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原创] 武侠小说中的唐门:门派、暗器与毒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記不清哪部小說了!東方玉有將唐門寫作陶門,未知何所本?陶唐一家上溯堯舜?其他作家有無寫成陶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郎夜朝天中遁刀 发表于 2025-7-9 19:52
記不清哪部小說了!東方玉有將唐門寫作陶門,未知何所本?陶唐一家上溯堯舜?其他作家有無寫成陶門?

...

        東方玉已读小说未发现“陶門”,候再查。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天泰只是开州唐门的某一代掌门人。开州唐门的武术史,还可上移。
       下直接抄录一段明朝末年的历史记载:
       “张献忠自陕入川后,在开县黄陵城设伏兵,一举歼灭了明朝在四川的主力,继而攻克开县城。当时,张献忠的部分人马驻扎在城外老关嘴至南河一带,一些军士过南河到三中村砍甘蔗吃,与一唐姓看守蔗林人发生口角,军士依仗人多又有兵器,一拥而上,企图降伏守甘蔗主人,此人虽是长工,但为唐门中人,他用锄头左钩右拦,不几回合便缴了几位军人的械。落荒逃回的军士被统兵仗责,请来唐姓长工切磋武艺,不料,堂堂总兵竞不能敌。佩服之余荐于八大王帐下,但此人不愿参军离家,于是被封了个地方武官。现开县城郊富厚村就有该武师坟地,其墓碑上有封号可考。”
      文献未讲述该武师名字,其仅仅为“唐门中人”。
       而开州现存唐天泰墓碑、唐家箭楼等遗迹,可证明其真实存在、可见证其历史地位。

      在文献中,还有关于“峡江唐门”的描述,指地处长江三峡地区(古称峡江)的唐氏武术。不过经过反复查证,这应该归结于唐天泰创立的武学体现,依然是开州“唐门”武术体系。
      还有所谓的“川东唐门”。由于开州地处重庆市东北部,与四川省达州市接壤,北邻四川省宣汉县,西接四川省开江县。其地理位置属于川东平行岭谷区,是川东平行岭谷与大巴山南坡的结合地带。
      经推演,“川东唐门”也归结于开州“唐门”武术体系。
      在唐天泰以前,有不少开州唐门的武师,在外面扬名立万,而武学归结为在开州唐姓师傅处的修习。由于武功强者包括弟子,未必都姓唐。

      后来的一种宣传,将开州唐门归于峨眉武术的“五花八叶”。
      其中“五花”中的黄陵派,就是开州的唐家拳派或)开州“唐门”武术体系。(其余四花为涪陵的点易派、都江堰的青城派、通江的铁佛派、丰都的青牛派;“八叶”是从技击风格角度所分的八大门派“僧、岳、赵、杜、洪、化、字、会”)
      只不过这样的宣传,比起“唐门”,要逊色得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国的武侠小说,作者众多,许多小说并没有在现有网页中出现,即使是郑证因的小说,还有个别未出现。不能仅仅通过郑证因、白羽,而完成对“四川唐门”、“唐门毒暗器”的创作源流的探究。
       有可能还有其他民国早期武侠作家,也写了相关的小说,只是吾等没有发现其小说而已。
       有可能“四川唐门”的武学创作,先是经历了“四川唐门”、“唐门武学”、“唐门暗器”的撰述,其中“四川唐门”已有了江湖门派的叙述,“唐门武学”中也包含了“唐门暗器”,但暗器不喂毒;那么,以唐天泰为开创者的开州唐门武学体系,可能就是这些武学小说的原型。
      “唐门暗器”从不喂毒,发展到喂毒,成为可以致命的“唐门毒暗器”,中间过程可能是武侠作家的跳跃思维。
       因为在现实中,“毒物”来之不易,从植物、生物中取毒,属于专家级的手艺,普通的武师,要从从植物、生物中取毒,制成“毒暗器”,一不小心,未伤敌,先伤己。
       这些纸上谈兵、纸上“杀敌”之事,就只能由武侠作家自己去向壁构思。

       白羽比郑证因厉害之处,包括其跳跃思维,以及创作新概念、新名词的能力。
       其中也包括“唐门毒暗器”的创作。
       但白羽、郑证因,还未能完成“四川唐门”作为江湖门派的构造,更多体现为个体,可能其未看到向恺然 《没脚和尚》,未进一步兼容创作。
       将以“毒暗器”见长的唐门,发展为江湖门派,时间上要等到“新派”武侠作家出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5-7-10 12:03 编辑

