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原创] 剧本小说《掌门人之死》疑似为古龙亲撰考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10  黄枫邀请古龙撰写《合气道》续集“电影故事”之恰当性和完美性

  如果说,在《浣花洗剑录》古龙是初试啼声的话,到了发表《掌门人之死》上推三到五年,古龙创作楚留香系列时,已是得心应手、字字珠玑。

  楚留香对决“天枫十四郎”,古龙如此写道:

  刀,虽仍未动,但楚留香却已觉得自刀锋逼出的杀气,越来越重,他站在那里,竟不敢移动半寸。

  他知道自己只要稍微一动,便难免有空门露出,对方的“必杀”之剑,就立刻要随之斩下。

  这以静制动,正是东瀛剑道之精华

  “敌不动,我不动,敌一动,我先动,不发则已,一发必中。”高手相争,岂非正是一招便可分出胜负。

  ……

  这“静”的对峙,实比“动”的争杀还要可怕。

  只因在这静态之中,充满了不可知的危机,不可知的凶险,谁也无法预测天枫十四郎这一刀要从何处斩下。

  ……

  也就在这时,天枫十四郎暴喝一声,掌中长剑已急斩而下。

  他算准了楚留香的退路,算准了楚留香实已退无可退,避无可避,这一刀实是“必杀之剑”。

  这一刀看来平平无奇,但剑道中之精华,临敌时之智慧,世上所能容纳之武功极限,实已全都包涵在这一刀之中。

  天枫十四郎目光尽赤,满身衣服也被他身体发出的真力鼓动得飘飞而起——这一刀必杀,他已不必再留余力。

  这“迎风一刀斩”,岂是真能无敌于天下?

  刀风过处,楚留香身子已倒下……他退无可退,避无可避,竟自石梁上纵身跃了下去。

  他虽然避开了这必杀无赦的一刀,但却难免要葬身在百丈绝壑之中!南宫灵眉目皆动,已不禁耸然失声。

  谁知他惊呼声还未发出,楚留香身形突又弹起。

  原来他身子虽倒下,脚尖却仍勾在石梁上,刀锋一过,他脚尖借力,立刻又弹起四丈,凌空翻了个身,如飞鹰攫兔,向天枫十四郎直扑而下,他故意走上石梁,看来虽冒险,却不知他竟早已算好了石梁下的退路.远在还未动手之前,他竟已算出了每一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这翻身一倒,凌空一跃。不但正是轻功中登峰造极的身法,正也包含着他临敌时之应变机智。两人交手虽只一招,这—招却又是武功与智慧的结晶。

  □□□□□□

  将上述文字直接“翻译”成电影镜头,必定使《掌门人之死》添色不了。

  换言之,如果需要拍摄《掌门人之死》,直接将上述文字直接“翻译”成电影镜头。

  在港台武侠作家中,找人写“合气道”相关的电影剧本或电影“故事”,舍古龙其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1971年12月,黄枫与古龙结拜为兄弟。

  阳刚武道电影《合气道》是在1971年开始筹备,1972年拍摄。

  1972年10月12日,《合气道》首映。

  1972年12月30日,李小龙的“协和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创业作《猛龙过江》首映,票房冲破500万港元大关,再次刷新香港电影的卖座纪录。

  而黄枫与嘉禾宣传班子,已将茅瑛包装、策划为“女版李小龙”,茅瑛在银幕的成功、前面几部叫座电影,导演为黄枫。

  而黄枫更加准备借助李小龙的“东风”,有所作为。

  《合气道》续集的筹办,也在1973年初,加紧进行。

  这时候,如果黄枫请结拜兄弟古龙,撰写《合气道》续集的“故事”,也完全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

  撇开结拜的友谊,纯从专业出发,根据“§06古龙“前期”作品的中外武功对决暨武道小说创作实践”,《合气道》的续集“电影故事”的最佳人选,也是古龙。

  黄枫邀请古龙撰写《合气道》的续集“电影故事”,可谓知人善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11  古龙与电影之不解之缘

  古龙是喜欢电影之人,同时,古龙也将中外电影的精华,吸收入武侠小说的创作。

  古龙武侠能够长盛不衰,拥有庞大的读者,电影元素功不可没。

  而古龙小说精品的背后,有电影的印记——

  从007系列电影,到古龙小说的“优雅的暴力”。

  从著名电影《教父》,到《流星蝴蝶剑》…….

  早在1960年创作《游侠录》时,古龙已经写下附言:

  “《游侠录》这本书是一个尝试,里面有些情节承合的地方,是仿效电影“蒙太奇”的运用,但是这尝试成功吗?”

