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武侠论坛

 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鐧诲綍

鍙渶涓姝ワ紝蹇熷紑濮

查看: 15752|回复: 23

[原创]武俠六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25 14: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說明:a. 本文6係由舊文擴充而得。b. 不知何故,論壇無法接受我以簡體字發表,抱歉。




  「武俠」這個詞清末才由日本傳入,但武俠小說的實質從唐代傳奇就開始了。發展千百年而下,神怪、武術、軍事、歷史、冒險、民族文化、推理、言情、科幻無所不包。
       成立的條件有二:一,以武力鬥爭為基礎,包含鬥智、鬥法術;二,以「義」為核心價值。有些人加上:三,以「幾百年前的古代」為背景;四,以「傳統藝術形式」為表現。不過這麼說是有問題的。自從古龍完成「以西方文學觀為主體」的革命,第四項就可以再見了。至於第三項古代背景,民初平江不肖生寫霍元甲、姚民哀寫革命黨會,年代和作者相去不遠,誰敢說他們寫的不是武俠?所以,古龍《絕不低頭》深入都市底層,溫瑞安寫《今之俠者》,黃易《尋秦記》由未來回到過去,刻意打破「古代」迷思。
  有些人高喊「俠重於武」,卻又執著於表象,以為「武」傳統而神秘,槍砲則是外來、科學的,軍事和槍戰小說不算武俠。這種觀念太狹隘了,難道「武」只是「傳統武術」?
  俠又是什麼呢?俠者,夾也,挾也。兩個人一左一右,夾輔中間的人。俠,憑恃武力輔佐或者被輔佐。但這個解釋過於空泛,我們再加上兩個意涵:一,《韓非子‧五蠹篇》說「俠以武犯禁」,私人武力衝撞公家秩序,社會力衝擊政治力。反過來說,維護秩序、防堵潰堤、補公權力之不足,也可稱為俠。亂世時國家機器衰微,私人武力大盛,是俠豋場的好時機。二,根據《史記‧游俠列傳》和《墨子‧兼愛下》,游俠和墨者有可靠、剛毅果決、解人之危、不怕死和潛斂的人格特質,並且堅持某種道德,這就是開頭說的以「義」為核心價值。只不過對甲而言,「保民衛國」是義;對乙而言,「對得起朋友」是義;對丙而言,復仇至上,復仇才是義。然而,俠的武力本質多少牴觸法令,妨礙了統治者的利益,所以俠是不合乎「正軌」、「正義」的。但無論哪個年代,沒有一個政權是完美的,所以俠客也就永遠不死。
  依照「義」的取向,我們可以把俠分為五類:第一類,替天行道、扶弱傾危。春秋時代王權崩解,墨者組成了號令嚴明的武裝集團,對抗吞併弱小的霸權。他們無條件的利他,並且超然自主。第二類,懷仁施恩,包括貴胄、黑社會老大,他們為人也為己,與政權有競合關係。第三類,以刺客聶政、專諸,公人展昭為代表。你對我有恩情,我就報答你、追隨你。第四類,純粹挾持武力謀利,或者討一口飯吃。第五類,獨來獨往、不受約束,自有一套孤傲或世外價值。


  先秦已經有游俠集團,第一個武俠小說的輝煌時期卻遲至唐代。詩仙李白本身就是劍俠,又是道士、浪子、醉客。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群魔亂舞;適逢其時,小說形式發展成熟,於是唐傳奇融入了豪俠成分。又經過了數百年,元末明初的亂世中,《水滸傳》開展了武俠小說的第二個輝煌時期。唐傳奇是讀書人的短篇、文言產物,《水滸傳》則是長篇、白話,源於民間的話本(說書)、雜劇。一群強盜的故事擠身不朽經典,可見與其相對的朝廷,人民抱持什麼樣的心思。《西遊記》、《封神演義》中也有相當的武俠、諷刺成份。至此而下,小說大盛的明清時期,文言和白話武俠屢有佳作,但不脫唐傳奇和《水滸傳》等影響。
  因此,「長期戰亂」是武俠大繁榮的養分。清末民初列強侵凌,內戰不休,百哀齊至,黨會(俠)在革命中起了作用,有助於武俠小說又一次的燦爛輝煌。但是梁啟超鼓吹新小說革命,主張用以教育、開化民眾,胡適、陳獨秀的新文學運動緊接著發動,小說陣營由是分為新、舊兩造,新對舊大加撻伐。新小說影響知識份子、青年人,以寫實主義、關懷家國為大宗;舊小說持守「休閒」傳統,迎合大眾,讀者涵蓋名門閨秀與市井小民。以今日看來,多數舊小說保留章回體和說書口吻,也有人寫些風花雪月的事,然而不少作者通曉洋務,甚至參與反清革命,很難以「抱殘守缺」形容。他們的「罪過」,也許是製造「墮落」的市民趣味。
       這場對峙,由新小說拿下正統而緩和。天有不測風雲,一九四九年政權輪替後,在破舊立新的撻伐下,「舊派」最大宗的武俠小說近乎殲滅。大宗師還珠樓主被說成「放毒者」,憂憤而卒。六○年代魏紹昌《我看鴛鴦蝴蝶派》把武俠列入鴛鴦蝴蝶派,逞其道德審判之能事。其實「鴛鴦蝴蝶」本指文言哀情,兼指情境和語言表現,和武俠風馬牛不相及。這給掌權者很好的前車之鑑,就是在文藝這檔事上不要泛道德化、放狗咬人,否則害死的不只是作者,更是潛藏的作品生命。因為道德究竟怎麼回事,你根本不曉得;時過境遷,最不道德的可能是你。


