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805|回复: 31

[原创] 武侠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15 2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侠论

  
文/秦九
 
  一、侠文化的起源与流传
  
  说到武侠小说的起源,武侠的作者和武侠的爱好者最愿意听到的也是最堂皇的说法,自然是源自司马迁的《游侠列传》和《刺客列传》。
  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司马迁所著的,是传记体的历史文学,而非小说。但是,侠义精神的发扬却可以说是因此。
  战国是中国历史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代。每一个国家中的贵族都有自己的“养士”。其中最有名的四公子便是子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国孟尝君田文、楚国春申君黄歇。
  社会正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家族势的国家与宗族的概念逐渐淡化。贵族与地主阶级的兴起。使得社会是一匹游手好闲的人找到了一个归宿──去做养士。
  而这些养士中,一些见自己的主子失势,便树倒猢狲散,而还有一些,则忠于自己的主子。这便是所谓的士为知己者死,为报知遇之恩。
  司马迁对这些所谓的游侠的评价相当的高,说他们“其言必行,其行必果,其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这也就成了侠的最初的信念与原则。
  所谓的侠,除了这些之外,另有自己做事的原则,当然,那原则仅仅是个人的信仰而已。那就是“义”。
  何为义?
  试看中国儒家对义的理解。
  孟子说“生我所欲,义亦我所欲,舍生而取义”。宁可不要命,也不能放弃“义”。儒家讲中庸,讲过犹不及,为什么还会有这样激烈的思想呢?
  这里的“义”,并非后世所说的义气,而是指原则。孔子周游列国,不为所用,终归鲁,这就是他的义;侯赢为信陵君保守秘密而自杀,这便是他的义;荆柯明知难免一死,却还是一边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一边去秦国“送死”,这就是他的义。
  简单的说,义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勇气,致死不放弃自己信念的精神。
  致死终不改其志,志,就是义。
  而侠义,就是以侠的精神做为志,作为原则。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唯有法家对游侠颇有不满,认为他们不但对国家毫无用处,而且“不垦之地、不使之民”,是“国之大蠢”。
  这也是后世游侠不能被政府视为良民的原因。
  他们不服管制,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更重要的是,他们有自己的善恶是非观。如果他们的价值观与政府的不同,自然是会遭到排挤与打击。
  司马迁便是一例。
  司马迁写了游侠列传刺客列传,而他本人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侠士。他力保李陵带兵北伐匈奴,后李陵站败被俘,谣传他投降了匈奴,李陵全家被抄斩,司马迁为李陵辩解了几句,便被汉武帝受以腐刑。司马迁这明知不可为而为的精神,宁死为柬的勇气,就已经说明了他本人就是一个侠士。
  在汉武帝的高压政策下,游侠渐渐的与政府走上了对抗之路。
  而在唐宋之后,游侠阶层已经逐渐的分化为了两种人。一种彻底的走上了与政府对抗的路,落草为寇,成了绿林中的“侠士”,而另一部分则与政府妥协,成了御用的“侠士”。
  有人说所谓的侠士只是存在与古代,而现在已经没有了,这个观点我是不赞成的。
  从归鲁的孔子,到受宫刑的司马迁,从宁死不降的文天祥,到振臂急呼的鲁迅,那一个不算是侠士?
  中国的历史就是在造反镇压在造反在镇压中前进发展的。敢去造反是,肯去为民请命的,就是侠士。
  可悲的是政府对那些人的迫害,与群众的麻木。
  清兵入关,下了一道剃头令,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明末的侠士自此死绝,新中国建立后,十年浩劫中,有又几个人敢出来凭良心说几句公道话?老舍被逼自尽,彭老将军被迫害致死,中华侠士至此又遭一次灭顶之灾。
  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只要还有人敢反对权威,只要还有人有叛逆精神,那么公理必然长存,正义必然不败。侠义精神永远都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血液中流淌着。

  二、侠文学的发展(民国前)

  从侠文化到侠文学,是侠文化发展的必然。未有侠文学之前,侠文化是一种道德与正义的理想。然而,在现实中,侠只是一种传说,人们对侠士的渴望与期盼,使得侠因此更加美好,也因此更加遥远。
  侠文学的出现,带来了侠文化的一次飞跃。
  从《史记》中的《游侠列传》《刺客列传》开始,便有了侠文学。而这个时期的侠文学不过是传记体的史料而已。
  到了魏晋时期,受《搜神迹》《六朝怪谈》之类的志怪小说和笔记体小说的影响,出现了那个时期的武侠文学。而这时的文学中那些侠客剑客就已经开始逐渐不食人间烟火了。
  而到了唐朝的傳奇出现,文学中的侠已经彻底的分成了两种,一种依然是普通人,只是更接近侠的精神,如红拂女虬须客等人,而另一些则彻底成为了人间散仙,如红线女聂隐娘等。
  到了明清,小说大盛。封神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皆可算是侠文学或是说另类的侠文学。水浒中的英雄人物,各个都有自己做事的原则,无论他们的价值观是否一样,但都推崇义字当先。他们每一个人,或力大无穷,或武艺超群,或飞檐走壁,或踏雪无痕迹……但都有一个特点,他们都是普通人,也是正常人。离现实的生活非常近。
  而封神与西游则不同,同样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原则去战斗,封神中战斗的原因是周武王为民请命,要推翻无道的纣王,西游中战斗的原因是行者为保师傅去西天求取三藏真经而战斗。他们一样是有自己的原则和自己的价值观,也就是说,他们也算是为了他们自己的“义”。但这两部书通常不被认为是侠文学,是因为书中的人物已经离生活太遥远了。
  
  三、侠文学的发展(民国时)
  
