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武侠论坛

 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鐧诲綍

鍙渶涓姝ワ紝蹇熷紑濮

[原创] 古龙论还珠楼主__暨《蜀山》大系滋生问题求索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4 10: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4-8-24 10:54 编辑

       精通音乐乐律的金庸,写了巧妙利用乐律,辅以内功成为武器的“进攻”一方,如黄药师的“碧海潮生曲”,黄钟公的七弦无形剑;
       (《射雕英雄传》有一大段黄药师与欧阳锋箫筝相斗的描述,不赘。)
       也写了化解“乐律武器”的“防守”一方,如令狐冲的“没有内力”、反而取胜;
       更写了对“乐律武器”的“反攻”一方,就是不懂音乐、只知道节拍的郭靖,误打误撞,竟然破了黄老邪的碧海潮声曲。

      古龙为何家中没有“音响”,他解释道:

      我是古龙,不是古聋,说到文化,我多少总还有一点的,可是我不能接受音乐,因为对我来说,音乐并不是音乐,而是一种痛苦。
      我怕音乐,它总是会让我想起一些不该想的事。
      它总是会让创口复发。

      因而古龙也难得唱歌。
      但是,古龙比郭靖更胜一筹,将节拍、节奏之美,融入小说的名字,例如《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
      由于古龙小说、古龙电影的流行,这种《ab.XY.pqr》节奏的电影名,竟然大量在香港电影中出现,例如:

    《奇门怪招烂头蟀》,1979年,桂治洪执导,主演罗烈。  
    《差人.大佬.搏命仔》,1979年,华山执导,主演刘永。
    《一老.一少.一根钉》,1981年,关正良执导,主演袁小田。
    《串女.人渣.妙娇娃》,1981年吕奇执导,主演艾蒂。  
      如此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0 07: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龙武侠小说的创新之处,包含“人性剖析”与“技击动向”的深度融合。
       其中,包含“声音”、“响声”的运用,武林高手从“响声”中感受对手的“人性要素”,从而得到攻防之道。

      《流星.蝴蝶.剑》“第十五回 以身相代”中,古龙写道:

       园外隐隐有铃声传来。
  铃声单调嘶哑,极有规律。

  律香川忽然停下脚步凝神倾听。
  他刚开始听了没多久,老伯就已白花丛后转出来,道:“你听出了什么?”
  律香川道:“外面有个卖药的人在摇铃。”
  老伯道:“还听出什么?”

  律香川道:“他摇的是个已用了很久、上面已有裂痕的铜串铃。”
  老伯道:“还有呢?”
  律香川道:“他距离这里还有二三十丈。”

  老伯道:“你去叫他进来。”
  律香川道:“是。”
  老伯道:“他若不肯来,你就杀了他!”
  他声音冷淡而平静,就像吩咐别人去做一件很平常的事。
       …….
       孟星魂目中却不禁露出惊异之色,他发觉人命在这里似已变得贱如野狗。
  老伯目光移向他,似已看透他的心,忽然道:“你是不是在奇怪我为什么要他这样做?”
  孟星魂点点头。
        …….  
  老伯盯着他,过了很久,才缓缓道:“那卖药的人一定武功不弱。”
  孟星魂忍不住问道:“为什么?”
  老伯道:“因为他要走一段很长的路才能到这里,但他的手还是很稳。”
  那铃声的确稳定而有规律。

  孟星魂道:“普通的卖药人,也决不会走到这种荒僻的地方来。”
  老伯道:“这还不是最重要的一点。”
  孟星魂道:“不是?”
  老伯道:“他也许是因为迷了路,也许是想到这里来碰运气。”
  他笑了笑,接着道:“江湖中有很多人都知道孙玉伯一向都很喜欢交朋友。”

  孟星魂沉吟着,道:“但这卖药的人却不是为此而来的?”
  老伯道:“绝不是,他摇铃摇得太专心,而且铃声中仿佛有杀机。”
  孟星魂动容道:“杀机?”
  老伯道:“一个人心里若想杀人时,无论做什么都会露出杀机,那只摇铃的手上有杀机!”

