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武侠论坛

 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63|回复: 0

[推荐]五届群杀“安史之乱”的相关历史人物(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4 13: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安禄山(703~757)

中国唐代安史之乱的祸首。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杂胡。本名轧(一作阿)荦山。母突厥人。因其母改嫁安氏,改名安禄山。安禄山通晓边境若干少数民族语言,初为互市牙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以其骁勇多机智,收为养子。开元二十八年(740)安禄山为平卢兵马使,以贿赂勾结唐廷派往河北的使臣,博得唐玄宗的称许。二十九年,升为营州都督;天宝元年(742)为平卢节度使;天宝三载,兼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使;十载,又兼河东节度使,掌握了今河北、辽宁西部、山西一带的军事、民政及财政大权。安禄山权势的取得,除了手段狡诈,善于谄媚逢迎,骗得唐玄宗、杨贵妃等人的宠信和支持外,还因为河北一带民族杂居,情况复杂,而他熟悉当地情况;另外,当时奚族和契丹族势力较强,不时进扰河北,他以征战或欺诈手法镇压两族立功,被玄宗倚为安边长城。玄宗统治晚年,朝政腐败,禁军虚弱。安禄山洞悉内情,有轻朝廷之心。他又与权臣杨国忠不和,遂阴谋叛唐。他豢养同罗、奚、契丹降人8000为假子,称“曳落河”(胡语,意为壮士),皆骁勇善战;又蓄战马数万匹,多聚兵仗,分遣胡商至各处经商敛财。天宝十四载,又请以蕃将32人代汉将,组成一个以少数族武人为骨干、有汉族失意文人和地方军人参加的财富力强的武装集团。同年十一月,安禄山自范阳起兵,以讨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攻陷洛阳。次年正月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建元圣武。同年六月,遣军陷长安。从此,唐朝的半壁江山陷于长期战乱之中。至德二载(757)正月,为其子安庆绪所杀。


史思明(703~761)

中国唐代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营州宁夷州突厥族中的杂胡。本名窣干。与安禄山同乡相善。天宝初,屡立战功,官至将军、知平卢(今辽宁朝阳)军事。曾到长安奏事,唐玄宗很赏识他,赐名思明。迁大将军,北平太守。天宝十一载(752)安禄山荐他为平卢兵马使 。安禄山叛变后,令他经略河北。天宝十五载,思明攻陷常山(今河北正定),执太守颜杲卿。后李光弼、郭子仪军至河北,屡败思明。此时,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被安军攻下,不久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即位,郭、李引军赴灵武,河北13郡复尽陷于思明。安禄山任思明为范阳(今北京)节度使。至德二载(757),思明率兵10万围李光弼于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后,思明归守范阳。同年冬,安庆绪败退邺郡(今河南安阳),因契丹、同罗等族组成的精兵大部归思明,遂遣使赴范阳征召精兵,并谋除思明。思明遂以所领十三郡及兵八万降唐,受封为归义王、范阳节度使。半年后,复叛 ,并与安庆绪遥相呼应。乾元二年(759)三月,思明率军增援安庆绪于邺郡,大败唐九节度使之军,随即杀安庆绪,还范阳,四月,自称大燕皇帝,改元顺天。上元二年(761)二月 ,败李光弼军于洛阳西北的邙山,唐廷震恐,于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西)屯兵备御,思明素爱少子史朝清,欲立之为太子,遂命长子史朝义攻陕州,不克。三月,为史朝义与部将谋杀。

李光弼(708~764)

中国唐代将领。柳城(今辽宁朝阳)人。契丹族。自幼好学,善骑射。初任左卫郎,官至太尉兼侍中、天下兵马副元帅,封临淮郡王。唐天宝十五载(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率兵东出井陉(今河北井陉西北),参与平定安史之乱 ,使河北十余郡皆杀叛吏归唐 。至德二载(757)史思明、蔡希德等率众10万进攻北都太原(今太原西南)时,北都留守李光弼以不满万人之兵力,大败蔡希德,歼其部众7万,守住了太原。乾元二年(759)七月,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史思明军突然渡河,陷汴州(今开封),逼洛阳。李光弼因兵力悬殊,乃弃洛阳,守河阳(今河南孟县南),威胁叛军侧翼,使其不敢西进。随后伺机出战,挫败了叛军对河阳三城的进攻,歼敌2万。上元二年(761)朝廷强令收复洛阳,他不得已而出兵,当时叛军尚锐,加之大将仆固怀恩违反节度,因而兵败邙山(今洛阳北)。后复任河南诸道副元帅,出镇临淮,统河南诸道兵反攻叛军,配合仆固怀恩等收复洛阳。他曾参与镇压浙东袁晁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广德二年,因受朝廷猜疑,抑郁而死。

高仙芝(?~755)

中国唐代将领。高丽族。幼时随父入唐。20岁时被授予将军。后任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等职。吐蕃占领小勃律,唐三次出兵不捷,遂于天宝六载(747)命他为行营节度使。率军出击,智取小勃律,升安西节度使。天宝九载进攻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先约和,后突袭,生俘其国王和部众。次年,石国引大食来攻,他出击大食败归。后入朝,授开府仪同三司,任右羽林大将军。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叛乱时,他以副统帅之职出征讨叛逆,前线失利 ,退守潼关,为监军宦官边令诚诬陷杀害。
哥舒翰(?~757)