  到了清末民初,中国的侠文化出现了一次的高潮。现代意义上的武侠小说已经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曾有人将他们中的代表作家这样分类评价:
“奇幻仙侠派—还珠楼主
  还珠楼主(1902一1961),本名李寿民,原名李善基,解放后改名李红。四川长寿人。他生长在山高水深的四川,从
小随着父亲宦游,曾经三上峨眉,四上青城,大好河山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虽然只上过私塾,却对佛道医卜星象都有心得。17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19岁时随母亲移居天津,在《大公报》供职,兼作家庭教师。23岁进入军界作幕僚。婚后为天津电话局局长秘书,兼写京剧剧本。他的小说处女作《轮蹄》署名“还珠楼主”,自述奔波经历和少年恋情,取唐代诗人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诗意。当时北方武侠小说十分流行,李寿民本人也很想把所历的山水人物写成笔记。约在1930年前后,天津的《天风报》缺少一个武侠长篇,他在人家鼓动之下,就以《蜀山剑侠传》为篇名,一天天地写下去,而还珠楼主的名头也就开始响了起来。他的创作欲望因此高涨,再加上生活的压力,他最多的时候竟同时为8家报刊撰稿,过足烟瘾之后,指天划地,滔滔而谈,请人代录出来,即为美文。日寇侵占华北以后,日本人要他合办刊物,他不答应,结果被抓去关了两个月。出狱以后,生活十分困苦。抗战胜利后,他再次到上海,正气书局的陆先生劝他不要再涉足政界军界,还是住在上海写稿子,生活想来总是可以维持的。他于是住在上海老垃圾桥北面,一直写到1948年。解放后,迫于政治压力,他于1956年在报上写过关于神怪荒诞小说的公开检讨。后来任北京市戏曲编导委员会委员,写了一些戏,还写过小说《剧孟》。1959年他中风,1961年3月去世。
  还珠楼主代表了民国武侠荒诞怪异的一派,融合神话、志
怪、剑仙、武侠于一体,进行高度哲理化、艺术化的想象发挥,尤其是各种剑仙神术、奇幻法宝,显示了天纵奇才的大气魄,为中国小说界的千古奇观。对后世武侠作家影响巨大,几乎无人可以企及。
社会反讽派—白羽
  白羽(1901一1966),本名宫竹心。河北人。军人之子。少年时即有志于“讲学著书”,长大后投考师范大学,后来惨遭家难。他本是纨挎子弟,却从此开始了20年的贫困生活。在通州一家公馆教书,一月才15元报酬;给北京《益世报》投稿,每月也才六七元的稿费。在这中间,他当过书记员、邮局职员、税吏、教师,职员,又曾从军作书记官,做过小贩,卖过书报。他从前做事认真,对人郑重,而在穷困中经历了种种委屈凌辱之后,突然变了一种态度,嘻笑怒骂,愤世嫉俗,而在旁人看来,则又是诙谐可笑、倜傥可亲了。
  白羽的文坛生涯,始于1926年左右在北京《国民晚报》作编辑,后来该报停刊。张恨水在《世界日报》主编《明珠》副刊,约请他为特约撰述。后来又在天津一所小学教书。1937年,抗战爆发,天津沦陷后,他便以写小说为生。1937年为天津《庸报》写连载小说《十二金钱镖》,首次以“白羽”署名,从此开始他一发而不可收的武侠创作。不久他的稿酬也从每万字4元一下涨到了每千字10元以上。
  白羽的特点,和还珠楼主、平江不肖生等大为不同,他接受西方文学的影响较多,因此,在人情冷暖中饱含着一种对社会现实的反讽和批判精神;同时用看社会的眼光写武侠,又开创武打综艺新凤,塑造一个社会化的”“武林”,影响一直及于新武侠小说,梁初生就对他是崇拜有加“梁羽生”这个名字中的“羽”,也就是白羽,三十年代未的叶冷,将白羽的特点总结为两条,第一条是借鉴于大仲马,“描写人物很活,所设故事亦极近人情,书中的英雄也都是人,而非:‘超人’”;第二条是借鉴于塞万提斯,“作武侠傳奇而奚落侠客行径”。
帮会技击派—郑证因
  郑证因(1900一1960年)、原名郑汝霈、天津人。早年在北平国术馆馆长许禹生门下学太极拳、又使得一手漂亮的九环大刀,而且曾经公开献艺。后来又为白羽作技击顾问,由郑证因在纸上画出打斗的招式;白羽按图写文。同时也开始学写武侠小说,白羽写《牧野雄风》途中患病,曾由郑证因代笔。后来和白羽分道扬镳,开始自创武侠,40年代为郑证因创作的高峰。他勤于写作,共有武侠小说88,位居民国旧派武侠小说家作品数量榜首。
  郑证因被称为“帮会技击派”,其特点一是江湖,一是武
功。写江猢则谙熟江湖门道,精通帮会的组织和戒律,在他笔下展开了一个广阔纷坛的江湖世界。写武功则因他本人是武林高手,一一写来,神态逼真。无论内外功夫、长短兵器,施展应用,巧妙谙熟;至于写暗器轻功,更是出神入化。郑证因小说的总体风格,则偏向于粗旷豪放、刚烈火爆,有一股江湖豪杰的英雄气。
   
