 于 2020-9-21 20:58 编辑
此文为风云时代出版公司即将出版的《古韬龙剑论集三部曲》第三部《神交古龙——旷代古龙,天涯知己》的序文,由本人撰写,特于古龙先生逝世35周年刊发,以示纪念。
即将出版的《古韬龙剑论集三部曲》
集结古龙著作导读及评赏 由多位名家深入评析,逐一品鉴 涵括两岸三地研究古龙之名家论述 解析古龙个人风格及小说精细微妙处 近十余年来民间古龙研究的优秀之作 让你更深入理解和体悟古龙小说的内涵 2020/11/20正式发行,请留意中华商务图书 在天猫、京东等电商的专营店
三十五载再看传奇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借书中人物永泽之口,对文学作品有这样颇具玩味的评论:“对死后不足三十年的作家,原则上是不屑一顾的。那种书不足为信。不是说我不相信现代文学。我只是不愿意在阅读未经过时间洗礼的书籍方面浪费时间。” 这样的话当然有失偏颇,但也有一定道理——经典的文学作品总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2020年是古龙先生逝世35周年,他的书在跨越世纪后依旧风行天下,畅销不衰。按照村上的标准,古龙去世已超过30年,他的作品自然是值得一读的。
其实,古龙作品又何止“值得一读”而已。 在25年的写作生涯中,古龙以超凡的想象力、深厚的文学底蕴和锐意变革的创新意识,突破前人窠臼,熔中西技法为一炉,赋予武侠小说新的生命,使之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上,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如果名著的定义是经得起时间考验和积淀,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人物形象,给人以警示和深远影响的著作,那么毫无疑问古龙相当一部分作品可以跻身“名著”之林。
尤其是他的后期作品。
以往古龙作品(包括既有古龙亲笔又有他人代笔成分的作品)的真实部数,一直没有定论,读者和评论家含糊地称之为“六七十部”、“七八十部”,甚至“百余部”,经过近年来笔者与其他古龙研究者苦心孤诣的研究考证,去伪存真,反复核实,终将古龙真品考订为七十二部。 这七十二部作品,以1960年的《苍穹神剑》为处女作,以1985年未写完的《财神与短刀》为绝唱,跨时25年有余,依据创作风格不同分为早期(约1960-1962年)、中期(约1963-1968年)、后期(约1969-1979年)、晚期(约1981-1985年)四个阶段,尤以后期作品成就最为突出。
这十年可以说是古龙的“黄金十年”,展现了古龙惊人的才华和创新力!
《楚留香传奇》、《多情剑客无情剑》、《萧十一郎》、《欢乐英雄》、《流星•蝴蝶•剑》、《边城浪子》、《七种武器》、《陆小凤》、《天涯•明月•刀》、《三少爷的剑》、《白玉老虎》、《大地飞鹰》、《英雄无泪》…… 这些熠熠生辉的武侠名著,在奇巧多变、跌宕起伏的情节之外,其人性的刻画,精警的内涵,深邃的意境,凝练的语言,灵动的文风,影像化和蒙太奇的叙事手法,等等,实在是值得“一品再品”。 继金庸之后,武侠小说的品味和价值因为古龙而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就连很多以往轻视武侠小说的所谓主流文化学者和评论家,也不得不对古龙的武侠小说刮目相看。
几十年来,有无数热爱古龙的读者和评论家,在惊叹于古龙的才华之后,凝思静虑,落笔成章,写就了一篇篇精彩绝伦的评论,一部部洋洋洒洒的论著。
无论是学院派基于文学理论的研究论文,还是民间学者的评论和随笔,都对古龙作品有着深入的剖析和独到的见解。学术专著方面,从最早的曹正文的《古龙小说艺术谈》,到覃贤茂的《古龙传》(风云时代修订版改名《评传古龙》),到翁文信的《古龙一出,谁与争锋》,再到拙作《本色古龙—古龙小说原貌探究》,等等,作者们数年甚至数十年致力于古龙作品的研究,孜孜矻矻,乐此不疲。
冰山之下的宝藏
古龙是所有武侠小说家中,唯一始终坚持“求新求变求突破”创作理念并付诸行动的一个,他的作品,除去人物鲜明、情节生动、结构严谨、趣味盎然等优秀武侠小说共同具备的优点外,还实现了对传统武侠小说的大突破和大超越,归纳起来大致有:
一、塑造了一批个体觉醒和追求自由的平民化侠客形象,这些侠客除去身怀武艺,有着和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也有缺陷,也会犯错; 二、打破传统武侠系谱,淡化侠客的身份来历和学艺过程;
