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武侠论坛

 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10|回复: 6

[原创] 三篇短文手录后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1 18: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手录者后记

      一个雨天,两个晴天,手录了三篇文章。一篇古龙的,两篇丁情的。手录之初,也没注意到网络上是否已有。这三篇无甚文采但真情流露的短文,我个人还是很喜欢。网络上有没有并不重要,主要是我自己愿意手录一遍。大概以前的抄书者(包括带有帝王专用颜色的手抄本)也是这种心境吧?人家把大部头的《红楼梦》、《三国演义》都能抄,我怎么不能手录点短小文章?

      我最喜欢这最后一篇《后记——心中的话之二》,觉得是很性情的文字,丁情是侠义道中人。年少时的武侠梦,只要你敢承认,我想那是一定有的。
      “这个可以有。”而那个梦确实有。没有旧日的梦想,爱好武侠的执着也许不会持续到而今。
      我有,不知其他同好有没有?


      至于说家庭生活得变故,“这个真没有!”。所以难以体会丁情昔日的心情。酒,也喝过,不止一次地喝过,自然也醉过,也不止一次地醉过,只是没有醉生梦死那种生活经历罢了。

      江上鸥写有一篇《关于丁情》,是我最早看的关于记述丁情的,但感觉,远没有这篇丁情自己剖析自己来得实在。
      外人毕竟是外人。对于丁情,古龙也不能替代,都是外人,何况江上鸥了。


      丁情大概本意之初是没想到写武侠小说的,能糊口的手段不止一种。但他很幸运,遇到了古龙。在糊口的同时,可以吃得更好一些。在他之前,也有许多人遇到古龙,但都没有丁情幸运,能执弟子之礼。
      说及古龙伟大的文章,见得太多了,关于武侠文字方面的好词汇,用到古龙身上,可以说都不过分。但古龙还有一点优点,就没人说了,或是很少提及了。
      古龙有弟子。
      文化是要传承的。在武侠小说里,有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能成为武侠世界里的一朵奇葩,有名师指点是必要的。也是所谓的“薪火相传”吧。古龙是名师,有传承,至少有丁情,有申碎梅。谁知道金庸的弟子是谁?梁羽生的弟子是谁?
      这是古龙的另类成就。
      不用管丁情、申碎梅的成就有多高。
      哪位武侠大师都有私淑弟子,但那是和“衣钵”是两个概念的。
      古龙的衣钵虽然没有人能继承,但毕竟是往下传了。


      丁情的作品我看了一些。《怒剑狂花》《那一剑的风情》《西门无恨》《刀的灵异》等,举凡知道的内地出版的我都买了,都看了,都很没用心地看了。看了这篇丁情说得心中的话,真是感到愧疚。尽管成就不大,可也是用心之作啊。《怒剑狂花》是作家出版社,《那一剑的风情》赫然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人家才是慧眼拾珠呢。
      丁情大概没想写得好。古大侠珠玉在前,累累不绝,丁情确实是没有班斧之勇。幸好,真的是幸好,古大侠对于丁情的文字“没有称赞,也没有羞辱”。称赞,容易“翘尾巴”;羞辱,容易“翘辫子”。丁情无法两头翘,只好闷头写。写自己心中所想,想不出来就再到古龙那里偷师,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看到的那些武侠小说。
      骂声多于喝彩声。
      于是,丁情“有怨”。(这两个字的原文引用自《不吐不快——心中的话之一》)


      如果您是极端古龙迷,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再继续往下看。本人虽然不衷情鲜花,但绝对不喜欢臭鸡蛋。
      以下观点纯粹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来写的。


      丁情有什么怨?
      恩怨,恩怨,有恩才有怨。
      难道你没听说过“大恩如大仇”吗?
      丁情的怨,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参详《不吐不快——心中的话之一》)
      丁情内心的最大成就,是《怒剑狂花》。他自己最用心的作品,带给他的却是打击。就如同一个子女众多的大家庭,最受母亲溺爱的孩子,往往是最不成材的。
      《怒剑狂花》拍个电影吧,结局是丁情被“离别”。
      《怒剑狂花》出本书吧,结局是“挂别人的名字”。
      我不知道《怒剑狂花》的初版情况,但我想,挂的应该是“古龙”的名字。


      丁情怨古龙!
      ——谁说的?有种站出来!
      ——不是我。真的不是我!
      ——不是你就不是你呗,嚷什么?
      ——怕你冤枉我。