  悲剧侠情派—王度庐
  王度庐(1909一1977),本名王藻祥,字霄羽。北京人。满族。自学成才。早期创作言情小说。有《琼楼春情》《落絮飘香》《冷剑凄芳》《翠陌归人》《朝露相恩》《海上红霞》《朱门绮梦》等。30年代中期,王度庐改写武侠小说,以言情小说的笔法创造了武侠小说的一个新的天地。他的创作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夕。
  白羽是以写人情世故胜,王度庐则以写悲剧侠情胜。王度庐的特点,是能够充分把握江湖儿女内心的矛盾、人性的挣扎、爱恨交织的复杂情境,写情则缠绵悱恻、荡气回肠,写义则慷慨侠烈、血泪交迸,并因此谱成一部壮烈深沉的“武侠悲怆命运交响曲”使“剑胆琴心,侠骨柔肠”的书剑名士之气和恩仇江湖之情深入到武侠小说的灵魂深处,是武侠小说发展史上所不可忽视的。不过,王度庐虽然是写情的高手,却不是写武的高手,这就又限制了他将武侠小说提高到一个更新更现代化的层次。
奇情推理派—朱贞木
  朱贞木,本名朱桢元,字式颛。浙江绍兴人,20年代至40年代在天津电话局和日方电信公司工作。篆刻、诗书。文章俱佳,可称艺文双绝。三十年代初,看到同事李寿民撰写《蜀山剑侠传》,因之操刀进入武林侠坛。早期作品《飞天神龙》《炼魂谷》《艳魔岛》系列,受还珠楼主影响甚深,后来自出新意,以《虎啸龙吟》《七杀碑》《罗刹夫人》为代表作。
  朱贞木被后人称为“新派武侠小说之祖”,他的特点,在
于集大成而予后来者以众多的启迪。其一是吸收奇幻派的瑰丽神奇于现实的江湖世相之中。其二是吸收侠情派的缠绵婉约于江湖的壮烈凄艳之中。其三是吸收历史派的沉雄厚重于小说的虚构幻想之中。其四是在武功领域开创了许多奇功,为后代所继承。其五是“一床数好”和“众女倒追男”的新派武侠模式。如此种种,均为50年代以来港、台武侠小说作家群起仿效,历久不衰。”
  旧武侠良莠不齐,评价褒贬不一。
  有人讲这是三亿文字垃圾,也有人讲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大奇观。
  综观民国时代武侠,不做评价,只是简单的说说他们的特点。
  先说还珠楼主。看完《蜀山剑侠传》后,不能不佩服还珠楼主的想象力。曾有人这样介绍过这本书:海可煮之沸,地可掀之翻,山可役之走……
  但整本书的情节太过荒诞,与其说他是武侠小说,到不如说它是神话故事更合适。九阴神雷,无声神雷,动辄就能炸平一做山,但见某某将嘴一张,喷出两道白光,化做一条白链,直取千里之外的某某首级。简直比封神演义更加神话。
  比起还珠楼主,其余的武侠作家笔下的人物更接近“人”而非“神”。
  这时的武侠小说,完全是以武打场面来吸引读者,暴力血腥充斥着小说里的每一个片段。什么是正,什么的邪,怎么去体现义,那里来的侠?不敢说完全没有,但是少之有少。
  比如《三侠剑》,讲的是胜英为了洗脱自己是盗宝冤屈而与绿林英雄的撕杀,全书看完很是过瘾,打斗场面也很是精彩,但谁是谁非,谁对谁错呢?至于《连环套》中,则是讲朝廷鹰犬黄天霸(黄三太之子,胜英徒孙)擒拿绿林好汉窦尔顿的故事。
  能看出作者价值取向的《三侠五义》,也不过是一群武林豪杰保清官包拯,除去朝廷叛逆襄阳王的故事。说到底不过是朝廷里的政治斗争。宋徽宗软弱无能,而襄阳王有勇有谋。谁的天下对百姓更有利?
  剩下的仅仅是一点锄强扶弱,见义勇为,别说相信道义相信公理,又有几本小说能去宣扬一下其言必行,其行必果的养士精神?
  侠义精神一旦与政治挂钩,就会变质。
  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旧时武侠作家为了可以拉常篇幅,常常将情节扯的是离题万里,动辄就是斩恶蟒,除孽龙。可谓是开篇常常十分大气,可是写着写着就离题万里了。
  当然,这与当时那些作家的生活条件有关。不能太过与苛刻强求。
  
  四、侠文学的发展(四大天王)
  