中国唐代玄宗时名将。安西(今新疆库车)人,本出突厥族突骑施哥舒部落。勇而有谋,40余岁后,从军河西,为节度使王忠嗣所重。天宝六载(747),将军董延光攻吐蕃石堡城(今青海西宁西南)不克,王忠嗣因事前不赞成进攻此城而遭诬告,被召到京推问,哥舒翰代其为陇右节度使,他尽力为忠嗣辩解,忠嗣才得免死。哥舒翰傍青海置军,于龙驹岛筑城,使吐蕃不敢近青海。八载,哥舒翰率军10万拔石堡城。十二载,因病解职到长安疗养。十四载,安禄山反,高仙芝受诬被诛,玄宗命哥舒翰将兵20万代高仙芝守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时哥舒翰已患风疾,不能治事;所委部将互相争长,号令不一,军无斗志。他只好扼守潼关。宰相杨国忠怀疑他要回兵杀害自己,力劝玄宗促令他出战。十五载六月,哥舒翰被迫出关,战于灵宝(今属河南),遭敌伏击火攻,全军覆没。哥舒翰被部下执送安禄山,求致书招降唐将领以免死。唐将领复书拒降并谴责他不能死节。后为安禄山子安庆绪所杀。

杨国忠(?~756)

中国唐代玄宗时外戚,权臣。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南)人。武则天时麕臣张易之之甥,杨贵妃堂兄。本名钊,玄宗改其名为国忠。天宝初,杨贵妃得宠,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欲结为内援,使杨钊携财贿入京,杨氏姊妹荐于玄宗,累迁监察御史。宰相李林甫曾与之勾结以危害太子,陷害政敌。他善于窥测玄宗好恶,得其欢心。天宝十一载(752),李林甫死,杨国忠代相,兼吏部尚书,怙权仗势,台省官有才名而不为他用者都被排斥。他主管铨选官吏,为了取悦人心,不问贤愚,年资深的一概补官;又破坏制度,在其私第召集选人和吏部、门下省官进行唱名注官,废弃三注三唱、门下复审之法。平时所受赏赐及贿赂不计其数,生活极为奢侈腐朽。天宝十载及十三载,在他鼓动下,唐两次发兵进攻南诏,均全军覆没。他反以捷书上奏。他与安禄山争宠。安禄山本有野心,即以诛杨国忠为名起兵叛唐。杨国忠劝玄宗令哥舒翰出关作战,因致大败。他又劝玄宗入蜀,随驾奔蜀,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为从驾士兵所杀。

唐玄宗(685~762)

中国唐代皇帝。即李隆基。712~756年在位。 一称唐明皇。唐睿宗第三子。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多才多艺。神龙元年(705)中宗李显即位,恢复了唐国号,但政柄却旁落在皇后韦氏手中。中宗去世后,韦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李隆基与其姑母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少帝被迫逊位,相王李旦即位,是为睿宗。李隆基以除韦后功 ,被立为太子。延和元年(712)八月睿宗传位太子,退为太上皇。李隆基即位,改元先天,是为玄宗。不久太平公主又欲发动宫廷政变以 废玄宗,李隆基乃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于先天二年(713)先发制人,赐太平公主死,尽诛其余党。改元开元。唐代进入了开元至天宝长达40余年政局比较稳定的鼎盛阶段。
玄宗早年英明果断。他深知安定升平的政局来之不易,所以即位以后,擢同州刺史姚崇为相。开元四年(716)姚崇罢相以后,玄宗又重用宰相宋璟。在姚、宋执政时期赋役宽平,刑罚清省,天下富庶。此后玄宗所用诸相张嘉贞、张说、韩休及张九龄等亦堪称贤良,各有所长。玄宗在开元初年提倡节俭,毁乘舆服玩,沙汰僧尼,禁民间铸佛像写经,选京官有才识者为地方都督、刺史,以后又在行政、财政、军事诸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繁荣。但与此同时,土地兼并盛行,农民逃亡日多,社会政治危机也已经伏下。
从开元末年起,玄宗在长期升平殷富的盛世中逐渐发生变化。在政治上,他以为天下无复可忧,便深居禁中,怠问政事。自开元二十二年起,奸臣李林甫专权达19年之久,宦官高力士亦日见重用;玄宗热衷于开边,对吐蕃、南诏、契丹不断发动战争,不仅恶化了民族关系,而且财政上也用度不足,故而又任用王鉷等聚敛之臣,对人民加紧搜括;同时大量扩充边军,导致了军事布局上的外重内轻,中央集权被削弱;他专以声色为娱,天宝二载后宠幸杨贵妃,放纵杨氏姐妹穷奢极欲,而李林甫死后杨贵妃从祖兄杨国忠又成了专权的朝臣。玄宗一再受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等人的蒙蔽,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
安禄山发动叛乱之后,直逼长安。唐玄宗于天宝十五载六月急忙率从官及杨贵妃等离长安西逃。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禁军哗变,杀杨国忠 ,玄宗被逼缢杀杨贵妃,军情始定。此后,太子李亨率一部分禁军北趋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七月即位,改元至德,是为肃宗。李隆基率另一部分禁军南逃成都,后被尊为上皇天帝。至德二载,玄宗由成都还长安,居兴庆宫(南内)。宦官李辅国曾因劝肃宗即位之功而深受肃宗宠信,安史之乱平定后,他自以出身微贱,为玄宗左右所轻视,乃离间玄宗与肃宗的关系,迫使玄宗迁居太极宫(西内)甘露殿,以致抑郁寡欢而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4-6-15 13:41 , Processed in 0.07470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