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武侠论坛

 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鐧诲綍

鍙渶涓姝ワ紝蹇熷紑濮

查看: 6588|回复: 6

[原创] 怀念于东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17 20: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常在有关古龙的报道资料中看到于东楼的名字。诸如:

       ……罗立群先生在珠海版古龙全集序言中说,这一系列全集的出版,于东楼先生为了解决版权问题,四方奔走,令人感佩。

       ……陈墨在评论集中说,他在参加某个金庸武侠研讨会时遇到于东楼,于先生抓住他的双手不停地说:你一定要研究研究古龙!

       ……他主持汉麟出版社,第一次将古龙的武侠小说精版精装出版,掀起武侠出版史上的一次革命。

       ……古龙在三福公寓隐居写作,常来往出入公寓的朋友只有三个,其中一位就是于东楼。
   
       于是此人给我的印象就好像是福尔摩斯身边的华生──我的意思是说,天才人物身边大多有几个时常出现的人物,因为他们的存在,让那个天才显得更加光芒四射,他们隐藏起自身,甘愿充当天才傳奇身后的背景。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多大的误解,于东楼一直有他自己的格局在。

       于先生的作品我读过四部:《铁剑流星》、《魔手飞环》、《短刀行》和挂名古龙出版的现代枪战小说《枪手·手枪》。据说他的最后一部小说是《侠者》,可惜印量甚小,缘铿一面。最早读到的是《魔手飞环》,在一本九十年代颇流行的杂志《中国故事》上面连载,只读到了上册。当时我觉得没什么意思。时隔八年重读此书,我还是觉得没什么意思。

       但其它几部却写得着实不错,各见神采。不夸张地说,于东楼的创作水准在“古派”作家中首屈一指,至少比自称古龙私淑弟子的丁情要高,而且高出三四层楼不止。若是跟一直板着脸的黄鹰比,于东楼一流的幽默感又为他挣了不少分数。

       于东楼专写小人物的故事,小说主人公是浪子、锁匠、厨师等三教九流,一出手便是古龙后期作品的世俗写实风格,阅读过程轻松愉快,不用太费脑子,但也绝不弱智,很投合我这种懒人的心意。难得的是他完全不因袭套用古龙式的句式风格,我自走我路,写出了自己的意思。

       《铁剑流星》和《魔手飞环》都是寻找宝藏的故事。主人公在各种觊觎宝藏的江湖势力中纵横捭阖,或合纵或连横,宝藏到最后还是不见踪影,但大反派就这么轻轻松松被揪下马来,败得一塌糊涂。

       《短刀行》是其中最好看的一部。天才大厨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成了武林盟主。遗憾的是他偏偏喜欢煮菜,对武林中打打杀杀等劳什子事情毫无兴趣,小说通篇写得就是一个看起来没什么本事的厨子征服武林的故事。一不留神,这样的情节很容易流于意淫,但于东楼处理得很妥帖,口味刁一点的读者,也会被伺候得舒舒服服。类似的故事金庸曾在《侠客行》中写过,但在金庸笔下那只是一个噱头,在于东楼这里后出转精,变成支撑小说的结构了。

       《枪手·手枪》以古龙之名出版,还真蒙过不少忠实的古龙迷。白朗宁与枪王欧喜决战之前,在菜市场买菜、与情人亲热、好友打闹时手指都一下一下地抽动,这个细节给我的印象很深。

       于东楼的小说,常见几个随和有趣的人坐在阳光底下唠嗑打趣,没有什么方生方死大起大落,就是平平淡淡说一个好故事。人物刚刚被卸下一条胳膊或是心口上中了必死之剑,亦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照样开几句玩笑,耍耍嘴皮子。《短刀行》里血影人和秃鹰忠心护主被对手砍了,换成古龙,绝对要玩两手煽情,更劣质一点的作家,则恨不得把洋葱摆到读者眼皮底下,让你挤出几滴眼泪。但于东楼不是,死了也就死了,死前属下还能斗嘴,死后主子还能张开嘴巴乐乎,这看起来比较无情,但也有点白头说玄宗的味道,显得从容不迫。