  解放后大陆曾一度禁止武侠小说的写作和出版。而在香港,则由梁羽生掀起了一场武侠文学的革命。
  梁羽生本名陈文统,1922年生于广西蒙山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写诗填词,接受了很好的传统教育。抗战胜利后,他就读于广州岭南大学,学国际经济,1949年定居香港,供职于《大公报》。
  某年,白鹤派与太极拳的打擂,《新晚报》为了造声势扩大发行,便请这位他写连载小说,这就是新武侠小说之始的《龙虎斗京华》。
  梁羽生功绩,不在于他的小说,而在于开了武侠小说的一代新风。旧时的武侠小说读者虽多,但始终被排斥在正统文学之外,而正是他使得人们对武侠小说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使得武侠小说逐渐走到了文学的殿堂。
  粱羽生作为新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作品大部分较有水准,但人物性格单一,内涵简单,情节往往只是依附与历史,人物没有自己的特点和性格。有人曾这样形容过他的小说,是一个倒梯形,上宽下窄。开头看的气势磅礴,但到了中部及结尾,往往显得力度不够,才气不足。
  他只是一个时代开始的丰碑,真正把武侠引入文学殿堂的,是金庸。
  金庸,本名查良镛,生于1924年,浙江宁海人。
  有人讲,有华人处,就有金庸的小说。这话讲的并不过分。三教九流,文人墨客,贩夫走卒,甚至政坛精英,都在看他的小说。影响之大,流传之广,可见一斑。又有那个写纯文学的有这么大的影响。可以说,金庸是一位成功的文人。
  粱羽生开创新武侠之风,金庸后起直追,青出于蓝,更胜一筹,终于成为武侠界的第一掌门。
  若是说新武侠的殿堂由粱羽生奠基,那么从盖房到封顶全是金庸一人之力。他开创了一个时代,却又终结了一个时代。
  他本人在完成《鹿鼎记》之后,急流勇退,封笔不写,大概也是因为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在超越了。
  金庸在小说中营造出了一个美丽的江湖世界,笔下的男儿走遍亚洲大陆。从北冰洋到南台湾,从东海扶桑到莫斯科。宽广的世界,英雄的大陆。而他笔下的武功更是引人入胜,琴棋书画,九宫八卦,用药解毒,皆可成为盖世神功。人物更是精彩,有智商不到五十的傻子,有绝世的奇才,有叫花子老大,有朝廷里的皇上,僧道儒,工农商,真可谓是将一个花花绿绿的大千世界搬到了属于金庸的江湖中。
  人物不在是简单的正或邪,好或坏。更多的是难以评价。道德的界限已经模糊不清,更加真实的人物,有血有肉的人物。不在是神,也不是魔。情节紧凑,思维缜密,金大侠做这个武林止尊,当之无愧。
  功成名就之后,选择急流勇退,更是明智之选。弃笔从商,金庸先生一转身的工夫,已经成了一位成功的商人。
  1993年3月,查良镛在北京会见了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
  学而优则仕,金庸先生深明中国传统哲学。
  然而金无足赤,小说中的情节矛盾之处诸网友也曾细细推敲过。他说他的诗词工夫,金庸可谓“博大精深”,然而这一代国学大师在诗词联对上的功底确实是不如梁羽生。曾有朋友指出“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一联,读起来虽是朗朗上口,“桃花”对“碧海”却并不妥当,在者“碧海潮生”是专有名词,中国词汇中却并没有“桃花影落”呀。
  当然,说着是鸡蛋里挑骨头也好,说着是爱之深责之切也好,毕竟瑕不掩玉。
  新武侠四大天王金古梁温,下来就说说古龙。
  在香港的新武侠吵的火热的时候,台湾岛上也不甘寂寞,司马翎高庸上官鼎等也纷纷横空出世,或法梁,或师金,或自己独创出属于自己的武功。新武侠可谓是一片火热。
  而金庸之后,最闪亮的一颗星就是古龙。
  古龙是痛苦的。
  古龙是热血的。
  古龙是矛盾的。
  无论是曾经的经历还是成名后的生活,亦或者他的小说,都是一样。
  有人讲从一个人的文章能看出这是一和什么样的人,这句话用来说金庸是没有根据的,金庸笔下的众生形态各异,有痴情如杨过者,有花心如韦爵爷者,有悲壮如萧风者,有阴毒如岳掌门者。而从古龙的笔下,则完全可以看出古龙的为人和性格。
  浪子三唱,不唱悲歌。
  红尘间,悲伤事,已大多。
  浪子为君歌一曲,劝君切莫把泪流,人间若有不平事,纵酒挥刀斩人头。
  这就是古龙,这就是他的信念。
  道义,良心,公理。
  无论是寂寞的萧十一郎者,还是痛苦的李寻欢者,或者风流的楚留香,亦或者阳光的郭大路。他们都相信,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会改变,但是道义,良心,公理是永远都在人的心里的。也正是因为此,他们才有勇气去面对强大且神秘的黑暗组织。
  或者古龙早已看淡了人生,痛苦悲伤和寂寞使他选择了慢性自杀这样一条路,但在他死之前,他的热,仍是热的,火热。
  古龙的文章有自己的风格,是别人无法模仿的风格。长段句的交替使用,时间空间的变换,气氛的制造,阴谋的可怕,或许这些是可以学会的,但小说中人物的性格,是谁的无法模仿的,所以现在很多人模仿他的小说和文风,却始终的得其形却不得其神。
  如同只有一个金庸一样,也不可能在有第二个古龙。
  温瑞安曾被认为是古龙最好的接班人。
  而实际上,他却成为了新派武侠的终结者。
  1954年1月1日,温瑞安生于马来西亚。19岁时写《四大名捕会京师》。古龙逝世,金庸封笔,梁羽生封笔之后,港台书商一直看好温瑞安。
  著有《神州奇侠系列》《四大名捕系列》《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神相李布衣系列》《白衣方振眉系列》《游侠纳兰系列》《七大寇系列》。
  他的作品很多,却良莠不齐。大概是因为他对武侠小说没有一个认真的态度吧。
  他自己也曾说过,自己写武侠,只是为了娱乐自己。他的早期作品如四大名捕系列确实经典,但到了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中,就已经开始逐渐改变创作的态度了。情节,对话,场景,无一是处。
  三句话可以交代清楚的事情,他一定要用三十句话来交代,之后在用三百句话来解释。那着书,翻了五十多页,同一场景两个人的对话还没完。
  温最擅长的就是把一句话正着说之后反着说,在之后颠倒过来说,最后劈开了在说,最最后重复一遍还要说,最最最后自己说完了别人在来说,最最最最……
  这就是温的小说。
  有人认为是语言上的革命,有人认为这是罗嗦。而我认为,这仅仅表现了温对小说创作的不负责。完全是把读者当傻子在看待。我一直觉得,若是在文字的功底上,司马翎或是萧逸,随便拉出一个都比他强的多。
  不过温最擅长的应该是斗智,造“局”。在说英雄谁是英雄里,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是智商在二百以上的。你哄我,我骗你,看到最后,有的读者都搞不清楚。温能写出这样的“局”,名列四大家的原因应该也就清楚了。
  温的江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家族势的帮会。
  从金庸的“少林寺”到古龙的“青龙会”,江湖上的帮派已经由正大光明变成了神秘莫测,而到了温瑞安这里,更是成了一个个特务组织。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严格培训基地,生产,运输,财政,后勤,急救……全都由专门的人手负责。这是帮会内部的情况,而帮会本身已经不在是什么少林和武当了,山东孙家的枪,江南雷家的火器,河南怒剑门戚家,南洋整蛊门罗家,岭南老字号温家……一个家族,就是一个帮派。
  这也是温瑞安小说的另一特色。
  
  五、侠文学的发展(其他名家)
  