  民國以降的武俠創作,平江不肖生、趙煥亭功勞很大。前者影響深遠,甚至被視為開山祖師。其實他不是第一個作者,但由於精通武術、熱血愛國,一手寫《江湖奇俠傳》,一手寫《近代俠義英雄傳》,浪漫與寫實並進,引領風潮。後起的顧明道《荒江女俠》強調冒險、俠情,姚民哀則致力於近代幫會內幕,文公直在「歷史武俠」中出類拔萃。林林總總百餘位作家,九成以上屬於南派,也就是上海派,但是作品的水平有待提升。
  一如張恨水、劉雲若拔高了社會言情小說,武俠的大躍進也是北派推動的。自二○年代後期,北派五大家陸續登場。還珠樓主是四川人,朱貞木是浙江人,但他們的聲名成於京、津,白羽、鄭證因、王度廬更是道地的北人。在日軍氣焰高漲、淪陷區垂頭喪氣之下,人心寄情於武俠;寥寥可數的北派作家,將創作水平推上高峰。因此武俠聖地在天津,而非全國出版中心的上海。如果和後來的香港合觀,天津、上海、香港,正好一北、一中、一南,而且都是通商口市、租界或殖民之地。把王度廬發跡的青島加進來,屬性同樣如此。
       還珠樓主和鄭證因寫法傳統。然而,前者的劍仙故事傲視古今,數百萬字的《蜀山劍俠傳》熱情奔放、如詩如畫、包羅萬有,人稱「武俠百科書」。白羽《十二金錢鏢》系列、王度廬《鶴-鐵五部曲》刻畫人性,融合西方筆法,豎立社會寫實和愛情悲劇之大旗。鄭證因《鷹爪王》從姚民哀發展出幫會技擊路線,朱貞木《七殺碑》、《蠻窟二部曲》由顧明道、還珠樓主揉合出奇情推理路線。但我們強調:「奇情推理」不是新發明。程小青《霍桑探案》模仿《福爾摩斯》,孫了紅《俠盜魯平》模仿《亞森羅蘋》,俞天憤、趙苕狂也是偵探小說名家。所以倪匡的《衛斯理》、古龍的《楚留香》、《陸小鳳》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觸角伸到武俠以外,我們將更清楚源流。


       舊派小說被掃進畚箕後,武俠基地轉到海外的港、台。儘管「俠以武犯禁」,流亡的國民黨封鎖了舊派和香港名家的作品,台灣仍出現數以百計的創作部隊,正如在社會底層,幫會依然聲勢浩大。香港代表是金庸、梁羽生、蹄風和張夢還等人。台灣先是臥龍生、司馬翎和諸葛青雲扛鼎,古龍後來居上,伴霞樓主、孫玉鑫、慕容美、柳殘陽、雲中岳、東方玉、獨孤紅、上官鼎也是重量級作家,他們促成了武俠的又一次高峰。然而,在古龍如日中天的一九七○年代,大環境已然衰微,儘管有溫瑞安、黃鷹拔劍而起。金庸成神、黃易熱賣的二十一世紀,武俠更來到「死了沒有」的彌留階段。這幾年武俠文學獎辦了不少,每一部都標榜「某某之後最那個的那個」,牛皮越吹越大,連冥王星都聽得到。
  梁羽生被香港媒體封為「新派之祖」。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做的接近白羽、王度廬、朱貞木的改造工作,說書感強烈,回目還使用詩詞、對句,沒有超脫平江不肖生的神怪、愛國情調,在文化質感上離王度廬也有一段距離。因此,視為新的「才子佳人」或「名士風流」路線是可以的,說「新派」就過當了。香港自戰前就有夾雜粵語的「廣派」武俠,說的是黃飛鴻、南少林故事。相對於這些老掉牙,梁羽生可以算新品種,比之北派五大家卻不然。簡單地說,既然內地創作停擺,而梁羽生在香港打響第一槍(1954),理直氣壯當上了新祖宗。可是台灣的郎紅浣早了兩年開筆,我們怎麼看?很簡單,郎紅浣默默耕耘,沒有帶動本地創作,更別提跨海影響香港。反過來說,梁羽生是左翼青年,刊登的是左翼報紙,雖然掀起創作熱潮,很快就被台灣封鎖。「兄弟爬山,各自努力」,港、台各自模仿舊派小說,梁羽生未如當年平江不肖生影響深遠。
       約定俗成,我們可以同意梁羽生是新派之祖,但必須清楚那個「新派」是什麼意思。那個新派,和胡正群提出的「古龍之前無新派」屬不同層次。就像「青」字包含「綠」和「藍」,「新」也有三種意涵:一是時代性的劃分,「舊派」被終結,梁羽生重振武俠聲威;二是香港當地的對比,梁羽生突破廣派窠臼;三是就武俠本身流變、深入骨髓的質變,古龍是這一種的「新派之祖」。如果加入第四種意涵,流動的、現在進行式的「新」,即新即舊,即舊即新,區分失去意義。


