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不少人对古龙的“冰比冰水冰”粉感兴趣,所以找来一些资料给大家看看,当做参考吧:
对联中的遣词的技巧,指的是使对联的用词在形和声上或者说在一定的环境中,表现出某些特色,以获得某种艺术效果的方法。古汉语中,一般地说,一个字就是一个词,故遣词的技巧就包含着用字的技巧,属于遣词技巧的,有析字、同旁、同韵、绕口、转类、混异、迭词、飞白、拟声、双关、用数、衬托、夸张、比喻、借代、比拟、假称、用典、隐切、对反等等。
举例:
[析字]
例如: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
这副对联相传上联为金章宗所出,下联由李妃所对。从联中看,“二人”同“土”合起来,便是“坐”字;一个“月”同一个“日”合起来,便是“明”字。
【同旁】
将偏旁按一定的规则组合成联。
例如:烟柳池塘柳/炮镇海城楼。
广东虎门这副对联所用手法就是竖同。上下两联“烟、炮”同“火”旁,“锁、镇”同金旁,“河、海”同“水”旁,“堤、城”同“土”旁,“柳、楼”同“木”旁。
[迭架]
例如:木林森/火炎焱
迭架即把各部分都相同的字,按其相同部分的多少,依次排列迭加成列,此上下联即是如此。
【拟声】通过摹拟声音以取得某种艺术效果
例: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举国若狂,且狂且狂且且狂
小锣声如“当”音,小钹声如“庆”音,大钹声似“且”音,大锣声似“狂”音, 由此可见拟声联之趣
【比喻】
就是打比方,也就是利用乙事物与甲事物间的类似点,从而用乙事物来比喻甲事物。
明喻:
江城如画宜初霁
风月无边似旧时
明喻常用“乙像甲”这一形式来表示,对联中多以“如、似”代替“像”,此联题于武昌黄鹤楼,上联中的“如画”,就是明喻。
〖连珠〗用上一个语言单位来作下一个语言单位的开头,使相邻的两个语言单位上递下接,前后蝉联,亦称联珠。
1.句句连珠:
油醮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
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
清代思想家魏源与一抄袭他人文章之举人针锋相对之联。
2.词词连珠:
常德德山山有德
长沙沙水水无沙
词与词连珠比较特殊,是在一句话内进行的,《文镜秘府论.论对》谓之“连绵”。此联题于长沙白沙井附近的龙王庙,上联只能读作“常德--德山--山有德”。下联只能读作“长沙--沙水--水无沙”。
3.复合连珠:
水上冻冰冰积雪,雪上加霜
空中腾雾雾成云,云中见日。
两联中的“冰冰”与“雾雾”是词词连珠,“雪,雪”与“云,云”又是句句连珠。
【复迭法】指同一联语中,既用复字又用迭字的方法.
例:年年难过年年过
处处无家处处家
【拆拼法】将楹联中的汉字的形体分拆或合拼的方法。
分拆:将汉字形体依顺序分拆成若干字。
鸿为江边鸟
蚕是天下虫
[鸿]为(江边鸟)/[蚕]是(天下虫)
-----------------------------------------------------------
对对联,得首先看看上联是属于什么形式的,然后才能对出相应的下联。
举了这么多例子,由此可见古龙的“冰比冰水冰”的上联与上面那些例子没有完全符合的。
有两种可能:
1一种可能是古龙的这幅上联是“绝对”没人能对出下联。
2 另种可能是古龙的这幅上联本身就不符合所有对联的标准与规则。
如果是第二种可能的话,那么大家还如此的绞尽脑汁,费脑力有什么意义呢?
所有的对联形式也不过是上面说的这些情况,但是古龙的这个上联,却哪种情况都不符合。
因此,偶粉怀疑古龙这幅上联本身出的就有问题,因为所有对联的形式,它哪种情况都不符合。
不过,虽然没有完全符合的,但是可以看出有较为接近的,较为符合的,
可以看出古龙的“冰比冰水冰”较为符合对联中的[拆拼法]
说白了就是把对联中的字给拆开。
丁派对的是:明日明月明
从字面上看也是符合拆字规则的
但是对对联不止是字面的意义要对上,还要符合平仄的标准,也就是象楼主说的那样。
所以丁派的下联在平仄的标准上是否符合上联的压韵,偶是外行,所以偶不能下结论。
另外,还有一种对联的形式就是把上联的字倒过来说
如:客下天然居
居然天下客
古龙的冰比冰水冰如果没人能对出与之符合的下联,偶看倒过来说也不错。
冰比冰水冰
冰水冰比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