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武侠论坛

 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鐧诲綍

鍙渶涓姝ワ紝蹇熷紑濮

[原创] 古龙论还珠楼主__暨《蜀山》大系滋生问题求索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09: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4-9-8 10:37 编辑

       尽管宋元以降,《连山》、《归藏》逐渐佚失书页,但是《归藏》的精华,某种意义下在老子学说(道家思想)中,被继承下来。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周守藏室之史也。”
       老子(李耳)的职业为周代的“守藏史”,即是图书馆长一职,
       需要对古籍进行考证鉴别、分类保存,有较大概率看到并研究《归藏》等书,创作《道德经》。
     (可以类比于专利局职员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

       老子思想中一些最基本的观点,如“无为”“无不为”“顺其自然”与《归藏》要旨之 “不用所以为用”、"顺其自然”是一致的。
     《归藏》所体现出来的宇宙观,关键在于 “藏”,
     《归藏》之“藏”有三大基本意涵:
      其一“藏于十数之中”,
      其二是“藏于阴阳五行之间”,
      其三是“藏自然之音于内”。
      这其实有深厚的古代数学(算术)作为基础,可以想象得到是,图书馆长的老子(李耳)也精通算术。
      因此,老子(李耳)不难理解《归藏》的数学演绎:
     《归藏》在相数上以“先天之数”十为根本,将十拆解为一至九的组合,
      以除法为手段,进而得到五行所对应的数字(余数)。

      中华文化中的数学,在古代几大文明中,处于“争先”的位置,
      其中的特征之一是“进位”的发现,“先天之数”十的发现,源于对两个手掌十根手指的数的表示,
      而十个人一百根手指的表示,如此等等,是“进位”的成熟。
      (后期算盘的发明和使用,使得中华儿童能较早掌握“进位”的概念)

      特征之二是“带余除法”的发现,
    《归藏》能作除法、得余数,数学原理称“带余除法”。

      延续到现代数学的代数理论,“带余除法”一直是重要工具,
     从数的“带余除法”到多项式的“带余除法”,此工具一直在不同代数系统中发挥作用,
     能不能实施“带余除法”,也成为鉴别不同代数系统的“试金石”。

   “三易”的推演基础 “六十四卦(重卦)”,使用“近世代数”的“多项式”集表示,
     就是一簇“5次多项式”a_0+a_1*X+……+ a_5*(X^5), 多项式的系数从a_0到a_5,值取0或1。

     而四千九十六卦(双重卦),同理,可用一簇“11次多项式”表示每一个双重卦,
     这要比“—”、“- -”的并置表示,更加简洁,更具“可计算性”。
     深化“三易”研究,需要引入新的数学理论和信息学工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18 08: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礼记·礼运》中曾经记录孔子的一段话:
       孔子曰:“……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乾坤》焉。《乾坤》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
      《乾坤》是《归藏》的别称,取义于《归藏》首卦为坤,其次为乾,与《周易》首卦为乾,其次为坤。

      由于乾坤对应于阴阳、对应于雌雄,因此两种“易”分别对应于母系(母性为主、母系社会)、父系(夫权社会)的社会观。
      (在推崇母性为主的《归藏》开始被冷藏、逐渐佚失之后,伴着《周易》的广泛传播。中国封建社会的“夫权社会”特征也日益凸显。)

       世界文明中数学的“争先”范例:是谁先发现了数字“零(0)”。
       老子(李耳)的道家学说中之“无”,某种意义下就是“0”。老子(李耳)认为: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宇宙中(自然界)中最早仅仅是无机分子,基本元素为碳(C)氢(H),
       在一定的条件下偶然形成原始生物小分子(已经能模拟重现此过程),这就是道教学说的“有生于无”;随后,
       宇宙中的生命,从最原始的无细胞结构状态进化为有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从原核生物进化为真核单细胞生物,
       然后按照不同方向发展,出现了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这就是道教学说的“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是母体,是雌性,接着如果是雌性,是新的母体,则一直是“坤”;直到出现了雄性(对应于“乾”);
     “坤”后有“乾”,始有万物。这就是《归藏》“首卦为坤,其次为乾”,的体现。

      有趣的是,宇宙中诞生最早生命的基础,是水分子必须出现,人类一直寻找下一个“地球”,首要是寻找有“水”的星球。
      而模拟原始生物重现的科学实验,由无机物产生有机物,
      雷击和大风是必不可少,雷击自然伴随着“火”。
      而八个单卦中,就有“雷(震)”、“风(巽)”、“水(坎)”、“火(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18 08: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封神演义》“第十回 姬伯燕山收雷震”