§06  梁羽生笔下的唐家暗器

        梁羽生武侠小说《冰川天女传》中,第31回《短梦几时醒 音传海外 幽情谁可诉 人散荒原》一开始写道:

        你道是什么事情令得金世遗惊诧如斯?原来当他敲碎长颈酒樽,鲸吞狂饮之际,忽听得轻轻一响,突然似有一小粒丸药似的东西,随着他吸起来的酒柱,一下子冲入他的口中,立如珠走玉盘,滑下喉咙。
       事情来得太出意外,金世遗刚一惊觉,要吐已来不及。
       试想金世遗是何等武功?他打暗器的手法更是独步天下,连四川的暗器世家唐家也占不了他的便宜,居然会在这小酒肆中遭人暗算,他焉能不惊诧张惶?

□□□□□□

      这是新派武侠小说,较早出现“唐家暗器”的一段文字(但还不是最早)。
      关于“他打暗器的手法更是独步天下,连四川的暗器世家唐家也占不了他的便宜,”相应内容,
       出现在“第十九回 浅笑轻颦 花前谈往事 兰因絮果 月下见伊人”有文字如下:

      那老婆婆道:“对付恶狗,该当如何,你也不知道吗?取我的弹弓来!”说话之间,神态完全变了,一个看似体衰力弱的老婆婆,刹那之间,变得英气迫人。只见她在女仆手中接过弹弓,右手如托泰山,左手如抱婴儿,弓弦一张,嗖嗖连声,弹丸疾发!
  金世遗哈哈大笑,叫道:“终于见着你们家的暗器了!”突然一个筋斗,在地上打一个风车,那根铁拐,随着他的身形,也舞得呼呼风响。冰川天女看得不禁骇然,这老婆婆的弹丸打得又狠又准,十二颗弹丸,颗颗方向不同,有的斜飞,有的直射,有的打过了头与另一粒弹子一撞,又折射回来,看似凌乱,却是每一颗弹丸,都奔向人身一处大穴,
这种发暗器的手法,真是武林罕见,世上无双。
       金世遗好像早有准备,成竹在胸,那一个筋斗打得妙到毫巅,上下穴道颠倒,将那飞弹袭穴的凌厉功势隐隐化解。

□□□□□□

       梁羽生此处,先说明“这种发暗器的手法,真是武林罕见,世上无双。”,其中的暗器就是弹丸,发暗器以打穴位为目的。
       接着有一处重要文字:

       冰川天女大吃一惊,她看了这老大婆的暗器手法,这时已蓦然想起,这老太婆是唐经天曾对她说过的唐赛花,亦即是数十年前威震江湖,号称天下暗器第一手的唐金峰的独生女儿。
       唐金峰排行第二,人称“唐二先生”,当年他们父女和唐经天父母有过一段“梁子”,后来得吕四娘之助,才释嫌修好的。

□□□□□□

       因此,上述发暗器“弹丸打穴位”者,就是“号称天下暗器第一手的唐金峰”的独生女儿唐赛花,其发弹丸手法,就是唐金峰所传手法。
       结合第31回文字,唐金峰就是“四川唐家”的
       梁羽生在此书,已描述了“四川的暗器世家唐家”,有几个姓唐的人名,有具体的发暗器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冰川天女传》于1959年8月6日开始连载,至1960年12月18日结束,在香港《新晚报.天方夜谭》上刊载。
       全书共40回。刊载月份17个月,第19回在接近二分之一地方,约在1960年3月连载第19回,出现姓唐的暗器高手。。
       第31回处于全书四分之三的开头,大约在第十三到第十四个月连载,即约1960年8月到9月连载第31回,确认“四川的暗器世家唐家”。
       因此,至少在1960年(约3月到9月),新派武侠作家梁羽生,已经创作了“四川的暗器世家唐家”并有具体内容。

       那么,四川唐家的暗器是否淬毒呢?
       唐赛花所发弹丸并不带毒,但另有更厉害的暗器。同样是第19回有:

       唐赛花双眼一睁,道:“端儿,咱们唐家的暗器从无空发,有些孤陋寡闻的外人或许不知道,你难道也不知吗?三天之内,包管那疯丐要将解药乖乖的送来,与我交换。你姑姑虽然年迈,这三日还能挺住。”
       那少年道:“姑姑,那魔头中了你什么暗器?”
       唐赛花道:“三日之内发作,七日之内毙命的白眉针!”冰川天女见唐赛花这样咬牙切齿的神情,想两人的暗器都是这般歹毒,思之不禁骇然。