  除了梁金古温之外,新武侠作者中,值得一看的还有很多。
  高庸的小说是对传统的颠覆,别的小说里人人争夺的武林秘籍,他却将其公开,天下英雄人手一份。真是对那些为了争夺什么秘籍死去的人最尖锐的讽刺。
  曹若冰笔下的徐不凡,拜非人非仙非鬼非神非魔非佛的无根大师为师,终于修炼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本事,不仅仅逃出轮回,更是名镇阴阳两界,身为钦差密使,阎王特使,中了什么招,去找吕动宾要点药就好,呵呵,文章的胆大不逊色于当年还珠楼主。
  柏松生的小说更是搞笑,人物对话古不古,洋不洋。但凡说“我”,全是“吾”,但凡说“你”,全是“汝”。却偶尔在对话中添加一两句现代口语,另人忍俊不禁。不晓得这是柏松生故意搞笑还是文学修养不到家。
  独孤红也是酷爱历史,台湾武侠作者一般都是架空历史,直指人性,只有独孤红对历史情有独中。据说清雍正登基前手下的那一票血滴子特务组织就是独孤红一手创建的。
  至于柳残阳和陈青云两人,我一直记得不大清楚,分的也不太详细。只是记得两人笔下都是血腥的江湖。阴森恐怖大约是这两人的共同特点。
  上官鼎是刘兆玄、刘兆黎、刘兆凯三兄弟的共同笔名,暗
寓三足鼎立之意。古龙的《剑毒梅香》后半部分是由他们完成的。
  司马翎在武侠界的声威不小,尤其是在台湾,甚至不亚于古龙,但我将他的《剑神录》看完,却只是想睡觉。因为他的书不像是武侠,更像是某著名文人在讲解诗词。或者是个人喜好不同吧。不过据说古龙在写小说之前,最喜欢看的有司马翎的文章,不知道是真是假。还有就是据说《剑海鹰扬》这本书写的非常经典,有机会要找来看看。
  卧龙生的《剑气洞彻九重天》是我看到的比较过瘾的武侠之一。他的小说不写神魔,却句句不离神魔。我并不喜欢动辄就是“名镇阴阳两界”的那种小说,但吹的越美,看的也就越爽,所以卧龙生的书,看着还算比较不错。
  至于萧逸的《白如云》《七禽掌》等,因为看的太早,印象不是很深刻,评不出个所以然来,就不说了。只是一点,还记得当时看他的小说时,感觉也还是不错的。尤其记得《白如云》里的一段环境描写,确实飘逸。
  云中岳也是台湾为数不多的喜欢写历史题材的作者之一。却和独孤红不同的是,独孤红喜欢写清代的历史,而云中岳喜欢写明代的历史,独孤红喜欢写白面书生这样的儒生作为主角,而云中岳却喜欢写身材魁梧的彪性大汉。
  与卧龙生齐名的诸葛青云,他的小说没看过几部,只是知道他的私人关系似乎和古龙不错。
  司马紫烟曾经为古龙“续”写过《圆月弯刀》,说是“续”写,实际上基本是由司马紫烟一个人完成的。
  对于诸葛青云,慕容美,忆文,东方白,东方玉等人的文章了解不多,生平更是知之甚少,所以就不哆嗦了。
  还有一位一定要说的就是倪匡。
  他绝对是一个成功的文人,也是一个多产的作家。起初写言情,后来写武侠,在后来才写的侦探和科幻。
  更多的人把他定义为一个科幻作家,那是因为卫斯里的形象已经太深入人心了,而我觉得他的武侠并不亚于他的科幻。我只看过他的《六指琴魔》,不过从资料上查到,他的武侠作品也是极其丰富的,资料上讲他比较成功的武侠就有这些捕部:《飞针》《鬼界》《铁拳》《夜遁》《大盐枭》《独臂刀》《红飞雁》《巨灵掌》《游侠儿》《冰天侠侣》《六指琴魔》《五虎屠龙》《侠义金粉》《最后一剑》《大侠金旋风》《龙虎双剑侠》《云海争奇记》《紫青双剑录》。
  我还曾在书店里租过一本署名是他的现代武侠《丐王》,不晓得是不是他写的,但至尽记忆尤新。
  
  六、侠文学的发展(今天的武侠)
  
  至梁羽生移居海外,金庸封笔,古龙逝世,温瑞安变质之后,新武侠便一蹶不振。又到了变革的时候了。而掀起这次变革的人,是黄易。
  黄易,本名黄祖强,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毕业。
  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破碎虚空》,写的是宋末年间大侠传鹰走的一条的武学道路。这部小说就已经奠定了黄易小说的主氛围。
  他的武,已经不在是停留在武技上了,他追求的是天人之道。有人讲黄易就是黄色加周易,这说法十分可笑。黄易小说中性爱的描写确是不少,但若因此就把它定义为黄色的话,那么韦爵爷在妓院的大床上和七女共欢算是什么?若讲他书中的天人之道就是周易的话,我只能说那人根本不懂中国传统哲学。
  无论是《大剑师傳奇》还是《星际浪子》,都是在讲人类超越自我的一个过程。由武技上的超越到精神上的超越。他追求的是天人之道,永恒之美。黄易的这两部小说给人以无限美丽的幻想。
  长篇的武侠若是没有历史来的氛围来渲染,很难吸引读者,黄易明白这个道理。《大唐双龙传》和《寻秦记》的历史氛围制造的很好,形容这两本书,只能用一个词:大气。
  大气的小说,大气的作家。黄易被称为大师,当之无愧。
  当然,他的缺点也是昭然若街的。寻秦记中的人写信竟然是用纸,另人怀疑他是不是真的懂得历史。
  还是那句话,瑕不掩瑜。黄易的小说在新武侠没落之迹,给了武侠作者和武侠爱好者新的希望。
  但是这样的小说有的本身先天的缺陷。架空历史的《大剑师》和《星际浪子》自然好写,但是若太离谱,就有些叫人反胃了。
  今天网络上流传的玄幻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我们学校门口租书的小店里放满了这样的书,不用多看,只看三套,就相当于把这所有的看完了。
  套用一句我朋友的话来评价这些书:胡吹浪编。
  试看它们的情节:
  一不良少年在一次打架中受了重伤,被送到医院治疗,因为伤的过重,医生给他判了死刑,就算出现奇迹也是植物人一个。但是这个少年在梦里见到了上古的魔神蚩尤。蚩尤将五千年的能量给了这个少年。少年苏醒之后开始了自己的新冒险。屠日本,平美国,炸欧洲。中国在他的领导下统一了世界之后,开始向宇宙进军……(《我就是流氓》内容)
  在看一个:
  三个当代的特警回到的过去,清朝末年的时候,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历史,让中国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统天下……(《中华崛起》内容)
  在看一个:
  在魔法世界特亚美斯大陆,少年李冶欧是一个魔法学校的学生,但在一次奇遇中,开启了自己的超精神潜力。帮助大天使斩杀恶龙,勇闯米维马兰黑暗世界,结果在那里发现了自己生活过的特亚美斯大陆的终极秘密,原来魔非魔,道非道,一切的价值将被重估……(我自己编的故事,名字没想)
  这样的胡吹浪编的小说,才真的是文字垃圾。
  第一个用花来形容女人的人是聪明人,但第一万个用花来形容女人的人就是白痴了。至少也应该用个什么茉莉或是牡丹什么的。
  而这样的小说就是这样,第一个写这样的小说的人想象力有够丰富,但是今天,这样的文字充斥这网络和书店,就不能不说是垃圾了。
  历史传记,傳奇小说,旧武侠,新武侠,玄幻……
  又到了一个非变不可的时候了。
  武侠文学需要在来一次革命。
  