三、凸显爱与友情、宽容和同情、勇气和侠义等永恒的主题,注重刻画复杂的、古今共通的人性,揭示人物内心的情感冲突和矛盾冲突;
四、将悬疑、推理、爱情、生活、哲理、命运等因素融入武侠小说中,使之更新奇,更富于变化;
五、摒弃一招一式、冗长繁杂的武打描写,独创了简短有力、一招制敌的武打设计,将更多的笔墨用在了气氛的烘托上,并将武学上升到艺术和禅学的境界;
六、独创了简洁凝练、长短结合、富有节奏感的文句和类似电影蒙太奇的叙事手法,即“古龙式文体”,将白话文的美感发挥到极致,对后世影响巨大;
七、行文间高明的冰山原则和留白技法,余韵无穷,耐读耐品。 上述一至五点,评论家们有过很深入的阐析,此不赘述,笔者主要谈谈后两点。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风格的卓尔不群是其作品生命力的最有力说明。但并不是所有有个人风格的文学家都能称文体家,只有在文体上有较高造诣并能独领风骚者方可称文体家。如欧美的纳博科夫、海明威,日本的村上春树,中国的鲁迅、沈从文、冰心,这些作家的文体风格有很大的辨识度,即使不看他们的名字,看几行文字,就能知道出自谁的手笔。
古龙的文体(后期和末期作品)在辨识度上,比起以上几位作家更高,而且很难模仿。古龙在世时,其“古龙式文体”便模仿者甚众,如黄鹰、龙乘风、薛兴国等,及至后世则更为风靡。但模仿者们至多只得其皮毛,极少能写出节奏感和美感,遑论韵味和意境。惟因如此,对于古龙作品中的代笔成分,熟稔古龙文风的读者自不难分辨。
海明威在写作上有一个著名的冰山原则,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部分,庞大的水下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具体而言,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的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让读者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很明显古龙是受到过海明威的创作理念和文风影响的,他在作品中的留白和余韵,用精简的中文白话,结合比喻、双关、象征、借代、回环、顶真等修辞手法来表现,大有青出于蓝之势。如:
黄昏。
高立站在夕阳下,后面"状元茶楼"金字招牌的阴影,恰巧盖住了他的脸。
他的脸仿佛永远都隐藏在阴影里。(《七种武器 孔雀翎》)
此处是《孔雀翎》的开篇,杀手高立的出场,“冰山”之上的部分,是时间(黄昏)、人物(高立)和人物所处的方位(茶楼招牌的阴影下)。“冰山”之下的部分,则是“永远都隐藏在阴影里”的双关蕴意,揭示了高立作为职业杀手那阴暗、见不得人的特质,这种信息稍有学养的读者便能接收得到,但比直接说出来要高明得多。又如:
外面的风吹得更急,更冷。
现在虽然已经是二月,可是春天距离洛阳仿佛仍然很远。(《英雄无泪》)
这两句话处于章末,上承洛阳长街血战,后接八十八死士赴长安复仇,杀气冲天,风云变色。“冰山”之上的部分,是写早春二月依然寒冷的天气,“冰山”之下的部分,实指意象上代表着温暖和光明的“春天”远没有来到。一句“春天距离洛阳仿佛仍然很远”,让读者读后,也免不了沉浸在书中那悲愤愁苦的情境里。
再如《大武侠时代•猎鹰》结尾“余韵”一节:
中秋、黄菊、红酒。
潘其成举杯连敬三大杯:“凌公子。”
凌玉峰也连敬三杯:“潘大人。”
两个人同时抬头,四目相对,仿佛有很多话要说,却连一个字都没有说出来。
园中木叶萧萧,一只孤雁,伶仃飞过。
大案告破,凶手落网,“冰山”之上,我们看到的,是两名官员在中秋之夜举杯庆贺,但事实上细细品味,感觉却不那么简单。“两个人同时抬头,四目相对,仿佛有很多话要说”,但为什么“却连一个字都没有说出来”呢,聪明的读者定会想到,故事必定还会有后文。什么样的故事呢?古龙没有透露只言片语,只用了“木叶萧萧”、“孤雁飞过”勾勒了当时的场景,这种场景表现出来的萧瑟之感,似乎预示着另有一个悲凉的故事在等待着读者(事实上确实是的)。可见“余韵”一节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但饱含张力,确实是余韵十足,“冰山”之下包含的容量,几可达几千几万字。
另外,古龙在叙事中大量运用影像化叙事和蒙太奇手法,在情节转变、时空切换、镜头分割之间,也起到了节省篇幅、加快节奏、扩充情节的信息和内容的效果。如:
慕容明珠霍然转身,就看到了叶开那仿佛永远带着微笑的脸。
叶开微笑着,悠然道:“阁下难道一定要在手里握着剑的时候,才有胆量入万马堂?”