  武俠作家的籍貫分布是有趣的。有些地方沒有出產名家,包括陝甘夏、新疆、內蒙古、東北、雲貴、青藏、福建、海南。東北及福建掛零,令人錯愕,因為在民國小說史上,這兩地人才輩出。至於西北、西南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倒不意外。令人驚豔的是,廣西地荒人稀,卻一口氣出了梁羽生、雲中岳兩位名家;再想想白先勇,民國以降,西江果然地靈人傑--現實的原因則是地方軍閥保障,促成文藝的小繁榮。
  如果把廣東合起來觀察,你就知道嶺南多麼重要。廣派我們不提,金庸、梁羽生在香港我們也不提,連台灣的司馬翎、古龍也和香港淵源頗深:前者是汕頭人,在香港度過年少歲月,中年又從台灣回到香港;後者則在香港生長,並藉由香港期刊、影視光大作品,連力肖其風的黃鷹也在香港。溫瑞安是馬來西亞人,祖籍廣東梅縣,雖然成名於台灣,未幾便因政治因素萍飄香港。香港,香港,它的自由使它成為避風港。近年稱霸之黃易私淑司馬翎,也在香港。
   漢唐京都所在的關中,到了明清已經成了「邊區」,清代官員吳慶坻《庚子赴行在日記》有這樣一段記載:「今日所經,荒象彌甚,民多穴山而居,土室鱗次。聞自遭兵燹,二三十年來久苦貧乏,今益十室九空,大都流亡,男婦存者面有飢色。彌望百里,不見寸碧,河流微弱,難資灌溉,急盼春雨,猶堪種蕎。種麥已無及,此方向恃蕎麥,尚可補栽。耳目所接,不忍聽睹,回首蜀疆,殆別有天地矣。推究秦民致貧之故,非伊朝夕,水利不修,農力不勤,風氣拙樸,益之惰游,官吏狃於故常,士民安於固陋。尤可痛者,貪種罌粟,奪榖食之利,男婦十人五癮,幼稚亦且吸食,不知工作,不解樹藝,愈惰愈拙,愈拙愈貧。一遇災祲,束手待斃。」讀來令人鼻酸。西北內地貧困,而東南沿海富庶,屢屢引發矛盾。一九四○年代「延安文學」反映的「內地反撲」,實為時勢所趨。然而,武俠文學是市場經濟下的產物,不管在大陸或港、台,名家無一出自陝西,可見人才的養成不易。所幸文革結束後漸有成效,我們期待陜西名家的出場。  
  同樣處於北方內陸,河南、山西名家也不多,但個個重要,群集台灣:臥龍生是鎮平人(南陽附近),獨孤紅是開封人,諸葛青雲是解人(安邑附近)。不過這幾位和嶺南名家一樣,都是一九四九年後粉墨豋場的。戰爭是不幸的,但它帶動的遷徙促成人才出頭。
  京津名家甚多,舊派有白羽(祖籍山東)、鄭證因、王度廬、徐春羽等,河北也有趙煥亭(玉田人),幾乎囊括頂級名家。這其中,趙、王還是旗人,如果加上台灣武壇的前輩郎紅浣,以及嚴肅文學界的老舍,旗人的「京師經驗」委實助益良多。山東人也多,扣除白羽,還有孫玉鑫、柳殘陽、蕭逸、古如風(蕭逸之弟)、雪雁、憶文等在台者,其中孫、柳出身青島。
  南方的四川、湖南人材濟濟,無論在雅、俗文學界都有巨星,前者如巴金、沈從文。四川武俠名家有舊派的還珠樓主(長壽人),在港的張夢還,還有在台的伴霞樓主、高庸。湖南有舊派的平江不肖生(平江人),還有在台的上官鼎三兄弟(衡陽人)、獨抱樓主、武陵樵子、秋夢痕等。相對而言,一九四九年以前比較重要,平江不肖生和還珠樓主是前、後任武林盟主。 附近的湖北只有一個易容(臥龍生的影武者),大為失色。
  自從清末鐵路通車,江西在很長的時間內被湖南壓倒。舊派較出色者僅有文公直(萍鄉人,貼近湖南)。但一九四九年後,眾所皆知出了古龍(南昌人)。鄱陽之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江蘇、浙江自明清以降即為中國的人口、經濟、文化重心,民國小說史上的關鍵性也是無庸置疑的。武俠方面,浙江更重要些,包括舊派的朱貞木、戴愚庵(皆紹興人,成名於天津),以及一九四九年後的金庸(海寧人),東方玉(餘姚人)等。只需再加上杭州人高陽(歷史小說家),嚴肅文學界的魯迅、郁達夫、茅盾、徐訏、穆時英,已足夠說明一切。江蘇聲勢較弱,知名者如舊派的顧明道(吳門人)、姚民哀(常熟人),在台的慕容美(無錫人)、曹若冰(泰興人),在港的蹄風(上海人,納入江蘇計算)。千萬別看不起江蘇,自劉鶚、曾樸以降,數以百計,舊派(含社會言情等)名家絕大多數是江蘇人。鄰近的安徽受限於發展,僅出了司馬紫煙。
  最後談談台灣本地作家。陸魚與古龍同為新派推手,秦紅也屢見新意,另外還有「鬼派第二人」田歌、二十一世紀新興的九把刀等。台灣和上海、天津、香港一樣,真正的本地人不多,但海納百川,同為近現代武俠文學史上的核心。這和張愛玲雖然是河北人,卻成了上海文學的金字招牌,道理完全一樣。