  园外铃声已停止。
  孟星魂只觉老伯的目光锐利如尖刀,似已刺人他心里。老伯难道已看出了他的杀机?…….
  老伯忽又笑了笑,道:“这种事你现在当然还听不出来,但再过几年,等到有很多人要杀你,你随时随地都可能被杀时,你也会听出来的。”
  他笑容中有苦涩之感,慢慢地接着道:“要听出这种事不只要用你的耳朵,还要用你的经验。只有从危险和痛苦中得来的经验,才是真正可贵的。”

□□□□□□

       这些文字,N年前读过一遍,又很慢地、逐字逐字地再读一遍。多年来一直刻印在脑海里,重新列出,以表对宗师的敬意。
       个人认为,单凭以上文字,境界已超纯粹将音乐融入武侠的一般写法。

       可以比美的是,2010年法国电影《钢琴调音师[The Piano Tuner]》,导演、编剧均为奥利维耶·特雷内(Olivier Trein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0 07: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庸年轻时学过芭蕾舞,修过西方古典音乐课程,友人称如放一曲古典名曲,金庸便能报出作者与曲名。
       疑似金庸的中国音乐感悟是自学所得的。
       实际上,饱读古籍的金庸,应早就了解到中古音律的完善过程。

      □□□□□□

       如同历法(公历与农历)是用以划分时间,以年为基本周期,
       年中再分月,必须与太阳-地球-月球系统的相对运算周期吻合;
       音乐的乐律是用以划分“音高”,以“二倍频率”(也称为八倍音程)为基本周期划分“音高频谱”,
       一个周期(如同年)中再划分为音阶(如同月),必须与自然界的泛音与共鸣相吻合。

      撇开繁琐的推导,乐律的制定过程中,会产生对“音高频谱”的数学刻画,
      可用一个有理数的分数系列来表示,即是:

      1->(3/2) ->(3^2/2^3) ->(3^3/2^4) ->(3^4/2^6) ->(3^5/2^7)……->(3^11/2^17) ……

     这是一个无限扩展的无穷系列。
     但古代没有数字化的音乐,乐律的制定只能限于一个有限的系列,
     要产生,意味着存在两个整数x和y,使得

     (3^x/2^y)=1。

   (时间放到现代,也即是要解一个幂的方程:3^x=2^y。)
   (两边取自然对数,可得到x*ln3=y*ln2,y/x=ln3/ln2。)
   (y与x的比是ln3/ln2=1.584962是个实数 )

     中国古人的聪明在于,虽然没有发明自然对数,但已经诞生了“连分数”的工具,
     可以得到1.584962近似的“连分数”值,

     一个个的中国古代数学家,不断得到1.584962的近似值:

      3/2,8/5,19/12,64/41…….

      阶段性成果是“五度相生十二律”,
      到了明代科学家朱载堉,数学工具已经很精湛,
      其在“十二平均律”的贡献,
      使得中国古代的乐律制定,达到最高水平。

     (相当于把2的开12次方,用“连分数”表示出来)
    (即使不用“连分数”,因公元1247年到1303年,中国数学家已经能求3次根和2次根,因为也能开12次方,从而把音乐“十二平均律”发挥到极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0 07: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在西周时期已经知道勾股定理,那么一个直角三角形,如果勾股均长为1,
      则弦长为开方根2,记为sqr(2), sqr(2)是无理数,
      是无限的非循环小数
      虽然中国古代的数学家没有发现无理数,但他们熟悉有理数——无限的循环小数,一般写成分数。

      聪明的古代智者,当需要计算ln3/ln2之类无理数时,用分数的进化版
      ——“连分数”加以表示(如果分数至少有一个分子或分母是分数,则称连分数),往往是“好多层”的连分数。

      不知道最早是怎样发现连分数的,猜测古人站在两面镜子中间,
      后面的镜子出现前面的人和镜子的影像,该影像又在前面镜子形成多一层的影像……
      如此形成“好多层”的影像;
      古人为表示一个数,在分母中使用分数,分数的分母又是分数,……
      如此形成“好多层”的分数——连分数;

      因此无论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在近似数的意义下,
      古代智者都能得到,包括“乐律”需要的无理数

      音乐是最细腻的,稍为有些杂音,逃不过听者。
      以中华历代智者综合数学等工具制定乐律为例,吾等不难推断,
     《易》经的“预测系统”,也经过中华历代智者的完善,
     出现了大量辅助理解《易》经、领悟其推演模型、以至完善其推演逻辑的版本。

      其中,有古人先进数学工具(例如“连分数”)的注入,只不过一般古籍无从叙述其复杂推导过程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08: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音乐融合的武侠小说,改编成电影最好,可惜范瑶知名度不够,没此机遇。
       此类电影以倪匡《六指琴魔》改编作品为代表,林青霞的出演,令电影增色不浅。

