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武侠论坛

 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注意] “古龙的老弟” 薛兴国撰写的饮食文化考证美文_欣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7 12: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韦小宝和七位夫人隐居钓鱼台,夜夜掷骰子决定与谁为伴。不知道到了端午佳节,他是否会不掷骰子,而改用粽子叶的长短来定输赢?
      这是宋代的一种余兴,陆放翁诗说:
     “已过浣花天,行开解棕缝。”

       宋代把端午节称为解棕节,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说:
     “京师人以端午日为解粽节,又解棕为献,以叶长者胜,叶短者输,或赌博,或赌酒。”
       吃粽子也可以赌上一赌,输了喝一杯解毒雄黄洒,也是一种闲情逸致吧?

       在云南省红河一带的傣族青年,在端午这天会举行“粽包会”,男男女女都盛装赴会,
       而且人人手持用五色彩绳包扎的粽子,在野外的芒果树下,围着圆圈,对唱情歌,欢欣起舞。
       然后,男子如果看上了心仪的姑娘。便会把粽子投给她。
       那位姑娘如果心中也有意,便捡起粽子,跑到树林里面,男的便立即尾随追去。
       相见之后,席地而坐,解开粽子,一边吃一边互诉衷情。

        现代都市中人,在端午节如果约情侣去吃粽子,恐怕会被骂小气吧?如果相约去饭店大快朵颐,粽子恐怕也是聊备一格的点心而已。
        现代人讲苗条,糯米吃多了会发胖啊!

        在广东,曾经举办过“风味粽子宴”,一共吃十五种不同的粽子。所谓不同:
        是形状不同,有三角形、长方形、四方形、圆锥形、圆筒形——反正你想得出的形状,包起来就是了。  
        另外的不同,是棕馅的不同。有火腿、腊肉、威肉、腊肠、叉烧、牛肉、威蛋、蚝干、冬菇、红豆、绿豆、椰蓉、果仁、桂花、等等。
        还有不同、是味道不同。有鲜咸、酸甜腐乳、陈皮、果香、蜜汁、糖甜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7 12: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诗人兼美食家袁枚、在他的《随园食单》里,记载了两种粽,一种是“扬州洪府粽子”:
      洪府制粽,取顶高糯米,捡其完善长白者,去其半颗散碎者,淘之极熟、用大著叶(竹叶的一种,
      用来包粽有特殊清香)裹之,中放好火腿一大块,封锅焖燥一日一夜,柴薪不断。
      食之滑腻温柔,肉与米化。
      或云:即用火腿肥者斩碎,散置米中。

      这洪府粽做法简单。难在用柴火煨上一日一夜而已。
      袁枚记藏的另一种粽,叫“竹叶粽”:
      取竹叶裹白精米煮之,尖小如初生菱角。
      这更简单了,难处是包得尖尖小小,有如初生的菱角。
      这对现代速食文化潮流来说,简直是开玩笑嘛!

      在香港,想吃粽一点也不难、端午前后,哪家饭店没有得卖?而且还到处刊登广告。而在平日,很多卖粥的茶餐厅,都有裹蒸粽卖。
      所以,想吃粽一点也不难,难的是要吃到口味特别的粽而已。
      有一个地方倒是一年四季都有特别的粽出产。粽名是“山猪耳肉粽”,听名字好像是用猪耳朵来做馅。
      其实不是,“山猪耳”是一种禾本科植物的名称,叶子的形状很像麻竹叶,
      但比较厚实,比较有韧性,所以包起粽子来不容易破裂。
      这种“山猪耳”生长在峭壁上,所以人工采摘费时费力,因此价钱是一般竹叶的三倍。
      不过“山猪耳”因为有一股淡淡的叶子清香,用来包粽非常有风味。

       想吃“山猪耳肉粽”要到哪里?
       台湾省嘉义县海拔1300米的“石卓”便是产地,只是不知道,嘉义在大地震之后,元气恢复了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7 14: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渊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7 16:55:13 此帖为手机版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剑飘东半剑西 发表于 2024-5-16 11:47
张爱玲原话是这样:张爱玲的著作《红楼梦魇》,第一节“《红楼梦》未完”,开篇第一句是:
   ...

请问第五恨来源依据是什么?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7 18: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4-5-17 20:20 编辑
张简斋 发表于 2024-5-17 16:55
请问第五恨来源依据是什么?谢谢!

     多谢坛友参与讨论。
     曾子固即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子固不能诗” ,未必是彭攀龙第一个说的,或是秦少游(秦观)第一个说的。
      秦观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秦观为苏东坡的学生,元丰八年(1085年)考中进士,北宋时期大臣、词人。

     秦观在《东坡题跋·卷三·记少游论诗文》曰:“人才各有分限,杜子美 (杜甫) 诗冠古今,而无韵者殆不可读,曾子固以文名天下,而有韵者辄不工,此未易以理推之也。”
     秦观的本意是人无“面面俱精”的全才。

     但曾子固的学生陈师道,不加分析便转述秦观的话,并称:“曾子固短于韵语”。(参考陈师道论著《后山诗话》等)。
     陈师道是江西诗派重要代表,工于诗,故强化了“曾子固不能诗”的观点。

    而彭攀龙可能觉得既然苏东坡门人、曾子固自己的门人(诗人)都这样评论,一定错不了,便变成五大恨之五“曾子固不能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7 19: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子固(曾巩)年幼时便记忆超群,出口成章,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神童,年十二即能为文,史称其“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
       后人收录曾子固的诗作,已达449首,说“曾子固不能诗”,实在冤枉他。