       研究金庸武俠者形成了「金學」。近年研究古龍小說者日眾,隱約有「古學」的態勢。不過,相對於前者的量少質精,古龍廿五年中產量驚人,前後風格不一,表現大起大落,加以英年早逝,研究相對困難。如果對金學而言,「版本」是基礎工程,古學就得加上「分期」一項。連古龍自己也做過歸納,提出三或四個創作階段的說法。不過,作者生前未能綜觀全局,交由後人蓋棺論定,可能更為合宜。摘錄六家意見,提供參考:

一、曹正文《中國俠文化史》三階段說
(一)起步階段:一九六○至一九六四年,模仿他人,三流之作。
(二)飛躍階段:一九六五至一九六八年,起點為《大旗英雄傳》,獨創性明顯。
(三)高峰階段:一九六九至一九八四年,風格成熟,《多情劍客無情劍》為代表。
二、覃賢茂《古龍傳》四階段說
(一)試筆階段:一九六○至一九六四年。
(二)成熟階段:一九六五至一九六八年。
(三)輝煌階段:一九六九至一九七五年。
(四)衰退階段:一九七六至一九八四年。由曹正文高峰階段分出,以《白玉老虎》為轉折點。
三、陳墨《武俠五大家品賞》三階段說
(一)起步階段:一九六○至一九六五年,《蒼穹神劍》至《大旗英雄傳》。
(二)高峰階段:一九六六至一九七三年,《武林外史》至《天涯‧明月‧刀》。
(三)衰退階段:一九七三至一九八四年,《火拚蕭十一郎》至《獵鷹》、《賭局》。
四、葉洪生‧林保淳《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四階段(期)說
(一)新派奠基階段:一九六○至一九六四年,《孤星淚》至《浣花洗劍錄》。
(二)新派發皇階段:一九六六至一九六九年,《武林外史》至《多情劍客無情劍》。
(三)新派轉折階段:一九七零至一九七六年,《蕭十一郎》至《白玉老虎》。
(四)衰退期:一九七七至一九八四年。
五、陳康芬《古龍小說研究》四時期說(淡江大學論文)
(一)傳統時期:一九六○至一九六三年。
(二)奠基時期:一九六四至一九六七年。《浣花洗劍錄》至《絕代雙驕》。
(三)創新時期:一九六八至一九七六年。
(四)衰微時期:一九七七至一九八四年。
六、元人〈古龍創作五時期〉五時期說(空中花園部落格,無國界讀書會)
(一)一九六○至一九六三年。草創,模仿。
(二)一九六四至一九六六年。《浣花洗劍錄》至《武林外史》。自覺,成長。
(三)一九六七至一九七三年。《絕代雙驕》至《蕭十一郎》、《流星.蝴蝶.劍》。推陳出新,然未具自我風格。
(四)一九七四至一九七七年。《九月鷹飛》至《白玉老虎》。成熟,頂峰,但爬得高摔得重。
(五)一九七八至一九八四年。已死而未死透。

  意見紛歧。一方面受客觀資料影響:錯誤的年表流傳、代筆、冒名和盜版氾濫、連載和出書時間不一。《大旗英雄傳》動筆於一九六三年,一般逕以殺青之一九六五年標注之。《邊城浪子》成於一九七二年,普遍誤為一九七六年。前三位大陸評論家隔岸興嘆,有如瞎子摸象。元人更離譜,竟以《蕭十一郎》、《流星.蝴蝶.劍》為一九七三年,《陸小鳳傳奇》為一九七六年,不勝枚舉,連考證工夫也不做。
       主觀方面,各家指標也不同。起飛點,《大旗》、《浣花》、《武林》各得兩票。古龍創作後期出現衰象,曹正文未能劃分,其他五家有四家以《白玉老虎》為轉折點,陳墨則大筆一揮,把一九七三年以後通通劃入衰退期,和曹正文的視而不見形成對比。元人之大架構獨具慧眼,然錯解「原創」和「特質」的關係,乃至判定第三時期尚無自我風格,夫復何言?