       话说文王往茂林避雨……文王吩咐众人:“仔细些雷来了?”……话犹未了,一声响亮,霹雳交加,震动山河天地,崩倒华岳高山。众人大惊失色,都挤紧在一处。须臾云散雨收,日色当空,众人方出得林子来。文王在马上浑身雨湿,叹曰:“云过生将,将星现出;左右的与我把将星寻来。”……众人正寻之间,只听得古墓旁好像一孩子哭泣声音。众人向前一看,果是个孩子,众人曰:“想此古墓,焉得有孩子?必然古怪,想是将星,就将这孩儿孢来,献与千岁看何如?”众人果将这孩儿抱来递与文王。文王看见好个孩子,面如桃蕊,眼有光华。文王大喜,想:“我该有百子,今止有九十九子;当此之数,该得此儿,正成百子之兆,真美事也。”
       ……
       文王听罢,命左右抱过此儿,付与道人。道人接过看曰:“将星!你这时侯才出现。”云中子曰:“贤侯!贫道今将此儿带上终南,以为徒弟;俟贤侯回日,奉与贤侯,不知贤侯意下如何?”文王曰:“带去不妨,这是久後相会,以何名为证?”道人曰:“电过现身,後会时以雷震为名便了。”文王曰:“不才领教请了。”云中子抱雷震子回终南山而去。若要相会,七年後西伯有难,雷震子下山重会。此是後话,表过不提。

□□□□□□

      以上为《封神演义》中雷震子得名的经过——伴雷巨震而得周文王之子
      笔者个人认为,假如《周易》的作者真的是周文王,而真的周文王曾经因雷震而得子。
      参考《周易·说卦》对这八个单卦的解释是:
    “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木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

      周文王为震卦赋予自然界的代表物——雷,有可能是根据此件真实的事宜而定的。
      而且,周文王定了“乾为天,坤为地”之后,第三个便定了“震为雷”,也很容易理解。
      至于为何“巽为木为风”,需要再看一遍《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中,云中子赋名实际是“雷震”,“雷震子”是对小孩的俗称。
      有趣的是,“雷震”之名,也曾经被金庸所用。
      在金庸的第二部武侠小说《碧血剑》中,衢州石梁派的温氏五老所创的剑法,便称“雷震剑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18 09: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李耳)将将“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其归结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

□□□□□□

       一种理论,在未被科学实验验证或被数理逻辑证明之前,都不妨称为“假说”。假部分是真假的假,是“假设”的假。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谈到各种文化的融合时,说到:

    “一种假说被大家广泛接受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它的理论体系必须是自洽的,即它必须自圆其说,不自相矛盾的。
       第二,它必须对已有的发现能够准确地描述,即这种假说能自圆其说,并且是符合现有的科学实践的。
       第三,根据这种假说能够得出一些推论和预言,而这些预言能够被将来的实验和观测所验证。当越来越多的推论和预言得到验证时,这一科学假说就得到科学家的广泛接受,而这一科学假说也就被称为科学理论了。”

    “自洽”与“不自相矛盾”,最重要、最基本。
      如有表以数量特征,用一个代数系统表示之,包括描述对象的“数集”,描述推演的“运算”,就必须满足“代数系统的封闭性”。
      封闭性的含义是,如果A和B都是“数集”的元素(都在代数系统中),
                                那么A和B作运算后的结果,也是“数集”的元素(也在代数系统中)。

       《道德经》的基本元素,A=0(道),B=1(一),“生”是运算,是算法中的“加法(+)”。
         0+1=1,1+1=2,2+1=3……..

        “一生二,二生三,”的“二”可理解为不定数k,相应“三”理解为k+1;
        “一生二,二生三,”可理解为:
          假如“1+k”是存在于系统中,那么“1+(k+1)”也是存在于系统中,
         因此,让不定数k从1开始不断递进,则所有的正整数也存在于系统中——所以“三生万物”。

       《道德经》所描述的,用现代代数理论表征之,就是一个“加法群”——“无限群”。
       (“近世代数”的代数系统,包括群、环、域等,群是最小的完美系统)

        这是由“有限”进化到“无限(无穷)”的范例,演绎基础是“封闭性”是杨振宁先生所称的“自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18 09: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吾生有涯也而知无涯也”,一种假说的描述对象,最好是有限个。
        因此,代数系统的数集,最好是有限集。
        而为了体现世界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最好有两种(代数)运算。
        将两者结合,就是另一种代数系统,称为“有限域”。

        根据现代代数理论,任意一个“有限域”的元素总数,均可表示为一个“素数”的某个幂。
        而最小的“素数”是2,“三易”中重卦的数量是64,就是2的6次幂,等于6个2相乘。单卦共8个,是2的3次幂。
       “三易”中出现的单卦、重卦、双重卦,均是2的某个幂。
        可以理解为:与某个“有限域”相对应。
        根据“有限域”的“封闭性”,也即杨振宁的“自洽”,那么“三易”自然也是 “自洽”。
        假如“三易”对应于某个现代数学的“有限域”,剩下的重要问题是,
        如何从“三易”的推演逻辑中,分离出两种“代数运算”来?
       以丰富“三易”的理论。

