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蔷薇狼 于 2013-7-7 20:47 编辑
按溫巨俠的文品,即便拿到古龍手稿也黑不倒他^_^他大可以説「英雄所見略同」嘛,或者「後出轉精」云云,喲西。
不過客觀地説,會京師到底還是動作戲夠味,至少對我這類偵探迷而言,本書的橋段一點也不吸引人啊。說到廝殺死斗,也就鄭證因、溫瑞安、柳殘陽這三位能長篇大論正面描寫,一個字:夠「硬」!其他名家再怎麼閃爍騰挪、無招勝有招,其實都是「軟」招。
因此說點題外話,對會京師的研究,我倒認為也可以探討下此書動作描寫在溫氏武俠中的獨特地位——硬橋硬馬直來直去,乍看貌似沒啥高深意境,其實寫來大有講究,比如對於鄭氏技擊風格的簡化處理,以及對於「變招」這一常見打鬥懸念的發揚創新。按我個人的意見,單純論武打,自《水滸傳》迄今,溫瑞安在此方面的成就是獨一無二的:他既可以學金庸以哲學文化思想融入武戲;亦具古龍式的明心見性、相擊才知相知深,讀者可在武戲中看出人物的獨特個性及武道本身之魅力;最難得的是,溫對刀劍槍棍暗器氣功的描寫皆能具體而微、活靈活現,在追求氛圍意境的同時,也廣汎吸收化用了鄭證因、司馬翎、陳青雲、柳殘陽甚至蕭逸,千變萬化各種各樣的武打風格——
葉洪生及網絡評論家多數只看到溫瑞安《逆水寒》《殺楚》的成功及其後來創新的失敗,卻很少有人真正關注他對武俠傳統的繼承和發揚,比如武戲吧,多數人總在說他把武打場面寫得如夢似幻、境界百出,但往往忽略了方振眉、會京師這些較樸實的作品,在此方面所進行的嘗試和探索。總而言之,對於溫瑞安的看法,「詩」的部分談得太多,「劍」的部分研究不夠,網絡上的論武党整天搞排名,卻忘了溫氏武俠對於二流三流四流甚至九流小人物的武功,經常也有細膩深刻的敘寫,如說英雄中的八大刀王,誰強誰弱並不那麽重要,厲害的是能將每人的刀法都寫得個性鮮明刀如其人。
上面跑題了,哈哈,一時興起寫了點兒,有空再詳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