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武侠论坛

 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鐧诲綍

鍙渶涓姝ワ紝蹇熷紑濮

查看: 6961|回复: 6

[还珠楼主] 从虚拟小说的五大要素来讨论《蜀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 07: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留讨论目录帖子

五大要素是:风格,角色,情节,背景,主题
【另外的要素,还包括冲突(conflict),题材(content),对白(dialogue),基调(tone)等,暂不涉猎这个方面的独立讨论,会掺合在其他五个主要素里一并讨论】


英文原刊引用
Characterization is often listed a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elements of fiction. A character is a participant in the story, and is usually a person, but may be any persona, identity, or entity whose existence originates from a fictional work or performance.
(角色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角色也可包含异类,某种符号,被比喻的对象,抽象的概念,团体的整体。中西皆同。

Point-of-view character: the character from whom the story is viewed.
(从角色的视角描写故事)
Protagonist: the main character of a story.
(主角)
Antagonist: the character that stands in opposition to the protagonist.
(对手)
Supporting character: A character that plays a part in the plot but is not major.
(配角)
Minor character: a character in a bit/cameo part.
(龙套)

Plot, or storyline, is often listed a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elements of fiction. It is the rendering and ordering of the events and actions of a story. On a micro level, plot consists of action and reaction, also referred to as stimulus and response. On a macro level, plot has a beginning, a middle, and an ending. Plot is often depicted as an arc with a zig-zag line to represent the rise and fall of action. Plot also has a mid-level structure: scene and sequel. A scene is a unit of drama—where the action occurs. Then, after a transition of some sort, comes the sequel—an emotional reaction and regrouping, an aftermath.
情节或者脉络,还有很中国化的词:关目。并有微观、宏观等三个层次。还有一种的含义,就是情节的推动和起伏发展过程。其中mid-level最是有趣,即所谓的“正集”和“续篇”的层面<正~续~的措词,或许还不太严谨>。

Setting, the location and time of a story, is often listed a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elements of fiction. Sometimes setting is referred to as milieu<环境,大背景>, to include a context (such as society) beyond the immediate surroundings<氛围> of the story. In some cases, setting becomes a character itself and can set the tone<基调> of a story.
故事背后的逻辑性大背景,所谓的时间点,空间点。(包含fictional universe的阐述)

Theme, a conceptual distillation of the story, is often listed a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elements of fiction. It is the central idea or insight serving as a unifying element, creating cohesion and is 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主题,作品的主旋律,故事精华的概括。一个逻辑统一的主观者(即作者,或者某个角色)的眼光。或者是对某些问题的一个答案。

Style is not so much what is written, but how it is written and interpreted. Style in fiction refers to language conventions used to construct the story or article. A fiction writer may manipulate diction<措辞法>, sentence structure<句子结构>, phrasing<构词法>, dialogue<对白>, and other aspects of language to create style or mood<情绪>. The communicative effect created by the author's style is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the story's voice<格调>. Every writer has his or her own unique style, or voice. Style is sometimes listed a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elements of fiction.
这个涉及的是另一个重要的东西"Literary techniques or literary device"<文学技巧,不完全统计,来自西方文艺理论中,被具体化的概念约不少于50种,当然这个与庞大的、超过200种的西方修辞法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如何写,也就是所谓的“写作手法”或者“文法”<金圣叹列了15种,包括了章法、句法、字法>。在西方还以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来比喻文学上的流派和文法风格。