  中期作品中,采用太阳运行、月升月落,伴以更次变换、晨午昏转换,以说明事件发生日期的进展,某种意义如同电影镜头的演变。

  在诸如《边城浪子》之类小说中,读之如同观看电影。

  笔者正是根据《边城浪子》如同电影的时空演变,撰写了《读古龙_傅红雪复仇誌119日全记录》,

  《边城浪子》等同于傅红雪复仇的119天全纪录,每天都有农历的日期,具体的考证见<迎双春__古龙《边城浪子》全书月份日期全破解>

  古龙小说中的自然景物描述,风、雨、雷等场景的出现,与小说人物的心理变化,遥遥相对,阅读之也如同观看电影。

  换个角度,如此文笔技巧,有可能就是古龙从电影镜头中感悟而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因为古龙创作得益于电影,古龙本身喜欢电影,因此,古龙有强烈的愿望,希望其武侠小说能改编成为电影,让电影与小说相得益彰。


  (后来他成功了,但成功之前,他付出太多的努力和心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12  古龙1973年亲撰《掌门人之死》有强烈动机

       1972年港台武侠小说市场经受了严峻考验,大量日本漫画(动画片)、图文并茂的外国动作小说的进入,分流了武侠小说读者。

       阅读的多元化,使得武侠小说不再独树一帜。
      (鬼小说、色小说在香港异军突起…….)

       电视机的廉价和普及,使得原来相对固定的中老年武侠小说读者群,在每天追金庸的武侠连续剧之后,阅读武侠文化的器官容量变得饱和
       而武侠连续剧是“寡头文化”,除了金庸等有限几个作家的作品,其他入选者寥寥无几。
       武侠作家如果不学卧龙生,主要精力作电视制作人,无法保证自己的小说能入选改编成电视剧。

       而古龙,当时的地位没如后期般显赫(参考高宝树回忆),也不可能转型“电视制作人”;
       某种意义上说,如果古龙小说连改编为电影的可能性都低,更遑论改编为武侠连续剧。

       这里面有“马太效应”。越......就越......;反之,越......就更加......
      (古龙后来正是先介入电影业、后介入电视业)

       危机到了1973年,情况越发严重
      支撑武侠小说出版的支柱之一,武侠连载版面的广告页,被各类电视连续剧播放前的广告,大量代替,从而削减了武侠连载版面。

      支柱之二,武侠小说出租店,大量减少,漫画书出租店、“色书”的秘密出租店,与武侠小说出租店,形成此长彼消的局面。
      办武侠杂志、出版武侠小说,很容易亏本,出版商不如销售“多媒体产品”;经营武侠书出租店,不如经营“多媒体产品”出租店。

     为了应付这些危机,古龙不能仅仅满足于小说在一直有报刊可连载。如果不占领“多媒体领域”,平面媒体的报刊阵地,将越缩越小。
     1973年的古龙,希望小说被改编为电影的愿望,希望介入电影业的愿望,更为强烈。

     考虑到电影与电视之间也有“马太效用”,先介入电影业是当务之急。
     而实际上,由于邵氏家大业大,古龙早期的希望主要放在邵氏兄弟电影公司。

     好友倪匡,为了古龙小说进入邵氏,操尽了心,但到1973年,依然毫无希望(其中原因笔者在另一帖讲述之)。

     原来的熟人后来转为嘉禾,嘉禾已经可以与邵氏对垒(短板是资金不足)。
     因此,古龙会珍惜一切在嘉禾的机会。
     推论是,古龙1973年亲撰《掌门人之死》、并于1973年10月发表,有强烈之动机

     首先是生存危机,如前述,进入“多媒体”市场,笔名“平面媒体”阵地越缩越小。

     其次是兄弟朋友情谊。古龙历来重视朋友交情,结拜兄弟黄枫的事情,必定全力以赴。
     无法想象古龙会找人代表,应付黄枫筹划间的《合气道》续集“电影故事”!

