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9|回复: 12

[还珠] 色戒:从苏轼到邓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 23: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陈文玑 于 2025-1-1 23:29 编辑

原文为本人贴吧ID“女兽王李英琼”在蜀山剑侠传吧发布的《隐以为戒:血神子邓隐和苏轼》,稍加丰富扩展。


主要参考文献

程毅中:《度柳翠、私红莲的前因后果——从莲社高贤传到法僧投胎》,《中国文化》2021年第1期;
俞信芳:《红莲记杂议》,《丽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4期;
胡莲玉:《苏轼、佛印故事在戏曲小说中的流变》,《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钱俊:《苏轼题材小说研究》,《浙江工业大学毕业论文》2010年;
刘春玉:《苏轼题材戏曲作品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楼主| 发表于 2025-1-1 23: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蜀山写到峨嵋开府,插叙了峨嵋祖师长眉真人挽救堕落的师弟邓隐,却屡世屡败的故事。
在蜀山,此事只是简括前因,所侧重的是为峨眉开府起到震慑作用。真正展开的话,则是在长眉传。
从蜀山到长眉传,邓隐邪恶化的原因,始终未变,是为魔女色诱,亦即因色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1 23: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因色败道,从佛教经典到佛教文学,再到通俗文学,一直是有脉相承的。
程毅中先生的《度柳翠、私红莲的前因后果——从莲社高贤传到法僧投胎》和俞信芳先生的《红莲记杂议》这两篇文章,基本上就能够梳理出佛教背景的“因色败道”故事的演化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2 21: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文玑 于 2025-1-2 22:45 编辑

宋代以前,见于晋无名氏《莲社高贤传》的“昙翼”故事和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的“昙嵬”故事,是为菩萨、天女降世化形,试验僧人道力,僧人不为女色所动。化身女子并无姓名,人物、故事充满神性。
到了宋代,见于李颀《古今诗话》的“至聪禅师”故事,女子本为凡人,名红莲,至聪下山与之相遇,立为破戒。故事简单,其中的“红莲偈”却超出故事本身,拥有了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2 22: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莲女”使高僧破戒败道的设计,以后演化出了同源异流的两个题材,一是私红莲故事,一是红莲——柳翠故事。在这两大题材故事中,“红莲偈”以其凝练的概括和生动的隐喻,反复地被套用化用。

宋·李颀《古今诗话》(引自宋·董弅《侍儿小名录拾遗》)
有道山僧号至聪,十年不下祝融峰。
腰间所积菩提水,泻向红莲一叶中。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
可惜菩提甘露水,倾入红莲两瓣中。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喻世明言)·明悟禅师赶五戒》
水月禅师号玉通,多时不下竹林峰。
可怜数点菩提水,倾入红莲两瓣中。


今朝指引菩提路,再休错意念红莲。

明·徐渭《四声猿·玉禅师翠乡一梦》
数点菩提水,倾将两瓣莲。

水月禅师号玉通,多时不下竹林峰。
可怜数点菩提水,倾入红莲两瓣中。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七十三回
今朝指引菩提路,再休错意恋红莲。

明·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九十二回
水月禅师号玉通,多时不下竹林峰。
可怜偌许菩提水,倾入红莲两瓣中。


今朝指引菩提路,再休错意怨红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3 19: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莲偈”中的“菩提”、“红莲”分别具化男、女二性,隐喻二者之间的道德禁忌和本能黏附。
长眉传中,写任寿(即长眉真人)毁去血神经的过程,“红莲”分裂、“菩提圈”收伏“尽是淫秽之迹”的“红珠”,就很容易联系到“红莲偈”的意味。

“将紫郢剑拔出。本拟将中心花瓣挑开,取那玉盘中所盛形似血肉之物。谁知紫、青双剑专破邪法,紫光一闪,莲瓣花心立时分裂。料定那是一件异宝,惟恐砍碎,忙把仙剑收回,已是无及。那朵红莲在佛光禁制之下,又被剑光一扫,魔法立破,化为一片暗赤深碧的烟雾,转瞬化去,奇腥刺鼻。再看下面,只剩一柄形如翠玉的莲蓬上面,托着一个玉匣,内里殷红如血,入手甚轻。映着佛光一照,上面现出“血神经”三个金书古篆,才知中藏一本道书。”


“剑光过处,轰的一声,飞起一蓬血焰,当顶佛光同时飞堕,往下一压,恰将血焰裹住,仍化作一枚铁环。伸手接过一看,环中忽多了一枚红珠,嵌在里面,宝光四射,鲜艳非常。”

”这粒红珠,乃上册《血神经》所化,务要藏好,连你二弟郑隐也不可使知道。为防万一,方才已用佛法禁制,不到时期,不能发生妙用。可笑老魔夜郎自大,这粒魔教奇珍化碧珠,被我用佛门至宝菩提圈收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3 19: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红莲偈”的比附,长眉传中“邓隐”这一人名,也可以索隐出与“红莲记”题材的密切联系。
《古今诗话》以后,中间流变尚难寻迹,明代“红莲女”故事已然分化成“红莲记”和“红莲——柳翠”两大题材。