       本来是狭路相逢的冤家对头,你以为他们肯定要掐架了,要决斗了,但偏不,他们坐下来聊天,各自说出一番理由,然后拍拍屁股走人。他就是这么写,而且看起来还很有几分道理,这又跟喜欢在小说里唾沫四溅的司马紫烟有点相似。

       于东楼动手写武侠小说,是在古龙故去以后,原因据说是“有古龙写就好了,反正要写也写不过他嘛!”这话看起来谦虚,其实很有几分傲气在里头。话说回来,不得不佩服那个时代过来的人,一招递出就有气象,虽然称不上大师,但与现在挖空心思码字的写手不同,笔力和底蕴终究看得出来。

       于东楼跟古龙交好,古龙的名言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敌人就是你的朋友,现在更流行的说法是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于东楼不这么想,他借《短刀行》里的小孟之口说:“天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朋友。”

       于先生去世也有三年了。如今金古梁温黄当道,其他作家大多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遗忘总是迅速的。在此谨表怀念,希望于先生在另一个世界可以过上他小说里写过的那种日子,毕竟,还有古龙在旁边陪着他哩。
发表于 2006-8-17 21: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于东楼的作品我只读过《魔手飞环》,在《新民晚报》上连载过,感觉比较平淡。看《手枪》和《风铃》的代笔部分,又感觉有点油滑。

所以他的文笔给我的印象仅限于此,就是:平淡+油滑。边兄说到的《短刀行》,什么时候我去找来读一下,希望能增加些好的感觉。

汉麟出版社在民国67、68年间出版了一套古龙作品集(当然不是全集),不知道是不是老于的手笔。这套作品集的质量现在看来还是很不错的。(我有几本)。后汉麟被万盛合并,此套作品集被原封不动地再版,依然畅销。

当然作为古龙的铁杆好友和推崇者,老于是无法不让我们产生好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8 00: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于东楼的小说的确有点油滑的味道,这应该是对以往武侠人物不食人间烟火的反拨,看起来比较现实。他不像古龙,赤裸裸把心掏出来给读者品味。

汉麟出版社就是于东楼创办的,我手上有叶洪生和林保淳合著的《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里面提到了汉麟在武侠出版史上的功绩:

汉麟版32开本武侠书与早年流行的32、36开本主要三点不同:

一是将小本(36开)的十集内容编排为一册,厚达四百多页,类似一般大部头通俗小说。从此,武侠书的分集出版形式乃逐渐走上统和化/标准化,开始摆脱“小说异类”的讥评。

二是乘改版之便,将旧书中说话者与道白硬生生拆成两段的内文一律接回编排,整合为一段文字,以节省篇幅。这种拨乱反正的做法虽出于成本考量,亦符合社会大众的阅读习惯与需求。

三是将原刊本回目重新翻制,大约是以每集内容编为一章(原刊本每集多以三章编目),每页书边则印上章名。而古龙《萧十一郎》原无章回,只有插题,亦由于氏代为分章,以方便读者检索。

此外,汉麟又特邀名画家孙密德设计新版武侠书封面,绕有现代西洋画风。而这种全新包装(从内到外)对新生代读者来说,实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令人耳目一新,乐于接受。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于焉经过两三年的尝试与过渡,待一切条件成熟,汉麟乃于1977年起正式推出25开本大本武侠书,以因应市场新的需求。这种革新版是以上述32开本为底本,每册有三百余页,用新五号字编排,很适合各年龄层的读者阅读。因此每家租书店都愿意汰旧换新,使汉麟市场占有率日益升高,而逐渐形成武侠出版业的主流。(摘自叶洪生、林保淳合著《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台北市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版,P381-3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8 10: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怪不得现行很多版本的古龙书的回目和以前的老版比变少了,原来是汉麟版做的手脚。我不喜欢这样的做法,我还是喜欢原封不动地照搬原刊本的内容,这样读来最原汁原味,至少也应该在改动的地方作下说明。

