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 天河接緣水,秀出九芙蓉。 我做一揮手,誰人可相從。 君為東道主,於此臥雲松。 —李白— 九華山在安徽青陽西南四十里膨即漢時徑縣,陵陽二地。 三國時孫吳分置臨城縣境至隋廢,唐置青陽縣,以在青山之陽為名,屬池州府,青山在縣北五里,逾梅家嶺,與貴池接壤。 九華山南望陵陽,西朝秋浦,北接五溪大通,東際雙陷龍口,昔名九子山,.......
這些傳說使得九華派在江湖人心目中變得更神秘。九華門下弟子,行蹤也更詭秘,近年來幾乎已絕跡於江湖。
使用道具 举报
这个开头像云中岳的风格,古龙难得掉一回书袋。
结尾最后几句话有点俗了,如果止于“幸福就像鲜花般在他们的凝视中开放”一段,效果可能更好一点。
所以最后几句话是典型的尧吉式画蛇添足,哈哈。
个人认为绝对是古龙写的。
最后一章前面篇幅虽长了点,但还不算太长,而且用于连接数个典故的过渡语句全部是简洁的大白话,和古龙后期文风吻合。
结局更毋庸置疑,虽然有点装,但此书 本就是古龙后期作品中最“装”的一部。
结局肯定是古龙写的,最后一段:
“他们就这样互相默默地凝视着,很久都没有开口,幸福就像鲜花般在他们的凝视中开放。此时此刻,世上还有什么言语能表达出他们的幸福和快乐?这时明月升起。明月何处有?只要你的心还未死,明月就在你的心里.”
具有永恒的文学美感。
除了我,自然唯有古龙才能写出来了
有点害羞的溜走…………
hehe
也许是本性相近,古龙小说中引用李白诗句的地方极多。单单这首《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在〈白玉老虎中又全文出现过,同样写的是九华山:
“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君为东道主,於此卧云松。”这是诗仙李白的名句,九华山和这位谪仙人的渊源极深。
寰宇说:“旧名九子山,唐李白以九峰如莲花削成,改为九华山。”
山以诗仙而名,山上而下以“太白”为名的地方很多。
“太白居”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象〈天涯〉中如此长篇累牍的引用,包括了地理史志佛经剑侠传说,倒确实是非常少见的,就算是掉书袋,也掉得近于卖弄了。
卖弄归卖弄,并不能以此认为就不是古龙的亲笔。紧接着引文之下,傅红雪与如意的饶含禅意的对话,除了古龙,相信没有什么人可以写得出来,就算是“装”,也“装”得很古龙──当然,尧吉可能会有这个本事,嘿嘿。
另外问一句,古龙小说中频频出现的“醉乡路稳宜常至,此外他处不堪行”,原作者究竟是那位高人?
典出李煜的《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倚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关于本贴,还想说点题外话,那就是古龙和王度庐之间的联系
《谁来与我干杯》有很细致的体会,我就不罗嗦了
大概1974-76年间,估计古龙一直在看王度庐的书,
所以镖局的故事出现了很多次
而且《天涯明月刀》中不仅在此处提及了李慕白
且比较搞笑的是,曾经有个叫作罗啸虎的刀客死在傅红雪刀下:
罗啸虎,四十二岁。 纵横河西之独行盗使刀,极自负,自命为江湖第一快刀。 独身未娶。
另外《白玉老虎》中,连一莲说过“从前的江湖有个大名鼎鼎的好汉叫做一朵莲花刘德泰”,王书中,一朵莲花应该叫做刘泰保
以前看过一个帖子,说的是《欢乐英雄》向金庸致敬的问题,古龙很喜欢开这样的玩笑:
江湖高手中,用短杖的向来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乞丐,一种是和尚。 乞丐大多属於丐帮也就是俗称的穷家帮,他们用的短杖通常都叫做打狗棒,这名字据说是昔日位姓查的帮主起的,但真的来源究竟出自何处谁也没有认真去考据过。 所以他们用的杖就叫做“打狗棒”,精巧变化诡异繁复,真正能够将这套棒法学会的人一向不多。
边城的话令我想起以前的一段构思,关于古龙向谁致敬的问题。
古龙是融会了新旧很多大家的东西,但是骨子里似乎还是东方的审美情趣。
他很多写景的文笔都是用白话对古典诗词歌赋的重新构建。
现在的写手不仅是缺乏对东方古典的传承,更缺乏用白话文对古典文体的化用。
除了风行说的古龙重复九华山的地方,古龙还对华山、西安古城等有过重复
而且都是在《赌局》中对《护花铃》的致敬
《赌局》有段“海神”的故事,不仅重复了他的侏儒性自卑情结,也重复了诸神殿的疯狂
更缺乏用白话文对古典问题的化用。
更正
应该是“古典文体”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5-7-1 15:29 , Processed in 0.03574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