       近代文学大家对曾子固的诗作,评价甚高。例如钱钟书的爸爸(也是文豪)钱基博,就高度评价曾巩的诗:
    “曾巩为诗则又语质而意警,气雄而格老,不为东坡之烂漫,亦异山谷之生僻;而跌宕昭彰,自然遒变,远绍杜陵,近追欧公”
    (参见中华书局1996年的《中国文学史》第589页)。

     又,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中有“一门七进士  父子三探花”之对联。

     历史上曾巩一家真的实现了“一门六进士”。
     公元1057年北宋时期,江西南丰曾氏一家六人进京赶考,六人竟同时考中进士。
     即曾巩和他的三个弟弟、两个妹夫,均中进士。
     此科举考试史上记录(同时一次考试),似乎未被打破。

     未知古龙先生创作“一门七进士  父子三探花”,是否从曾巩一家“一门六进士”中得到灵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8 12: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龙也是饮食文化大师,原文抄录《七种武器》的《碧玉刀》一段美文,一起鉴赏:

       你路过杭州,若不到西湖去逛一逛,实在是虚度一生。

  你到了西湖,若不去尝一尝三雅园的“宋嫂鱼”,也实在是遗憾得很。

  现在段玉恰巧路过杭州,到了西湖,他当然决不会留下个遗憾在心里。

  宋嫂鱼就是醋鱼。

  鱼要活杀的而且要清蒸才是最上品的,蒸熟了之后,才浇上佐料送席,所以送到桌上还是热气腾腾,那真是入口就化,又鲜又嫩。

  正如成都的“麻婆豆腐”,醋鱼叫做宋嫂鱼,就因为这种作法是南宋时的一位姓宋的妇人所创始的。

  但西湖水浅,三尺以下就是泥淖,鱼在湖水里根本养不大。

  而且西湖根本就不准捕鱼,在西湖捕鱼,搅混了一湖碧水,岂非也就跟花间问道,焚琴煮鹤一样,是件大煞风景的事。

  所以醋鱼虽然以西湖为名,却并不产自西湖,而来自四乡。

  尤其是塘栖乡,不但梅花美,鱼也美。

  那里几乎是户户鱼塘,装鱼入城的船,船底是用竹篾编成的,比西湖的画舫还大,鱼在船底,就好像在江水里一样。

  船到武林门外,在小河埠靠岸,赤着足的鱼贩子就用木桶挑进城里去。

  木桶里也装满了江水,桶上的竹箩里,还装着一大箩鲜蹦活跳的青壳虾。

  在曙色朦胧的春天早上,几十个健康快乐的小伙子,挑着他们一天的收获,踏着青石板路往前走,那景象甚至比醋鱼更能令人欢畅。

  于是临湖的酒楼就将这些刚送来的活鱼,用大竹笼装着,沉在湖水里,等着客人上门。

  西湖的酒楼,家家都有醋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8 14: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龙笔下美食的烹调,有些是一般读者也能胜任的,但古龙说需要“专心”,
例如《楚留香新传》之蝙蝠传奇,原文照录一段:


        船头上放着个红泥小火炉,炉子旁摆满了十来个小小的罐子,罐子里装着的是各式各样不同的佐料。
  炉火并不旺,张三正用一把小铁叉叉着条鱼在火上烤,一面烤,一面用个小刷子在鱼上涂着佐料。
  他似乎已将全副精神全都放在手里这条鱼上,别人简直无法想像“快网”张三也有如此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的时候。
  楚留香他们来了,张三也没有招呼。
  他烤鱼的时候,就算天塌下来,他也不管的,无论有什么事发生,他也要等鱼烤好了再说。
  他常说:“鱼是人人都会烤的,但我却比别人都烤得好,就因为我比别人专心,‘专心’这两个字,就是我烤鱼最大的诀窍。”
  楚留香认为无论做什么事的人,都应该学学他这诀窍。
  香气越来越浓了。
  胡铁花忍不住道:“我看你这条鱼大概已经烤好了吧?”
  张三不理他。
  胡铁花道:“再烤会不会烤焦?”
  张三叹了口气,道:“被你一打岔,一分心,这条鱼的滋味一定不对了,就给你吃吧!”
  他将鱼连着铁叉子送过去,喃喃道:“性急的人,怎么能吃得到好东西?”
  胡铁花笑道:“但性急的人至少还有东西可吃,总比站在一边干流口水的好。”
  他也真不客气,盘膝坐下,就大嚼起来。

有些是食材普遍,寻常人也多品尝的,例如吃螃蟹。《陆小凤传奇》中

         桌上的四样下酒菜,一碟是松子鸡米,一碟是酱爆青蟹,一碟是凉拌鹅掌,一碟是干蒸火方,不但做得精致,而且都是陆小凤平时爱吃的。
    布下这陷阱的人,对陆小凤平日的生活习惯,好像全都知道得很清楚。

《武林外史》中,快活王的美食,在现代已不稀罕:

  “缀翠轩”,正是快活王在此度夏的行宫,自然也就是整个快活林中最华丽,最精致,也最宽敞的地方。
  “缀翠轩”外,灯火辉煌,但却静得很,没有一个人走动,只是暗处不时有矫健的人影闪动而已。
  “缀翠轩”里,已摆起桌酒菜,有松江的鲈鱼,洋澄湖的活蟹,定海的对虾,江南的巨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4-6-3 07:40 , Processed in 0.10606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