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安石

[灌水] 读史随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15 23: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朱东润先生的《陈子龙及其时代》,重点在陈子龙,是市面上能看到的关于陈子龙的书里面最好的。虽然书中为了突出陈子龙英雄的一面,有些脸谱化,但还不失为正格。这书比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要靠谱的多。

“南明的存在只是象征意义上的,有个海外孤岛还坚持了六十余年呢。”
南明直到永历帝被杀前(清初的18年)是半壁江山的抗清旗帜;海外孤岛是坚持了39年,1683年投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00: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理解是,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大概要算一种创格,别出心裁,融贯了作者的学识、精神与思想,这种境界恐怕不是用靠不靠谱这样的词汇来判断的。(遗憾的是我并未读过此书。)
打个比方,一个文学家写的《尼采传》和海德格尔等思想家为尼采写的思想传记是不同类型的东西。——仅是比方。
市面上陈子龙的传记貌似只有这本,我觉得它唯一可取的地方也许就是史料价值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6 14: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朱东润先生的《陈子龙及其时代》,重点在陈子龙,是市面上能看到的关于陈子龙的书里面最好的。虽然书中为了突出陈子龙英雄的一面,有些脸谱化,但还不失为正格。这书比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要靠谱的多。

“ ...
venysky 发表于 2010-10-15 23:09


指的对象是一样的,不过时代不同了。

谁更持久些,还真的很难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6 14: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自成长期以来的头号敌人就是明朝,关外清兵他没有直接接触,缺乏认识。他的想法大概是:既然明朝可以挡住清兵,更为强大的自己招降了吴三桂自然也可以挡住清兵,这个想法似乎也不算太错。所以我比较同意安石的意 ...
smsjsmsj 发表于 2010-10-15 20:41


李自成急于攻占北京,动机不好捉摸,后人只是猜测推断。

北京当时是政治中心,攻占北京,在心理上相当于对原政权的推翻。其实中国人本来就有这样的思维,金攻北宋,首要军事目标是开封;朱元璋要攻占的是大都。甚至连日本人也认为占领南京,就相当于中国政府的崩溃。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重庆当时作为陪都,也是受害最烈的地区。

坐上金銮殿,就是一切农民起义者的最好结局。金銮殿当然是在京城,所以京城往往成为他们最重要的军事目标。

李自成有帝王思想,无可否认。姚雪垠写到最后,也无可奈何的承认了这个事实。早早的在西安建立起大顺王朝,恰好暴露了农民的思维——急功近利。但是西安毕竟并非全国政治中心,所以他要急于攻取北京,用于证明其政权的合法性。偏安一方,只是贼。

以对北京的占领,以及对明政权的颠覆,用来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和对全国的统治的当然性,是李自成率军北上的主要动机。

李自成军队之于满清军队,虽然以前并未正面作战,但是大战一片石,大顺军队尚可与吴三桂一战,可是当清兵开始冲锋的时候,义军就开始溃败。未接而溃,真正意义上的早泄。“辫子兵来了”,是义军败退的最好理由。

李自成军队对于清兵的战斗力缺乏认识,似乎不能成立。

吴三桂军队的战力,本来是守强于攻,山海关之所以始终能够抵挡清兵的铁骑,相当程度上并非因为关宁铁骑的骁勇,而是得力于大炮。

吴三桂向李自成投降,本来就缺乏道德上的正当理由。按照正统观念,李自成乃是弑君之贼,向贼投降,很难在士大夫中取得认同,这本来就难以让吴三桂说服自己。何况李自成明目张胆的拷掠,更使吴三桂在投降之后的利益考虑上打了大大的折扣。假如满清攻取北京,李自成打起反清的旗号,用民族矛盾进行号召,大概可以一呼百应,前明政权的官员将领做起投降的事情也显得理直气壮。奈何李自成逼死崇祯于前,使得他们投诚的理由缺乏了可以说服自己的理由。

冲冠一怒为红颜,是文人的象征手法。囚父夺妾,让吴三桂的人格尊严丧失尽净,再让吴三桂向这样一个土匪政权投降,没有任何道理。

李自成与满清作战,并非激于民族大义,那只是后人的一厢情愿。既然大顺代替了大明,那么大顺理所应当承担起抵抗外来侵略的责任,李自成急于用一场对外战争的胜利来证明大顺政权的合法性,可惜,他失败了。