  七、敢问路在何方
  
  不少武侠的爱好者渐渐离开武侠,不少武侠的作者纷纷抱怨武侠难写难出。所有关心武侠的人都在心里问:武侠的路在何方?
  今天还是否需要侠义精神?
  答案是肯定的。
  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不平事,就需要侠,就需要侠的精神。
  今天还有没有侠义精神?
  答案也是肯定的。
  只要还有人相信公理,相信良心,就有。
  历史已经证明,社会并没有因为进入工业时代就成为了理想国,历史必将继续证明,社会也不会因为进入了信息时代或者法制时代就会成为理想国。
  我们这个时代,仍有太多的不平事,而真的敢真出来管这些事的人,不是少,而是基本没有。
  正是因为缺少,所以才要宣扬。
  一个时代缺少什么,就会宣传什么。
  侠文学没有到寿终正寝的时候,而是到了真的需要它的时候。从旧时的武侠,如《三侠五义》的走红,那是因为那个时代缺少清官,缺少侠客。贪官恶霸鱼肉百姓,所以有了青天包拯,所以有了敢管不平事的鲁智深。到今天的网络玄幻,如《中华崛起》,那是因为作者还有一颗热爱我们民族的心,还有一腔的热血。看《中华崛起》那种的书,无意能深深的激发读者的民族自豪感,增强读者的民族自尊心。
  但现在有些文字垃圾完全是为了写而写,更可悲的是为了名和利而写。写的人没有任何责任感,看的人只是为了一时的快感。这样的文字,不是垃圾又是什么?
  只有人性才是永存在,只有公理才是永恒的。武侠小说中,有没有武,怎么样写武已经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有没有侠,有没有侠的精神!
  要问路在何方,其实答案早已出来,在脚下!
  特亚美斯大陆离我们太遥远,清朝末年的历史已经无法改变,流氓在爱国在有超能力,想统一世界也只是在做梦。如果作者们和读者们还沉溺与历史与幻想的梦境中,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
  我们的脚下就是我们的生活,生活中有太多让不平事。我们还要让这样的不平事继续这样下去,而我们却继续做我们的梦?还要多久侠文学才会苏醒?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武侠爱好者,偶尔会小写两篇自娱自乐。我没什么资格去批评今天的作者们,我只是想知道,能让我的血,在次沸腾的小说,什么时候才会出现?
  如果这一篇文字能让不甚了解武侠的朋友了解武侠,我会觉得很满足。如果这篇文字能让爱武侠的读者作者有所思考,我会更加庆幸。套一句话来说,叫做抛砖引玉吧。

  后记:
  接到小龙给我的这个题目,起初觉得很茫然。我这些年来看过的武侠和曾经的一些思考确是不少,于是就真的写出来这篇文字了。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旧武侠,也就是民国时期的武侠,除了还珠楼主之外的其他人并不是很了解,所以介绍民国五大家的时候,找了些资料,本想整理之后自己在写出来,想想不必了。于是就把资料上的介绍搬抄了上来。而金古梁温黄的出生年月或者生平,大多也是在资料里找到的。
  特此说明一下,谢谢。
  秦九与两千零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十七点三十五分
发表于 2004-12-16 09: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很全面,真的很用心了!谢谢秦九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5 22: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久没来凌大哥的论坛了,很是过意不去,今天在群里看到有人说想讨论一下武侠的发展,就把自己以前的旧文那出来晾晾,全做抛砖引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8 00: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楼主文,大有沧海桑田之叹~~~

至于路在何方?鲁迅他老人家说:“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4 11: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七侠五义>>里的是哪七侠?南侠展昭是其中的一个吗?还有北侠欧阳春是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4 20: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与秦九共同探讨一下,在讨论之前,先贴鲁迅的一篇文章《流氓的变迁》