      丁情绝对没有怨古龙。
     (呼——长出一口气。把你们的臭鸡蛋易拉罐啤酒瓶花盆灭火弹都放下吧!)
      丁情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绝对是明白这种世态炎凉的。社会是功利的。在功利的世界里,社会名气更重要。没有名气就别对现状要求太高。
      如果丁情知道大陆内地八几年铺天盖地盗印的武侠小说多数是冒名金庸、梁羽生的,恐怕会为古龙鸣不平呢?“为什么冒名古龙的就很少?”当然,他要是知道九十年代初冒名古龙的情况,内心不免欣喜若狂呢。
      《怒剑狂花》对于丁情,就如同初恋,虽然结出的是苦涩的果实。


      丁情对“古龙”实际是敬畏的。
      ——哦,“古龙”打上个双引号,就不一定表示的是单纯的古龙了。
      丁情在文中坦承,“怕我自己写不出来,怕连累到“古龙”,怕……我怕的事情很多。”
      ——原文这里的“古龙”也是有双引号的。
      “古龙”,在丁情心中,实际已经上升到一种精神层面了,是一种神圣不可侵犯、无法企及的东西了。作品是署古龙的名字,但不会给古龙带来好处,相反会拖累古龙。古龙虽然不怕,但丁情内心难安。试想丁情如何敢写?
      古龙显然气急败坏了。“为什么不敢写?怕写了没钱赚?怕写了没人看?怕写了没人出?还是怕我骗你?”
      前几个问号,古龙是向丁情交了实底了。意思说,你写吧,写得好不好的无所谓,能写出来就行,有我罩着呢。
      最后一句很搞笑了。“还是怕我骗你?”,古龙骗丁情什么?什么也不骗,古龙意思就是说,怎么的?怕我罩不住你?忽悠你?
      古龙打了保票了,丁情只好勉强为之了。


      也许丁情压根就没想到写。
      更没想到要写得如何如之何。
      但起码,用心去做了。
      这——就没有愧对古大侠。

  
                                手录者输入时心中不时蹦出的想法 草成于2009年7月21日18:00下班前
                          
                                   办公桌上有杯,杯中只有凉水;
                                   大街上有美女,美女露着大腿;
                                   我心中——没想法。
                                    ——没想法还说这么多?
                                    ——哦,刚才有,说完就没有了。

                                                                                                                 鲈鱼脍
   
发表于 2009-7-21 19: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這篇後記本身不是轉載而是原創
我給兄轉到考古區去放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1 19: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龙过世多年后
丁情还是一部接一部出书(至少六部)
里头还是大量抄袭了师父的文字
这种心态除了"捞钱",除了消费古龙
应该没有别的原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1 20: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丁情始终在古龙的金字招牌下罩着的。
他本身是不擅于写的,肚子里没干货。
从这两篇后记中,隐约可看出丁情是有怨怼的。
俺只是猜测。猜测就不能过于引申并说得刻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1 20: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及古龙伟大的文章,见得太多了,关于武侠文字方面的好词汇,用到古龙身上,可以说都不过分。但古龙还有一点优点,就没人说了,或是很少提及了。
      古龙有弟子。
      文化是要传承的。在武侠小说里,有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能成为武侠世界里的一朵奇葩,有名师指点是必要的。也是所谓的“薪火相传”吧。古龙是名师,有传承,至少有丁情,有申碎梅。谁知道金庸的弟子是谁?梁羽生的弟子是谁?
      这是古龙的另类成就。
      不用管丁情、申碎梅的成就有多高。

鲈鱼脍 发表于 2009-7-21 18:48

鲈鱼兄说的太好了。鼓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1 20: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怒剑狂花,那一剑的风情,西门无恨还算不错,其他的,不提也罢,前两部有哦哦古龙的剧本,后一部是群众创造,类似天蚕变,可惜比不上天蚕变,烂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8 20: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及古龙伟大的文章,见得太多了,关于武侠文字方面的好词汇,用到古龙身上,可以说都不过分。但古龙还有一点优点,就没人说了,或是很少提及了。
      古龙有弟子。
      文化是要传承的。在武侠小说里,有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能成为武侠世界里的一朵奇葩,有名师指点是必要的。也是所谓的“薪火相传”吧。古龙是名师,有传承,至少有丁情,有申碎梅。谁知道金庸的弟子是谁?梁羽生的弟子是谁?
      这是古龙的另类成就。
      不用管丁情、申碎梅的成就有多高。
鲈鱼脍 发表于 2009-7-21 18:48


名义上的弟子虽然是丁情(、小黄龙,即蒋庆隆)和申碎梅(、司徒雪,即薛兴国)
真正继承衣钵的还要数黄鹰和温瑞安--尽管他们变化出自己的风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4-6-18 15:20 , Processed in 0.09159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