角色塑造
主角之一:李英琼
  之二:齐金蝉
  之三:笑和尚
  之四:凌云凤
  之五:易静
  之六:谢璎、谢琳
  之七:癞姑
  之八:李洪
作者告白式主角之一:周轻云(即所谓的“三英二云”)
       之二:齐灵云
       之三:余英南
       之四:严人英
主述主角之一:周云从
    之二:朱文
    之三:杨瑾
    之四:方瑛、元皓
    之五:申屠宏、阮徵
前辈主角之一:凌浑(暂饱含异派主角类)
    之二:藏灵子
    之三:乙休
    之四:天痴上人
    之五:陷空老祖
    之六:枯竹老人及卢妪
异派主角之一:红发老祖
    之二:丌南公
    之三:尸毗老人
    之四:天残地缺
敌对主角之一:绿袍老祖
    之二:毒龙尊者
    之三:艳尸玉娘子崔盈
    之四:鸠盘婆
    之五:万妙仙姑许飞娘
异类反派主角之一:万载寒蚿
隐性反派主角之一:烈火祖师(含五台派祖师)
      之二:哈哈老祖
      之三:轩辕法王
配角
正面配角之一:妙一夫妇(齐漱溟,荀兰因)
    之二:李宁
    之三:邓八姑、玉清
    之四:齐霞儿
    之五:诸葛警我
配角之一:晓月禅师
反面配角之一:毒手摩什
异类配角之一:芝仙
    之二:文蛛
龙套
正面龙套之一:醉道人
反面龙套之一:雷起龙
原型(Archetypes)讨论之一:李英琼vs还珠之三女
          之二:绿袍vs还珠之某人
人物性格描述是否成功的讨论
还珠所使用的描写人物的手法一览
脸谱化吗?
情节(微观、宏观及其他)
大关目:大破慈云寺……峨嵋开府……幻波池。
中关目:……群仙赠礼(开府)……左右元(开府)……
小关目:……天、寒对白(开府-金轮度人)……
时空及文化大背景
仙与人的世界
佛、道修行的背景
《蜀山》的fictional universe
主题及思想
隐世
修道
隐政治情节(如小人国)
正邪观
中华传统文化的形而上式化入
风格
取名(name)
 之一:艺术性、不重复性
 之二:影射性
 之三:代入感
文字(diction)
句法(syntax)
意蕴/意境
融诗入文(从《洛神赋》谈起)
静景描摹(早、中、晚;虚、实景致)
动境描摹
斗法描摹(后期《蜀山》的主体)
情节结构处理(storyline)
主述视角(point of view)(多变动态型)

[ 本帖最后由 三英二云 于 2008-8-1 07:43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8-1 07: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命题一,我的观点自留帖:

李英琼,是《蜀山》开篇即出场的一个主角,无论是作者在小说里的反复旁白,还是占用小说篇幅的分量【32注:可争议的是,自中篇始,出现了一个“易静”,抢去了英琼这个《蜀山》第一主角的不少风头,这个可另外讨论】。或者是读者的阅读要求(参看还珠在《蜀山后传》里的一条插注)。甚至是我们后来的人物主题词的统计结果<不完全统计有3500处,易静约有1800处>。李英琼实实在在地占据了《蜀山》第一主角的位置。

李英琼这个角色是否“可爱”,或者为某些读者所接受<就象有些喜欢看《红楼》,有些人就不喜欢,在喜欢看红楼的读者中,有些喜欢黛玉,有些则喜欢宝钗,有些更喜欢湘云。这些只是属于个人审美趣旨的层面>,这个我们暂且搁置讨论,毕竟人各有喜好,不同时期都会存在着差异。我们只是从小说描写的技术层面,与其他著名小说人物的描写对比的感知上,来阐述我们的观点。

李英琼被还珠作为主述主角来写的章回,在《蜀山》里很多。我这里只做大略的泛性讨论,不做细节引用并对比。其初步的性格特征,当有疾恶如仇,孝父爱友,尊师重道等,当然小女孩的那种可爱任性也是少不了的。早、中期,还珠使用了大量的笔墨,用在描述英琼的行为性格上。整体而言,非常符合小说体例里描写主角的诸多要素,例如角色的一贯性,一致性,动态发展性,完美流畅性等等。

英琼的性格,还珠采用的是通过小说文本慢慢地逐步呈现,这是一种比较费时费力的写法(也就是西论里的所谓“show, don't tell),但手法上是高超的,不同于直白式的性格陈述。一个成功的角色性格描写,就理论而言,是必须有好的和坏的两面特性公存的,这样才比较真实,而不仅是一个所谓“高大全”的拔高式角色。英琼的描写,明显是属于成功的。很多当代的读者,都会发觉英琼性格中一些所谓缺陷,例如“是否滥杀无辜”,“是否胆大妄为”等等。这些都值得仔细讨论一番。

当情节发展到了《蜀山》后期,英琼这个角色,开始经历了一次“成长”的机会,角色成熟了,隐然有了峨嵋三代弟子的领袖味道。与那峨嵋派三代中地男女四大弟子们,英琼始有了分庭抗礼的底蕴,甚至已经开始超越他们。相比《蜀山》小说另一支主要角色群:七矮中的金蝉,英琼这个角色,在已完成的《蜀山》文本里,其人物故事进程、以及性格的完成度,应该是更为善备。(金蝉的问题,在后面“金蝉”角色的讨论里,再进一步展开)

