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原创] 五一乐__古龙同窗好友焦鸿鋆:其父其叔其姐其姐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06 票友票房与“平社名票”

       下面名词解释来自民国戏曲艺术的回忆资料和词典。
       名词“玩票”来源于八旗子弟。
       故老相传,“龙票”指印有金龙图案的执照,清代八旗子弟凭清廷所发“龙票”,赴各地演唱“清音子弟书”,不取报酬,为清廷宣传,称为“玩票”。
       其中相伴的,还有非职业的琴师,称“琴票”;非职业的鼓师,称“鼓票”。
      “玩票”者彼此之间的互称,包括“琴票”、“鼓票”之间的互称,为“票友”。

      如此说法,流传到非满族的同好,便诞生了广义的“票友”
      ——泛指与专业演员水平相当但不以演戏为生的爱好者。
      “票友”一词涵盖戏曲、曲艺的所有非职业演员、非职业乐师,为统称。
       一旦票友正式加入戏班子,以参加营业演出为职业(凭借以谋生),便非“票友”;
       由票友转为演员、职业乐师的过程,称为“下海”;多数“票友”未“下海”。

       票友中专业演员水准者,称为“名票”,例如袁世凯的儿子袁寒云、海上闻人杜月笙。
       票友排练、表演戏曲的场所,称为“票房”;
      “票房”前冠名的“某某票房”,指由“票友”组织的研究、学习戏曲之业余组织。
       野史稗官称:自同治某年开始,京城各区票房林立,参加活动者少则十几人,多则数十人,甚至上百人,有的还在自家宅内设立家庭票房。
       著名的“票房”譬如 “赏心乐事票房”。
       其为京城最早的规模化票友组织之一,核心成员:红豆馆主(爱新觉罗·溥侗)、载阔亭、云雨三等八旗贵族与文化名人,集中了黄润甫、金秀山、许荫棠、汪笑侬、刘鸿声、龚云甫、恒乐亭、等名票。
       野史稗官称该票房“规矩甚大,虽系玩意,其学戏之认真处,较内行尤过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票房对外并没有含名词“票房”,如“春阳友会”为民国初年颇具规模的京剧票房社团组织,1914年春由樊棣生主办“春阳友会”,言菊朋为其中名票。
       1922年,言菊朋于财政部为办事员,月薪水为六十元左右。同年,京剧票友朱作舟任财政部总务厅长,因赏识言菊朋之技艺,居然自作主张将言菊朋任命为佥事上任事,月薪增至二百多元。
       后来,言菊朋因故脱离“票友”身份“下海”,成为职业演员。
       1924年年初,言菊朋以票友身份被邀演出,满堂喝彩。1月20日演出期满返京,临行因故与梅兰芳反目。返京后,因上司换人,继任者以言菊朋“请假唱戏,不成体统”为由将其撤职。言菊朋因生活所迫,加之亲友怂恿,春夏期间下海。
       辞典称:言菊朋为“京剧演员,工老生,言派老生创始人”。

       与古龙同学焦鸿鋆相关的票友票房为“平社”。
       在民国报纸上,间歇可见到含有“平社票房”、“全体名票”、“某某名票”的报道。

       《申报》1938-11-20报道《龍山醫院籌募基金——定期演義務戲.平社全體名票粉墨登塲》,其中有“海上名票朱剑虹……焦鼎铠”。
       焦鸿鋆的父亲为“平社票房”之“名票”,“平社票房”是扬州旅沪同乡会依托的票房。
       而且,焦鸿鋆的姐姐、姐夫均与“平社票房”以及其他票房相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07 古龙笔下的“焦大姐”——焦鴻英

       焦鸿鋆的姐姐,是古龙笔下的“焦大姐”焦鴻英;因为古龙与焦鸿鋆为好友,也以姐称之。
       那么,“焦大姐”是哪一年出生的?

      《申报》1940-03-24第14版的《遊藝界》专栏,署名“碩”发表《聆焦鴻英女士春秋配處女作》,报道了《春秋配》为梅兰芳的新编剧,
      “平社票房”之“名票”焦鴻英,将表演春秋配處女作。
      并特别报道了焦鴻英为焦鼎铠之女公子。
      此文基本上为首次对焦鴻英的报道,以后多篇,焦鴻英、焦鼎铠、“平社票房”、扬州旅沪同乡会,多次连接在一起报道。

       而《申报》1940-03-24此文,特别指出,焦鼎铠之女公子焦鴻英,“年华双十”,也即是20岁。则焦鴻英约于1920年上下出生的。
       再根据《电影话剧》1948年第3期称:“今年,她是二十九歲”。推出焦鴻英约于1919年下半年出生的。由此得:

       焦鴻英约于1919年下半年到1920年上半年出生,焦鸿鋆的爸爸焦鼎铠,在30岁左右时生下焦鴻英。
       假如古龙与焦鸿鋆同年出生,则焦鼎铠在48岁左右时生下焦鸿鋆,焦鸿鋆比姐姐焦鴻英小18周岁到19虚岁,暂时未查到焦鸿鋆的出生年份。此为粗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焦鸿英的童年在哪过的?
       根据民国的报刊介绍:“她的老家乃在綠楊城廓的揚州,祖代乃是書馥門第,父親焦鼎鎧也是當代聞文,身業會計師,而現爲揚屬七縣同鄕理事長。叔叔亦是名律師。是焦老先生爲了要保持其一貫家風起見,也希望小時的焦小姐多多學習法律,以備將來成功一位女律師。然而,生活在上海的焦小姐,她却……”

       因此,焦鸿英不仅童年在上海,中学毕业前也在上海。与其弟弟焦鸿鋆一样,籍贯为揚州。并且,焦鼎鎧出身于“書馥門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焦大姐”的教育背景何如,何学校毕业?

       1948-11-10的上海《电影》杂志,第2卷第7期第7页,发表青雲的文章,称:“大槪在七八年前吧,高等學府「法政大學」裏有位身長玉立,風貌娟秀的少女。她就是焦鴻英,也就是當年的法大校后。”        
      7年前对应1941-11-10,8年前对应1940-11-10;因此,焦鸿英大约在1940年到1941年成为「法政大學」的“校后”,对应于秋季入学,大约在1940年秋季,20岁到21岁之间考上大学。
       根据多篇文章对焦鸿英大学生活的描述,“焦大姐”考上的大学应为“私立上海法政学院”。
       而且说明选择大学原因是其父亲希望她学法律,以后当法官。

      该学校于民国13年(1924年)9月创立,系国府元老徐谦奉孙中山先生指示创建,初创时为女子法政学校,首任校长徐谦。
      可以想象,焦鼎铠在30岁左右时生下焦鴻英时,便望女成凤,希望长大考上女子法政学校,以后当法官;
      这跟焦鼎铠(或焦鼎铠家长)让焦鸿英叔叔读法律、长大为律师的想法,是一致的。此可见焦鼎铠的眼光。

      民国15年(1926年),校董冯玉祥出资5万元,在打浦桥金神父路口购地建舍,同年秋迁入,民国18年(1929)改名为上海法政学院。
      抗战期间,校舍曾作伤兵医院,爱国师生纷赴抗日前线。
      民国26年(1937年)10月,另租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1195号(今徐汇区境内上海理工大学复兴路校区)继续上课。
      民国30年12月,打浦桥院址被日伪占用。抗战胜利后,复迁原址。

      由于焦鸿英大约在1940年到1941年成为「法政大學」的“校后”;
      因此,焦鸿英读大学的地方,可能在上海辣斐德路1195号,如在打浦桥则还要迁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如果到“私立上海法政学院”找毕业证,未必能找到。

       在多篇介绍焦鸿英的文章中,交替出现焦鸿英喜欢“平剧”、喜欢“京剧”的报道,而辞典说明,“平剧”是“京剧”的别称。
       理解:“平剧”之平是“北平”。

       民国报纸介绍:“在學生時代的焦鴻英,除學問以外,對於京劇極感興趣,常在課餘時間以票友姿態,活躍氍毹上,慿她的天賦與敏慧,曾稱雄與票界?人家以「女梅蘭芳」之雅號稱她,不久連國內外都知道她是中國平剧最負盛名的唱白的美妙絕倫而有今日的地位。”
       因此,不仅肯定焦鴻英喜欢的“平剧”就是“京剧”,「女梅蘭芳」对应于京剧大师梅兰芳,而且肯定焦鴻英的地位。

       虽然若干民国报刊有焦鴻英在“法大”戴上方帽子的讲法。但她自己老老实实地承认未毕业:“當十七歲那年我父親主持「平社票房」,那就是我就學平劇的開始,後在法政大學肄業時,開始登臺票戲。在這十年來始終不曾減低我的興趣。在舞台上倒養成了不怯場的「厚皮哲學」。”

       至此,应补充「平社票房」之平实际对应于平剧,或者扬州旅居上海的,均称 “京剧”为“平剧”。
       而焦鴻英为何“在法政大學肄業”,就是学京剧过于投入,“玩票”时间多于读法律,最终只能肄业。
       肄业的补偿是,成为“法大唯一的校后(现在称校花)”,“女票友演「春秋配」者,她是第一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08 女(版) 梅兰芳盛赞的由来

       在民国,若干京剧招收的徒弟,不仅有职业的京剧演员(不少演员拜了几个师父),而且其中有“票房”的“票友”。
       例如,第一届金唱片奖得主俞振飞的戏剧徒弟,既有储金鹏、黄正勤(京剧小生)、李松年(京剧文武小生)、李金鸿(京剧武旦、小生),也有票友严逸之、王建孚、谢志良、许可等,而票友焦鴻英,也曾经拜俞振飞为师。