  顧及多段式進步和後期的優劣雜出因素,筆者採取五期觀點:
(一)一九六○至一九六二年潛伏期。三年。
(二)一九六三至一九六六年攀升期,《情人箭》、《大旗英雄傳》至《絕代雙驕》。四年。
(三)一九六七至一九七二年高原期,《楚留香傳奇》至《邊城浪子》。六年。
(四)一九七三至一九七八年震盪期,《陸小鳳傳奇》至《英雄無淚》。六年。
(五)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四年全衰期,《午夜蘭花》至《獵鷹》、《賭局》。六年。

  攀升期作品異於潛伏期之處:一,水平提升,篇幅擴充。扣除系列故事,古龍最龐大的六部作品都出現在攀升期。二,逐步建立詭變風格、推理路線。三,頻繁運用「擬宮廷化」概念,淡化傳統門派的權威。四,復仇者,潛伏期以「少年|父仇」為主,攀升期主要與女性「因愛生恨」有關。五,與出版社穩定合作。潛伏期合作對象高達六家。攀升期主要由真善美、春秋出版。
  高原者,高度大,起伏小。高原期有別於攀升期如下:一,文學史上的宗師地位。古龍以《鐵血傳奇》、《多情劍客無情劍》奠定金庸接班人的地位,並舉起「求新求變」的大纛。二,由長篇大論轉為系列故事、分段式長篇等,節奏更為明快,分行更為頻繁。三,故事的精煉、寓意化,如《桃花傳奇》。四,電影概念的深化,如《蕭十一郎》。五,復仇故事近乎消失,《邊城浪子》顛覆了復仇類型。六,「擬宮廷化」退潮,「幫派書寫」取而代之。七,「香港首載」。大部分作品先刊登在香港的《武俠春秋》和《武俠世界》,然後才交由台灣出書。
  震盪期和高原期的分野:一,創作曲線。高原期創作品質穩定,筆力飽滿。自《陸小鳳傳奇》第四部出現疲態,而《九月鷹飛》、《火拚蕭十一郎》狗尾續貂以降,作品好的極好,差的極差,乃至自我重複、交付友人代筆。二,句短意長,分行更頻繁,情境的詩化更明顯,如《天涯‧明月‧刀》、《三少爺的劍》。三,傳統大報《聯合報》、《中國時報》開始邀稿。
  「全衰」的意義必需解釋。並非暗示震盪期為「半衰」,或最後六年毫無可觀之作,而是「再無第一流作品問世」。弟子代筆頗多,亦可反映一二。古龍酒色不禁,至此力不從心,欠缺活力。「楚留香」和「小李飛刀」結束在懸疑失控的《午夜蘭花》(儘管創意十足)、近乎大綱的《飛刀,又見飛刀》,可思過半矣。

 楼主| 发表于 2008-1-3 17: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英兄是說20樓那帖嗎

我也不曉得,大概透過記事本消除格式,出了點問題吧

我自己的屏幕看起來倒是正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1 15: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據武俠六記第五記擴充改寫
  很早以前,看过地理学者陈正然的书。他把蝗虫庙的分布制成绘点地图,推出幼虫的产地分布,再推得背后的气候及土壤条件,十分有趣。我认为武侠评论也需要这样,由一个严肃的概念出发,透过一些客观证据触类旁通,最后得到意想不到的乐趣。
    现在把武侠作家当蝗虫,看看他们的籍贯分布。首先,有些地方没有出产名家,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内蒙、东北、云南、贵州、青海、西藏、福建、海南。以北京为准,陕、甘、夏、新、蒙是西北,东北是东北,云、贵、青、藏是西南,福建是东南,海南是南方外海。

    其中西北、西南、海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人口相对稀少,没有武侠名家不意外。东北及福建就错愕了,因为现代小说史上,这两地人才辈出。算一算吧,萧军和萧红夫妇、罗烽和白朗夫妇、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这些都是东北作家。福建呢?有过之而无不及,林纾、陈慎言、许地山(祖籍广东)、林语堂、郑振铎、庐隐、冰心、林徽音、华严、王文兴,哪一个不是狠角色?女性创作还是先锋呢。东北大抵能这样解释:作家群的崛起和国难有关,日本占领乡土,而他们提笔战斗,或哭泣。在这样的情况下,无法期待他们投入消遣性重的领域。可福建百思不解了,既然有陈慎言这样的通俗作家,为什么没有人写武侠?
        

    另一个疑问是:战后人口大迁徙,为什么港、台仍然没有东北籍的名家呢?也许内战先在东北开打,多数人没能向南方移动,是也不是?如果让东北人挥舞大刀,武侠小说会蜕变成什么样的面貌呢?

    「天府之国」四川无论有多少名家,我们都不感到意外,它是大西南的一颗明珠。令人意外的是广西。这个省份地荒人稀,却一口气出了梁羽生(蒙山人)、云中岳(南宁人)两位港、台名家,而且以「知史」闻名。再想想白先勇(桂林人),西江果然地灵人杰。推测由于位置偏僻,在战火中相对安全,加上军阀促成文艺的小繁荣,余波荡漾,是也不是?

