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原创] 读古龙__古籍历史痕迹暨武侠小说涉宗教文义史辨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系统在戒律实践、修行方式、衣食住行方面,与小乘系统(南传上座部)有何不同?
       大乘系统属于灵活性戒律,重在发心。
       托钵并非必需,允许接受施主供养或寺院常住饮食,托钵仅为可选修行方式,更强调"六度"中的布施与持戒精神,而非形式。

       皇室人士、高官家属,假如有心皈依佛教,偶然穿由废弃布料缝制的“粪扫衣”、睡铺设草席或薄垫是可能的,长期不行,尤其是长期托钵乞食完全不可接受,还存在食物营养问题。
       但是皈依大乘系统的佛教徒,可以取得保证足够营养的食物,对于穿衣、睡眠没有特殊限制;不必当“苦行僧”。
       皇室人士中信奉佛教者,比较接受这种修行方式,皇室人士、高官家属的参与,对于佛教的传播,起到重大的作用。

       小乘系统(南传上座部)与大乘系统,均允许在家修行,但定位不同。
       小乘系统中,在家众为辅助角色;在家弟子以持守五戒十善为基础,通过供养僧团、听闻佛法积累福德,目标为来世出家或证初果(须陀洹)。
       核心修行依赖僧团指导,在家众难以独立完成高阶禅观。
       而大乘系统,在家众可直证菩提。
       大乘系统强调平等性,主张"众生皆有佛性",在家修行与出家平等,可通过发菩提心、修六度直接成就。

       换言之,皇室人士、高官家属,如果在小乘系统中,不完全出家仅在家修行,无法达到“至高境界”。
       但按照大乘系统教义传播的系统中,皇室人士、高官家属,可以在家修行,同时保持原有高贵身份,而完全可以通过修行、通过发菩提心、修六度,达到“至高境界”。

       一切尽在未言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庸小说写了顺治皇帝出家,如果前皇帝出家后需要托钵乞食,那就太不可思议了!

点评

多谢!对于金庸类还在研读中,已有所悟。  发表于 5 天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08  古龙《蝙蝠传奇》中的“立雪”与《边城浪子》中的“红雪”

      古龙在《蝙蝠传奇》“第一回 燃烧的大江”中写道:

      武林七大剑派,唯有华山的掌门人是女子,华山自“南阳”徐淑真接掌华山以来,门户便为女子所掌持。此后华山门下人材虽渐凋落,但却绝无败类,因为这些女掌门人都谨守着徐淑真的遗训,择徒极严,宁缺毋滥。
  华山派最盛时门下弟子曾多达七百余人,但传至饮雨大师时,弟子只有七个了,饮雨大师择徒之严,自此天下皆知。
      枯梅大师就是饮雨大师的衣钵弟子,江湖传言,枯梅大师少女时为了要投入华山门下,曾在华山之巅冒着凛冽风雪长跪了四天四夜,等到饮雨大师答应她时,她全身都已被埋在雪中,几乎返魂无术。

□□□□□□

     古龙笔下“风雪中长跪”、“全身都已被埋在雪中”,又是一处历史痕迹——也是成语故事“程门立雪”的放大版。
     该典故最早见于《二程全书·遗书十二》,后录入《宋史·杨时传》。
     记载的是:北宋元祐八年冬(1093年),学者杨时(字龟山)与游酢为向理学家程颐求教,冒雪至其家中。见程颐闭目休息,二人静立门外等候,待程颐醒来时,门外积雪已深达一尺。二人毫无倦怠之色,恭敬如初。
      元代起被收入《辞海》及民间故事集,广为流传,后演变为中国成语之一“程门立雪”。

       而古龙此文字,不仅比宋朝杨时的“静立门外等候”恭敬,枯梅大师是“长跪”,而且时间也就,古龙笔下是“四天四夜”;杨时是为了访师,枯梅是为了求师。
       因此,古龙这段文字的历史痕迹,更应该与宗教故事“禅宗二祖慧可”典故挂钩。
       那么,上述情节,古龙当时是否按照佛典改写的?

       慧可是南朝到隋朝之间人氏,宋代《景德传灯录》记载,原名神光的慧可为求达摩传授佛法,从南京追至少林寺。达摩于嵩山五乳峰山洞面壁九年,慧可侍立洞外悉心照料,但达摩始终未予回应。
       某年腊月初九风雪夜,慧可伫立洞外,积雪没膝仍不动摇。达摩见其诚心,提出“天降红雪,即传法于汝”。
       为了让“红雪”出现,慧可当即挥刀自断左臂,鲜血染红积雪,达摩感其至诚,收为弟子并赐名“慧可”。

       当笔者考证古龙《蝙蝠传奇》上述文字时,联想到《边城浪子》的“傅红雪”名字来源——傅红雪之“养父”白天羽死亡现场雪被血染红;
       参考《边城浪子》序章“红雪”文字:

      铁匣里没有别的,只有一堆赤红色的粉未。
      她握起了一把:“你知道这是什么?”
      没有人知道——除了她之外,没有人知道!
      “这是雪,红雪!”
      她的声音凄厉、尖锐,如寒夜中的鬼哭:“你生出来时,雪就是红的,被鲜血染红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5-8-9 09:25 编辑

      再结合《蝙蝠传奇》又一段文字:

  又五年后,青海“冷面罗刹”送来战书,要和饮雨大师决战于泰山之巅,饮雨若败了,华山派便得投为罗刹帮的属下。
  这一役事关华山派成败存亡,但饮雨大师却偏偏在此时走火入魔,华山既不能避而不战,枯梅就只有代师出战。
  她也知道自己绝非“冷面罗刹”敌手,去时已抱定必死之心,要和冷面罗刹同归于尽。  
  冷面罗刹自然也根本没有将她放在眼里,就让她出题目,划道儿,枯梅大师竟以大火燃起一锅沸油,从容将手探入沸油中,带着笑说:“只要冷面罗刹也敢这么做,华山就认败服输。”
  冷面罗刹立刻变色,跺脚而去,从此足并再未踏入中原一步,但枯梅大师的一只左手,也已被沸油烧成焦骨。
  这也就是“枯梅”两字的由来。  

□□□□□□

      枯梅大师少了一只左手,与“慧可当即挥刀自断左臂”相对应;
      笔者更加坚定认为,不仅《蝙蝠传奇》上述文字借用了“慧可挥刀自断左臂、鲜血染红积雪、现红雪”典故,也认为《边城浪子》的“傅红雪”名字来源,实际也借鉴了同一佛典。

      禅宗“立雪断臂”的典故,也记载于《五灯会元》《续高僧传》,甚至后期部分文艺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影视剧,也描述该典故,但强调“积雪没膝仍不动摇”,模糊了断臂情节——毕竟太残忍;
      ——而古龙笔下,写为“等到饮雨大师答应她时,她全身都已被埋在雪中,几乎返魂无术。”取慧可立雪典故部分,将慧可断左臂部分,留在枯梅烈火油锅失去左手情节写(更加惊心动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5-8-13 14:34 , Processed in 0.0313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