      “三易”的双重卦,共有四千九十六卦,“三易”仅讲述了少量,还有大量的双重卦,需要作“卦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18 09: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代数理论认为,所有数量相等的“有限域”,都是“同构”的,
        任意两个有限域之间,可以通过建立一种“映射”,使得两者“一一对应”。
        这种理论,给了“三易”假说以重大支持,如果需要预测的对象,分为64类,甚至4096类,
        每类对应于一种结果,那么,无论《连山》,还是《归藏》,抑或《周易》,假如是完善的,
        应该殊途同归,都得到正确的结果。

        最小的“奇素数”是3;
        而阁下如果有时间,也可以进一步,提升“三易”,把2的某个幂,改为3的某个幂,因为存在一批“同构”的“有限域”,其元素总数是3的某个幂,
        例如3的2次幂,等于9。例如3的4次幂,等于81。

        类似于用“—”代表阳,用“- -”代表阴,阁下可用三个符合“∩—∪”代表3个基本元。
        仍然借用“卦”的名词。
        有9个二层“卦”,从“∩∩”开始,包含“——”,到“∪∪”结束。
        可将∩代以-,—代以0,∪代以+,分别是--,-0,-+,0-,00,0+,+-,+0,++。
        相当于3进制。
        有27个三层“卦”,从“∩∩∩”开始,包含“———”,到“∪∪∪”结束。
        有81个四层“卦”,从“∩∩∩∩”开始,包含“————”,到“∪∪∪∪”结束。

        由于从头建立理论,可以借助于现代代数理论(有限域理论),定义两种运算背后的两套推演逻辑,
        初始是模仿“三易”,继而得到更合理的“卦辞”,更准确的预测。

        现代的计算机系统,是基于二进制,说不定某天,出现三进制适用的新材料,
        也出现基于三进制的计算机。
        现代复杂性理论表明,三进制的“能耗”更低。

      “三易”是古人卜筮时用来参考占断吉凶的底本。
       卜筮最基本是出行问凶吉、两国相争问胜败。
      “三易”的数学基础是二进制,描述对象是矛盾的双方,可理解为二元预测学。
       但是,二元预测如果只有胜败(凶吉)两种最基本的结果,显然是不足的。
       两军相争,除了胜、败之外,还有打和。前程除了升、降外,还有维持现状。
       不要说“不升即降”,到了“亢龙有悔”的阶段,维持现状不变或为最佳选择。

       因此,三元预测学,适用性或更贴合。
       除了凶、吉,还有平和;除了“盈余”、“不足”,还有“恰恰好
       某种意义上,费力去补充双重卦共有四千九十六卦中“三易”未涉及者,
       不如重建“三元系统∩—∪”,完善81个四层“卦”,或更是事半功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19 08: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一下,民国版《紫电青霜》为何跟现行版的差距这么大?好像根本就不是同一部书。

民国版第一回为:论宝剑可以述奇人

开头是:在浙江省的西北,有一处名山,唤作莫干山。

而现行版第一回是:画船箫鼓节应天中 客邸风尘惊逢异叟

开头为:广西梧州,又名苍梧,地当水陆两路要冲、往来孔道,承平之世,商贾云集,百业繁盛,加以土厚水深,宜于稼穑,虽说是地介僻远,杂在蛮荒,人民倒也安居乐业,足食丰衣。

gdweSqA3qg_b.jpg

F8h6mM6dWP_b.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19 09: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4-8-19 13:11 编辑

     
      "民国版第一回为:论宝剑可以述奇人

      开头是:在浙江省的西北,有一处名山,唤作莫干山。"

       这其实是王度庐的小说。

          王度庐《紫电青霜》封面 .jpg (155.01 KB, 下载次数: 0)
           
    图   王度庐《紫电青霜》封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19 09: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4-8-19 13:12 编辑

               
             王度庐《紫电青霜》第一章书页.jpg (119.98 KB, 下载次数: 0)
      图   王度庐《紫电青霜》第一章书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19 09: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而 “第一回 畫船簫鼓節應天中 客邸風塵驚逢異叟”
       的确属于还珠楼主小说《紫電青霜》,初载于民国《益世报》,民国23年10 月 1 日开始连载。
       证据如下:

                      第一回畫船簫鼓節應天中 客邸風塵驚逢異叟(二)民国23年10 月 2 日《益世报》第7版 .jpg
       图   还珠楼主紫電青霜第一回畫船簫鼓節應天中 客邸風塵驚逢異叟(二)民国23年10 月 2 日《益世报》第7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4-11-22 01:50 , Processed in 0.04491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