     最后是,这本来是古龙得心应手之事,集中古龙以往作品的优势,驾驭以往文字,古龙自己,完全可以胜任。

     总结:古龙既有写作是文的强烈动机,又有写作是文的扎实基础,《掌门人之死》完全有可能是古龙亲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13   从《掌门人之死》人名相关性推测作品为古龙亲撰

  《掌门人之死》的三个人名茅瑛、黄仁植、池汉载,是古龙故意设置的,原因前述。

  其他出现的人名,与古龙1973年之前作品,有较高的相关度。

  《掌门人之死(上)》中较早出现的一个中国人名字是“南宫浪”。

  在古龙的多部小说中,南宫是一个武林世家,世家子弟中有南宫浪,一般取为另类子弟的姓名。

  例如,《九月鹰飞》中这样描写:

  每个世家大族中,都必定会有一两个特别凶狠恶毒的人。

  南宫浪就是“南宫世家”中最可怕的人

  他是个声名狼藉的大盗,是南宫世家的不肖子弟,但他却也是南宫远的,嫡亲叔叔。

  □□□□□□

  古龙喜欢用“南宫”的姓,也喜欢以“浪”为名,例如《武林外史》的主角沈浪。

  可能古龙自认其成名前也是一个“浪子”。

  第四节还有一个中国名字“金老四”。

  金老四正是古龙早期作品《彩环曲》的主角之一,在《彩环曲》的楔子中如此描写:

  那虬须大汉便又笑道:“金老四入关才三年,怎的就变得恁地没胆?……”

  ……

  这被称为“金老四”的瘦小汉子,却仍皱着双眉,苦着脸,长叹了一声……

  □□□□□□

  也即是说,“金老四”是古龙《彩环曲》最早出现的名字

  “老四”倒转是“四老”,“金老四”——“金四老”此名,有可能得之“金七老”。

  古龙在《写当年武坛风云人物于酒后:其二郑证因》写道:

  很奇怪的,在郑证因节奉明快故事紧凑的小说人物中,居然时常会出现一些性格非常鲜明的角色,这些角色的性格甚至会鲜明得接近鲜艳。

  女屠户”陆七娘和金七老就是一例

  那真是一段让人看了觉得感怀悲恻不能自已的故事,陆七娘荡,金七老严制。刘果说陆七娘是个现代的嬉皮、那么金七老就是个十八世纪的英国清教徒。

  ……

  陆七娘是叛徒,是家庭的叛徒,是社会的叛徒,是武林的叛徒。

  金七老呢?

  金七老是专门制裁叛徒的人。

  所以金七老一心要杀陆七娘,可是最后他不但没有杀陆七娘,反而把陆七娘收纳门下,在他们那个时代,这是一种非常严肃严重的举动,远比现代的订婚结婚的仪式还要严肃严重得多

  因为金七老最后终于发现陆七娘的外表虽然邪恶,可是她的心却是极其脆弱善良的。

  □□□□□□

  金七老是郑证因小说人物,古龙小说创作大量借鉴了郑证因小说。

  详见笔者前帖《辨古迹_古龙作品对郑证因小说的继承与焕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掌门人之死(上)》接着出现一个中国人的名字“魏子云”。
       魏子云是陆小凤系列的一个重要人物——大内高手。
     《陆小凤传奇》“第五回 初入禁城”有:

      陆小凤又叹了口气,道:“看来大内的四位高手都已到齐了,和尚你说怎么办?”
      老实和尚却笑道:“幸好和尚没杀人,也不是凶手,”他大笑着跳起来,忽然大声问道:“哪一位是‘潇湘剑客’魏子云魏大爷?”

□□□□□□

      大内的四位高手是“潇湘剑客”魏子云、“大漠神鹰”屠方、“摘星手” 丁敖和殷羡。
       其中描述魏子云的篇幅多一些。

       “第五回 初入禁城”中魏子云与陆小凤有漫长的对话,最后魏子云给了陆小凤一个“烫山芋”——

  陆小凤道:“你的意思是说,明天晚上,只有我指定的六个人,才能到这里来?”
  魏子云道:“我们正是这意思!”
  陆小凤笑了,苦笑。他忽然发现这位“潇湘剑客”虽然是个诚实君子,却也是条老谋深算的老狐狸,来的人若是由他来挑选,万一出了事,他当然更不能置身事外。
  魏子云道:“这里有六条缎带,陆大侠认为谁能来,就给他—条,请他来的时候,系在身上!”

□□□□□□

     设想《掌门人之死》有个代笔,他设计的人名会带有他的个人特性,未必会从《陆小凤传奇》中选,即使从《陆小凤传奇》中选,也有多种选择,未必会选到大内的四位高手。
     即使选四位高手,也可以是屠方、丁敖和殷羡为什么偏偏选到魏子云?

     但如果是古龙亲撰,就容易解释。
     《陆小凤传奇》中最精彩部分是“紫禁城两大高手对决”,两大高手对决除了对决描述之外,最精彩部分是“六条缎带”引出的皇室刺杀,而“六条缎带”的设计者正是魏子云

     古龙要从原作中选取名字,直接选取了最精彩部分的设计者——魏子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14  从《掌门人之死》外国武道流派相关性推测作品为古龙亲撰

  《掌门人之死》中的江湖流派,正派是茅瑛和黄仁植所属的“合气道”;

  文字中有

  “最近城里又多了家柳生道馆,馆主是个叫柳生横云的日本人,据说已经是剑道九段”

  “柳生横云是个甚么样的人?”