“红莲记”题材:
“红莲”本是弃婴,为僧私养,长成以后,僧见犹怜,破戒堕劫。
破戒僧名“五戒”,转世为苏轼,“五戒”的师兄明悟相从转世为佛印,以便再渡苏轼出世。
这支“红莲——苏轼”故事,主讲的是师兄弟两世相从成道。
主要的流传版本有《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喻世明言》第三十卷“明悟禅师赶五戒”。


“红莲——柳翠”题材:
“红莲”是僧慢待官、官报复僧的工具,以后破戒僧转世为官之独女,名为柳翠,甘愿卖身为生,辱败官之家风。另有高僧,洞悉因果,来渡柳翠,了此孽缘。
“柳翠”故事原来也有更早的独立源流,是为观音瓶中柳叶,生尘历世,为高僧渡化,重返本来。
“柳翠”和“红莲”合流,以后成为“度柳翠”系列故事。
这支“红莲——柳翠”故事,主讲的是轮回报复。
主要版本有《喻世明言》第二十九卷“月明和尚度柳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3 19: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邓隐”这一人名的构思逻辑,和“红莲记”题材中苏轼前身“五戒”这一法名的构思逻辑,于之有成有变,幸非虚妄。
“红莲记”题材中,苏轼前身法名“五戒”,原本有文本的解释,是谓五种修行的戒律。
实际上,追溯更早的苏轼题材,可以发现法名“五戒”,是“五祖戒和尚”的讹变,五种戒律云云,乃后世附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3 20: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文玑 于 2025-1-3 20:27 编辑

古代文艺作品中,苏轼前身为和尚之事,自苏轼生前,可能就有迹可循。
最早写到苏轼前世故事的,是苏轼(1037—1101)的朋友赵令畤(1051—1134)。

《侯鲭录》卷七
张安道少年谪滁州,道遇一僧舍,入门怅然,便悟前生曾作寺僧,手写《楞伽经》四卷。问其徒,具言有老僧平生诵此经,自书者犹匣在屋梁上。取视之,笔迹宛然,与今生一同。遂托东坡书此经,施钱入金山寺,了元长老刻板印施,坡作后序,详言之矣。及坡作杭倅,游寿星院,入门便悟曾到,能言其院后堂殿山石处,作诗记之。乃知性慈慧者必是大修行中来,非一世薰习所致。


苏轼游杭州“寿星院”认前身的故事,苏轼的晚辈何薳(1077—1145)《春渚纪闻》里也有记载,细节更为丰富。

《春渚纪闻》卷六·东坡事实
寺认法属黑子如星
钱塘西湖寿星寺老僧则廉言:先生作郡倅日,始与参寥子同登方丈,即顾谓参寥曰:“某生平未尝至此,而眼界所视,皆若素所经历者。自此上至忏堂,当有九十二级。”遣人数之,果如其言。即谓参寥子曰:“某前身,山中僧也。今日寺僧,皆吾法属耳。”后每至寺,即解衣盘礴,久而始去。则廉时为僧雏待仄,每暑月袒露竹阴间,细视公背,有黑子若星斗状,世人不得见也。即北山君谓颜鲁公曰“志金骨,记名仙籍”是也。

此所谓“性慈慧者必是大修行中来,非一世薰习所致”,“世人不得见”之“志金骨”,可知蜀山仙根仙骨、累劫多生种种,早有古人印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3 20: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春渚纪闻》(卷一·杂记“坡谷前身”)和基本同时的宋僧惠洪(1071-1128)《冷斋夜话》里,都写到苏轼前世为“戒和尚”,前书寥寥一笔,后书结合苏辙的故事,描述得更为传奇。
《冷斋夜话》卷七
夢迎五祖戒禪師
蘇子由初謫高安時,雲庵居洞山,時時相過。有聰禪師者,蜀人,居聖壽寺。一夕,雲庵夢同子由、聰出城迓五祖戒禪師,既覺,私怪之,以語子由,語未卒,聰至。子由迎呼曰:「方與洞山老師說夢,子來亦欲同說夢乎?」聰曰:「夜來輒夢見吾三人者,同迎五祖戒和尚。」子由拊手大笑曰:「世間果有同夢者,異哉!」良久,東坡書至,曰:「已次奉新,旦夕可相見。」三人大喜,追筍輿而出城,至二十里建山寺,而東坡至。坐定無可言,則各追繹向所夢以語坡。坡曰:「軾年八九歲時,嘗夢其身是僧,往來陝右。又先妣方孕時,夢一僧來托宿,記其頎然而眇一目。」雲庵驚曰:「戒,陝右人,而失一目,暮年棄五祖來游高安,終於大愚。」逆數蓋五十年,而東坡時年四十九歲矣。後東坡以書抵雲庵,其略曰:「戒和尚不識人嫌,強顏復出,真可笑矣。既是法契,可痛加磨礪,使還舊觀,不勝幸甚。」自是常衣衲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5-4-5 19:41 , Processed in 0.03805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