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4|回复: 1

[分享] 武侠小说家高峰之子甄子明61岁延续父亲写作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29 07: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https://www1.alumni.hku.hk/stories/finding-my-inspiration-to-write

小说家高峰之子甄子明  61岁延续父亲写作梦

【明报专讯】写作,像把文本掷入字海,咚的一声,没平地一声雷,就永沉水底。上世纪五十年代,新派武侠小说兴起,除金庸、梁羽生外尚有不少写作武侠文学的作家,如高峰、风雨楼主、江一明等。几许风雨,武侠文坛沉寂,多少作品在年月中被湮没,再难复见。商人甄子明说,那是父辈的故事了。他的书柜放了父亲的小说複印本,视如珍宝。

甄子明的父亲原名甄名诚,笔名高峰,二战时期于内地学成,战后搬到香港,当了好阵子数学教师,便转行当小说家。他看见父亲半生埋首文学,对文本亦生好感,却没有选择从文,反而踏上工程之路,成为首批到内地作基建的香港工程师,耳顺之年现任上市公司主席,仍然毋忘前人握笔遗姿,忙碌中也花了四年翻查史书,创作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小说。

甫抵甄子明家门口,便听到他在阳台上谈电话,正在交代下属该打电话给谁,和什么人倾谈,如何计画,指挥若定。听到开门声,佣人知会了一下,他从阳台中转出来,身上仍套着一件圆领汗衫与睡裤,见到记者,进房又换上一套西装,握过手后,佣人马上端出红茶与曲奇。比起想像中的中港商人,甄子明更像大学教授,一脸儒雅,喝了口茶,便在书柜中掏出许多外国文学,说近来正系统地读英国文学。


我的正式教育——金庸小说

他的故事又是另一个旧时代的风景。九十年代他北上工作时,中国仍然百废待兴。回忆小时候,甄子明的家全屋都是书,父亲天天伏案写作,家中中西名著俱全,但他仍然独爱中国诗词与各路武侠小说。最早影响他的作家,一是父亲与金庸,二便是中国历史小说作家二月河。历史与武侠小说中的大国河山,春花秋月,使他对中国这个地方产生情义结,工程学院毕业后,他便一直等待机会,想到内地看看。

九十年代,不少国企想到香港上市,有国企公司向他招手,内地老板放下国企一套,跟他说在香港工作就想用香港方式办事,请他加入公司,甄子明欣然接受。「记得刚毕业出来做建筑很辛劳,那时没有环保条例,一个月只有两个星期天可以休息,平日天天上班,又老是加班,试过半夜三点落工地工作。」他落地盘,一样蹲在地下休息,天南地北与工人无所不谈,文雅书生总算真的认识江湖。

「为什么当年选读工程?」他听到记者问,半支着头,说其实自己现在也仍在问自己这条问题,半晌才道﹕「那个年代直到现在,社会仍是叫年轻人走实际的路,读实际的学科。但如果这把年纪让我重新再选择,会不会仍是工程,我也不肯定。」他和父亲一样,擅长理科又喜欢文史,父亲甄名诚毕业于数学系,甄子明则在工程学院出身。

谈着,他指著书柜上全套的金庸小说,说那就是他的正式教育,他对世界,或是中国的认识都是在它们之中得到。之后又打开旅美中国史学家何炳棣的书《读史阅世六十年》,史学家在书中附以私人信函与学术界的密件,仔细述说了自身六十年读史阅世的心得,反映了当时留学一辈飘洋过海追求知识的学思态度。「历史是收藏夹。这本书受了物理学家杨振宁《读书教学四十年》所启发而写,但何炳棣写得比较有趣。因为杨振宁的物理和大部分人关系不大,何炳棣的历史却与任何人都息息相关,显得尤其亲切。我一直跟自己的子女说,历史是众多科目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不认识过去便不足以瞭解现在。今年是文化大革命五十周年,许多报导重新分析文革如何影响现在,其实不要说到五十年那么远,即便是去年发生的事也会影响现在。如果一个读史的人说读历史是读过去的事,那他根本没有读通历史。」客厅上,放了一个健美黝黑的少女毕业照,那便是甄子明的女儿,她与何炳棣一样,都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历史系学生。


「历史是收藏夹」

甄子明的书房放了各样的陶制高盘,其中一个盘子放了毛笔与墨水。书柜最顶是《楚辞》,张爱玲的《金锁记》、《对照记》、《半生缘》,还有李白诗选、宋词赏析与《林徽因传》。知道记者喜欢林徽因,他点头,说林的确是难得文武俱全的女子,说完迳自从放下拉条的瓦筒内拿出一卷字画,挂在书柜上,解下绳子,扬开,坐下便读卷中的诗﹕「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音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念的正是《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他的心中有一潭柔情似水。

再谈到张爱玲,他说到炎樱,那肤色黝黑的印度女子。又说到张爱玲的散文,文中如何描述了战时香港的情况,大学里的洋教授走的走,留下来当兵,最后有了怎样的结果……说到战争,他从书柜底找出了一本像年报一样的相集,那是义勇军(The Hong Kong Volunteers,HKV)的纪念册。原来,他曾经在那「当」过兵。

八十年代,他加入了和平时代的「军队」。适逢中国刚改革开始,经济成果尚未浮现,内地仍然穷得紧要,人们三餐艰难,视香港如同天堂,偷渡到香港的事还有发生,甄子明的任务就是在边界捉非法入境者,那时他才二十多岁。「当时警察主要在边界站岗,由于我们是机动的,于是由我们去捉。」说到年轻往事,他格外感慨﹕「在我手上曾死过一个人,不是我直接杀死的,而是因为守卫严密,那个非法入境者上不到岸,在我眼前淹死了。」当兵的经历使他想像到战争的可怕,从此明白高高在上的人做了决定,下面的人喜不喜欢,也要硬行,叫前线的士兵不得不面对生死——「天下的战争都一样,人命忽成草芥,没有道理可言。」他说。


重现鸦片战争后中国兴衰

约十年前,子女皆学有所成,他方停下来,回想父亲著书的背影和自己从小萌芽的写作欲望。如此匆匆半生,没有安静下来过,他写作的欲望早已育成大树,五十一岁,他才在树荫下定决心,埋首港大图书馆搜证、研究,最终写成几万字的历史小说《一八四九日出日落—— 一片茶叶改变了中英两大帝国的命运》,以文学方式重现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兴衰故事。

很难想像面前这位一脸斯文、不擅言语,又热爱文史的人,走进内地谈生意时灯红酒绿的景色。甄子明笑说,其实他办公室常备一盒纸巾,给员工被他闹哭时用的,廿几年的从商经验,使他学会了见什么人讲什么话。「在内地做生意,首先要懂得『交朋友』,中国文化里头『信任』很重要,中国整个社会制度都建基于人和人之间默认的关系之中,有些关系有无合约都好,分别并不大。」

「香港人之所以常常觉得和内地人做生意,信不过对方、易被骗,其实是因为两者没有创建起关系。我们惯了西方那套,合约签了,交情别谈。但我训练同事到中国工作第一件事就是教他们交朋友,尤其和官交朋友。」他是首位把香港地铁加物业的房地产模式带到中国的工程师,他说已经无悔。但问下去,他说没打算退休,花现在才开得灿烂。他闲时写书,上下班的时间自由调节,上星期公司才刚公布了新的发展方向。他天天起床都开心,睡着也笑着。
发表于 2024-7-29 10: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鹤大侠,知道了高峰原名是甄名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4-12-5 03:12 , Processed in 0.03119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