西论里有言"Readers vary greatly in how they understand fictional characters."(读者理解虚拟小说里的角色,一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西论认为,他们的理解一般都陈列在以下两个极端之间"real people" or "purely artistic creations"。英琼这个角色,被后世读者所解读的结果,也难逃这个定律,同样导致了喜欢和不喜欢。我读《蜀山》之英琼,不同于我读《红楼》里的那些女角。英琼更象一个西论里定义角色为"participant"的样本,在《蜀山》小说里,被还珠赋予更多性格描写的最重要角色,则是中期才出场的“易静”(所以我才有过将易静当作《蜀山》现存文本第一主角的观点,而且这样也更符合现在小说的角色审美习惯)。从小说整个大局看,小说、以及角色可以有多种的写法(例如在西方的心理小说里,就有一种全新的阅读方法存在,或者还存在"a character who is never seen"的模式,甚或在James Joyce的名作《Finnegans Wake》里,连角色都不复存在)。所以我们除了主流常见的小说角色阅读模式,阅读也需要更多的创新思维。因为小说是一个不断被创新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低俗模仿的过程。

200多年前的《红楼》描写闺阁女子故事的视角和方法,给当年看惯俗套的才子佳人小说的读者,以全新的视角和阅读享受。同样《蜀山》里的李英琼,也是给当时的读者一个全新的感受。就象大家心目中英雄的形象给渐渐死板地定格后,2008年的《功夫熊猫》里的那个熊猫角色(难怪很多中国人在看了《功夫熊猫》以后,就感叹着我们自己的创作人员,为什么不能把身边固有的传统元素们以创新出好的作品呢?),则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诠释。这就是文艺作品的创新力量。

角色-李英琼是独一无二(unique)的,至少在《蜀山》本传的四部书里。从小说故事的层面而言,她的奇遇呈现的就是一种不可复制的特性,在《蜀山》文本里,几乎没有人能赶得上英琼的遭遇。撇开中、后部分的情节,《蜀山》里独以10回的篇幅,写一个主角得定珠、结良友、黑鵰作伴、曲折拜师、远游莽苍、斩山魈、得紫郢剑、食首乌、享朱果、训马熊、收猩猿、诛妖人……那是绝无仅有的。

【未完待赠部分】
英琼的故事一览:盗取温玉,收旁门二徒,受伤,得圣姑109宝,收竺生、沐红羽、得兜率火、得圣姑元灵分身、独抗南公,对付双凶,救沐尚等

[ 本帖最后由 三英二云 于 2008-8-1 07:45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 16: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说没看过,不过我对徐克拍的电影还是很欣赏的,那部电影很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 16: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恩,电影和小说是两会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9 23: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写作背景
  读小说,有时候参阅一些,作者的写作背景,会对于我们理解作者如何写,为什么这样写这部作品,是很有帮助的。
  1932年左近,是什么时代,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国、共也正处于第三次(1931.9)与第四次反围剿战争(1933.2)之间暂歇期。期间还有汪精卫建立了广州国民政府。可谓是时局纷乱。
  作者还珠楼主,约年届30,却退出军政界,为了自己的婚姻,打了一场著名的官司,却又值无正业可为的窘状。所谓“而立”而“无可立”。当然其身处的天津,还算暂时未被战火波及。1932年的7月,日本正出兵攻打热河和察哈尔。
  还珠楼主在《蜀山剑侠传》的开篇,写了李氏父女,因躲避清初(小说中的纪年是康熙元年)战乱而遁走四川。也不得不说是,还珠自己心中的一种倾向。写《蜀山》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糊口,为了谋生,为了妻子,为了未来的儿女。
  这样一个简单的目的,一直伴随着《蜀山剑侠传》这部小说17年,乃至最后作者不得不挥刀自断。虽然还珠在写《蜀山》的期间,曾从京津移居苏沪,但17年的绵延战乱一直伴随着《蜀山》的创作。
  试着,读者们,如果可以设身处地,假设一下,一个身处这样一个世道的作者,当写一部小说的时候,会是一个怎样的心境,而且这种社会的状况是持续了近20年之久。我想没有经历过的我们,是很难体会作者还珠楼主当年撰写《蜀山》时候的种种心境。
  我们会常常质疑还珠小说的公平性!怀疑还珠小说的正邪观,出了问题!其实回归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们还会去质疑吗?
  这部小说之始缘,是因为作者个人的谋生因故;小说之终结,乃是作者不得不屈服的时局变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5 21: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小说,我实在看不下去·····不太喜欢这种风格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8 17: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正常。人之个体差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4-11-21 23:52 , Processed in 0.0406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