  别在广西逗留太久,把广东合起来观察,你才知道岭南有多么重要。广东原本就有不少小说家,清末的吴趼人、黄世仲、苏曼殊,接着张资平、凌淑华、黄谷柳、邱东平、侣伦。武侠方面,忠义乡人诞育的「广派」我们不提,香港巨擘金庸、梁羽生我们也不提,连台湾的司马翎、古龙也和广东渊源颇深。司马翎是汕头人,在香港度过年少岁月,然候到台湾,中年又回到香港,最后死于故里。古龙则在香港出生,青壮年透过香港期刊、影视而光大作品,力肖其风的黄鹰、龙乘风、温瑞安和好朋友倪匡也在香港。温瑞安虽然是马来西亚人,但祖籍是广东梅县。这位「后古龙时代」的巨擘成名于台湾,因政治迫害而萍飘香港。香港的自由使它成为避风港。近年称霸的黄易私淑司马翎,也在香港。所以从岭南找到两个「也许」:岭南作家崛起于战后,也许和香港是资本主义市场有关,也许和当年「港-台」的投奔路线有关。有趣的是,梁羽生、金庸虽然基于资本市场而发迹,却从《大公报》、《新晚报》这个左翼报系出来。

    一个延伸的课题是:司马翎和温瑞安是不是客家人?汕头和梅县属于客语区。这个族群勤学而优秀,在各领域有杰出的表现,就好比英国的苏格兰。

   汉、唐京都所在的关中,到了明、清成了「边区」。引吴庆坻《庚子赴行在日记》「红花铺」一节给大家瞧瞧:「今日所经,荒象弥甚,民多穴山而居,土室鳞次。闻自遭兵燹,二三十年来久苦贫乏,今益十室九空,大都流亡,男妇存者面有饥色。弥望百里,不见寸碧,河流微弱,难资灌溉,急盼春雨,犹堪种荞。种麦已无及,此方向恃荞麦,尚可补栽。耳目所接,不忍听睹,回首蜀疆,殆别有天地矣。推究秦民致贫之故,非伊朝夕,水利不修,农力不勤,风气拙朴,益之惰游,官吏狃于故常,士民安于固陋。尤可痛者,贪种罂粟,夺榖食之利,男妇十人五瘾,幼稚亦且吸食,不知工作,不解树艺,愈惰愈拙,愈拙愈贫。一遇灾祲,束手待毙。言蠲言赈,举无补于垂绝之生灵。」这是庚子拳乱后的事。在清初顾炎武的笔下,陜北已经不成模样,关中竟也走到这般穷途末路。西北贫困而东南富庶,当然会引发矛盾,也难怪闯王的故事一再重演。因此,40年代的延安文学可以视为「内地反扑」的记号。反过来看,武侠文学是市场经济产物,作家自然无一出自陕西。事实上,「延安文学」也没什么本地人,只勉强推出一个「样板戏」柳青。如今关中又富起来了,贾平凹也出来了,武侠却没落了,我们能期待陜西名家出场么?  

  同样处于北方内陆,河南、山西名家也不多,但个个重要,且群集台湾。卧龙生是镇平人(南阳附近),独孤红是开封人,诸葛青云是解人(安邑附近),都是有历史的老地方。再者,诸葛青云和独孤红大有学问,卧龙生虽然没什么学问,却来自大有学问的卧龙之乡。值得注意的是,战前河南就有冯沅君、姚雪垠、师陀等小说家,山西也有李建吾和「山药蛋派」赵树理,可却一个武侠作家也没有。因此我们如是推断:内战引发的迁徙促成了人才出头。

  北京名家就很多了,这和位居文化、政治重镇有关。非武侠方面,有老舍、耿小的、董濯缨、萧干(蒙古族)、刘白羽、无名氏等,这还不包括各省作家在此间生长,如庐隐、冰心、林徽音、杨绛等女子。旧派武侠方面,王度庐、徐春羽都是巨擘,邻近的玉田县也有赵焕亭;白羽祖籍在山东东阿,却在天津出生、北京长大。一个小小的发现是,赵、王出身旗人,台湾武坛的先行者郎红浣以及老舍、耿小的、董濯缨也都是旗人,「京师经验」不可小觑呢。

    除了靳以,天津没几个本地「新文学」小说家,这靳以还是东北长大的。但在通俗文学上,天津重于北京。北京以故都之姿捍卫「纯文学」价值,天津却因通商港口而崛起,和上海、香港一样,市俗性强、资本性强。写社会言情的张恨水、刘云若以天津为基地,徐春羽、董濯缨也在天津办报。所以这个城市不仅有郑证因,有说书的张杰鑫、常杰淼,更有西南来的还珠楼主、东南来的朱贞木;北京的白羽、徐春羽在此间发表,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了。还珠楼主、白羽、郑证因、王度庐、朱贞木号称「北派五大家」,以天津为基地者就占了三、四位,多么明显。对比的是,北京的「二羽」在天津得名,天津的郑证因《鹰爪王》却在北京发表。

