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风行天下

[分享] 公民代替侠士:梁羽生走了(傅国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2-9 12: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枫儿 于 2009-2-8 21:52 发表

这显然并不是种族的划分,而是公私法要求不同,对掌握权力的人有更高的要求。不能以元朝的划分来类比。比如,作为公职人员在履行公职的时候,就不能以“市民”来要求。而平等的人之间的事务,不能要求每个人都以“公民”的要求,以全社会的利益为考量做出价值判断。比如买卖总是卖者求价高,买者求价低,只要符合法律,不需要以整个市场的兴衰为己任。


把民众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从而给予他们不同的权利与义务,这本身就是不平等的。在这一点上,和元朝的划分没有什么区别。

作为公职人员,只是受雇佣者,我们给予其薪水,他们应当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在你的话语中,多次出现了“要求”,是谁来要求的?是公民来要求的,还是市民来要求的?还是公私法来要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9 12: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枫儿 于 2009-2-8 22:15 发表


这是当初制定的法律,受苏联影响很大(历史原因),所以民法通则还是如此。实际上应该使用的词汇是“自然人”。因为即使是“公民”的指称不以我所说的“公民”要求,只是公法概念,其至少也不包含“外国人”和“ ...


查了查宪法,很多地方还是使用了公民的概念。

最近一次修宪是在什么时候,总是在合同法制订之后吧。

你应当建议全国人大再次修宪,把公民统统换成自然人,同时加上市民的法律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9 13: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你的观点的依据是黑格尔的学说和法国民法典的规定,你怎么不引用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9 17: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行天下 于 2009-2-9 11:58 发表


在我看来,正在服兵役的人就是军人,是用全体公民的钱养起来的武装力量,就象是我养着的保安,平时好吃好喝好穿的伺候着,一旦来了强盗小偷,他就有义务来保证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用不着军人靠提高自身的觉悟来履行义务,比如让他深刻领会到作为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你这样的比喻是不是不恰当呢?法律和道德,兵役义务可以和民事上的雇佣一样吗?也是可以随时解除的合同吗?而这是一种法律上的最低要求,并不是说没有觉悟就可以不履行职责的。我之前所说的“要求”也是法律上的要求,不是道德上的,是最底线的要求,所以对象才指向全民和他们平时的事务,而不是品德高尚的人和履行特殊职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9 17: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行天下 于 2009-2-9 13:15 发表
支持你的观点的依据是黑格尔的学说和法国民法典的规定,你怎么不引用呢?

我手边也没有什么资料,也没有背嘛。

赫然发现离题两万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8 13: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少了个武侠壮士:emem42-d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4 09: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小妖 于 2016-7-24 09:40 编辑
风行天下 发表于 2009-2-8 18:48
江湖中是没有法院的。

江湖讲的是丛林法则,谁拥有更多更强的暴力,谁就执掌了话语权。

所以虽然我并不觉得小椴的作品是一流的,我喜欢他对江湖的态度。那依然是个弱肉强食的江湖,也许他并没有否定以上的任意一句,他只是把目光从“话语权”上移开。他写老人,写小孩,写弱者,写这些人身上的“侠”,这些曾经被很多武侠创作者写过,但小椴是以他们为主体的,他将目光真正落到他们身上。他写得多是无可奈何的境遇,“话语权”并不在这些人的身上,他们是没有足够的暴力来保护自己的弱者,但他们守住了一个“侠”字。我以前喜欢古龙小说的一个理由是,我觉得他笔下的人物有自己的原则,在看重的事情面前有一种迎难而上的决心,组织他们生命的是原则与自由,有原则大于生命,重于自由。金庸小说的人物则过于擅长审时度势,知难而退。但我觉得单在这方面,小椴走得比古龙更远。古龙其实还是很宣扬“话语权”的,并且他经常给角色开外挂(我没说过金庸不开),即使他们暴力不足,也往往能够在与更暴力的对决中活下来;你会看到他笔下有很多不惜为“侠”付出代价的角色,但事实却是如果他们是主角,他们往往并没有付出什么代价。
小椴则是,他如实地写他们在一种境遇下的侠义,他写明知自己不够强大,仍为保护弱者挺身而出的人。他的区别在于,他没有写到这些人最后的报耻雪恨,没有写他们幸运得救,走上人生巅峰的道路,没有写他们推翻不公平的话语权直到自己掌握话语权——他的目光到他们完成侠义为止。这些人并不一定勇敢无畏,他们心中也有恐惧,但心中那一点点火光,本性中那一点点的对弱者的同情,心底最后的未曾被生活磨灭的原则,往往在境遇的压迫下被激发出来,形成一种其实并不强大,但终究义无反顾的力量。这是“且从绝处读侠气”七字的意义。

我身边有个饱览新武侠的朋友对我说,"金庸说武侠已写无可写。我觉得那是他已写无可写。传统武侠写完了,九把刀和赵晨光可以写现代都市中的武侠。一切奇怪的设定都是表象,不变的只有侠而已。连武都可以算是表象,君不见不会武功者,也有侠气。看着吧,这种文学形式只要不死去,就能完成转型。"
我看的新武侠不够多,但我觉得新武侠中写“武”,却淡化对“武”的迷信与崇拜是一种可贵的趋势。
江湖即人生,人生即江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13 09: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小妖 于 2025-8-14 17:54 编辑

金庸出的散文集读了,觉得了了。梁羽生的《笔花六照》和《名联谈趣》读了,觉得甚好。

极爱梁公的词。他17岁时写《水龙吟》那三首词,年少时读来惊叹。但后来才了解到诗词写得好的人,无不是少年即有很高水平了。

“只要中国没有完全跨入现代社会,侠文化就是许多中国人心中的一贴精神安慰剂,可以满足人们潜意识里寻求公平、正义的欲望。”“但是,武侠小说的黄金时代注定是一去不复返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靠公民、不靠侠士的新时代。”无论我们是一个靠公民还是靠什么别的的时代,都不是武侠小说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的真正理由。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5-9-2 01:43 , Processed in 0.05112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