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的少林寺之战虽然稍嫌过火,但此前郁积的烦闷至此一泻而出,读来相当畅快。 我对萧峰比较不满的是,此人屡屡摆出一副“我是大老粗我怕谁”的性情中人架势,聚贤庄一战杀熟人老友如砍瓜切菜,之后听到亲生父亲才是幕后凶手,居然也没太大反应,养大他的乔氏夫妇真是白瞎了。 天龙的结构非常庞大,涉及到数个国家的朝廷及江湖之争,而且与靠韦小宝一人串起所有线索的《鹿鼎记》不同,因为有三个主人公穿插其间,所以感受到的只是故事的大气磅礴,而不是巧合做作。三个主角的情节段落之间,时分时合,分开可独立成章,合则完璧,并不给人以旧派小说的散乱不堪之感,这需要很深的功力。 至于所谓金庸的“虚伪”,我总觉得用这个词形容他不太妥当,此人身上数种性格互相冲突,是个非常复杂的人物,而且他身处显位,自然有些难言之隐,不可能像古龙那样完全放纵自己。何况性格这种东西难分高下,也不是简简单单几个词就能概括得了。 我比较庆幸的是,金庸和古龙写作的时候,武侠评论不像现在这样甚嚣尘上,否则,他们都不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