               林青霞版《六指琴魔》.jpg
        图  林青霞版《六指琴魔》

        林青霞饰演的黄雪梅,父母因保护“天魔琴”为六大门派追杀致死,小弟黄麟也失踪。
        她抱琴跳崖,重伤未死,并练得绝世之功“天龙八音”后出山报仇。
        她设计让欲夺“天魔琴”的武林人士自相残杀。
        音乐的应用,没有范瑶《八龙天音》那样无处不在。

       有趣的是,以音乐为武器此构思,不是倪匡一早想的,是观众的“点题”。

       研究倪匡武侠创作的侠友都知道,倪匡透露过其写作除了第一次以外,从不事先撰写“创作大纲”之类——一切都藏在大脑中。
     《六指琴魔》从《武侠世界》第162期开始连载,到192期,随后连载《六指琴魔》续,但仍然用“六指琴魔”的名,一直到225期,

       而在未连载的第159期“俠血紅翎(大結局)”篇末之后,《武侠世界》杂志社以现金港币350元和现金劵200元(可买环球书籍),
      为倪匡的新小说,征求书名,也就是当时倪匡已有了基本构思:

    “一盒神秘貨物,事主願意付出四件價值連城的寶物,作為代價,要鏢局送到一位大俠的家中,但是,那盒子裏裝的究竟是什麽東西,卻絕不能開啟觀看。這一個神秘的開始,和一連串神奇莫測,一移一變,詭異陸離的情節,使這部武俠小說脫離了流行小說的臼窠,向前突進了一步。”

     要求读者提供书名,使得倪匡这部新小说,更符合 “偵探小說結構的武俠小說”。
     条件包括“篇名字數不得超過七個字。”、“本年八月十日截止”,

     第159期是1962-08-04出刊,读者只有6天时间考虑,地址寄到“香港新街七至九號武俠世界出版社編輯部”,
     吾等从中也知道当年的地址“香港新街”——怀疑罗斌的《新报》新街而得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08: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两周的考虑,倪匡和《武侠世界》杂志社,公布三个书名,第一名《六指琴魔》、第二名《血海仇》、第三名《热血寒涛》。

       而倪匡以后的创作,便要有“六指”、“琴”、“魔”的因素。
       那么,假如当年录取的书名是“驼背艳姬”,可能倪匡的新小说,
       便有“驼背”、“艳女”的元素。正是“琴”的命题,
       使得倪匡要创造以声音为武器的小说——这对倪匡是挑战——貌似他早年不注重音乐而当时内地也没那么多的“古琴”。

       吾等追踪倪匡的武侠小说《六指琴魔》,基本构思出现在小说
       第一章“扑朔迷离镖局来怪客”中,所谓“事主願意付出四件價值連城的寶物”是:

       第一只盘子中,所放的是一块四四方方的翡翠镇纸,高约半寸,还有五寸见方,竟是最罕见的“透水绿”,碧光映人,晶莹已极!
       而第二只盘子中,则是一颗龙眼大小的照夜明珠。第三只盘子中,是一只火也似红的玛瑙狮子,玛瑙本身,已然是罕见的“火齐”种,更难得的是雕工精绝,连鬃毛也历历可数!
       第四只盘子中,则是一条长可八寸,黄金丝编成的五爪金龙。那条金龙,论黄金,至多也不过半斤,可是手工之精细,即使是京师的巧匠,只怕编上十年八年,也未必能够编得成功,那龙的眼珠,却是两颗金刚石,耀目生辉,令人难以逼视!

       (武侠书库误将“五爪金龙”打字为“五爪金”)

        而“六指”要后面才出现,倪匡先写了一个“六指”手印,人物未出现,书中写道:

        西门一娘道:「六指先生平时,和碧玉生,铁铎上人,以及竹林七仙等十馀人,素称莫逆,你若是一惊动,他们这十几个人连起手来,却非你我两人能敌!」”

       估计倪匡原来脑海构想中,已经有“碧玉生、铁铎上人、竹林七仙”的故事,这一句,可以节省一些时间。
      “琴”的出现更后。

      但奇诡的是,倪匡的小说,一开始就出现了“华山派掌门人烈火祖师”以及“烈火祖师以下的十二堂主,”
      而华山烈火祖师(华山三凶之一),正是还珠楼主《蜀山》大系中的重要邪派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08: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蜀山剑侠传》“第八回 林中比剑 云中鹤绝处逢生  寺内谈心 小火神西行求救”,还珠楼主写道:

       秦朗本是华山烈火祖师的得意门人,倚仗剑法高强,无恶不作。他所炼的剑,名唤红蛛剑,厉害非常。

       而烈火祖师的主要门人,也可数出十二个之多。
       那么,倪匡在1962年8月创作《六指琴魔》时,是否看过还珠楼主的小说呢?