□□□□□□

       唐赛花发了“三日之内发作,七日之内毙命的白眉针!”
       在梁羽生此书中,四川唐家的顶级暗器,并没有具体淬毒,也不是马上致死的;不过同样是致命的暗器。
       (在1960年梁羽生创作的“四川唐家”,与后来其他武侠作家中“四川唐家”暗器见血封喉,是不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并非梁羽生不知道可以创作淬毒,梁羽生只是不用在“四川唐家”而已。
       实际上,金世遗发出暗器,便是普通淬毒暗器。同样是第19回有:

       金世遗叫道:“唐家暗器,确是名不虚传!”
  手足并用,陡的又在地上连翻两个筋斗,摹地一声冷笑,怪声叫道:“你也尝尝我的暗器!”一个筋斗翻到了老太婆的面前,“嗤”的一声,张口便吐。…….
       冰川天女想起了唐赛花的来历,见金世遗张口要吐他那独门的歹毒暗器,不由得大吃一惊……
       眼光一瞥,见唐赛花脸上隐隐笼罩着一层黑气,惊叫道:“唐伯母,你中了他的暗器了!”
       ……
      转瞬过了三日,唐赛花把自己关在静室中,静坐御毒,足不出户……

□□□□□□

       上述文字,说明梁羽生在1960年已经创作出可以“用口发射”的暗器,而且是带毒的,使得中毒者“脸上隐隐笼罩着一层黑气”。
       但由于暗器藏于口中(目的是令人防不胜防),因此不是剧毒类。
       这种“用口发射”暗器的本领,多年后在“四大名捕”系列中,得以大大发挥。
       武侠研究,很早清楚温大师对古龙作品的借鉴,却鲜提温大师对梁羽生作品的借鉴,此为其中一例。

       书中后来补述,“用口发射”的暗器,称“毒龙钉”。
       而金世遗另有剧毒的暗器,曾经用此暗器射中唐经天的手腕,唐经天差点有生命危险;书中借别人之口称暗器使用了“毒蛇的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07  梁羽生笔下的唐性英雄

       在《冰川天女传》中,唐经天曾经专门走访四川唐家,但从内容文字分析,就是一个武林世家,书中说“人口很多,婢女(仆人)不多”。
       从《冰川天女传》小说前后关系分析,梁羽生笔下的暗器世家四川唐家,还不是“唐门”——一个江湖门派,不见“刑堂”也不见“门主”,但强调唐家出了一个“天下暗器第一手的唐金峰”。
       尽管如此,但梁羽生显示出对唐这个姓氏的尊敬或重视。
       梁羽生的《江湖三女侠》于 1957年4月8日 起在香港《大公报》副刊“小说林”栏目开始连载,至 1958年12月10日 完结。
     《江湖三女侠》作为梁羽生早期代表作之一,小说连载期间恰逢其创作高峰期,与《白发魔女传》(1957年8月起载)存在时间重叠。
       该书属于“天山系列”续篇,承接《七剑下天山》剧情,延续了清代历史背景与反清复明主题。
       在《江湖三女侠》中,梁羽生创作了唐性英雄唐晓澜。
       唐晓澜是《江湖三女侠》中核心角色之一,其经历了少年拜师习武、江湖历练,最终成长为一代大侠的完整历程,最后的定位是天山派第二代掌门人,其后续故事在《冰川天女传》延续,《冰川天女传》中有具体传承记载:

       萧青峰问道:“你可知.当今天下,那一派剑术最为精妙吗?”陈天宇道:“师傅不是说过,以天山派的剑术最为精妙吗,天山一派,自晦明禅师手剑,传凌未风,再传至唐晓澜,都是一代大陕,想来世间罕有其匹了?”萧青峰道:“不错,但天山一派,僻处塞外,自唐晓澜唐大侠之后,即罕至中原。中原之内,却以少林,武当,和峨嵋三派被推为武林正宗。我青城派,脱胎峨嵋,亦自立门户,中原三大门派,各有擅长。”

□□□□□□

       唐性英雄唐晓澜没有创立“唐门”,却按照晦明禅师——凌未风——唐晓澜,此传承,成为天下剑术最为精妙的“天山派第二代掌门人”,只是“罕至中原”,因此与中原三大门派少林、武当、峨嵋无法比较。

