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65|回复: 3

[求助] 千山万水到处寻找歌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30 21: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是个音乐迷,有喜欢的乐曲熬夜都要找出来。

里面的背景音乐很熟悉,感觉经常听到,应该也有人很多人听过吧,就是不懂叫什么名字。
我把影片音乐部份截取出来大家载下听听,有知道的告诉我一下啊,有提供完整下载地址就更佳了,多谢。
发表于 2006-11-30 22: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孤峰在2006-11-30 21:11:52的发言:

http://www.gulongbbs.net/home/11.mp3
里面的背景音乐很熟悉,感觉经常听到,应该也有人很多人听过吧,就是不懂叫什么名字。

       呵呵,这么巧?俺这段时间正好学着听古典乐,《黄金古典名曲》第一张专辑里第九首《卡尔欧菲:布兰诗歌 》好象就是楼主要找的曲子。(http://www.yishui.gov.cn/bbs/simple/index.php?t1051.html

      下面是关于这首曲子的一些资料:

      卡尔欧菲:气势磅礴的布兰诗歌


      《布兰诗歌》也称为《博伊伦之歌》,是音乐史上的一部不朽的杰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诗歌和戏剧出自13至14世纪的游荡诗人,他们是中世纪英国、法国及德国各地的流浪学者和神职人员。以写作赞美酒及狂欢放荡生活的讽刺韵文和诗歌而著称,《布兰诗歌》集中体现了这些放荡诗人的创作风格。这些诗歌的主题和风格各不相同,其中既有酒歌、庄重爱情的诗和放纵的情歌,也有宗教诗篇和牧歌式的抒情诗,也有针对教堂和政府的讽刺诗,作曲家奥尔夫在1935年读到《布兰诗歌》时,受到极大的震动,他有粗犷有力,热情奔放的音乐赋予这首奇异的诗篇以新的、永恒的生命。奥尔夫的《布兰诗歌》于1936年完成。它的整体标题是《布兰诗歌,为独唱、合唱创作并伴有乐器及奇妙的舞台场景的世俗歌曲》。是一部宏大的“情景康塔塔”,其庞大的编制中包括了女高音、男高音和男中音独唱,含有一个小合唱队和童声合唱的大型合唱队,有两架钢琴和一组五花八门的打击乐器在内的大型管弦乐。这部宏伟作品于1937年,8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首演。它将人们带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它的神奇音乐以不可思议的力量唤醒了人性中欢乐的冲动。该作问世及留下录音以来,就一直成为最富感染力讽刺性的经典合唱作品。它也是体验指挥、乐队和歌唱家的实力和配合能力的重要教材。

      《布兰诗歌》(Carmina Burana)是一部十三世纪的神秘诗稿,它深藏在巴伐利亚修道院内多少世纪不为人知,一旦被公之于众后震惊世人,它是目前所知的保存最为完整的也最具艺术价值的中世纪诗歌。仿佛它来自天国,而非人间产品。

       二十世纪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 1895—1982)长期生活在巴伐利亚,他从这部诗稿中选取25首诗歌,谱成这部《布兰诗歌》,分“春天”、“酒”、“爱”三个主题。

       序诗部分壮美凝重,作曲家仿佛企图借助吟唱与谛听来建立起一座神庙;正歌的第一部分“春天”,轻快、明亮中蕴涵着悠远,合唱男女声部交替呈现宛如时序中的昼夜变化;第二部分“酒馆”则是一片世俗景象,唱腔中运用优伶式的假声与转调,有如在描绘一个假面聚会的场景中人们醉生梦死的世态;但奇怪地是,欢腾的场面似有幽灵掠过的阴冷;第三部分“爱”中,有着对爱的渴望的宣泄和对爱的忧伤的赞美,以及对情欲的质朴的歌唱,其中,女声吟唱“In truitina”(In the balance)华美而凄艳,已经成为演唱会中的经典保留曲目。

       作曲家卡尔•奥尔夫在继承古典作曲法基础上加入新式旋律,他在“表现主义”的影响下运用了新原始主义元素,节奏上加重打击乐成分,使《布兰诗歌》将中世纪的游吟与现代歌咏结合得非常完美。

      《布兰诗歌》充满了令人惊奇的成分和戏剧性,它大开大阖,既有雄壮的呐喊,又有委婉的咏叹,犹如汹涌的急流撞向岩石发出澎湃的声响,又如潺潺小溪蜿蜒地流向柔软的草滩。乐队与唱咏交相辉映;令人震撼的打击乐像是命运的召唤,有着强烈的扣击灵魂的效果。《布兰诗歌》是一曲对生命的赞歌,似乎有神的目光在暗中注视。它在三个主题引导下微妙地涉及了“信仰”、“死亡”等动机,调性既有着世俗的欢乐成分,又有着史诗般的恢弘气势。其中所隐含的真正的动机,则是对短暂人生的垂怜、惋惜和哀叹。借用里尔克的诗句来描绘这部作品就是:“真正的怜悯之神,他来时威风凛凛,光芒/耀眼地向周围传播,跟诸神一样。/比吹着安稳的大船的风更强。”。