“当”的一响,剑已在桌上。
(三)
一盏天灯,慢慢的升起,升起在十丈高的旗杆上。
雪白的灯笼上,五个鲜红的大字:
“关东万马堂”。
紫衫少年们斜倚着栅栏,昂起头,看着这盏灯笼升起。(《边城浪子》)
万马堂内,叶开巧用激将法劝说慕容明珠放下掌中剑,一句“ ‘当’的一响,剑已在桌上”精炼到无以复加,读者似乎完全可以看到慕容被激后重重地将剑扔在桌上的情景。之后镜头马上切换到万马堂外,去写慕容的一众手下,进而引入傅红雪的出场。这正是典型的平行蒙太奇手法,删枝刈蔓,使行文精简,跳跃,生动。
以上几例在古龙文字中仅是沧海一粟,古龙文字的“留白”功力,就是在所谓的严肃文学或纯文学作家中,亦不多见。古龙作品之所以值得一读再读,一品再品,自然离不开情节的新奇,人物的鲜明,人性的深度,但简练优美的文风,含蓄的表现手法,计白当黑的留白功力,更是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享受。 冰山之下的部分,又何尝不是一座巨大的宝藏。
跨世纪的探索和挖掘
有宝藏,自然就会有人不断地去探索和挖掘。
去年11月份,风云时代出版社社长陈晓林先生发简讯给我,出版社预备蒐集遴选历年来两岸的古龙评论,出版一套《古龙作品评论集》(共三卷),其中两卷由他及林保淳教授主编,问我是否有意主编另一卷。
这使我想到2005年6月,淡江大学中文系曾以“一代鬼才:古龙与武侠小说”为主题举办了“第九届文学与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迄今为止两岸举办的唯一一场古龙国际学术研讨会。参与研讨的学术论文于翌年结集出版,名为《傲世鬼才一古龙》。我曾仔细地拜读过里面的文章,评论家们覃思赜奥、探幽析微,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抉发古龙小说的深层内涵,读来让人获益匪浅。这些论文虽然存着不少讹误,有些观点现在看来也已不具备说服力,但依然为古龙作品评论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之后的15年里,两岸又出现了许多关于古龙作品的优秀评论,这些评论对古龙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叙事技巧、语言风格等有了进一步的洞察和剖析。
这些评论就像是珍珠一样,散落在各大报章、网络论坛、博客、公众号等处,将这些散落的珍珠连缀成线,让其闪烁出更耀眼的光芒,便是我们现在做的工作。
陈社长和林教授腹笥丰赡,学识渊博,在文学修养和学术理论方面的成就是我远不能及的。但好在当下所编是古龙作品评论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而我醉心古龙作品也近廿载,尽管主要成果在于版本、原貌和代笔的研究考证,但对各部古龙作品的情节人物和艺术风格,尚算烂熟于心。另外,我从事多年的记者编辑和文学戏剧创作,自忖在文字规范和编辑体例等操作方面还不至于捉襟见肘。
在短暂的犹豫之后,我斗胆答应了。 经过商议,由我主要负责大陆地区古龙评论佳作的遴选和初审,作者以资深古迷、民间学者和评论家为主。历时半年的征稿,共收到稿件六十余篇,经笔者仔细遴选,并由陈社长严格审核后,最终有二十三篇入选评论集卷三。
入选篇目,一部分来自于古龙研究权威论坛“古龙武侠论坛”历年来发表之优秀评论,另一部分来自自由来稿中的佳作。从内容来看,几乎包括了所有古龙后期佳作,对早中期作品,也略有涉及。从体裁来看,既有措词严谨引证规范的学术型论文,又有风格挥洒的散文、随笔式的评论。从选材来看,也各有侧重:既有对某部古龙作品艺术特色或情节架构的评析,如边城不浪关于《多情剑客无情剑》、《欢乐英雄》和《边城浪子》的三篇札记,尧吉的《大风堂的悲歌——从〈白玉老虎〉解读古龙的江湖》,花无语的《机械复制时代的传奇:楚留香》,陈舜仪的《四个层次的〈离别钩〉》,纯黑白的《来过,活过,爱过──评古龙眼里的桃花劫》,闵大白的《〈碧血洗银枪〉——特殊制度引发的江湖浩劫》,楚同尘的《关于〈英雄无泪〉的断章》,以及笔者撰写的《蒙太奇手法在古龙小说中的运用——以〈英雄无泪〉为例》;也有对作品人物形象的深入剖析,如花无语的《剑道的极限──浅析叶孤城与燕十三》,握刀多年的《叮铃铃的爱情狂想曲》,夜公子的《由对林仙儿的刻画浅谈古龙的女人观》;又有对古龙作品总体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的评价,如李智的《冰山下的古龙世界》,尧吉的《诸神之殿》,月息的《古龙美学三论》,以及拙作《浅谈古龙语言的独特审美价值》;还有关于古龙作品早期连载、佚文和代笔方面的挖掘和考证,如顾臻、于鹏合著的《古龙“海外”别样红》、《“港古”溯源——香港三大武侠杂志与古龙小说》,许德成的《失踪多年的〈剑气书香〉重新问世始末》,以及笔者在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古龙小说代笔分析及考证》。
此卷评论虽不敢说代表了近十余年来民间古龙研究的最高水平,但也算是优中选精,见微知著,可与陈社长和林教授主编的另两卷相互补充,相信对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悟古龙小说的内涵,能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研究古龙是长久的话题,冰山下的世界广大而精彩,七十二部古龙小说就像一座跨世纪的宝藏,等待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去探索和挖掘。
∣关注以下“本色古龙”公众号,阅读更多古龙相关作品信息和精彩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