       而在《冰川天女传》中,唐晓澜的儿子唐经天为主角之一,唐经天后也成为天山派少掌门。天山派到了唐晓澜、唐经天之间,也有杰出暗器——天山神芒,不带毒的。
      《冰川天女传》中对此暗器的描述是:
       “镇守中枢的侍女急忙打出‘冰魄神弹’,一出手便用‘天女散花’的手法,撒出一大把亮晶晶形似珍珠的暗器,布了满空。那白衣少年把手一扬,也突然发出一把暗器,冰魄神弹已怪,他的暗器更怪,暗器甚小,形状看不清楚,但却带着一道乌金光芒,暗器穿空直上,满空的冰魄神弹霎时飞散。冰川天女吃了一惊,这少年的劲力用得妙绝,他那一把形如芒刺的暗器,竟然每一枝都刺着一枚冰魄神弹,却又并不刺穿,只是微微粘着,将冰魄神弹送出数丈之外,飘散四方。冰川天女心头一动,猛燃起父亲生前所曾说过的天山神芒,出手之时带着暗赤色的光华,不觉狐疑满腹,对这少年另眼相看。”

       对“天山神芒”貌似可通过“芒草”理解,暗器甚小,却带着一道乌金光芒,发射得法,“那一把形如芒刺的暗器,竟然每一枝都刺着一枚冰魄神弹,却又并不刺穿,只是微微粘着,将冰魄神弹送出数丈之外,飘散四方”。

       对“天山神芒”还有一处描写:
      “云灵子夫妇相顾失色,凭他们有多大的胆子也不敢去招惹天山派的掌门唐晓澜,何况眼见唐经天的武功,竟然能用天山神芒射入他的铁笔,只这份本领,就不在他们之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唐晓澜是否是四川唐家的呢?(是否与唐金峰有亲戚关系呢?)
       从表面分析,唐晓澜与唐金峰不太可能有亲戚关系,因为曾经有敌对关系。
       唐金峰的独生女儿唐赛花,其丈夫王敖被冯琳所杀,侄子为唐端。
     《江湖三女侠》中,唐赛花为报夫仇联合桂华生对抗冯琳,而唐晓澜与冯瑛联手保护冯琳。
       从深层分析,梁羽生写道:

      他哪知道,原来他的父亲唐晓澜乃是康熙皇帝的私生子,唐晓澜当年入宫见母之时,康熙曾以此玉相赐;
      唐晓澜与冯瑛不愿儿子知道此段家世,徒增烦恼,因此在谈到得玉的经过时,只提到当时诸皇子夺位,自己因缘时会,曾偶然救过康熙,故此得玉,其他的事,一概不提。
      后来失玉的经过,冯瑛也只是毫不经意的谈过一次,至令唐经天今日见了此玉,心中更增疑惑。尤其是此玉何以会落到龙灵矫手里,更是百思不得其解。

□□□□□□

      原来唐晓澜乃是康熙皇帝的私生子,生母为清宫宫女海棠,幼年被姨夫冯广潮收养。
      这与金庸的《书剑恩仇录》,有异曲同工之妙。
      金庸的《书剑恩仇录》最早连载于 1955年2月8日,在香港《新晚报》副刊开始连载。其中乾隆是海宁陈家之子,使用了野史。
      梁羽生精通历史,也读过不少野史,但“康熙皇帝有个汉人私生子”是否在野史中出现,有待考证。
      只是《江湖三女侠》于 1957年4月8日 起在香港《大公报》副刊“小说林”栏目开始连载,至 1958年12月10日 完结。

      金庸的《书剑恩仇录》更早,因此在皇室与汉人生育传奇中,金庸先于梁羽生

      梁羽生的天山系列,使用了不少真实历史人物。例如:

      唐经天道:“就是福康安的幕客,名叫龙灵矫的那个人。”唐晓澜忽然摇了摇头,道:“什么,姓龙的?不,藏有我这块汉玉的人,绝不能是一个普通的幕客,他用的一定是个假姓名。”唐经天道:“爹,你说得不错。血神子找他晦气,也说他是个更名改姓、图谋不轨的人,但血神子只查到了他是唐金峰的徒弟,却不知道他的真姓名。爹,他到底是谁?”
唐晓澜道,“他是年羹尧的儿子!”唐经天吃了一惊,年羹尧一代桑雄,当年唐晓澜夫妇与江南七侠等天下英雄、都把年羹尧当做第一个大对头,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唐经天不知听父母说过多少遍。