       但焦鴻英被誉为“女梅兰芳”,是因为梅兰芳博士以男士反演女角出名,而焦鴻英作为女性,在梅兰芳大师编排出《春秋配》时,“平社票房”之“名票”焦鴻英,将表演《春秋配》處女作,成为女性出演《春秋配》(中对应梅兰芳角色)的第一人。
      焦鴻英与梅兰芳的报道,散见民国报刊。
      焦鴻英在《电影话剧》1948第5期自述:
       “雋爽的秋天,——去年的秋天——爲了故鄕興學義演,我與兪振飛,言少朋,王玉讓,梁一鳴,朱斌仙,梁次珊等諸先生在「天蟾」演出全本鳳還巢。梅博士在事先悉心指導爲我說腔,排戲,在當天,他又親自到後台來爲我把場,很辛苦指示着一切,對一切熱心而幫助我們的入,特別是梅博土,我不能再說什麽感謝,只有衷心欽佩他們提倡敎育的熱枕!”

      《影剧天地》1949年第1卷第5期,作者秀如则作如此报道:
       “筆直的鼻樑,動人的雙瞳,長方的臉蛋,臉搽脂粉,穿着紅綠的衣裳,脚着綉花鞋子,講着一口生硬的上海話,派頭華麗而大方,這就是焦鴻英小姐,票友們替她加上「女梅蘭芳」的頭銜”。

       但必须强调的是,焦鴻英是一个名票——“资深票友”,从来都是免费为参加戏剧表演,没有领一分钱,且经常参加义演;
       而梅兰芳指导了焦鴻英,某种程度是因为焦鼎铠、焦鼎恩的缘故,当然焦鴻英的勤奋和得体,也是原因之一。

      《申报》1939-06-24发表《揚州同鄉會宴名票——平社精彩節目排定》。
        内容是“上海难民救济会同乡组”,分组帮助因为日寇侵略造成难民的困难,举行义演募捐,焦鼎铠、焦鼎恩等负责的揚州同鄉會,會宴名票,由名票登台为社会名流表演并募捐,表演主角有焦鴻英。在抗日战争时期,这类活动焦鴻英参加的不少,当时她住“孤岛”。
       这也是梅兰芳肯指导焦鴻英因之二。

       在梅兰芳正式的徒弟名录中,可能未能查到焦鴻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09“二号居民”全家的京剧家庭老师

       在古龙抵台之后,焦鴻英最著名一段经历,是成为“二号居民”全家的京剧老师。
       经国先生的俄国太太方良女士,是个大戏迷,酷爱中国的国剧,还非要学唱,因此请来焦鸿英做家庭教师。
       焦鸿英担任家庭教师的地点,正史未有记载,只能推测。

       经国先生最初迁台时居住于台北市长安东路18号,但住宅狭窄,两个孙子共居一室,且周边环境嘈杂,因此焦鸿英担任家庭教师的地点未必在此处。
       后来在蒋公亲自干预下,搬入设施更完善的七海寓所。该住所邻近士林官邸,处于宪兵部队保护范围内,兼具安全性与私密性。
       经国先生在此居住至1988年逝世共19年,其夫人蒋方良继续居住至2004年去世。

       焦鸿英担任京剧家庭教师的地点,可以有两个。
       如果在1969年之前,就在长安东路18号。
       否则,就在士林官邸旁七海寓所中。

       由于经国先生也喜欢京剧,因此焦鸿英变成经国先生夫妇的京剧家庭教师。
       但当时经国先生身兼数职,责任重大,方良女士担心他学京剧过分投入、影响事业担当,某天直接对焦鸿英说你明天不用来了。
       蒋公向来比较尊重此俄国媳妇的意见,实际上方良女士后来一度因睡眠不好需要看睡眠科。
       蒋公曾经为经国先生开列一个长长的书单,其中没有京剧表演对应内容。

       第二天以后,从此,焦鸿英离开二号居民全家的京剧家庭教师岗位。
       但因为此特殊的经历,焦鸿英比出演电影《美艷親王》越发出名。

       焦鸿英在台北要为弟弟办点什么还是容易的,假如要为弟弟的好友找份小差事,应小菜一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邹郎说:
      “古龙是在一个贫苦家庭生长大的,算算他的年龄,就知道他当然不是什么大学毕业,离家出走后,曾为老「四海」小兄弟,不久很幸运的认识了一些当代的公子哥儿们和有名气的朋友,他就是这样在刻苦流浪中,依靠自己的求进毅力,成为了一个名作家。”
     "有名气的朋友"至此可以得到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5-5-7 02:27 , Processed in 0.09745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