  “据说他是日本幕府时,柳生英雄派的嫡系,是剑道九段,柔道七段。”

  因此,对手流派是“柳生英雄派”。

  而日本也有类似“武林世家”,武师的姓氏非常重要,显示出家族源流,而《掌门人之死》的“武林世家”是“柳生”氏。

  源自日本幕府的柳生家族——柳生英雄派。

  这与古龙1973年底之前的作品,有较高的匹配度。

  古龙从1960年已经开始写“柳生家族——柳生英雄派”

  1960年开始连载的《月异星邪》“第十二章渐入虎穴”,古龙写道:

  只听那黎多大伸着大拇指,说道:“你个人哪,武功真好哇,居然把扶桑三岛上顶顶好哇的大剑客的本事学会了。自从我上次见过柳生刀马守用过这一招之后,我就没有见到有人能将这一招用得这么好哇的。”

  他说起话来,生像是卷着舌头,卓长卿听得满头大汗才算听懂一些,心头却已大骇。

  原来他方才施出的双掌合拍的那一招,正是司空老人昔年东游粤境时,从一个浪游至中国的扶桑浪人学得,再加以变化改良的。据那扶桑浪人说,这一招的来历,是日本天下武术总教练,也就是日本武术的第一门派柳生英雄派的绝技。这日本浪人本是柳生门中的高手,因为犯了门规,畏罪潜逃,才逃到中国来,

  □□□□□□

  古龙从柳生英雄派的绝技,衍创出“灵犀一指”等精华招式。

  《浣花洗剑录》,有详细的柳生英雄派描写:

  他(注:指公孙红)接着道:

  “……此刻我随口道来,岛上武功流派便可分成二十余之多:残月无双流,一刀派,天龙秘法流,柳生英雄派……这几个流派,可称为其中佼佼者,正如我邦之少林、武当、昆仑等门户情形一样。”

  “尤其柳生英雄派刀法,所讲究的是‘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实已与我邦内家正宗之精义不谋而合。

  “而据我所知,那东海白衣人的武功,亦似与柳生英雄派颇有渊源,于是我便着手从这一方面探询那白衣人的来历。”

  ……

  他说到这里,连宝玉都暂时抛开了心中纷乱之思潮,凝神倾听——这本是当今天下武林中最最吸引人的话题。

  公孙红接道:“当代东瀛武林,辈份最尊、武功最高、见闻最博之人,便推‘大和’柳生英雄派之宗主柳生藤斋、‘京都’吉冈正雄与以‘一流太刀’名震四邦的伊势桑名邵太守北吕具教三人。

  “我与这三位东瀛的武林前辈一夕长谈之后,不但在武功上得益非浅,而且也果然探询出那东海白衣人的来历。”

  这部分内容是《浣花洗剑录》全书的精华,也相关于主角“东海白衣人”。相关于柳生英雄派。

  《浣花洗剑录》是1964年开始连载和初版。

  到了1966年~1967年开始连载的楚留香系列,继续有柳生派派的描写。

  楚留香道:“你如此捧我,可是要我下次着棋时,故意输你几盘?”

  无花正色道:“东瀛的武功本是唐时由我邦传入的,只不过他们稍加变化而已,东瀛武林最著盛名的柳生流、一刀流等宗派,大多讲究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岂非正与我邦内家心法相似,至于他们剑法之辛辣、简洁,也正与我邦唐时所盛行的刀法同出一源,大同小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掌门人之死》上涉及的日本武功和流派,还有文字:

  “但是柳生却从日本带来七个伊贺的忍者,总是黑衣蒙面,在晚上去作案,行动敏捷而诡秘。”

  其中伊贺是地名,日本古代东海道令制国,名为伊贺(いが、Iga),下辖阿拜、山田、伊贺、名张四郡,相当于现在的三重县西北部的上野盆地一带。

  忍者显示《掌门人之死》涉及的日本武功为“忍术”

  在1966年开始连载的《绝代双骄》,已经出现了“伊贺”和“忍术”,文字为:

  “鬼童子”这三字说出来,陈凤超、南宫柳等人也不觉都为之耸然失色,他们小时候也曾听人说起过,此人不但轻功绝高,而且据说还是东瀛扶桑岛伊贺谷,秘宗“忍术”的惟一传人。

  □□□□□□

  到了楚留香系列,则更为详细。文字如下:

  无花寻思半晌,缓缓道:“忍术一流,传自伊贺,纵在东瀛本岛上,也可算是一种极神秘的武功,但以贫僧看来,你的神通不但与忍术异曲同工,而且犹有过之。”

  ……

  无花道:“忍术这两字,听来虽玄妙,其实也不过是轻功、暗器、迷药,以及易容术的混合而已,只是他们天性最善模搬,又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殉道精神,学会了我邦之物,不但能据为已有,而且竟还能将之渲染得几近神话。”

  楚留香道:“我只问你,经过他们渲染变化之后,而成为‘忍术’的那种武功,是否已流入中土?有没有人已学会?”