□□□□□□

      年羹尧为真实历史人物,完整的“江南七侠”则是传说,更准确是晚清、民初小说人物。
      《江湖三女侠》还有文字:

      唐经天从梁上跳下来,将店主人放在炕上,给他盖好了被,笑道:“让你好好睡一大觉 。”换了他的衣裳,店主人的身材和唐经天倒差不多,只是面庞稍为瘦削紫黑,唐经天取出随身携带的“易容丹”(这是古代走江湖的黑道人物所必备的东西,亦是原始的化装术用品,有清一代以甘风他最为擅氏,唐经天的父亲唐晓澜就是从甘凤池学到制练易容丹的法子的。调了一点煤灰,用热水化开,搽在脸上,抹干了手,随即取了法卫那张请帖,微微一笑,悄悄溜出客店。

□□□□□□

      甘凤池是“江南七侠”之一,属于真实历史人物,“江南七侠”中有若干只是小说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5-7-10 13:33 编辑

§08  司马翎笔下的唐家暗器

       梁羽生主要是在香港报刊发表武侠小说,约在1960年3月到9月,撰述了“四川的暗器世家唐家”。
       而在台北,司马翎于1958年在政治大学读大二时,创作了《关洛风云录》,署名“吴楼居士”,因为其原名吴思明。
       1958年真善美将之结集成书初版全16册。全书共63回,约70万字(另有59章本)
       在“第三章 白骨一掌,小恙缠绵原国色 黄河六怪,大艰顷刻现魔僧”中,司马翎写道:

       闵世华这边,虽然少他们一个人,但毫不畏怯,敢情这四个人都是武林中赫赫有名的人物。
       除了他之外,一个是河洛名家八卦掌崔海通,适才便是他认出黄河六怪,
       一个是四川唐家的名手唐森,四川唐家以毒药暗器驰名天下,他是个中翘楚。还有一个是武当门下周亮,早岁闯荡江湖,颇有名望。……
       原来唐森出自四川唐家,擅制各种毒药暗器,他这支佛手拐也喂上极厉害的毒药。而他为人城府甚深,智谋过人,这时他并不施展最厉害的手法,只是平淡无奇地对付着,只等河马苏文冒险进招,他的命便算完啦!
       因为让别的兵刃碰上或者可以逃生,然而要碰着他这支佛手拐,只要破了那么一点油皮,就得见阎王爷去。

□□□□□□

       有明确的名字“四川唐家以毒药暗器驰名天下”,也有具体的暗器配合器械使用的描述“佛手拐也喂上极厉害的毒药”、“只要破了那么一点油皮,就得见阎王爷去”。
       这大概是新派武侠作家中,明确四川唐氏与毒药暗器以及江湖名声的最早文字。

       稍为美中不足的是,司马洛使用了“唐家”而非“唐门”,无法判别“唐家”是否为江湖门派的“唐门”。
       由于梁羽生作品出现“四川的暗器世家唐家”的《冰川天女传》于1959年8月6日开始连载,至1960年12月18日结束,在香港《新晚报.天方夜谭》上刊载。同样无法判别“唐家”是否为江湖门派的“唐门”。
      而《冰川天女传》的文字,约在1960年3月连载第19回,出现姓唐的暗器高手;约1960年8月到9月连载第31回,确认“四川的暗器世家唐家”;这时候司马翎1958年初版的《关洛风云录》,已有足够的时间传到香港。
      偏偏梁羽生也用了“唐家”而非“唐门”,因此,存在一种可能,梁羽生借鉴了司马翎的《关洛风云录》素材;
      当然,也可能梁羽生完全是从白羽的小说中“唐門毒蒺藜”继续深化、再创作为“四川的暗器世家唐家”,因为梁羽生对白羽极为推崇。
     (梁羽生在“左派”单位被领导安排去写武侠小说,找了一些白羽的武侠小说作为参考,因为白羽有纯文学的功底)

       另外,曾经有一种说法:梁羽生的笔名得自白羽。但貌似太夸张,羽生的生如果理解为出生,当羽为白羽时变成“白羽”+“(所)生”,实在太小看梁羽生。推崇不太可能发展到肉麻的地步。
       个人认为,“生”可以为“书生”,“羽”字在名字中确实蕴含高洁的寓意。根据姓名学分析,“羽”本义指鸟类翅膀的长毛,引申为纯洁、高尚的象征。
       羽生可以理解为纯洁、高尚的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5-7-12 16:43 , Processed in 0.04717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