       至少在1960年,倪匡以“衣其”为笔名发表的文章,已经在探讨还珠楼主的风格。
       而倪匡1961年已到罗斌的环球系下属《新报》任职,为《武侠世界》写小说。而罗斌在40年代后期参与的期刊已在重刊还珠楼主的小说。
       因此,倪匡使用还珠楼主的人物姓名、江湖派系,也不出奇。

       而倪匡写“琴魔”之“琴”,开始都极为平凡,到后面才出现以“琴音”为武器。
      “第十四章 雨声浙沥,娇娃临危机”倪匡写道:

       谭月华一想及此,连忙勉力调匀真气,抱元守一,可是,她趟是设法,要抵御那琴音,那琴声却赵是自然而然地直向耳豉中钻来。
       谭月华已觉得前后只不过片刻间,已然头脑发胀,五脏翻腾,眼前金星直冒,…
       谭月华此际,已然可以肯定,那一阵一阵的琴音,实则上乃是一种神秘莫测,厉害之极的玄门功夫!而她更知道,若是再在这儿耽下去,则非为那阵阵琴音所伤害不可。
       因此谭月华立即向前踏出了几步,全身真气鼓荡,勉力能与那琴声相抗,

       这可以算是没有研修过音乐的倪匡之“无师自通”。
       值得注意的是,金庸的《笑傲江湖》是1967年才开始创作并连载于《明报》,1969年才完成的。
       虽然金庸精通音乐,但论以“琴音”为武器的创作,倪匡或尚早于金庸。
       倪匡的长处是自学能力超强,假以时日,倪匡甚至可能成为“中医药剂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6 07: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但金庸《笑傲江湖》的音乐元素,精彩不仅仅在于以“琴音”为武器,而在于音乐的超越阶级,正派人物刘正风与“魔教”曲洋因为音乐结缘而缔造的生死友谊,令人感动!
       某个角度分析,这是对“三言二拍”相关故事的高度升华。刘正风与曲洋可类比锺子期与俞伯牙。

     “三言二拍”《警世通言》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故事出于《列子·汤问》:
       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正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扩展到“三言二拍”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全文稍长,其中有:

      樵夫道:“既如此,小子方敢僭谈。此琴乃伏羲氏所琢,见五星之精,飞坠梧桐,凤凰来仪。凤乃百鸟之王,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伏羲氏知梧桐乃树中之良材,夺造化之精气,堪为雅乐,令人伐之。其树高三丈三尺,按三十三天之数,截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取上一段叩之,其声太清,以其过轻而废之;取下一段叩之,其声太浊,以其过重而废之;取中一段叩之,其声清浊相济,轻重相兼。送长流水中,浸七十二日,按七十二候之数。取起阴干,选良时吉日,用高手匠人刘子奇斫成乐器。…….”

      上面有伏羲氏感凤凰来仪而制乐器的故事,与上面所述伶伦接受皇帝之令、便根据凤凰叫声的启示制成了十二根律管,有异曲同工之妙。
       同时“凤乃百鸟之王,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即凤栖梧,在古龙小说也几次出现。

     《欢乐英雄》中有凤栖梧,《孔雀翎》中有凤栖梧
      一意模仿古龙的黄鹰,在沈胜衣系列之《屠龙》,也使用了凤栖梧的名字。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中,冯梦龙还写道:

      此乃瑶池之乐,故名瑶琴。.....先是五条弦在上,外按五行:金、木、水、火、土;内按五音:宫、商、角、徵、羽。尧舜时操五弦琴,歌‘南风’诗,天下大治。后因周文王被囚于羑里,吊子伯邑考,添弦一根,清幽哀怨,谓之文弦。后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添弦一根,激烈发扬,谓之武弦。先是宫、商、角、徵、羽五弦,后加二弦,称为文武七弦琴。