    旧派名家的籍贯集中在京、津和江、浙南北两处,偏西的湖南、四川则有天王。可惜内战后,河北的份量消失了,在台湾的郎红浣、玉翎燕仅具点缀作用。非武侠作家方面,除了张曼娟,陈纪滢、王蓝、彭歌都有浓重的政治味,孙梨、浩然、王蒙也是如此。鬼才王蒙对武侠认识不深,令人感到遗憾。只冯骥才写过一些武侠。

    临海的山东籍作家,白羽我们不算,另外有孙玉鑫、柳残阳、萧逸、古如风(萧逸之弟)、雪雁、忆文等台湾名家。关于这个地域,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其一,孙玉鑫、柳残阳出身青岛,这个城市稍早培植了王度庐。虽然王度庐是北京人、言情作家,困顿此地时却写了「鹤-铁五部曲」。孙玉鑫是说书人,柳残阳是官宦子弟、混过帮派,三人的背景构成有趣的对比。其二,其它武侠作家出于大运河邻近,比如萧逸兄弟来自荷泽,忆文是临清。其三,非武侠作家方面,除了王统照、沈樱等人,孙陵、杨朔、骆宾基、梅娘等东北人也源出山东。所以临海位置不但使住民向东北发展,稍后也促成文才向台湾移动,如姜贵、郭良蕙、张大春、朱西寗、朱天文、平路。这是台湾武侠界「华北籍以山东为盛」的合理解释。

  回到南方。自上古之世,四川、湖南就有司马相如、屈原等文学巨擘,一路走来始终如一,民国以降,四川小说家如巴金、李劼人、陈翔鹤、陈诠、艾芜、沙汀,湖南的沈从文、丁玲、张天翼、陈衡哲、彭家煌、周立波、康濯、赵滋藩、韩少功都有一定份量。奇山秀水加上注重文教,武侠名家是免不了的。四川有还珠楼主(长寿人),在香港的张梦还,在台湾的伴霞楼主、高庸(西充人)。湖南有平江不肖生(平江人),在台湾的上官鼎(衡阳人)、独抱楼主(湘阴人)、武陵樵子、秋梦痕(邵阳人)。整体而言湖南人多些,但四川人成就高些。平江不肖生和还珠楼主是旧派前、后武林盟主,伴霞楼主和张梦还也是50年代重量级名家,他们笔下的傳奇、神幻色彩多少和地理位置有关。所以我看好四川和湖南人出来闯荡江湖。

    顺带一提,琼瑶阿姨也是湖南人,她那天马行空的爱情,我们可都领教过了。

  湖北呢?只有一个易容,他是卧龙生的影武者。非武侠小说家也不多,就是废名、谢冰莹、欧阳山、聂华苓等人。以武汉长期以来的都市规模,不该只有这样。

  自清末铁路通车,江西长久以来被湖南压倒。对照五代、两宋的盛况,令人唏嘘。张恨水是江西养出来的,籍贯却是安徽。写「历史武侠」的文公直有些份量,他出身于萍乡。这里却要给江西人一个拐子了:萍乡贴近哪里?湖南。那里的水甚至流向湘水。不过不要紧,众所皆知,后来出了一颗「超新星」古龙。他是哪里人?南昌人。果然,鄱阳湖「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可我又要出另一个拐子了,古龙生于香港、长于汉口,大部分时间在台湾度过。龚鹏程〈人在江湖──探访古龙的世界〉说得清清楚楚:古龙从来没到过江西。幸而张系国也是江西人。照目前的工业和运输建设看来,江西早已扳倒了湖南,如果能出几个武侠名家,也可不愧于古龙了。

  不能不说的是江苏、浙江。自南宋以降,两地即为中国的人口、经济、文化重心,到了明、清态势更明显,小说史上的关键也是无庸置疑的。我做过另一组地图,除了两京,明代的苏州府(江)、绍兴府(浙)已经是全国文化中心,杭州、湖州、常州、扬州等地也都产生相当数量的作家。清末以降,依然如此。

  相形之下,武侠创作上浙江更「大腕」些,包括浙东的朱贞木(绍兴人)、姜侠魂(鄞县人)、东方玉(余姚人),浙北的赵苕狂、金庸(海宁人)。再加上蔡东藩、陈蝶仙、陈定山、孙了红、高阳,以及鲁迅、郁达夫、茅盾、徐吁、穆时英、施蜇存、于梨华,已足够说明一切。武侠和新文学的顶点人物上,浙江优于江苏,鲁迅和郁达夫是导师,而有水井的地方就有金庸、高阳。

  江苏武侠名家有旧派的顾明道(吴门人)、姚民哀(常熟人),台湾的慕容美(无锡人)、曹若冰(泰兴人),香港的蹄风(上海人,上海原属松江)等。虽然成就不如浙江,但自刘鹗、李宝嘉、曾朴以降,通俗小说家绝大多数是江苏人,如海上漱石生、张春帆、包天笑、周瘦鹃、沈枕亚、李定夷、吴双热、徐卓呆,侦探小说家程小青则是上海人。所以整个通俗小说界,江苏的质、量是压倒浙江的。新文学也有叶绍钧、叶灵凤、钱锺书、鹿桥、汪曾祺、路翎、司马中原、三毛、王安忆等人。

