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陈文玑

[还珠] 色戒:从苏轼到邓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1-3 21: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冷斋夜话》里写得很清楚,苏轼前世为僧人五祖的弟子,名戒和尚,一目失明。明代的“红莲记”题材作品中,一目失明的特征都有所承袭,但是法号却从“五祖戒和尚”讹变成“五戒”,内涵也发生了变化。
实际上,“戒和尚”省略自“五祖戒和尚”,又省略自“五祖门下戒和尚”。
“五祖”和“戒和尚”是师徒二人,“五祖”本是宋代大宗师“五祖法演”。
据赖永海主编《中国佛教通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

五祖法演(1024-1104),四川绵阳人,俗姓邓,读玄奘法师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而起疑情,故行脚参访,以决疑情。参白云守端禅师,白云一喝,当下契入。几经历练,身心透脱,历主四面、白云、太平、黄梅东山。徽宗崇宁三年(1104)示寂,嗣法弟子22人,即佛果克勤、佛鉴慧勤、佛眼清远等。今存《法演禅师语录》三卷。

杨岐派传至五祖法演时,门下有佛眼清远、佛鉴慧勤、圆悟克勤,并称“演门二勤一远”,丛林谓之“三杰”,此时宗风大振,时为北宋末年。圆悟克勤有二大弟子,一,大慧宗杲,二,虎丘绍隆(1078-1136),成为传承杨岐法脉的主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3 21: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邓隐”属于世俗姓名,先是“邓”取自五祖法演的俗家邓姓,然而“戒和尚”出于杜撰,并无俗名或其它名号,仍用“戒”字作名,则为“邓戒”。
“邓戒”作人名,比较突兀,考虑到“红莲——苏轼”题材因色败道的主旨,必为劝诫世人。
而“引以为戒”这一熟语,则不必苦思冥想,便能想到:
写“邓戒”是为世人引以为戒,“隐”苏轼夙世之事,“引”、“隐”同音,既“隐”之,又“戒”之,双关双全,则“邓戒”再变为“邓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6 21: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珠楼主这一隐含苏轼题材的邓隐故事的创作灵感,要如何分析呢?
个人以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苏轼是中国历史有数的文化名人,同为川人,楼主耳濡目染更甚,创作思路更容易受到相关启发。
还珠楼主是长寿县人,苏轼是眉山县人,两县的地名首字相加,即长眉,亦即长眉真人的道号,不能简单归为巧合。
《冷斋夜话》卷七“梦迎五祖戒禅师”中,苏轼自道“先妣方孕时,梦一僧来托宿”,还珠楼主在《女侠夜明珠》中,同样写到类似桥段:“夫人梦中见一老和尚进房叩头,惊醒转来,婴儿已然降生,天已丑时,特来报喜。”
苏轼有两篇纪念兄弟二人的保姆的墓志铭,其中一篇写苏辙的保姆,名杨金蝉,死后停柩于开元寺。还珠楼主在近自传体小说《征轮侠影》中写到自己的乳母周奶妈,彼此情同母子,因此可能抱有共鸣。蜀山中杨瑾,与杨金蝉只差一字,前世凌雪鸿之名,无疑化自苏诗“应似飞鸿踏雪泥”,连坐化开元寺也是高度重合的。

其次,楼主与夫人的恋爱经历,遭受过相当大的非议,被岳父、亲谊及外人斥为诱骗之举。又因为与堂兄一支长年不和,澄清的努力极为单薄。蜀山中阮征和魔女明珠的情感纠葛,就已经出现了些许的“丑态”描写,到了长眉传,邓隐的偷窥行为更加突破了传统伦理,这些可以视为楼主的“反创作”,和苏轼题材中能够产生“堕落”、“叛道”的苏轼形象一样,是对“风流才子”、“风流债”一类热衷心理的“俯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5-4-5 11:34 , Processed in 0.04143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