  无花沉吟道:“据说二十年前,曾经有一位‘伊贺’的忍者渡海而来,而且还在闽南一带居住了三年,中土武林中若有人能通忍术,想必就是那三年中从他那里学会的,而且想必定然是闽南武林中的人物。”

  □□□□□□

  古龙熟悉日语,对于忍术也曾经详细研究过,上述文字中尤其独特的心得。

  古龙也将日本古代东海道令制国称为“东瀛州”,曾经在楚留香与“天枫十四郎”决斗中解释过“东瀛州”、“伊贺”和“忍术”之关系:

  天枫十四郎道:“某家来自东瀛州,伊贺谷。”

  楚留香骇然失色,道:“阁下莫非竟是伊贺之忍侠?”

  天枫十四郎闭起眼睛,不再说话。

  ……

  这时南宫灵已躬身道:“伊贺忍侠,神龙无敌,二十余年前,曾在闽浙一带偶现侠踪的,莫非便是前辈么?”

  天枫十四郎道:“正是。”

  南宫灵道:“前辈二度重来,今我等末学后进又能一睹伊贺秘技,晚辈实是不胜之喜,却不知前辈跨海重来,已有多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仅如此,古龙也衍创了具体的忍术,相信用于《掌门人之死》将大放异彩:

  话犹未了,只听“呛”的一声,一道闪光,白天枫十四郎宽大的袍袖中飞出,套在山崖旁一株碗口粗细的树上。骤眼望去,似乎是个银光闪闪的飞环,楚留香还想瞧仔细些,又听得“喀嚓”一声,一株树已折成两截,银环又呼啸着飞回天枫十四郎袖中,不见了。

  中原武林,各式各样的暗器何止数百种,其中自也不乏绝顶高手,但这天枫十四郎的手法,却与任何人都绝不相同,那银光闪闪的飞环,更带着说不出的诡异奇秘,飞旋来去,看来竟似是活的。

  楚留香叹道:“伊贺手法,果然与众不同。”

  天枫十四郎狞笑道:“这便是忍术九大秘功中的‘死卷术’,若非我手下留情,那株树若换作你的脖子又如何?你还不快走!”

  楚留香微笑道:“死卷术?这名字倒真吓人,不过树是死的,人却是活的,难道我还会伸长了脖子,等你套么?”

  天枫十四郎怒喝道:“你想试试?”

  喝声中,闪光已向楚留香迎面飞来。

  楚留香但觉光芒耀眼,一道鹰钵般的银光,又旋即电击而来,来势竟比他想像中还要快得多。

  他身子一转,移开七尺,谁知那银光果然像是活的,如影随形,竟又跟着飞了过来。

  楚留香身影闪动,连闪七次,一眼望去,但觉满空俱是闪动着的银光,竟已令人不知该如何闪避。

  突然间,三点乌星自楚留香掌中飞出,两点乌星横空飞去,却有一点“叮”的击在那银光上。

  但闻“呛”的一声,满天银光突然消失,鹰钵合起,变成个圆环,落在地上一弹,又飞了回去。

  天枫十四郎变色怒喝道:“八格野鹿,竟敢破我‘死卷术’……好,再瞧我的‘丹心术’。”

  突见一片紫雾海浪般卷来,雾中似乎还夹着一点亮晶晶的紫星,楚留香身子后退,突然冲天飞起。

  只听“轰”的一声大震,如电闪雷轰,紫雾轻烟袅娜四散,本在楚留香身后的一株大树,竟被从中间劈成两半,两半边倒下,树心如遭雷击,已成焦炭,一阵风吹过,树叶片片飞舞,一株生气勃勃的大树,转瞬间便已全部枯死,青绿的树叶,也大半变成枯黄颜色。

  楚留香瞧得也不免吃惊:“这忍术果然邪门得很。”

  □□□□□□

  “死卷术”与“丹心术”,应是古龙衍创的,其他的武侠作家,貌似未见类似的名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5-11-17 05:31 , Processed in 0.03756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