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节
黄河从西向东,波涛汹涌,奔腾不息。
黄河岸北有一处高坡,高坡上有两个人迎风而立,前面之人年过半百,面色苍白,看似病得不轻,然而双目炯炯,不怒而威,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陇右节度使歌舒翰。
歌舒翰身后之人,粗布青衣,三十多岁年纪,浓眉大眼,眼出透出一股勃勃英气,背上插着一柄奇异的弯月钢刀,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洪泽左庄庄主大侠微生棠。
微生棠十年前曾与邪宗那来申决斗于三清山,冰封十年之久,后得鸿发门宫仙瑶相救,才破冰而出再现江湖,天下安史叛乱,这才倒挎倒箫左刃扶大唐于水火。背上为家传奇刃弃刀,此番前来,乃是受义兄南霁云所托,贴身保护歌舒翰。
歌舒翰又是为何到了这里?原来,安禄山洛阳称帝后,命崔乾估从陕州出兵,进攻潼关,来势凶猛。潼关跟唐都长安乃唇齿之寒,朝野震惊。潼关守将歌舒翰认为安禄山占有河北广大地区,所统领将士都是蕃将胡人,占领之土皆是依恃威势,肯定不会长久,所以坚守固城,据守潼关,只待安禄山众军挫阻而军心离散,到时趁机出击。
然而唐玄宗听信杨国忠“只要哥舒翰率兵从潼关杀出,郭子仪、李光弼从后面掩杀,不用多长时间,就可消灭安禄山”之言,不断催促歌舒翰出潼关主动出击安禄山。
歌舒翰已知此乃宿敌杨国忠不顾大计,暗中害己,紧急上奏:“安禄山久习用兵,现在暗藏精锐,以老弱兵卒引诱,肯定有诡计,而且贼兵远来,粮草无继,利在速战,如果我军轻出,正中其计。”玄宗不听。
歌舒翰无奈之下,大哭一场,兵出灵宝县西原。只见前有叛军把关,南有高山可倚,北有大河隔绝,地势非常险峻,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哥舒翰派副将王思礼率兵五万为先锋,别将庞忠等率兵十万策应;自己亲率三万兵马,登上大河北面的这个高坡,擂鼓摇旗,呐喊助威。 坡下唐军由王思礼统领,王思礼见地势险要,不敢贸然前进,只是步步为营,节节推进。可叛将崔乾佑竟带着叛兵前来挑战。他们队列不整,东一堆,西一簇,三三五五的简直就像从未习过队列的百姓。唐军土兵见此境况,不由地发起笑来。不待王思礼发令,士兵就抢先突进。眼看追及叛军,叛军却马上偃旗退避。
王思礼挥兵直追,庞忠等的接应部队亦随后跟进。于是两军争先恐后地拥入山峡,只见两旁都是悬崖峭壁,中间只有一条越来越窄的隘路,令人毛骨悚然。王思礼感到不妙,停下观望。正在此时,只听得两边山坳豁啦啦地连声巨响,一齐竖起叛军的旗帜。周围悬崖上木石滚滚而下,顿使数万唐军头破血流,横尸峡谷。
歌舒翰见数万官兵转眼间死伤殆尽,不禁痛心疾首,长叹一声道:“是我误军矣。”说罢,拨出长剑,向项下抹去。
微生棠眼急手快,倏然扬掌。掌风破空而出,歌舒翰手中长剑半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哧地一声落入地中,直没剑柄。
微生棠大声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大人这是何苦?”
说话间,四周贼军蜂涌而上,眼见情况危机,部将火拨归云策马上前,大声叫道:“大将军不必惊慌,未将来断后,微大侠掩护大将军西去关西驿,先杀出重围日后再作打算。”
微生棠道:“如此有劳将军。”说罢,扬手取下背上弃刀,顺手抄起歌舒翰往背上一放,叫道:“将军小心了。”大步跨开,向西便闯。一个起落,人已到了叛军眼前。
叛军眼见微生棠近前,叫嚷着冲了上来。微生棠怒吼一声,弃刀泛起万丈光芒,眼前叛军倒地一片。叛军人多,前仆后继。微生棠弃刀挥开,如入无人之境。叛军多为吐蕃异族之众,个个魁梧剽悍,毫不退让,微生棠一时片刻也杀不出重围。
崔乾佑位于高处,眼见微生棠勇猛无比,心中暗暗佩服,转首来问身边的四个番僧:“此为何人?武功竟这般高明?”
这四大番僧不是别人,正是魔宇殿四大宗师,亚西邪士跃,罗查伽鲁,水河示奈蓝,动印法王。
动印法王虽不认识微生棠,但见微生棠手中的弃刀已知是微生棠,便道:“如果本王猜得不错,此乃微生棠。“
崔乾佑身子一震,动容道:“大侠微生棠?”
