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9-14 12: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说关于周武王伐纣,有两处重要描述。
其一,“有的却道纣王的兵虽然有七十万,其实并没有战,一望见姜太公带着大军前来,便回转身,反替武王开路了。”
这是否与历史符合?
小说最先出现的“大告示”,对应于内容是《太誓》,即武王率师渡河、盟津会盟,向天下发布的誓师文告。
但武王有两次盟津会盟。
第一次盟津会盟,尚未正式伐纣。
参见《史记·十二本纪·周本纪》,文称:
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盟津。为文王木主,载以车,中军。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乃告司马、司徒、司空、诸节:“齐栗,信哉!予无知,以先祖有德臣,小子受先功,毕立赏罚,以定其功。”遂兴师。师尚父号曰:“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後至者斩。”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
“女未知天命”的女即汝等。关键是“还师归”。
何时“天命”降呢?
公元前1045年,纣(帝辛)杀王叔比干,囚兄长箕子,大师疵、少师彊抱着他们的乐器去投奔周。
周树人写道:“我今天去拜访过了。一个是太师疵,一个是少师强,还带来许多乐器。……”
其中的少师强按照当下的规范写法是“少师彊”,抱着他们的乐器去投奔周意味着“礼乐”已失——社会秩序混乱。
纣杀王叔比干,在《封神演义》“第二十六回 妲己设计害比干”有细致描述;基于史实加工。
小说《采薇》中对应文字有:“挖出比干王爷的心来”。
囚兄长箕子,见《封神演义》“第八十九回 纣王敲骨剖孕妇”,其中有:
纣王闻奏大喜,将箕子竟囚之为奴。微子见如此光景,料成汤终无挽救之日,随即下台,与微子启、微子衍大哭曰:“我成汤继统六百年来,今日一旦被嗣君所失,是天亡我商也,奈之何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