    “宫、商、角、徵、羽五弦,后加二弦”,正是前述“乐律”的五声体系的改进(在原来五个音之外,再加上变徽和变宫两个半音)的小说写法。

       两部小说的要义:锺子期感叹俞伯牙的音乐“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 缔造了千古名曲“高山流水”。
       人类为探索宇宙、寻找外星人而发射的旅行者号探测器,其中携带了一张镀金铜板声像片,刻录各种声音以让外星人辨识人类,
      其中27首入选的世界名曲中,大中华的“高山流水”是唯一保留全曲而不做删节的曲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6 07: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庸《笑傲江湖》改编的电影、电视,其中刘正风身受重伤,临终前与曲洋合奏《笑傲江湖》是电视高潮之一;
       而倪匡《六指琴魔》改编电影,因林青霞的出演而惊艳。
       在融入武侠作品的各种元素中,“音乐”此一元素,最可令影视人全面发挥、达到至景。
       其中的杰作,也包含非“音乐”的声音武器,代表作品是周星驰电影《功夫》中的“狮吼功”,实际上,撰写“狮吼功”的武侠小说也不少。
      
      《倚天屠龙记》“第六章  浮槎北溟海茫茫”,金庸写道:

       谢逊…说道:“…你们快撕下衣襟,紧紧塞在耳中,再用双手牢牢按住耳朵。如要性命,不可自误。” …张翠山和殷素素对望一眼…于是依言撕下衣襟,塞入耳中,再以双手按耳。突见谢逊张开大口,似乎纵声长啸,两人虽然听不见声音,但不约而同的身子一震,只见天鹰教、巨鲸帮、海沙派、神拳门各人一个个张口结舌,脸现错愕之色;跟着脸色变成痛苦难当,宛似全身在遭受苦刑;又过片刻,一个个先后倒地,不住扭曲滚动。昆仑派高蒋二人大惊之下,当即盘膝闭目而坐,运内功和啸声相抗。二人额头上黄豆般的汗珠滚滚而下,脸上肌肉不住抽动,两人几次三番想伸手去按住耳朵,但伸到离耳数寸之处,终于又放了下来。
   
      金毛狮王谢逊的“纵声长啸”,也就是类似狮吼功的“声音武器”,居然将整个王盘山岛上的敌人差不多都伤成了痴呆。

      但电影《功夫》中,已出现能手接子弹的“火云邪神”,诠释了“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寻常的狮吼功还不行、必须“放大级别”的。
      电影背景为民初,已出现“高音喇叭”,也只有以“高音喇叭”放大“狮吼功”,才能暂时压制“火云邪神”。
      有趣的是,电影《功夫》也出现杀手“六指琴魔”(两人组),不知有否付稿酬给倪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6 07: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还珠楼主小说有各种奇异造型,不走音乐融入武侠的老路,光直接使用还珠楼主小说描述,编进电影,已经足以惊世骇俗。
       例如,神驼乙休的造型,以及神奇经历。
       但已有还珠楼主小说改编电影数量,低于知名武侠小说作家改编的平均数。
       而神驼乙休等造型也接近被忽略,仅仅被徐克想象之下变型成为青城派元老之一“天都”的形象。
       而峨嵋派师尊的长眉形象则进入电影——1983年《新蜀山剑侠》。

             徐克电影《新蜀山剑侠》中青城元老 天都的形象 .jpg
       图 徐克电影《新蜀山剑侠》中青城元老 天都的形象

       这种与一个大圆铁球绑在一起的形象,较为刺激眼球。后面电影忍不住模仿。

                李连杰电影《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之少林寺火工头陀的形象 .jpg
      图  李连杰电影《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之少林寺火工头陀的形象.
      其中,大圆球已经不是铁的,锁链变成树木藤条。人与树的混合很夸张。
      后来《四大名捕》2014年改编的电影《四大名捕大结局》安世耿变成“树人”,其父亲用西域之术通过那些树枝给其传递维持生命的精华,故——人变成了树或人树共同体。
取个慈善一点的图:

                《四大名捕大结局》之“树人”形象 .jpg
      图  《四大名捕大结局》之“树人”形象

      (而到了2024年由乔治·米勒(George Miller)导演兼编剧的《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Furiosa: A Mad Max Saga]》,临近收尾,出现了由人提供养分的树,进一步到了“人树”,正是无奇不有。无法得到慈善一点的图,略去。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4-11-22 01:45 , Processed in 0.04439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