“没错。”
崔乾佑失声道:“此人既为微生棠,那么他背上之人必是歌舒翰无疑。”
动印法王道:“将军不必担心,吾等将这厮擒来献给将军就是。”四人打声呼哨,展开轻功,直向微生棠逃奔的方向追去。几个起落,消失在崔乾佑眼前。崔乾佑见四人轻功已臻入化,不禁啧啧称奇。
四僧没用多久,已突入唐军阵中。唐军溃败只顾逃命,哪里有人在意来人?转眼间,动印法王已追上了断后的火拨归云等人。
火拨归云杀得兴起,突见眼前多了个光头和尚,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挥刀就砍。动印法王手中金箔迎空击出。“当”地一声响,火拨归云的大刀“嗖”地一声,脱手而飞。
火拨归云大惊失色,勒过马头,转身想跑。动印法王冷笑一声,凌空一指,劲风破啸而出。火拨归云只觉腋下一麻,“唉哟”一声,跌下马来。早有叛军一涌而上,将火拨归云生擒活捉。再看手下偏将高大声、耿功等人也是被其他三僧或擒或捉,无一逃脱。
微生棠弃刀挥开,叛军碰着即残,拦着即死。胡人番将胆子再大,哪敢将身家性命向刀口上送?见微生棠近前,早就远远地避开,再无人拦挡。微生棠终于在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动印法王四僧擒下火拨归云等人,眼前早已没有微生棠的身影。不禁跺脚懊丧,只得取了火拨归云前往崔乾佑帐前请功。
叛军大获全胜,唯独少了歌舒翰,崔乾佑也不怪罪,在军中大摆筵席,全军庆贺。酒席中拖来火拨归云等人,意欲斩首示众。火拨归云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大呼饶命。原来,这火拨归云乃是歌舒翰提拔起来的一员番将,没甚气节。
崔乾佑眼珠一转,计上心来,道:“崔某素闻将军英名,今将军归顺名君,崔某岂有不喜之礼?只是现如今歌舒翰在逃,今日崔某虽胜,无以请功。将军既已请降,何不劝歌舒翰一同归降?假如成功,奇功一件,可喜可贺。”
火拨归云求生心切,满口答应。崔乾佑当即亲自为其松梆,并敬之以酒。火拨归云感激流涕,当夜率轻兵百名直奔关西驿。
出得叛军大营,高大声不无忧虑地道:“劝降歌舒翰谈何容易?合吾全力恐难敌微生棠一指。”
联功献计道:“这有何难?只要将其支走,歌舒翰人老多病,大可手到擒来。”
一行人商讨好计策,奔至驿口。守驿唐军见是火拨归云归来,都是大喜。
歌舒翰被微生棠拼命救下,惊魂稍定,想想二十万军仅剩数千,正在帐中哀叹:“杨国忠这个老匹夫害的我好惨呀。”军士来报,火拨归云求见。大喜过望,急传见。
火拨归云闯进帐来,见微生棠不在帐中,喜出望外,故意装出惊慌失措的样子,大声道:“贼兵杀到,请大帅快快上马。”
歌舒翰败军之将,加上年老昏花,已成惊弓之鸟,慌忙上马出驿,逃出数里,身后不见动静。歌舒翰终是一军之帅,发觉不妥,惊叫道:“去哪里?”
火拨归云道:“大帅,实不相瞒,吾等业已归顺安军。”歌舒翰闻言脸色大变,只因身患重病,惹得半身不遂,又加上一路狂奔,还没接上气来。
耿功只当歌舒翰还在犹豫,劝道:“大帅,二十万大军,在你手中覆亡殆尽,还能回朝廷面君吗?”
高大胜道:“天子疑帅,国忠害公。这般回去岂不是高仙枝一般下场?”
歌舒翰缓过气来,怒道:“天子疑我,我岂不知?然而我身为大帅,如此投降安贼岂不让天下人耻笑?”说罢,不顾病体,翻身下马。
歌舒翰现在奇货可居,火拨归云见劝降不成,哪里肯轻易放过?几人下马制住歌舒翰又将其五花大绑系于马上,唯恐微生棠追来,策马扬鞭,直奔潼关。歌舒翰动弹不得,破口大骂,火拨归云充耳不闻,只顾逃命。
微生棠回房换过血衣,转来不见了歌舒翰,询问兵士,说是随火拨归云去了。微生棠感觉不妙,展开轻功,大步追来。
火拨归云等人逃奔中,忽闻身后啸声长鸣,如排山倒海之势,由远及近,奔腾而至。火拨归云马上狂奔,想不到微生棠依旧能够追来,已知微生棠的武功已是出神入化。哪里还有其它想法,只顾纵马逃命。
半晌过后,微生棠与火拨归云仅剩数丈之距。微生棠眼见歌舒翰被缚在鞍,心中狂怒,纵声叫道:“匹夫小人,速还我大帅!”叫声高昴有力,中气十足,哪里像是经过长途奔波的样子?
火拨归云直吓得魂飞魄散。眼看就要追上,忽听前面有人叫道:“来者可是火拨将军?”叫声混浊不听,非中土之士,正是动印法王四僧。
火拨归云突见救星,感动得直落泪,马上疾呼:“大师救我。”
动印法王放过火拨归云,眼见微生棠追至,悄无声息地一掌拍出。微生棠狂奔中,突觉一股不弱于自己的力道向腰际撞来。不禁眉头一皱,正待侧身避开,又有数道掌力从四面八方向击来,来势凶猛,竟如先前的掌力不分伯仲,大骇之下不及细想,双掌连拍,“轰轰轰轰”巨响不绝,震耳欲聋,尘土飞扬。
待烟消云散,地上赫然多出无数个大洞。微生棠人在数丈之外,再看火拨归云等人,早已不见踪影。微生棠连接四掌,气息不畅,呼吸不顺,暗暗吃惊。
四大番僧更是震惊不已,四人同时出掌不但没有伤在微生棠分毫,反受微生棠掌力波及,心口烦恶,大骇之下,哪里还敢继续出招,暗中调息,凝神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