最近看了1978汉麟版的《边城浪子》,也是改动后的版本,不是农村读物出版社的原刊结集版本,《边城浪子》是汉麟改得最差的书,完全丧失了书的原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0 11: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闲逛,在清韵找到一篇三年前悼念于东楼的回帖,留言人是“锯了嘴的葫芦”。观点居然极似,但写得比我好。原帖如下:

也悼。

今天才知道,原来就只有四部,枉费我很找了一阵。司马翎亦去,不知以前的还有谁可期?司马紫烟还在写吗?与网上作品相比,他们的情节也许不够新奇,笔力终究是不一样的。

借用王小波的“小说要有趣”来充充门面,对于我的个人口味来说,我希望武侠小说首先是“有趣”的。具体来说,这个有趣,是指节奏走走停停,松弛得当,饶有闲趣,而不是跟着万里长征,泥泞不堪的急行军一番,就只为了最后的一声狂叫,“俺是xx第一“。当然,不排除功力高深的作者能充分激发读者的受虐心理,毕竟sm也是有高潮的。(抱歉我的语言粗俗,俺这个看低俗小说的蝗虫也就偶尔在大观园里肚子咕咕叫两声。)

扯回来,在古龙的小说里,我还是常看欢乐英雄,而于东楼一开始就走在这个路子上,让我十分受用:布局不必大,人物不须多,情节不求繁,象读西方的侦破小说,只须一点点悬念作为线索把故事引下去,而其中情景丰满,对话活泼,斗智斗勇之处,方是阅读乐趣所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用对话推动情节的技巧,差可与古龙媲美,而笔下之情,以铁剑留星为例,从俗(胡欢与玉流星),也没有什么“高耸的胸部平坦的小腹”;从雅(胡欢与汪大小姐),也不在什么“一回头,山河都已失去了颜色”。总之,在武侠里,他算写情写得亲切的。佳人不好写,可汪大小姐最后出场,寥寥数笔,场景却让我一直记得清清楚楚。

当然,他的短刀行更见功力,是不多的能让人多翻几次的武侠书之一。这里只说一点,不及其余。

古龙是个妙人,他说“象妓女的大家闺秀,象大家闺秀的妓女”,才是最受欢迎的。我对王小波和金庸绝无不敬之意,可是总会想到这话上去。武侠在文学里是不怎么受待见的,yy嘛。叹,曹公肯定没想到他的意淫两字比红楼本身还要流行,陈村要知道意淫两字作此解释,又何必有意淫的哀伤?

短刀行里的小孟初看上去实在很yy的,家世,武功,美人,朋友(或者说忠心的下属),垂手可得,简直不明白为什么他却念念不忘的想回去。而“故旧不相识”一节,却是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之处,这就是有点大家闺秀的味道。文学作品往往是从主题敷衍出故事,武侠小说俗一点,把讲故事放在首位,高明的就不妨也站高处一点,你看金庸的射雕用了“侠之大者”,天龙用了“无情不孽”,一下子就让人觉得多点份量似的,这是很取巧的,无怪王朔骂他,不过看看王朔的小说就会觉得他也有吃酸葡萄之嫌。

短刀行里突出了小孟的小人物气质和不愿杀生,一下子讨人喜欢起来,好象上文所说,“他们凭借的不是无敌的武功,也没有背景后盾,有的,是一腔真诚仁心,由平凡中显示出的是真正的坚毅与勇敢,真正的无畏”。这个调子虽然高了点,但能让读者想到这些意思,于东楼也就没白写这本书了。

从这里我开始联想为什么于先生没有再写下去,也许他也是个误入武林的小孟,以脱身为幸事。

胡言乱语,以之纪念于东楼。先生豁达,应不怪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4 16: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边手头的《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是否元流出版的繁体横排?据说此书1刷2刷排版上都有重大差错,343-374全面錯置,不知是否属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20: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远流出版的繁体横排本,一次印刷,毫无差错。错置之说,应是个别现象,或以讹传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4-11-23 15:58 , Processed in 0.05597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