  邻近的安徽受限于发展,仅出了司马紫烟。黄山脚下该多一个名家才是。不过非武侠方面,倒也有张恨水、苏雪林、台静农、吴组缃,不算遗憾。

  最后谈谈台湾本土。陆鱼(苗栗)为新派推手之一,秦红(彰化)也屡见新意,另外还有「鬼派第二人」田歌,其它就不容易挖掘了。据叶洪生、林保淳《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当年台籍武侠作家不多,至少名家的比例甚低。我认为有几个因素:其一,武侠本来就和思乡之情有关,当然由外省人来写,台湾人没那个传统。其二,本地人自有谋生之道,外省移民无产无业,提笔的自然就多了。其三,由日本回归中国,老一辈经历文化适应和语文重组过程,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碰触武侠。其四,台籍作家心在本土,更关注土地认同和现实的城乡问题。

    以上约略概述,现在整理一下。民国以降,武侠的第一个时代属于上海(20年代),作家多半出于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第二个属于天津(30-40年代),北京(北平)、青岛为辅,大腕们的籍贯也北多于南。第三个属于台、港(50年代-),籍贯由津、京向鲁、豫滑动,也由长江流域向岭南滑动,其影响伸展到世界各地的华人。直到现在,台、港对中国内地的文化影响都还没有过去,武侠当然也是。因此第四个时代还没有来,无论上海、北京、珠江三角洲都没有形成规模的武侠名家群,其它地域更不必提。在金庸、古龙巨大的阴影下,第四群蝗虫何时振翅而起,扑天漫地向全世界而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1 15: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個問題:

在古武想要張貼WORD的表格,最好的處理方法是什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31 17: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没有导入word表格的功能,冰火兄可以直接复制word中的表格然后粘贴到论坛的内容编辑栏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31 20: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冰火最新的帖子内容好像不能自动拐行?我用firefox看,不知何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5 21: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节从地域角度考察武侠小说,挺有趣的。不过籍贯和作家的成长地点常常是两回事,终究是后者的影响更大一些。

关于古龙小说的分期问题,我的看法比较传统,与覃贤茂大致相同,分为四个阶段:

(一)起步期:一九六○至一九六三年。至《大旗英雄传》结束
(二)成熟期:一九六四至一九六七年。至《铁血傳奇》结束
(三)辉煌期:一九六八至一九七六年。至《碧血洗银枪》结束
(四)衰退期:一九七七至一九八五年。至《赌局》结束

其中辉煌阶段虽然有一些杂音,但毕竟杰作迭出,不必硬分成“高原”和“震荡”两个时期。而“衰退期”的作品,几乎无甚可观。

另:繁体字看来赏心悦目,不用改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5 22: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件事,要拜托冰火兄。

据古龙自述,其处女作《从北国到南国》发表于吴恺玄先生主编的杂志《晨光》上,时间大致在1956年左右,冰火兄能否去台湾图书馆找找(或请林保淳教授帮忙)?

这是古龙研究的一个盲点,兄若成功,定要发到网络上以飨同好,功德无量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6 18: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边城不浪在2007-10-25 21:49:43的发言:

第五节从地域角度考察武侠小说,挺有趣的。不过籍贯和作家的成长地点常常是两回事,终究是后者的影响更大一些。

其中辉煌阶段虽然有一些杂音,但毕竟杰作迭出,不必硬分成“高原”和“震荡”两个时期。而“衰退期”的作品,几乎无甚可观。

的確如此,但除非從未在本鄉生長,籍貫還是能反映某些現象

比如廣西,若非戰爭引起的人口流動,以及西南的相對安全,梁羽生很難受到那樣的史學教導

至於高原和震盪的分開,個人以為還是有必要的,細節以後有機會再說

至少1973到1978年間,除1977年外,「每年都有優秀和浮濫作品同時出產」

這是72年以前沒有的現象(儘管借屍還魂和蝙蝠傳奇稍差)

1977年後仍然有好作品,英雄無淚雖不至上品,也在中等以上,而離別鉤我肯定為神品之一

因此,1979年才是古龍大幅衰退的開始,期間好好壞壞,都在可接受範圍之內

我現在對古龍作品的兵器譜是:

神品:多情劍客無情劍,蕭十一郎,七種武器(六部),歡樂英雄,天涯明月刀

上品:白玉老虎,流星蝴蝶劍,三少爺的劍,楚留香傳奇(八部視為一體)陸小鳳傳奇(前五部)

   碧血洗銀槍,大人物,絕代雙驕

中品較好者:邊城浪子,武林外史,拳頭,英雄無淚,名劍風流,絕不低頭,七殺手,風鈴中的刀聲

邊城兄說的我會注意,奇怪的是,為什麼沒有其他人想到要找呢?莫非找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9 19: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不是找不到,而是根本没人兴起过这个念头。

兄排出了自己心中的兵器谱,我也凑凑热闹,单独开个帖子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4-11-24 15:10 , Processed in 0.05197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