如果李自成战胜了满清,也许,历史会重新书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6 15: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分析过,“拷掠百官”是保持自己的阶级本色,并没有迅速转化成新的地主阶级代言人,当然,也就因此得罪了整个地主阶级,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李自成“流贼”而已,根本不能依靠。
说到游牧民族,李自成本人也是游 ...
smsjsmsj 发表于 2010-10-15 20:59


说到阶级斗争,就有些敏感词了。

地主无非是拥多更多土地的农民,在本质上,他们与拥有少量土地的农民没有区别。地主与农民之间,并没有什么矛盾与仇恨。说得更明白点,你有一千亩土地,我有二十亩土地,彼此相安无事各自耕种,难道你我之间的矛盾仇恨,果然就是水深火热一般么?

地主的土地多了,自己耕种不及,所以招收相应的雇工代为劳作,一方付出的是劳动力,一方支出的是报酬。我想他们之间,未必就有着不同戴天的血海深仇。微软员工与盖茨的收益当然是不同的,可是IT界的都以在微软打工为荣,没有听说过谁去造盖茨的反。微软倒是打过几次官司,不过那是资本家之间的利益冲突,不涉及到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间的矛盾斗争。

农民的阶级本色,不应当是打家劫舍吧。似乎只有土匪是如此,不过土匪与农民之间,并没有太多的共同利益,虽然土匪是由农民进化出来的。至于开仓放粮,说得好听点叫作均贫富,说得不好听,就是慷他人之慨收买人心。宋江打下祝家庄,每户分粮一石,剩下的都运到梁山作为军粮了,连均贫富都说不上。

李自成的做法,只是让整个社会都觉得恐慌。马克思评论洪秀全造反时有过经典精彩的评论,大意就是他们之于平民带来的恐惧,较之旧政枚尤为可怕。军事运动如果不能造就安定的社会秩序,反而变本加厉的对社会秩序进行破坏时,其败亡就指日可待。历史长河,不乏如此鲜明例子。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往往如此,少数得以成功的,比如朱元璋,无非是稳定秩序恢复生产,不过,他们这时就成为另外新的政权了。

说到军队战力,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的优势显而易见:弓箭利于远攻,骑兵利于速取。蒙古大军可以横扫欧亚,不过僧王也在八里桥留下了伤亡1:100的记录。他也是蒙古后裔。

民族并不是主要的,就算同处于冷兵器时代,卫青霍去病与匈奴作战中也并不处于下风,何况,朱元璋也曾以汉兵为主力,远逐蒙古于大漠之外。水浒传中,慕容知府为呼延灼犒军,每人一斤熟肉,两个馒头,三碗酒,已经是难得的殊遇了。然而兵士们舍命拼杀,换得的无过于此。梁山的喽罗们攻下青州城所得的,远远较此丰厚,不只有酒肉馒头,还有金银财宝女人。在此动机之下,谁的作战能力更强,不言而喻。国军抗日,可以拒城死战,到得内战一败再败,道理几乎相同。

金庸在小说鹿鼎记中,写到韦小宝在俄罗斯鼓动兵士造反,无非是酒肉女人。金庸倒是了解中国历史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6 15: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分析过,“拷掠百官”是保持自己的阶级本色,并没有迅速转化成新的地主阶级代言人,当然,也就因此得罪了整个地主阶级,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李自成“流贼”而已,根本不能依靠。
说到游牧民族,李自成本人也是游 ...
smsjsmsj 发表于 2010-10-15 20:59


说到这个,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都不是无产阶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7 15: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理解是,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大概要算一种创格,别出心裁,融贯了作者的学识、精神与思想,这种境界恐怕不是用靠不靠谱这样的词汇来判断的。(遗憾的是我并未读过此书。)
打个比方,一个文学家写的《尼采传 ...
安石 发表于 2010-10-16 00:10


不能因为陈寅恪比朱东润学识丰富就得出陈书比朱书境界更高的结论。陈老师在别传中对柳如是和陈子龙关系这一段基本是不靠谱的考据,有拔高河东君的明显倾向,自然就贬低了抗清英雄陈子龙的影响和成就。
陈老师书中的柳如是,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柳如是;朱老师书中的陈子龙,基本是历史上的陈子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4-12-5 10:13 , Processed in 0.03744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