流氓的变迁 孔墨都不满于现状,要加以改革,但那第一步,是在说动人主,而那用以压服人主的家伙,则都是“天”〔2〕。孔子之徒为儒,墨子之徒为侠〔3〕。“儒者,柔也”〔4〕,当然不会危险的。惟侠老实,所以墨者的末流,至于以“死”〔5〕为终极的目的。到后来,真老实的逐渐死完,止留下取巧的侠,汉的大侠,就已和公侯权贵相馈赠,〔6〕以备危急时来作护符之用了。 司马迁说:“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7〕,“乱”之和“犯”,决不是“叛”,不过闹点小乱子而已,而况有权贵如“五侯”〔8〕者在。 “侠”字渐消,强盗起了,但也是侠之流,他们的旗帜是“替天行道”。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们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将相。李逵劫法场〔9〕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10〕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满洲入关,中国渐被压服了,连有“侠气”的人,也不敢再起盗心,不敢指斥奸臣,不敢直接为天子效力,于是跟一个好官员或钦差大臣,给他保镳,替他捕盗,一部《施公案》〔11〕,也说得很分明,还有《彭公案》〔12〕,《七侠五义》〔13〕之流,至今没有穷尽。他们出身清白,连先前也并无坏处,虽在钦差之下,究居平民之上,对一方面固然必须听命,对别方面还是大可逞雄,安全之度增多了,奴性也跟着加足。 然而为盗要被官兵所打,捕盗也要被强盗所打,要十分安全的侠客,是觉得都不妥当的,于是有流氓。和尚喝酒他来打,男女通奸他来捉,私娼私贩他来凌辱,为的是维持风化;乡下人不懂租界章程他来欺侮,为的是看不起无知;剪发女人他来嘲骂,社会改革者他来憎恶,为的是宝爱秩序。但后面是传统的靠山,对手又都非浩荡的强敌,他就在其间横行过去。现在的小说,还没有写出这一种典型的书,惟《九尾龟》〔14〕中的章秋谷,以为他给妓女吃苦,是因为她要敲人们竹杠,所以给以惩罚之类的叙述,约略近之。 由现状再降下去,大概这一流人将成为文艺书中的主角了,我在等候“革命文学家”张资平〔15〕“氏”的近作。BB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年一月一日上海《萌芽月刊》第一卷第一期。 〔2〕“天”指儒、墨两家著作中的所谓“天命”、“天意”。如《论语·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墨子·天志》:“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 〔3〕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战国之际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者。他的言行,经他的弟子及后学辑入《墨子》一书。墨子之徒多尚武。他死后,他的学派起分化,以宋钘,许行等为代表的正统派,到秦汉时演化成为游侠。 〔4〕“儒者,柔也”见许慎《说文解字》:“儒者,柔也,术士之称。” 〔5〕“死”指游侠中流行的所谓“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见《史记·游侠列传》)的一种侠义精神。这些游侠往往为某些权贵所豢养。“士为知己者死”,就是他们的道德观念。〔6〕汉代的大侠多和权贵交往勾结,如《汉书·游侠传》载,陈遵“居长安中,列侯近臣贵戚皆贵重之。牧守当之官,及郡国豪杰至京师者,莫不相因到遵门。” 〔7〕“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语见《韩非子·五蠹》。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也曾引用此语。 〔8〕“五侯”汉成帝(刘骜)河平二年(前27),外戚王谭、王逢时、王根、王立、王商兄弟五人同日封侯,当时称为“五侯”。据《汉书·游侠传》载,“五侯”豢养许多儒侠之士,其中大侠楼护(君卿)最受信用,是“五侯上客”。 〔9〕李逵劫法场见一百二十回本《水浒传》第四十回。〔10〕《水浒》即《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作,是一部以北宋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书中有宋江受朝廷招安后又去镇压方腊等农民起义军的情节。“替天行道”是宋江一贯打着的旗号。 〔11〕《施公案》清代公案小说,作者不详,共九十七回。写康熙年间施仕纶官江都知县至灌运总督时,黄天霸为他办案的故事,一八三八年印行。 〔12〕《彭公案》清代公案小说,署贪梦道人作,共一百回。写康熙年间一帮江湖侠客为三河知县彭鹏办案的故事,一八九一年印行。 〔13〕《七侠五义》原名《三侠五义》,清代侠义小说,署石玉昆述,入迷道人编订,共一百二十回。一八七九年印行,后经俞樾修订,一八八九年重印,改名《七侠五义》。前半部主要写包拯审案的故事,后半部主要写江湖侠客的活动。 〔14〕《九尾龟》张春帆作,描写妓女生活的小说,一九一○年出版。 〔15〕张资平参看《二心集·张资平氏的“小说学”》及其有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4 20: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网上找来了一篇关于墨子的文章,也贴在这里:

墨子和墨家学派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一位有卓越贡献的自然科学家。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子创说,学术空气十分活跃。涌现出了许多思想家和科学流派。墨家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派。
  墨子名翟,生卒年不详。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墨子生于公元前476年左右,卒于公元前390年左右,也有人考证说墨子大约出生在周敬王四十年(公元前480年)左右,卒于周威烈王六年(公元前420年)左右。
  墨子出生何地,也有争议。《史记.孟荀列传》说他是宋国的大夫,《吕氏春秋.当染》则认为他是鲁国人。也有文章相传他原为宋国人,但后来长期居住在鲁国。墨子可能出生于当时的“士”阶层,但他本人曾经当过制造器具的工匠,具有丰富的生产工艺技能。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历史上最著名的巧匠鲁班还要高明,曾经在楚惠王面前与鲁班互比攻守城池的技术,结果斗败了鲁班。
  相传墨子初学于儒术,但由于不满儒术所提倡的繁琐的“礼”,因而自立新说,创建了墨家学派。墨子的学说对当时的思想界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家学派是儒家学派的主要反对派。墨子的门徒很多,大多来自社会的下层。他们组成了一个组织严密的政治性团体,纪律要求非常严格。这些人能够吃苦耐劳,勤于进行实验,作战十分勇敢,平时从事生产劳动。墨子及其门人为人们做好事,即使是牺牲了个人性命也在所不惜。因此《淮南子》中说:“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而且他们功成不受赏,施恩不图报,过着极其简朴和艰苦的生活。
  墨子的一生都是在为扶危济困的正义事业而奔忙,班固《答宾戏》中说:“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就是说墨子像孔子一样为天下事而终日奔劳,连将席子坐暖和将炉灶的烟囱染黑的功夫都没有。他“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他的政治主张。相传他曾阻止强大的楚国进攻弱小的宋国,实施“兼爱、非攻”的主张。后来鲁阳文君要攻打郑国,墨子知道后又前去说之以理,说服鲁阳文君停止攻郑。他“南游使卫”,宣讲“蓄士”以备守御。又多次访问楚国,献书楚惠王。但后来他拒绝了楚王赐给他的封地,离开了楚国。墨子晚年来到齐国,企图劝止项子牛讨伐鲁国,但没有成功。越王邀请墨子作官,并许给他以五百里的封地。墨子以“听吾言,用我道(听我的劝告,按我讲的道理办事)”作为前往条件,而不计较封地与爵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思想主张。
  墨家学派在政治上所代表的是广大小生产者、小私有者阶层的利益。墨子的学说,如“天志、明思”等仍脱离不了殷周的传统思想,但赋以了“非命、兼爱”的内容,以反对儒家的“天命”和“爱有差等”的思想。墨子认为,“执有命是天下之大害”,极力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不应有亲疏贵贱之别。他更有“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献身精神。他的“非攻”思想,体现了当时人民反对掠夺战争的意向。他提出“非乐”、“节用”、“节葬”的主张,反对当权贵族的“繁饰礼乐”和奢侈享乐的腐朽生活。他意识到了劳动人类生活的基础,提出强调重视生产和“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的主张。在政治上,他主张改善劳动者和小生产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提倡“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则得治”,并且提出“尚贤”和“尚同”的观点,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对于知识和逻辑等问题,墨子有较深的研究,制定了作为认识真理准则的“三表”,并且提出了“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墨子的教育思想是“艰苦实践、服从纪律”,提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教育目的。
  墨学在先秦时期曾为一时之“显学”,可是到了汉代就衰落不显了。但是,墨家精神并未失传,汉代以后的侠士是墨家“兼爱”精神的继承者。中国的民间社党“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平等互助的侠义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墨家精神的真传。中国歌颂侠义精神的诗歌和侠士小说,其精神源头莫不与墨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墨家思想在中国民间的社会底层流传着,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之大,并不亚于儒学和道学。

http://www.kp365.com/index/text/15214.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4 21: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古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形式的正义,一种是实质上的正义,一种是程序上的正义。一般情况下,二者是一致的,但也有例外,比如我们所熟知的辛普逊案,就是程序上的正义战胜了实质上的正义。

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那就是我们流传极广的一句话: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辛普逊案已经证明了杀人未必要偿命,这里只说后者也不一定就是真理。比如某人借你一笔款,但因为是熟人,是朋友,所以碍于面子,没有让他出具借据。到你向他讨要时,或许是他忘了罢,或许是他想混帐罢,他说:那有这回事?如果是这样,欠债虽然是事实,但还钱就不是那么一定了。

欠债还钱──这是实质上的正义;你必须证明对方欠你债,才能让他履行还钱的义务──这是程序上的正义。这两种正义发生冲突的时候,当然是相权取其轻──程序正义是高于实质正义的。

侠所追求的,不是程序上的正义,而是实质上的正义。因为程序上的正义并不能永远与实质上的正义完全、绝对的吻合,所以侠也一直有它生存的空间。

这是从小的一个方面来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4 21: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墨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不同的利益集团间相互争夺攻战的时代(这种相互争夺攻战从商汤、周武时就开始了,其目的并不是为了什么仁政,所谓的“以德配天”只不过是为了解决理论上的战争正义性的问题),利益集团间的争夺攻战在主观上并不是为了使他的子民有一个稳定的生存环境──当然在客观上会促进社会的进步,有思想的圣贤哲人对这样的争夺的反感,也有不同的流露,老子向往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不相往来就不会有战争了),荀子说民为贵,墨子说兼爱非攻。墨子不但提出这样的思想,而且和他的门徒们身体力行:“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孔席不暖,墨突不黔”,“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他的目的,只不过为了实现“利天下”的理想。

自古以来,人们都在寻找一种完美的、能保障社会成员获得平等的生存、发展的、实现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与结构,墨子在他那个时代当然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他认为只要每个人都具有他的兼爱思想就可以实现“扶危济困”的目标,事实证明,这样依赖于人们提高自已觉悟水平的办法并不能实现他的目的。所以不管他再怎么热切的希望利益集团“听吾言,用我道”,终究难以实现他的理想与抱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4 22: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侠论

侠一般是以暴力或是间接的暴力实现目的的,这种暴力是没有任何人进行授权,它是否能代表正义,也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侠的暴力在现实中没有任何合法的依据,也就是说它是非法的暴力。这种非法的暴力与合法的暴力之间(根据马克思的学说,国家就是一个暴力机关,然而国家的暴力是代表公共的暴力,是依照明确的规则(法律)授权实施的暴力,是合法的暴力)存在着矛盾与冲突。

不管在什么时代,如果专属于国家机关行使的权力可以放任给个人行使而又不受约束的话,必然会造成社会的无序与混乱。例如刑事案件,绝对不能由某一个个人(纵然他是“侠”)来行使侦查、拘留、逮捕、起诉、审判、执行的权力。但是侠经常自觉不自觉的行使着这些权力,比如他路见不平,看到强大的恶人欺压善良弱者,于是就运用暴力将恶人打倒,以模糊的道德概念进行衡量、判断后作出自以为公正的判决,并且予以执行,该废武功的就废武功,该痛打的就痛打一顿,该阉了的就阉(比如不戒对田伯光的做法),该杀的就杀。错了怎么办?这样的事情并不是没有过,基本上侠是自责一通了事,没见到过一个去投案自首的。

谢逊杀了那么多的无辜,也没有见他把自已怎么着。

侠是用自以为正确的暴力对付自认为错误的暴力的人。这并不见得高明多少──你骂人是错误的,所以我骂你就是正确的;你打别人是错误的,所以我打你就是正确的;我比你骂得高明,我比你的拳头更硬,所以我就是有道理的;既然我是有道理的,那么你就是错误的了。

侠实在没有存在的必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4-12-4 16:28 , Processed in 0.0512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