 

       下面这个似乎针对性更强些:

       在德国巴伐利亚的一座古老修道院中,曾发现13世纪的诗歌手稿,这是目前所知中世纪最完整、也是最富艺术价值的作品。出生于慕尼黑,并且在那里成长学习的作曲家卡尔·奥尔夫,将其改编成了不朽之作《布兰诗歌》。他从手稿中选了25首歌曲,将它们分成3个主题,分别是关于命运、酒和情爱的。这首曲子最近二三十年来越来越红,从电视广告到电影配乐,用得既多且繁,不过用的都是第一段《命运,世界的女神》。

       自1937年在法兰克福首演到今天,《布兰诗歌》已成为古典音乐中的流行曲,几乎无人不晓了。哪怕不停古典音乐的人也常能在影视,广播等媒体中领略其一二。描述中国足球命运的纪录片把它作为插曲,影片《天生杀人狂》把它当作配乐,拳王霍利菲尔德把它作为出场曲,连流行歌王迈克尔.杰克逊都曾斥巨资想买其版权,可见此作品的流行程度。究竟它魅力和在?可听性恐怕是首要的一点,但旋律之美并不是一部好作品的本质。作品能打动人,源自作品与人的心灵的相通,相通的途径阻碍越少,越能引起听者的共鸣。“表达愈具本质性、单纯性,效果也就愈直接和强烈。”这是奥尔夫的原话也就是他的艺术观。

       十三世纪是什么概念?那是人类慢慢夏夜走向黎明前最黑暗之时。古老、神秘、阴暗的修道院中,灯火忽明忽暗,一群人醉步蹒跚,正寻欢作乐。他们的身份是僧侣,是修士,是神学学生,是流浪汉,但他们更是酒狂和情痴,他们是天界边缘的沉思者,是禁欲主义里的纵欲者。他们藐视宗教,蔑视“神圣”,更无视清规戒律。他们冷嘲热讽,嬉笑怒骂。以最辛辣最无情的方式揭去“宗教”伪善的面纱。他们以近乎打油诗的方式留下的文字揭示直抒胸臆,毫不掩饰之作,可谓痛快淋漓。当然,他们的反抗是自发的,也是消极的,所以这种精神上的抗争最终便指向了肉体的层面,他们对世俗的反叛最终也是返回到世俗,所以他们也消沉,也哀叹,也怨天尤人。但他们毕竟爱过恨过,笑过骂过,那种“大碗酒大块肉,还有美丽的姑娘坐在膝上”的生活,那股放荡不羁,豪迈洒脱的气质却深深感染了人们,常使人思绪激荡,内心翻腾。而另一角度,借用今天的说法,他们就是当时的:“新新人类”,至“酷”一族,想来确是有趣。对于今天许多畏首畏尾,怯于强权,既不敢怒更不敢言的国人,这部作品是否会对他们有些启示呢?

       其实原始版的布兰诗歌不论在配器或是演唱上都相当简单,不过当卡尔沃夫看到这些歌词后,脑中出现的音乐却是由配有庞大打击乐器组(含两台钢琴)管弦乐、合唱团、少年合唱团、女高音、假声男高音和男中音组合起来的巨大合唱曲。全曲除了由《命运,世界的女神》开始与结束外,乐曲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份是《春天》,讲述春天来临,男女纵情狂欢的情节。第二段是《在小酒馆中》,男高音和男中音在这里有吃重的演出。第三部份是《爱的庭园》,说的是男女情爱。当初这些歌并无法登大雅之堂的原因是写得太露骨粗俗了。但是这些歌词由沃夫配上新的旋律,保留的中古世纪的情调、加入现代音乐的精神,反而呈现出粗犷又细腻、复古又现代、单纯又繁复的风貌,使得这首曲子有着难以言寓的神秘气息。听习惯古典音乐的人,刚开始听直这首曲子会非常不习惯,因为古典音乐中特有的对位旋律与和声伴奏在这首曲子中都消失了。但是多听几次,就能品尝出这首曲子特殊的味道。提到到布兰诗歌,许多人都会连想到节奏强烈的合唱曲,但是中也有许多旋律优美的片段,如由女高音演唱的In trutina、男中音演唱的Dies, nox et omnia等。另外,听这首曲子一定要大声,不是放开音响就是戴上耳机,保证会听得起鸡皮疙瘩。

 

PS:下载的曲子长2分36秒,估计就是上面所说的序歌《命运,世界的女神》了,俺以前经常在带有宗教色彩的恐怖片里听到它,噩梦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 11: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感谢风十四娘啦!

不但帮我弄清歌名,而且还给下载地址,并且还介绍了这首歌的详细历史。

我问了好几个地方了,没想到在这里这么快找到答案,好兴奋哟,赶紧去下载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 11: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听了一下,是这首歌,感谢。

不过128kbps的音效怎么这么差,而且有时候小声得快听不见,到后面又大声,喊叫声好象没完全暴破出来,听得很压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5-7-7 21:05 , Processed in 0.03435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